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以相同品种的鲜叶加工而成的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为原料,在应用氧嗪酸钾成功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方法的基础上,将90只KM雄性小鼠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红茶及发花红砖茶高、中、低剂量组和别嘌呤醇组,连续灌喂14 d,探讨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降尿酸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给茶各剂量组的体质量、肾脏指数、血尿酸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发花红砖茶中、高剂量组在降低血尿酸上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两种茶各剂量组的血尿素氮、血肌酐也均极显著降低(P<0.01),且中、高剂量组的尿尿素氮极显著升高(P<0.01),高剂量组的尿尿酸极显著升高(P<0.01);除红茶低剂量组尿肌酐水平显著升高(P<0.05)之外,其他给茶组的尿肌酐均达到极显著升高(P<0.01);除发花红砖茶中剂量组显著降低黄嘌呤氧化酶和腺苷脱氨酶活性(P<0.05)之外,红茶中剂量组及两种茶高剂量组均能极显著降低这两种酶的活性(P<0.01)。结果表明,红茶及发花红砖茶均可减少尿酸的产生,且发花红砖茶高剂量组在降低血尿酸与升高尿尿酸、尿尿素氮、尿肌酐方面优于红茶,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2.
安吉白茶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于淑池  苏涛  杨建民  彭忠  林静 《茶叶科学》2010,30(3):223-228
通过制备去甲肾上腺素致糖尿病小鼠模型及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模型,给正常小鼠、去甲肾上腺素致高血糖小鼠及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连续灌胃安吉白茶多糖14 d后,取血测定血糖水平,以探讨安吉白茶多糖对正常小鼠、去甲肾上腺素致高血糖小鼠及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血糖水平及糖耐量(GT)的影响。结果显示,灌胃2周后,安吉白茶多糖对正常小鼠血糖水平影响较小,低、中、高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意义(P>0.05);安吉白茶多糖能明显降低去甲肾上腺素所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低、中、高剂量组的血糖值与肾上腺素模型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且高剂量组降血糖效果优于低剂量组;安吉白茶多糖明显降低四氧嘧啶所致高血糖小鼠的血糖水平,三剂量组的血糖值与四氧嘧啶模型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三剂量均能降低实验性高血糖小鼠血糖,且随剂量增大,降血糖作用增强,以高剂量降糖作用最强。安吉白茶多糖在缓解糖尿病小鼠糖耐量降低方面作用显著,达到了药物组的治疗水平,但并不影响正常小鼠的血糖和糖耐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红茶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尿酸的影响。将36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红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及别嘌呤醇组。空白组和给茶组连续1周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和红茶提取物,给茶组第7天造模后1 h给茶;模型组在第7天腹腔注射氧嗪酸钾并灌胃酵母膏造模。测定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茶组血尿酸(UA)水平均降低;与模型组相比,给茶组血尿素氮(BUN)水平均降低,其中、高剂量给茶组BUN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差异极显著(P0.01);各给茶组血肌酐(Cr)值与模型组相比极显著下降(P0.001)。高剂量组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低、中剂量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红茶提取物对氧嗪酸钾和酵母膏导致的小鼠高尿酸血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红补血颗粒(SBG)对血虚型血管内皮功能障碍(VED)小鼠模型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联合乙酰苯肼法建立血虚型VED小鼠模型,随机分为VED组、阳性对照组、SBG高剂量组、SBG中剂量组和SBG低剂量组,以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小鼠作为对照组。观察小鼠脏器指数,外周血象指标,HE染色法观察小鼠胸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学,试剂盒检测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胸主动脉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胸主动脉组织中TLR4、MyD88、NF-κBp65、ICAM-1蛋白表达量。结果与VED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及SBG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胸腺指数显著升高,脾脏指数明显降低(P<0.01,P<0.05),RBC、HGB、HCT、WBC、PLT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GSH-Px和SOD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TLR4、MyD88、NF-κBp65、ICAM-1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SBG可以通过抑制TLR4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损伤,达到保护气滞血瘀型VED小鼠血管内皮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断乳ICR小鼠为实验动物,第一阶段小鼠分为2组,正常小鼠组(NM)与肥胖模型小鼠组(FM),建立饮食肥胖小鼠模型;第二阶段NM作为肥胖预防组,FM作为肥胖治疗组,分别灌胃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oybean trypsininhibitor,SBTI)。