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 ̄1999年,对贵州册亨,水城,龙里,关岭4个县的3300头份羔羊进行调查,收集羔羊腹泻病例115例,初分离出肠杆菌80株,经生化试验和致病试验初步鉴定出大肠杆菌55株菌株,分离率为48%。经小白鼠致病性试验,55株菌株都能引起发病死亡;并用其中的CH9812、CH9817、LL9934、GL986 6株菌株做家兔致病性试验,结果,6株菌株都能使羔羊、家兔发病死亡。对初分离55株菌株做知清  相似文献   

2.
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分离江苏地区若干鸡场的29株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对CFZ,TOB敏感,耐药率为0,对NEO,KAN,GEN,PIP耐药率约为6.9%,CTN,13.79%;CMP,34.48%,对STR,COS,VAN,ERY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5.52%,72.42%,82.76%,93.10%,待检菌株多药耐药现象严重,有27株(93.10%)有2种或2种以上药物耐药,多药  相似文献   

3.
新生仔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湖北某猪场发生典型黄痢的新生仔猪无菌采集粪便。上清接种小白鼠,取粪便和死亡小白鼠的心血接种麦康凯琼脂培养基,桃红色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用法国BioMerieuxATB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仪ID32E肠杆菌鉴定条鉴定。得到大肠埃希菌的极好鉴定结果。不同剂量接种小白鼠,证明其毒力,用163种O抗原标准血清玻板凝集试验定型为O101型。用ATB VET药敏试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7种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4.
前言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传染病。在临床上表现为气囊炎、败血症、肠炎、关节炎、输卵管炎、肉芽肿等多种类型。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即可成为本病的原发性病原体,也可以在某种诱因条件下作为继发性病原体而起作用。特别是某些特定血清型大肠埃希氏菌与各种病型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国外研究者Edward和Ewing早在1954年就证实O_2血清型大肠埃希氏菌是鸡大肠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体,此后,Soika、Glantz等人  相似文献   

5.
从江苏省某水禽场的疑似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病鸭中分离获得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野毒株;通过玻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确定其血清型,采用PCR进行分群分析和毒力基因检测;扩增φX_(174)噬菌体裂解蛋白E的基因序列,构建温控型表达质粒pBV221–E,并将其电击转化入分离毒株,升温诱导E蛋白表达制备菌蜕;通过测量菌液A600 nm值和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菌形态,评估菌蜕构建效果;用该菌蜕进行灭活处理和无菌检测后,对雏鸭进行免疫,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IgG水平。结果表明:该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为O24,属于B1群,具有毒力基因fimC、csgA和iroN;获得的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菌蜕裂解率为99.96%;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制备获得的菌蜕表面有明显孔道,细胞质从孔道溢出,细胞膜皱缩变形;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二免后菌蜕免疫组雏鸭血清IgG水平显著提高。可见,通过将pBV221–E重组质粒转化至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调节细菌培养温度诱导E蛋白表达,能制备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B1群O24型野毒株菌蜕。该菌蜕可诱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仔猪大肠埃希菌性腹泻的发病机制、大肠埃希菌毒力因子变迁以及与耐药性可能存在的关系,在直肠棉拭采集浙江省规模猪场腹泻仔猪病料,经细菌分离纯化、形态学结合PCR鉴定以及小鼠致病性试验得到124株病原性大肠埃希菌基础上,应用PCR分析其毒力因子,采用K-B法及耐药性专用软件Whonet测定并分析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最后,通过Logistic分析分离株毒力因子与耐药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菌毛阳性分离株(F4+和F41+)占总菌株数的7.26%(9/124),首次检测到毒力因子EAST1、PAA和AIDA-I,其中EAST1检出率高达19.68%(24/124),而PAA和AIDA-I阳性率较低,分别为4.84%(6/124)和2.42%(3/124);分离株对苯唑西林(100%)、复方新诺明(97.6%)、利福平(97.6%)、多西环素(96%)、羧苄西林(93.5%)、氨苄西林(93.5%)、阿莫西林(93.5%)耐药严重;链霉素与氨苄西林(75.45%)、恩诺沙星(65.45%)、复方新诺明(78.18%)、庆大霉素(63.64%)、多西环素(96%)、氟苯尼考(50.91%)间交叉耐药明显。分离菌株100%呈多重耐药,其中以14~16耐药最多(43.3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P=0.046)和多西环素的耐药性(P=0.020)与大肠埃希菌黏附与脱落病变eae(E.coli attaching and effacing)基因显著相关,多黏菌素B(P=0.004)和氯霉素的耐药性(P=0.013)与EAST1显著相关。结合以往资料,我们认为大肠埃希菌毒力因子已发生明显改变,耐药性更趋严重,且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需深入研究以更好制订大肠埃希菌病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使用透射电镜对3株鸡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coii)的菌型进行了形态观察,发现其中2株菌具有纤细、中空、挺直的菌毛,另外1株未见菌毛。有菌毛的2株菌与K88、K99、987P和F41单因子兔高免血清的玻片凝集反应阴性,而与2株兔源的具菌毛的E.coli菌的兔高免血清呈强阳性。未见菌毛的那株菌与上述所有血清的玻片凝集反应均呈阴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头孢噻呋为底物将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诱导为耐药菌株,研究诱导的耐药菌株对头孢噻呋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方法]用亚抑菌浓度法对标准菌株C83907和C83845进行诱导,诱导10代后用双纸片法和PCR扩增法,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spectrumβ-lactamses,ESBLs)检测;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噻呋对产ESBLs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值;对产生ESBLs的耐药菌株,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了头孢噻呋与他唑巴坦钠以不同配比对产生ESBLs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诱导15代后,头孢噻呋对诱导菌的MIC值8~10μg/ml,且均检测出ESBLs;头孢噻呋与他唑巴坦钠质量比(1∶1~8∶1)联合使用对产生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较头孢噻呋单独使用降低20~22倍。[结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呋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是产生了ESBLs。  相似文献   

