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自陆地养殖成功以来,为国家、集体和个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人工养殖改变了它的生存环境,人工繁殖幼苗又加快了种质退化速度,再加上食性的巨大变化,导致鲍的生长和发育受阻,自身抗性降低。海水污染的不断加剧,使它们感染疾病的机会越来越多。脓疱病(Pustule disease)就是其中一种危害较严重的疾病,自1993年发病以来,给山东和辽宁的养殖单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产生原因 脓疱病病原菌是从鲍腹足上的伤口进入体内,通过血淋巴进入… 相似文献
2.
我所自一九七六年开始进行皱纹盘鲍室内人工育苗的研究工作,摸索了一些经验,但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有些问题严重妨碍研究工作的进展。如: 相似文献
3.
从山东烟台引进皱纹盘鲍子一代种苗,在罗源湾岗屿周边海域养殖,经过二年的试养取得可喜结果,以寻求鲍优高养殖品种,解决现有盘鲍种质严重退化的棘手问题。改善鲍鱼的种质,从而推进养鲍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海水培育珍珠所采用的母贝多为马氏珠母贝和珍珠贝科的一些种类。鲍鱼培育珍珠在国外虽有试验,但均未形成专业的育珠养殖。鲍鱼的珍珠层较其它贝类色泽鲜艳,美丽稚致;在医药方面又为名贵的“石决明”药材。为了促进我国北方珍珠培育业的发展,我们用皱纹盘鲍进行了育珍珠的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用171个鲍鱼分三个部位施术,有51.5%的个体在珠核面上形成珍珠层。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皱纹盘鲍幼鲍溃烂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从患有溃烂病的皱纹盘鲍幼鲍体上,分离到一种致病性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为皱纹盘鲍幼鲍溃烂病的病原菌。显微镜观察该细菌为革兰氏阴性,极生1~3根鞭毛,能运动的杆菌,大小为0.7~0.8×2.3~2.8um。经细菌分类试验鉴定,该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0~30℃,最适pH值5.5~8.5。该菌在培养基B上产生蓝色的荧光素。能利用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果糖、D-半乳糖、甘露糖、木糖、阿拉伯糖、海藻糖发酵反应阳性,不能发酵乳糖、麦芽糖、鼠李糖、蔗糖,可分解山梨醇、肌醇、肌苷。过氧化氢酶、脲酶、氧化酶、及明胶液化反应阳性;能利用柠檬酸,不还原亚硝酸盐,不产生吲哚和硫化氢,MR和V.P.试验阴性。初步鉴定该病原菌为荧光假单胞杆菌。还进行了病原菌药敏试验,该菌对卡那霉素、呋喃唑酮、恶喹酸敏感,这些药物可作为防治该病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6.
一、细菌病1.脓疱病皱纹盘鲍脓疱病的病原菌为河流弧菌。该病流行于我国北方沿海养殖地区,夏季发病频繁,死亡率高达50%~60%。病鲍足肌上有多个微隆起的白色脓庖,脓庖破裂后流出大量白色脓汁,并留下2~5厘米不等的深孔,足面肌肉呈现不同程度的溃烂。联合使用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或氟哌酸进行药物防治效果较好。此外采用河流弧菌Ⅱ疫苗或噬菌体防治脓疱病,明显提高了成活率。2.脓毒败血症皱纹盘鲍脓毒败血症的病原菌为坎氏弧菌,存在于血淋巴液中而遍布全身各组织、器官,通过分泌胞外酶,破坏正常的组织结构而致鲍死亡,该… 相似文献
7.
现将皱纹盘鲍在养殖中常见的几种疾病及防治方法综述如下,以供参考。1 裂壳病1.1 病原 球状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形,大小为90~140nm, 相似文献
9.
利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了2-3cm的皱纹盘鲍的蛋白消化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以及11种金属离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适温度50℃下的活化能为4.89×10×4J/mol;最适PH为2.60和5.00。对其最适PH值的分析表明:皱纹盘鲍存在有胃蛋白酶,且活性颇高。 相似文献
10.
皱纹盘鲍消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对人工养殖的、不同生长时期的正常鲍和病鲍的消化酶活力进行了研究。酶学分析表明,在皱纹盘鲍消化器官中存在着胃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最适PH2.8~3.5;类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最适PH7.8~10;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蛋白酶及纤维素酶随着鲍鱼的生长发育活性逐渐增强,淀粉酶逐渐减弱。肝中的酶活性高于其它器官,正常个体酶活性远高于患病个体。我们还做了酯酶的聚丙烯酰胺电泳研究。 相似文献
11.
日本盘鲍与皱纹盘鲍杂交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20
1998年于山东省蓬莱市用10只日本盘鲍与300只皱纹盘鲍,在220m^2的育苗水体中培育出平均壳长14.7mm的杂交鲍苗143.8万只,6500只/m^2,;在580m^2的育苗水体中培育出平均壳长11.9mm的皱纹盘鲍自交鲍苗177.9万只,3100只/m^2。杂交鲍苗的壳和存活率明显大于我国的皱纹盘鲍自交鲍苗。 相似文献
12.
