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研究发酵饲料对蛋鸡舍内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一氧化二氮、氨气、甲烷、水汽浓度的影响。试验选择同一栋鸡舍58周龄健康海兰褐蛋鸡36 000羽,采用同栋鸡舍自身对照法,分为对照期和试验期。对照期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发酵饲料,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试验第35 d舍内二氧化碳浓度显著高于对照期(P0.05),试验第15 d和35 d舍内一氧化碳、一氧化二氮、氨气、甲烷、水汽浓度均极显著低于对照期(P0.01),蛋壳强度显著性提高(P0.05),粪便中粗灰分和钙含量显著性降低(P0.05)。结果表明,应用发酵饲料能够改善舍内空气质量,提高鸡蛋品质,减少粪便中营养物质的排出,有利于减排和健康生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舍内外温度、湿度和风速以及舍内氨气浓度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了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猪舍使用湿帘降温系统的防暑降温效果.结果显示:采用湿帘降温系统,在猪舍封闭性不好的情况下,降温效果不明显,舍内外温度和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舍内外 THI差异不显著(P>0.05);在猪舍封闭性较好的情况下,舍内外温度和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舍内外 THI差异显著(P<0.05);在猪舍封闭性良好的情况下,降温效果明显,舍内外温度和湿度差异极显著(P<0.01),舍内外 THI差异极显著(P<0.01).封闭性良好的猪舍内氨气浓度显著高于封闭性不好的猪舍(P<0.05),且舍内氨气浓度与风速呈负相关.调查表明,在保障猪舍封闭性良好的情况下,采用湿帘降温系统对改善夏季猪舍环境状况具有重要作用,是防暑降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选择了一种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控制规模养猪场猪舍中的有害气体及灭蝇效果等情况进行了研究测定。结果表明:饲料中加入复合微生态制剂,从第7d开始,各环节猪舍空气中的氨、硫化氢和苍蝇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第14d开始,二氧化碳的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在妊娠、分娩、保育和育肥舍中,试验第7d,氨气分别下降了1.34%、3.32%、3.36%、2.94%(P0.05),硫化氢气体分别显著下降了6.17%、6.36%、7.05%、4.85%(P0.05),苍蝇数分别下降了1.33%、1.66%、3.74%、2.26%(P0.05);第14d氨气分别显著下降了12.93%、10.58%、15.36%、13.12%(P0.05),硫化氢气体分别显著下降了16.34%、14.58%、19.48%、14.11%(P0.05),二氧化碳气体分别显著下降了5.88%、10%、15.39%、7.14%(P0.05),苍蝇数分别显著下降了16.71%、18.52%、19.68%、20.25%(P0.05);第21d氨气分别显著下降了21.88%、23.79%、21.17%、25.03%(P0.05),硫化气体分别极显著下降了29.42%、34.97%、33.50、29.72%(P0.01),二氧化碳分别显著下降了13.33%、20.00%、18.18%、20.00%(P0.05),苍蝇数分别极显著下降了36.50%、29.21%、37.59%、30.80%(P0.01);第28d氨气分别极显著下降了38.78%、30.08%、32.14%、35.11%(P0.01),硫化氢气体分别极显著下降了32.36%、39.73%、44.63%、36.72%(P0.01),二氧化碳气体分别显著下降了25.00%、27.27%、25、00%、26.67%(P0.05),苍蝇数分别极显著下降了46.54%、41.01%、43.47%、48.12%(P0.01)。说明在饲料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不仅能降低各饲养环节猪舍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消除臭味,改善饲养环境,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灭蝇效果,并且使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旨在了解北京市典型奶牛舍春季温热环境及空气质量状况,为奶牛正常健康生产提供环境依据。试验分别测定了奶牛场泌乳牛舍不同时间段(8:00~9:30、10:00~11:30、14:00~15:30、16:00~17:30、18:00~19:30)不同位置(向阳面、向阴面、饲喂通道)的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结果表明:在测定的5个时间段内,泌乳牛舍内的温度呈规律性变动,先升高后降低(P0.01);相对湿度先降低后升高(P0.01),而且温热指数(THI)有极显著差异(P0.01),但均小于达到热应激的指标(THI≥72);早上的风速低于其他时间段(P0.05);白天的辐射热高于早上晚上,但差异不显著(P0.05);PM浓度在早晚相对较低(P0.05);氨气浓度在16:00~17:30和18:00~19:30高于其他时间段(P0.01);二氧化碳浓度在18:00~19:30这个时间段明显高于其它时间段(P0.01)。舍外风速极显著(P0.01)大于舍内,舍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极显著(P0.01)高于舍外。牛舍内向阳面、向阴面、饲喂通道三个不同位置的氨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向阴面氨气浓度大于其它两个位置;饲喂通道二氧化碳浓度大于其它两个位置。