9.
西藏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鉴定与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自然病死的西藏牦牛的心、肝、脾、肾、淋巴结与血液病料中分离到128株疑似大肠杆菌,鉴定结果表明,有32株为大肠埃希氏菌,其中的10株菌有致病性;在这10株中3株毒力较强,为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致病率达90%以上,其余7株中等毒力,致病率达50%。首次鉴定出牦牛大肠杆菌血清型有18种:O142,O148,O158,O26,O43,O159,O39,O108,O91,O21,O14,O13,O36,O88,O24,O18,O68和O25。3株毒力较强菌株的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1号菌株为O148,O142,O158混合型;2号菌株为O26,O148,O142,O158混合型;30号菌株为O26,O148混合型。  相似文献   

10.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少见,是流行性婴幼儿腹泻的病原菌,具有高度传染性。我科于1993年以来分离出EPEC35株,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为我院临床各科住院及门诊送检标本,计粪便30份(婴幼儿腹泻22份,成人腹泻5份,成人结肠炎3份),尿液3份(为成人泌尿系感染),盆腔脓液1份,前列腺液1份。1.2分离鉴定1.2.1细菌培养粪便标本分别划线接种于SS平板,其余接种于血琼脂平板,37℃24h培养,可见SS平板上呈圆形、白色、不分解乳糖的小菌落;血平板上呈圆形中等大小白色菌落的革兰氏阴性杆菌。1.2.2生化反应将可疑菌落做生…  相似文献   

11.
观察比较了鸡大肠埃工菌某些分离株腹腔接种,气管接种对1日龄鸡的致病性,研究了在体外不同培养条件下,菌株菌毛的表达情况,菌株的血凝谱及血凝特性。  相似文献   

12.
用家兔肠袢试验和乳鼠灌胃试验检测了6株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产肠毒素能力,结果表明:检测的6株鸡源大肠杆菌均不产生耐热肠毒素,另检测3株鸡源大杆菌亦不产生不耐热肠毒素因而认为鸡源大肠杆菌的现性与肠毒素无关。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动物来源大肠埃希菌iss基因分布及其致病性。分别将分离于发病猪、鸡和犊牛的44株大肠埃希菌计数后腹腔注射小白鼠,观察临床症状,记录发病及死亡情况;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不同动物来源的44株大肠埃希菌的iss基因存在情况,同时对部分PCR扩增产物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感染后小白鼠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其中有14株对小白鼠的致病性最强,感染小鼠的死亡率达100%;有25株致病性较弱,死亡率为20%~80%;而另有5株接种感染后小鼠均无死亡;iss基因在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中的PCR扩增总频率为79.5%;在毒力较强大肠埃希菌中的PCR扩增频率为92.8%;在无致病力(或低毒力)大肠埃希菌中的PCR扩增频率为16.7%;部分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与参考序列之间同源性在91.6%~99.0%。iss基因致病性强的菌株扩增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菌株,且不同来源菌株iss基因片段变异程度不大。  相似文献   