13.
研究卵子排放后的时间、精子排放后的时间、授精精子浓度、胰蛋白酶、钙离子、pH和水温等因子对杂色鲍(Haiotisdiversicolor,以下简称S)与盘鲍(H.discus discu,以下简称J)种间杂交受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卵子排放后的时间和授精精子浓度是影响杂交受精率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与自繁组合相比,正反杂交受精率均较低且下降速度快得多。水温21.5℃时,两亲本自繁对照组中,卵子排放1 h对受精率均无显著影响。而SJ杂交,卵子排放时间2 min时,受精率为55.9%±8.1%,4.7 min时受精率已下降了50%;JS杂交,卵子排放时间为4 min时,受精率为31.5%±9.7%,10 min时受精率下降至4 min时的29.1%。相比之下,精子排放时间对杂交受精率的影响小得多,3 h内对正反交杂交受精率没有显著影响。杂交适宜精子浓度约为母本自繁的100倍,其中SJ杂交适宜授精精子浓度为6.0×106~2.4×107mL-1,JS杂交适宜授精精子浓度为3.8×107~7.5×107mL-1。水温对于杂交受精率也有影响,短时间内将水温控制在26~29℃可以得到较高受精率。其他实验因素,如添加胰蛋白酶、Ca2+或改变授精体系pH对杂交受精率均无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为优化海上养鲍设施,特别是养鲍网箱结构,开展了40 d的皱纹盘鲍杂交鲍幼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Haliotis discus discus♂)在0 Lx(暗光照)、0~500 Lx(弱光照)、0~6 500 Lx(强光照)3组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长与活动试验。结果显示,壳长(4.86±0.17)cm、体重(15.08±1.07)g的幼鲍,壳长平均日增长和体重平均日增长分别为(0.014 1±0.003)cm/d和(0.054 9±0.011)g/d(暗光组)、(0.008 3±0.003)cm/d和(0.046±0.013)g/d(弱光组)、(0.007±0.001)cm/d和(0.028 4±0.016)g/d(强光组),二者均与光照强度呈反比,且光照对鲍壳生长的影响大于对质量的影响。暗光照环境下,幼鲍活动时间提前30 min,活动时间增加0.5~1 h,且进食量大、进食速度快。研究表明,强光照会对鲍形成光压抑的生活环境,影响鲍的正常行为与生长。海上养鲍应根据鲍对光照刺激的反应,选择适宜的水层,并优化网箱和匍匐基结构。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is study documents the genetic populati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Ezo-awabi Haliotis discus hannai and Kuro-awabi H. discus discus by means of the microsatellite technique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extent of genetic difference between Ezo- and Kuro-awabi populations. Eight markers were employed to screen five populations each collected from Ezo- and Kuro-awabi habitats. All eight loci showed polymorphisms in all populations (number of alleles per locus, 11.1–14.1; averaged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0.64–0.70). The number of loci that yielded significant genetic heterogeneities (allel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and/or pairwise θ ) between Ezo- and Kuro-awabi populations was larger than that generated in comparisons between populations within Ezo- and Kuro-awabi habitats. According to the bootstrap neighbor-joining trees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two genetic distance measures ( D A and D ST ), the 10 populations fell into two clusters of populations (Ezo-awabi and Kuro-awabi habitat groups), and the results of hierarchical amova testing also supported the neighbor-joining clustering. The outcomes presented here suggest that the microsatellite markers used in this study are potentially an efficient means to differentiate Ezo- and Kuro-awabi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山东南部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Ino)工厂化养殖试验研究的结果。自1995年1月19日至1996年5月19日,经16个月的培育,将平均壳长21.4mm,平均体重0.99g的幼的培育成平均壳长61.9mm(最大壳长72.0mm),平均体重28.5g的成鲍,成活率为93.2%。0.3m2的波纹权的养殖密度:鲍壳长为20.0~30.0mm时,养殖密度200~250粒为好;40.0mm以前,养殖密度150粒为宜;60.0mm以前,养殖密度50~80粒为佳。饵料以人工配合饵料为好。在鲍壳长40.0mm以前,在投喂人工配合饵料的同时,加上适量的新鲜海藻可以达到同样的增长和增重的目的。全投喂海藻增长和增重都较慢。 相似文献
18.
19.
皱纹盘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采自山东长岛和辽宁大连海域的两个自然群体皱纹盘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RAPD分析。16个随机引物在两群体中共检测到了179个位点,其中,长岛和大连群体中的多态位点数分别为88和91个,两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49·16%和50·84%;Shannon′s多样性指数(H0)分别为0·2496和0·2668。有70%以上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显示两群体内均有较高程度的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长岛和大连的皱纹盘鲍群体已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