由此得出,北京市典型泌乳牛舍的春季温度、湿度较适合牛群生产;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符合生产标准,对奶牛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养分表观消化率及粪中氨气排放的影响。选取450只52周龄健康的京红蛋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A组(对照组)蛋鸡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B组、C组、D组、E组蛋鸡分别饲喂等蛋白替代5%、15%、25%、35%豆粕蛋白的发酵饲料的饲粮(即在饲粮中分别使用1.01%、2.88%、4.88%、7.00%发酵饲料)。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组蛋鸡的产蛋率、产蛋量显著提高(P<0.05),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鸡蛋的蛋黄颜色均极显著提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蛋鸡的能量消化率、蛋白消化率均极显著提高(P<0.01);C组蛋鸡的能量消化率、蛋白消化率均极显著高于B组、D组、E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D组鸡粪中氨气浓度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饲粮中发酵饲料按等蛋白替代25%豆粕蛋白较好,可以提高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提高养分表观消化率,降低粪中氨气排放。  相似文献   

6.
研究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对猪舍环境、猪生产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60头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分为两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对照组为传统的水泥地面猪舍养殖模式,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10%杆菌肽锌20mg/kg与10%硫酸粘杆菌素20mg/kg;试验组为发酵床猪舍养殖,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0.1%日本酵素。测试指标为猪舍温度、相对湿度、悬浮颗粒浓度、氨气浓度、猪料肉比、平均日增重及血清IgAI、gM、IgG浓度。试验时间106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提高了猪舍温度(P<0.05),极显著降低了猪舍氨气和悬浮颗粒浓度(P<0.01),对猪舍相对湿度无显著影响;试验组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及血清IgAI、gG浓度(P<0.05),对血清IgM浓度无显著影响。试验表明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可改善猪舍环境,提高猪的生产性能与免疫性能,优于水泥地面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乳酸杆菌与中草药合生元对1~35日龄艾维因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生元组在整个试验期的平均体重较对照组极显著提高(P<0.01),但周增重和日增重仅在0~3周差异极显著(P<0.01)。合生元组的周增重和日增重仅在第2周龄较乳酸杆菌组极显著提高(P<0.01),在0~3周龄,均较乳酸杆菌组和中草药组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料重比,0~5周龄合生元组均比对照组、乳酸杆菌组、中草药组极显著降低(P<0.01),但各周龄合生元组与乳酸杆菌组无明显差异(P>0.05),合生元组与中草药组在3周龄和4周龄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考察了在玉米一豆粕型基础日粮中添加缓释复合酸化剂对肉鸡生产性能、胃肠道酸度、肠道微生物菌群、免疫器官指数、血清免疫指标及鸡舍氨气浓度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平均体重(20.25±0.30)g的艾维茵白羽肉鸡480羽,按单因素试验设计原则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鸡(公母各占1/2),肉鸡分别饲养于2个完全相同的平养舍内,试验时间为49 d.结果表明,缓释复合酸化剂可以极显著降低肉鸡胃肠道pH(P<0.01);显著提高肉鸡日增重和降低料重比(P<0.05),但对日采食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极显著提高肉鸡空肠和盲肠中乳酸杆菌数量、降低盲肠中大肠杆菌数量(P<0.01);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胸腺和脾脏指数(P<0.05或P<0.01),显著提高21日龄法氏囊指数(P<0.05),但在42和49日龄对法氏囊指数无影响(P>0.05);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含量(P<0.05或P<0.01),显著降低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P<0.05);缓释复合酸化剂还可以极显著降低鸡舍氨浓度(P<0.01).结果提示,在肉鸡日粮中添加缓释复合酸化剂,可以通过降低肉鸡消化道pH、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提高肉鸡的免疫力而促进肉鸩生长,并降低鸡舍氨浓度.  相似文献   

9.