实验结束时,称体重,血液离心取得血清,测定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TCH)等指标,研究SBTI对饮食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结果表明:与预防对照组相比,肥胖预防组SBTI高剂量组的体重极显著降低(P<0.01),TG和FFA显著降低(P<0.05),HDL-C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肥胖治疗组SBTI高剂量组的体重极显著降低(P<0.01),TG和FFA显著降低(P<0.05),HDL-C显著升高(P<0.05);2组的TCH与相应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SBTI对饮食肥胖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将50只KM雄性小鼠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谷氨酰胺组及L-茶氨酸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灌喂28 d,探究L-茶氨酸对小鼠肠道形态结构及游离氨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小鼠肠道绒毛高度随L-茶氨酸剂量的增大而增加,各剂量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中、高剂量组的空肠绒毛高度及其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均达显著水平(P<0.05),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及中、高剂量组的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的碱性磷酸酶、总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L-茶氨酸对不同肠道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随剂量的增大而升高,其中,十二指肠中的各茶氨酸剂量组的全部必需氨基酸和大部分非必需氨基酸显著升高(P<0.05),且高剂量组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空肠中的低剂量组的必需氨基酸Thr、Lys、Ile及中、高剂量组的全部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且中、高剂量组中除Cit外的其他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回肠中的低、中、高剂量组的全部必需氨基酸及大部分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且中、高剂量组中除GABA外的其他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果表明,L-茶氨酸可通过增加肠道绒毛高度、提高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来改善小鼠肠道形态结构,同时可促进十二指肠、空肠对氨基酸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参多糖对高脂饲料联合链脲菌素诱导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抗氧化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ICR小鼠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3周后STZ 100mg/kg腹腔注射一次,1周后按血糖值随机分组,分别以盐酸二甲双胍(160mg·kg-1·day-1)、人参多糖低剂量(100mg·kg-1·day-1)、中剂量(200mg·kg-1·day-1)、高剂量(300mg·kg-1·day-1)及纯净水灌胃给药21d后,测定小鼠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含量、超氧岐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细胞因子-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人参多糖高、中、低剂量组能够显著降低空腹血糖、TC、TG、LDL-C含量、显著增加HDL-C含量、显著增高胰岛素水平(P<0.01,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蛹虫草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以83.3、166.7、333.3 mg/kg·BW剂量的蛹虫草给予小鼠灌胃30 d。[结果]灌胃30 d后同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对小鼠体重、脾/体重、胸腺/体重比值无影响(P>0.05),中、高剂量组能显著升高小鼠血清半数溶血值(P<0.05),中、高剂量组能显著增强抗体生成细胞能力(P<0.05),各剂量组均能增强小鼠NK细胞活性(P<0.05)。[结论]蛹虫草具有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和NK细胞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红茶对高脂饮食小鼠血脂的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脂代谢紊乱模型法—预防性给予不同地区不同剂量的红茶(剂量为成人每日饮用量的5倍、10倍和20倍3种),观察小鼠体重、血脂、相关酶及肝脏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与高脂模型对照组相比,红茶剂量组能极显著(P<0.01)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肝脏丙二醛(MDA)、肝脏指数;极显著(P<0.01)升高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总脂酶、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有所上升,小鼠体重也得到了一定的抑制,肝脏病变程度得到了相应的减轻,说明红茶具有一定的调节血脂及减小肝脏因高脂饮食所带来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对茶桑混合袋泡茶的降血糖作用进行了研究。以低、中、高三个剂量(0.5、1、3g/kg·bw)的袋泡茶饲喂正常小鼠模型、高血糖小鼠模型14d后,给予葡萄糖2.5g/kg·bw灌胃,于0、0.5h和2.0h时相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FBG)和耐糖量(GT)。结果表明,在由四氧嘧啶引起的高血糖模型动物糖耐量试验中,中、高剂量组显著降低了0.5h和2h时相血糖含量和0.5~0h时相血糖差值,且不影响正常对照组的血糖、糖耐量、糖耐量差值,表明茶桑混合袋泡茶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茶多糖和茶多酚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目的:研究茶多糖、茶多酚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SD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和机制。方法:饲喂SD大鼠茶多糖、茶多酚3周后,观察大鼠血糖、葡萄糖耐量、血胰岛素以及小肠糖降解酶(淀粉酶、蔗糖酶、麦芽糖酶)变化。