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蚕桑生产和农业生产一样由队营为主转变为户营为主,这是适应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根本性变革,从而调动了千家万户养蚕的积极性,扭转了蚕桑生产徘徊下降的局面,保持了稳  相似文献   

2.
<正> 中江县是全省蚕桑生产重点县之一。1984年全县发种16万张,产茧6.7万担,为历史最高水平。自蚕桑实行户营为主后,由于我们工作没有做好,蚕儿“三害”危害严重,单张产茧逐年下降。1984年平均每张种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蚕桑生产发生了由队营变户营的巨大变化。为适应变化后的新情况,我区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变化了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发展“两户”、建设蚕桑基地,以及发展立体农业与商品生产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将栽植单一的“四边桑”调整为“四边桑”、“小桑园”、“大行间作桑”相结合的栽桑路子,选择较适宜于桑树生长发育的土质,栽  相似文献   

4.
<正> 蚕桑生产季节性强,技术要求高。它既有种植业,又有养殖业,生产环节多。加之目前栽桑养蚕主要以户营为主,具有面对千家万户,量小面广分散的生产经营特点。这不仅给普及和推广蚕桑科技带来了很多困难,而且直接制约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影响蚕茧产量质量的提高和养蚕的经济效益。研究如何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让广大蚕农掌握实用栽桑养蚕生产技术,提高蚕茧  相似文献   

5.
<正> 蚕桑“专、重户”是伴随落实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蚕桑生产实行户营后而产生的。“专、重户”的发展。历经数年,它既能适应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对我县发展“三高”蚕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同时,它又以显著的经济效果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本文就蚕桑“专、重户”在“三高”蚕业中的作用和发展谈一些肤浅的看法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6.
千阳县蚕桑工作站立足“打造丝绸之路蚕业航母,建设东桑西移工程基地”,紧扣建设蚕桑之乡、促进蚕农增收主题,认真落实蚕桑科技入户工程任务,以蚕农土专家和高级蚕农培训班为抓手,走出了一条优化蚕农劳动技能“手拉手”培训的新路子,为做大蚕桑产业培养造就了一批新型农民。1营  相似文献   

7.
<正> “致富能手”、“养蚕模范”,“农民企业家”、“优秀共产党员”……,一排齐整整贴在粉白色墙壁上的奖状,反映了主人公的品质和形象。他就是苍溪县六槐乡新建村蚕桑专业户吴邦海。1882年春,农村实行户营承包责任制,生产队决定将集体栽植的3.2亩坡地桑园,以每亩上交60元承包到户.通知一出,有的人说,  相似文献   

8.
<正> 在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射洪农村中,蚕桑大户引导农民向集约化、专业化规模经营发展,代表了蚕桑生产经营的发展方向。他们在发展“四边桑”、“大行间作桑”的同时,充分利用非耕地、鸡啄地和开垦荒山荒坡,积极发展家庭“小桑园”,为自己形成规模经济奠定了牢固的物质基础。最近,我们调查分析了这些大户桑树的结构状况,发现形成蚕桑大户与发展小桑园有密切关系。1987年,射洪县养蚕收入超1000元的户有245户,其中有小桑园的户为186户,占1000元户的79%,拥有小桑园181.98亩,户平0.98亩。见表一。  相似文献   

9.
一.历史与现状 1.发展阶段 七十年代末期以前,由于我国商品经济不发达,河南省家禽业生产一直以传统的家禽养鸡为主,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生产发展缓慢,家禽业生产从来没有在根本上摆脱作为家庭副业的从属地位,从来没有打破在低层次上徘徊发展的局面,从来没有解决产品短缺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我省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养禽业发展的政策,政策倾斜,投资增加,特别是经过建设副食品基地和“菜篮子工程”项目,一批属国营或集体经济性质养鸡场的出现,为养禽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和引导作用;与此同时,自八十年代初畜产品价格逐步放开以后,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广大农民投资养禽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涌现了一大批养鸡专业户、专业村,以养鸡为主的家禽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据统计,1987年全省仅有养禽专业户5527户,饲养家禽185万只,其中养鸡专业户4418户,养鸡156万只,家禽饲养量占全省总饲养量的比例仅1.18%;到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农村劳动力逐步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在农村从事以蚕桑为主的家庭副业的劳动力也越来越少,致使一些民户有桑不养蚕,或采取粗耕、粗管、粗养应付,造成蚕造不稳,经济收益低,有些农民迫于无奈而放弃蚕桑改种其它作物,影响蚕桑生产的巩固和发展,为此,如何推广省力化养蚕,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最近,我们推广了“小蚕片叶立体育”,于1989年7月28日,在我县文塔镇罗溪管理区罗伟谋户,召开第一次试养现场会议,集中全县技术人员,全力以赴搞试养。该户养蚕7批32张,获得批批成功,张张高产的可  相似文献   