对通辽地区不同类型不同管理方式的鸡舍,测定了舍内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舍内空气中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的浓度。结果表明:A和C舍之间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显著高于B舍(P<0.05)。A、B两舍之间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极显著高于C舍((P<0.01)。氢气的浓度A、C两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A舍极显著高于B舍(P<0.01),C舍显著高于B舍(P<0.05)。二氧化碳浓度B、C两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A舍极显著高于B、C舍(P<0.01)。硫化氢气体用1~10mg/m3检测管未测出含量。气流速度A、B、C三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基本符合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不同建筑类型及管理方式对冬季鸡舍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通辽地区不同类型不同管理方式的鸡舍,测定了舍内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舍内空气中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的浓度。结果表明:A和C舍之间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显著高于B舍(P<0.05)。A、B两舍之间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极显著高于C舍(P<0.01)。氢气的浓度A、C两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A舍极显著高于B舍(P<0.01),C舍显著高于B舍(P<0.05)。二氧化碳浓度B、C两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A舍极显著高于B、C舍(P<0.01)。硫化氢气体用1~10mg/m3检测管未测出含量。气流速度A、B、C三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基本符合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11.
冬季发酵床养殖模式对猪舍环境及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对猪舍环境、猪生产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60头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分为两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对照组为传统的水泥地面猪舍养殖模式,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10%杆菌肽锌20mg/kg与10%硫酸粘杆茵素20mg/kg;试验组为发酵床猪舍养殖,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O.1%日本酵素.测试指标为猪舍温度、相对湿度、悬浮颗粒浓度、氨气浓度、猪料肉比、平均日增重及血清IgA、IgM、IgG浓度.试验时间106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提高了猪舍温度(P<0.05),极显著降低了猪舍氨气和悬浮颗粒浓度(P<0.01),对猪舍相对湿度无显著影响;试验组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及血清IgA、IgG浓度(P<0.05),对血清IgM浓度无显著影响.试验表明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可改善猪舍环境,提高猪的生产性能与免疫性能,优于水泥地面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不同机械干清粪频次对生长猪舍内环境和粪污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以刮板式机械干清粪系统为对象,研究不同清粪频次对生长猪舍内环境和粪污排放的影响。选取216头90日龄、体重39 kg左右的三元杂交生长猪,随机分配在12个猪栏中,根据猪的排泄特征设置2种清粪频次作为试验处理(2次/d、3次/d),试验期间每个处理重复7次。结果表明:与日清粪3次相比,日清粪2次猪呼吸高度处与人呼吸高度处的舍内氨气(NH_3)浓度都有所降低(P>0.05),猪呼吸高度处的舍内CO_2浓度降低8.78%(P<0.01),均能满足猪舍空气质量要求;单位体重粪便收集量提高32.3%(P<0.05),单位体重污水收集量降低3.39%(P>0.05);与日清粪3次相比,日清粪2次污水中各污染物浓度除TN外均有所降低(P>0.05)。结果表明生长猪舍运用机械干清粪系统清粪时采用2次/d的清粪频次可以满足猪舍空气质量要求和污水处理难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华南地区开放式猪舍冬季使用卷帘的保温防寒效果,试验测定了使用卷帘的不同猪舍内外、保温红外线灯周围以及哺乳母猪舍保温箱内外的各种环境条件。结果表明:各种猪舍内的温度均达不到猪体最适温度要求,并且分娩舍内和保温箱内氨气浓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分娩舍外(P0.05或P0.01)。说明冬季开放式猪舍通风不良,仔猪红外线灯保温措施尚需改进。  相似文献   

14.