结果:茶多糖、茶多酚都有显著抑制糖尿病大鼠血糖升高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茶多糖组大鼠血胰岛素水平有显著提高(P<0.05),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茶多酚组的血胰岛素水平有升高趋势,小肠各降解酶活力也有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茶多糖对高血糖大鼠有显著的抑制血糖升高的作用,茶多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小肠糖降解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茶样的水提物与肠道微生物的互作效应,以健康大学生粪便为菌源,采用体外厌氧发酵模式,结合传统培养技术和气相色谱法,研究绿茶、红茶和茯砖茶的水提物24 h体外发酵过程中pH值、短链脂肪酸、肠道微生物的变化,并计算益生元指数PI(Prebiotic Index)和B/E值(Bifidobacterium/Enterobacterium)。结果表明绿茶、红茶和茯砖茶水提物均会引起发酵液的pH大幅下降,其中茯砖茶组的pH下降幅度最大。同时,3种茶叶水提物都能显著增加短链脂肪酸的产量,其中绿茶对乙酸、丙酸、异丁酸、异戊酸、戊酸和总短链脂肪酸的提高效果最佳,而茯砖茶对丁酸的提高幅度最大。3种茶叶水提物都能调节肠道微生物的结构组成,促进双歧杆菌的增长,抑制拟杆菌、肠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其中茯砖茶组对双歧杆菌的促进作用最大,对肠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最明显,绿茶组对拟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大;但绿茶组和红茶组都能促进乳杆菌的增殖,茯砖茶组却表现出抑制作用。另外通过分析PI值和B/E值,发现绿茶、红茶和茯砖茶组都具有良好的益生作用,4 h阶段茯砖茶组的益生元指数PI值最大,发酵8、12、24 h阶段绿茶组益生元指数PI值最大;而整个发酵过程茯砖茶组的B/E均保持最大。本研究为不同茶叶在青年消费市场中的进一步扩大推广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普洱茶对高脂实验大鼠肝脏病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普洱茶对高脂饮食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以及低、中、高剂量(即0.5、1.5、3.0g/kg)的普洱生茶、普洱熟茶组,共8组。进行为期30d的灌胃后,将试验大鼠处死,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的检测,并测定了试验大鼠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指标。结果发现,摄入普洱茶后,实验大鼠能够以剂量依赖方式梯度性地改善高脂饲料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同时具有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茶树品种碧香早夏秋季一芽二叶茶鲜叶为原料,在红茶加工过程中,用微波初干工艺替代传统热风初干工艺,按不同微波强度、微波时间、摊叶厚度设置17组微波初干工艺处理,从感官品质、滋味品质成分和香气品质成分3个方面,探究了微波初干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热风初干工艺相比,采用微波强度600 W、微波时间3 min...  相似文献   

15.
湖南红茶特征滋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全面了解湖南红茶特征滋味化学成分,本研究选取了湖南红茶代表性样品和典型外省样品,采用电子舌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技术对红茶样品滋味进行评定及化学成分检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可视化模式识别方法比较了不同嫩度等级和不同滋味类型湖南红茶化学成分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糖组分总量、葡萄糖、麦芽糖、茶多酚、茶褐素、氨基酸组分总量、鲜味氨基酸、茶氨酸、茶黄素等含量可作为区分湖南红茶和外省红茶的主要滋味成分,其中糖组分总量、葡萄糖、麦芽糖、茶黄素等含量湖南红茶显著高于外省红茶。(2)一级湖南红茶茶汤中滋味化合物含量普遍较低,除氨基酸、茶褐素外,其他主要滋味成分均显著低于二级茶样;二级湖南红茶茶汤中滋味化合物在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等含量上表现突出;三级湖南红茶以儿茶素组分总量、糖类化合物、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含量相对较高,以茶多酚、氨基酸、茶褐素等成分含量相对较低。(3)“甘鲜味”茶汤中咖啡碱、儿茶素组分总量、非酯型儿茶素、EGC、茶黄素显著低于“略苦(浓)”茶汤。该研究结果可为湖南红茶产品的分类鉴别和滋味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普洱茶对Wistar大鼠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普洱茶对试验大鼠骨密度及骨钙、骨磷含量的影响。采用10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普洱熟茶低、中、高剂量组,普洱生茶低、中、高剂量组和绿茶的低、中、高剂量组(共10组),每组10只,分别按每千克体重0.5、1.0、2.0 g灌胃纯净水以及1 g/mL的普洱茶茶汤和绿茶茶汤,进行为期90 d的灌胃试验。试验结束后将实验大鼠处死,剥离左股骨,对骨钙骨磷含量、股骨密度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普洱生茶、绿茶组及低、中剂量的普洱熟茶组骨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大鼠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普洱茶(生茶和熟茶)和绿茶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骨密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本试验条件下,本批次普洱茶对试验动物的骨密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茶叶对老龄大鼠血糖、血脂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邓泽元  褚芳 《茶叶科学》1998,18(1):74-77
108只12月龄退役SD大鼠分成13组经二个半月的红、绿茶添加饲料和茶汤的饲喂试验,结果表明,红茶和绿茶无论是干茶添加在饲料中还是茶汤,各处理均能显著降低老龄大鼠的血糖含量(P<0.05)、血脂含量(P<0.01);显著提高其SOD酶活力(P<0.01);显著降低其MDA含量(红茶达P<0.01水平,绿茶达P<0.05水平),其中绿茶降血脂能力比红茶强,而红茶抗氧化效果比绿茶显著。后者说明,茶叶的生物抗氧化机制除茶多酚类物质起作用外,还存在着其他更为重要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