11.
我们深深地感到,随着农村实行体制改革,蚕桑生产亦发生了一些变化,有利的是调动了广大从事蚕桑生产的农民的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不利的是由原来的集体生产变成现在的千家万户生产,十分分散,各蚕户在  相似文献   

12.
<正>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蚕桑生产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变革,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出现了“两户”和千家万户栽桑养蚕的新形势。广大蚕桑员对科学种桑养蚕技术,提高蚕桑经济效益有着迫切要求。学会运用500多会员分布在全省蚕区这个智力优势,按照全国科协二大三次会议的精神,发展改革大好形势,针对蚕桑科研生产中的问题,先后组织了广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县地处川北丘陵区,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非耕地广,劳力充足。农村除农业生产外,栽桑、养蚕是传统家庭副业。在党的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1980年全县蚕茧产量曾达到了21315担。其后几年一直徘徊在20000担左右。从1983年起,县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一系列关于发展农业、搞活农村经济的指示,落实了以户营为主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调动了农民栽桑、养蚕积极性,狠抓了桑树基础建设,蚕桑生产稳步增长。1985年蚕茧产量,由  相似文献   

14.
周彩明 《中国蚕业》2006,27(3):61-62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江浙各地蚕桑主产区相继出现一批又一批种桑养蚕大户,户种桑面积少则1 ̄2hm2,多则5 ̄10hm2,从而改变了“户种一亩桑,人养一张种”的传统养蚕方式,在规模化蚕业发展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诸暨市蚕桑生产历史悠久,种桑养蚕十分普及,1993年养蚕农户3.8万个,饲养普通蚕种8.41万张,生产蚕茧2835t,位居浙江省蚕茧产量第9位。随着工业、家庭企业及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2005年全市经济总量已名列全国百强县市,位居27位,成为全国经济较发达县市。这对传统的蚕桑生产冲击是可想而知的,蚕桑生…  相似文献   

15.
<正> 随着户营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地制宜地运用自然生态条件开发具有经济优势的产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广开门路,各逞其能的调整产品结构。各种以劳动致富的典型农户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这些农户,初期称它为典型户、示范户、重点户和专业户,现统称为“双户”。  相似文献   

16.
<正> 在党的富民政策的鼓舞下,在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大潮中,我区蚕桑生产方兴未(?)。放手发展蚕桑生产的热潮已波及千家万户,蚕桑生产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家庭的骨干产业,一批农户随着蚕桑生产发展而富裕起来了。在全区约20万户的蚕桑生产中,妇女作为传统副业生产的行家里手,骄傲地登上了商品生产的大舞台。成为蚕桑生产的一支举足轻重的主力军。苗圃里有她们的身影,桑  相似文献   

17.
<正> 千阳县为了尽快贯彻落实省农牧厅关于把千阳县建成蚕桑基地县的规划,确立了“蚕桑生产要发展,培养人才是关键”的战略思想。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和专业人才少的实际状况,把培养科学技术的“地方部队”作为发展蚕桑生产,振兴千阳经济的首要任务。县蚕桑技术部门与农业局、文教局等单位协商,联合作出决定,在县职业中学设立蚕桑专业,加强和充实本县的蚕桑科技队伍,从根本上扭转专业人才少,科技条件差,生产水平低的落后局面。他们的办学宗旨是:立足本县、服务地方、为千阳县培养初中级蚕桑专业技术人才,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群众尽快走上  相似文献   

18.
黄荣 《四川蚕业》2002,30(1):42-42
<正> 为了适应农村基层干部体制改革的需要,把减负工作落到实处,该镇取消了村蚕桑技术员。为了蚕桑生产持续、稳定、高效,高质量的发展,他们创新的推行了“以共育户为依托的镇蚕桑站+共育户+蚕农的蚕桑科技服务体系”。共育规模一季30-50  相似文献   

19.
四川农村,在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年代,积极开辟四边桑(田边、土边、路边、溪河边),实行“桑树统一栽,养蚕集体育”的型式。对四川蚕桑的兴起,有着历史的贡献。但隋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蚕桑的格局是“人人包桑,户户养蚕”,急需一种适应户营为主新型养蚕法,以提高蚕业经济效益。为此,笔者在川南重镇——内江市资中县进行试验,实践、探索了一种新型式。即组合养蚕法。  相似文献   

20.
<正>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安康地区建立了一大批蚕桑专业户、重点户,推动了蚕桑生产的蓬勃发展,1980年产茧502万斤,1981年达到551万斤,今年可达720万斤,占全省总产85%以上.当前,安康地区广大蚕农争当专业户、重点户,截止82年7月底,全区已初步建立29730个蚕桑专业户、重点户.石泉县初步建立了多种经营专业户、重点户5403户,占全县总农户17.6%,其中蚕桑专业户、重点户2537户,占多种经营专业户重点户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