用1周龄法国肉用鹌鹑1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第1~3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的党参、0.5%党参 0,5%黄芪、0.5%党参 0.5%艾叶,第4组为对照组.试验期为2~6周龄,共35d,每7d称重一次.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的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其中第3组效果最好(P<0.01).日粮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和料肉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的肌肉概略养分、pH值和胴体品质,除第1组的屠宰率略高外(P<0.05),其余差异均不显著(P>0.05).嫩度值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总蛋白质和A/G差异不显著(P>0.05),但血糖含量差异较大(P<0.01).  相似文献   

15.
大蒜油对体外瘤胃发酵、甲烷生成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培养法研究大蒜油和脱臭大蒜油对瘤胃发酵、甲烷生成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用压力读取式法(RPT系统)测定产气量,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甲烷产量.培养24 h后,测定挥发性脂肪酸、pH、氨态氮浓度,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瘤胃微生物区系.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大蒜油极显著降低甲烷产量(P<0.01),显著降低乙酸摩尔百分比和氨态氮浓度(P<0.05),显著提高丙酸摩尔百分比(P<0.05),对产气量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也有显著地抑制作用(P<0.05),但抑制程度不如大蒜油对甲烷产量的抑制程度.添加脱臭大蒜油对甲烷产生也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显著(P>0.05).添加大蒜油和脱臭大蒜油后甲烷菌和原虫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且大蒜油的抑制作用强于脱臭大蒜油(P<0.01).试验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大蒜油可以改变瘤胃发酵类型,增加丙酸摩尔百分比,显著抑制甲烷生成而不影响消化,这种改变与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密切相关;此外,大蒜油的作用效果明显强于脱臭大蒜油.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使用益生菌对猪舍内氨气浓度的影响。试验选取结构相同、饲喂模式一致的2个猪场,分别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不饲喂、喷洒益生菌及其发酵液,试验组按1∶1 000的比例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并定期在舍内喷洒经益生菌发酵的菌液。试验期为1年,试验期间测定氨气浓度3次。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经益生菌处理的试验组显著降低了猪舍中氨气浓度(P0.05)。试验结果提示,饲喂益生菌及在猪舍环境中喷洒益生菌发酵液能显著降低猪舍中氨气的浓度,改善猪舍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不同精料浓度对奶牛机体氧化应激和瘤胃内环境稳定性的影响,选用5头临床健康体重为(502±20)kg的荷斯坦奶牛,饲喂9种不同精料水平日粮(精粗比分别为30:70、35:65、40:60、45:55、50:50、55:45、60:40、70 : 30、100:0)对奶牛瘤胃内pH、抗氧化指标以及血清中抗氧化指标变化的影响.连续进行9期饲喂试验,前8期每期30 d,全精料组试验期为3 d.结果表明,全精料日粮条件下奶牛瘤胃内pH显著低于其他精料浓度组(P<0.05),精料浓度为55%日粮条件下,瘤胃内SOD的活力极显著高于其他精料浓度日粮(P<0.05),MDA及OH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精料浓度日粮(P<0.05),GSH-Px活力极显著低于其他精料浓度日粮(P<0.05),T-AOC的活力显著高于精粗比为30:70、35 : 65、40:60、45:55、50:50、100:0的日粮组,和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精料浓度为55%日粮条件下,血清内SOD、T-AOC的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精料浓度组(P<0.01),GSH-Px活力显著低于其他精料浓度组(P<0.01),MDA含量与精粗比为50:50、60:40的日粮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低于其他日粮组(P<0.05),OH含量与精粗比为60:40的日粮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低于其他日粮组(P<0.05).说明不同精料浓度的日粮对瘤胃内环境稳定性和机体氧化应激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考察丁酸钠对轮状病毒攻毒和未攻毒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发育的影响,探讨丁酸钠缓减断奶应激的机理.选用(28±1)日龄刚断奶的大白仔猪48头,按体重随机分配到4个组中,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采用单笼饲养.采用2×2双因子试验设计,对照组和组1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组2和组3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丁酸钠;组1和组3在试验开始时每头仔猪接种浓度为1×106TCID50/mL轮状病毒培养液1 mL.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轮状病毒攻毒降低断奶后第14天仔猪的采食量和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5或P<0.01),提高仔猪腹泻指数和空肠隐窝深度(P<0.01或P<0.05);提高断奶后第5天血清中γ-干扰素(INF-γ)(P<0.05)、白细胞介素-2(IL-2)(P<0.05)、白细胞介素-6(IL-6)(P<0.10)水平和轮状病毒抗体表达量(P<0.01).丁酸钠可显著提高仔猪断奶后第14天的平均日增重(ADG)(P<0.05),极显著提高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1),极显著降低腹泻率和空肠隐窝深度(P<0.01),极显著提高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P<0.01);极显著增加盲肠乳酸杆菌的数量(P<0.01);极显著提高断奶后第5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P<0.01)显著提高轮状病毒抗体表达量(P<0.05),有提高IL-2、IL-6水平的趋势(P>0.05).结果提示,丁酸钠可缓减断奶和轮状病毒引起的应激,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其机理在于丁酸钠可改善仔猪肠道发育和微生物菌群结构,调控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DFI)(P<0.01),极显著降低腹泻率和空肠隐窝深度(P<0.01),极显著提高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 P<0.01);极显著增加盲肠乳酸杆菌的数量(P<0.01);极显著提高断奶后第5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P<0.01)显著提高轮状病毒抗体表达量(P<0.05),有提高IL-2、IL-6水平的趋势(P>0.05).结果提示,丁酸钠可缓减断奶和轮状病毒引起的应激,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其机理在于丁酸钠可改善仔猪肠道发育和微生物菌群结构,调控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DFI)(P<0.01),极显著降低腹泻率和空肠隐窝深度(P<0.01),极显著提高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 P<0.01);极显著增加盲肠乳酸杆菌的数量(P<0.01);极显著提高断奶后第5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P<0.01)显著提高轮状病毒抗体表达量(P<0.05),有提高IL-2、IL-6水平的趋势(P>0.05).结果提示,丁酸钠可缓减断奶和轮状病毒引起的应激,提高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选用23日龄断奶、体重接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90头,以常规水泥地面饲养方式为对照,研究了发酵床饲养方式对猪舍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饲养方式猪舍温度显著高于常规水泥地面饲养方式(P<0.05),猪舍空气中PM10浓度显著低于常规水泥地饲养方式(P<0.05),氨气和H2S浓度极显著低于常规水泥地饲养方式(P<0.01)。说明发酵床饲养方式能改善猪舍内环境。  相似文献   

20.
酵母培养物对绒山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研究旨在探讨酵母培养物(yeast culture,YC)的生物活性及其对绒山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12只健康的内蒙古自绒山羊半同胞羯羊,按体重配对原则分为4组,分别为.A1、A3、B1和B2组.其中A1、A3组饲喂精粗比为3:7的基础日粮,B1、B2组饲喂精粗比为2:8的基础日粮.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方法,对照期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饲喂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不同水平YC的试验日粮.各组YC添加量分别为A1组,2.0%;A_3组,3.0%;B1组,2.0%;B2组,2.5%.分别在对照期最后1 d,添加YC的第15天、第45天通过颈静脉采血测定绒山羊机体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对照期、添加YC后的第15天和第45天,各组间机体抗氧化能力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期相比,添加YC后第15天,A1(P<0.05)、A3(P<0.05)和B1(P<0.01)组血清活性氧的活力显著或极显著降低;添加YC后第15天、第45天,高精料组A1(P<0.01)、A3(P<0.05)的丙二醛(MDA)含量也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期.与对照期相比,试验期各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提高33.24%~142.52%(P>0.05),显著或极显著提高A3(P<0.01)、B1(P<0.05)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及添加YC后第45天时A1(P<0.01)、A3(P<0.05)、B1(P<0.01)和B2(P<0.01)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由此可知,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可以提高绒山羊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