14.
用家兔肠袢试验和乳鼠灌胃试验检测了6株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产肠毒素能力.结果表明:检测的6株鸡源大肠杆菌均不产生耐热肠毒素(ST),另检测3株鸡源大肠杆菌亦不产生不耐热肠毒素(LT),因而认为鸡源大肠杆菌的致病性与肠毒素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株耐药性,为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根据NCCLS推荐使用的常用抗生素,采用Kirby-Bauer法检测164株大肠埃希菌对8种抗生素耐药性.结果164株大肠埃希菌耐2~4种抗生素居多,少数菌株可耐5~8种抗生素;对氧哌嗪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复方磺胺、四环素、诺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5%、39%、32%、30%和24%.讨论大肠埃希菌耐药严重,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分析在网床水面圈养与网床全旱养2种不同养殖模式下蛋鸭肠道中大肠埃希菌的毒力基因状况和耐药特征,分别在温州地区选择3家网床水面圈养和3家网床全旱养的蛋鸭场,每个蛋鸭场各选取10只蛋鸭,用棉拭子在直肠中采集微生物,用于大肠埃希菌分离,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和开展耐药表型分析,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扩增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Ⅰ型整合酶基因。结果表明:蛋鸭中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为100%;网床全旱养蛋鸭肠道大肠埃希菌的毒力基因eae、ipa H、invE、aggR和pic检出率高于网床水面圈养蛋鸭。对于耐药表型,网床全旱养蛋鸭肠道大肠埃希菌耐药数≥3的菌株比例为23.33%,而网床水面圈养中耐药数≥3的菌株比例为10.00%。同样地,耐药基因和Ⅰ型整合酶基因的检出率也为网床全旱养高于网床水面圈养。10株Ⅰ型整合子阳性大肠埃希菌中4株携带基因盒插入片段,其中:1株来源于网床水面圈养蛋鸭,其大肠埃希菌Ⅰ型整合子基因盒插入的为dfrA12-aadA2;3株来源于网床全旱养蛋鸭,均为dfrA1-aadA1。网床全旱养蛋鸭肠道大肠埃希菌的毒力基因携带率和耐药性表型均高于网床水面圈养蛋鸭,说明养殖模式变化对水禽肠道微生物耐药性可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腹泻犬源大肠埃希菌系统进化分群以及17种毒力因子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CR对成都地区分离的30株腹泻犬源大肠埃希菌进行菌株系统进化分群鉴定,同时对17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系统进化分群结果显示,30株分离株中A群系占53.33%(16/30),B1群系占23.33%(7/30),D群系占23.33%(7/30),未检出B2群系。17种毒力基因中fimC检出率最高(96.67%,29/30);其次为sitA(66.67%,20/30)、ompT(46.67%,14/30)、iss(16.67%,5/30)、fyuA(16.67%,5/30)、Irp2(16.67%,5/30)、iroN(13.33%,4/30);未检出毒力基因papA、tsh、hlyF、hlyA、cvaC、astA、estA、estB、eaeA和elt。【结论】成都地区分离的30株腹泻犬源大肠埃希菌系统进化分群多样,毒力基因检出率高且复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pagP基因缺失对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外膜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试验探索pagP基因缺失对菌株生物被膜通透性的影响;通过菌体自聚合试验、外膜疏水性试验以及生物被膜形成条件,分析pagP基因缺失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菌生物被膜形态。【结果】pagP基因缺失后,菌株MIC降低,菌株的外膜通透性增强且菌体自聚合能力显著增强(P0.01),其中红霉素和氨苄西林的MIC分别为7和20μg/mL,菌株自聚合能力为87.89%;pagP基因缺失对菌株外膜疏水性无显著影响,疏水性仅为5.337%;随着细菌在LB培养基中静置培养时间的延长,生物被膜形成量增多;pagP基因缺失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高于野生株。【结论】pagP基因缺失可使APEC外膜特性发生改变,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即食鸭制品中大肠埃希菌污染情况以及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状况和耐药特征,分别从浙江、上海、福建、江苏、广东、北京、黑龙江、内蒙古、贵州、湖北和四川11个省份采集即食鸭制品491份,用于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和开展耐药表型分析,PCR扩增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Ⅰ型整合酶基因。结果表明:从491份即食鸭制品中分离大肠埃希菌109株,检出率为22.20%。大肠埃希菌分离株毒力基因esc V的检出率最高,达7.34%,其次为pic,达6.42%,ipa HaggR均为3.67%,stx2为2.75%,eaeltstx1均为1.83%。大肠埃希菌对磺胺类的复方新诺明和青霉素类的氨苄西林耐药性较高,分别为63.30%和61.47%;耐药数≥3的菌株比例为60.55%,最高可同时对12种抗生素耐药,占比为2.75%。相应地,磺胺类药物耐药基因sul Ⅰsul Ⅱ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00%和88.07%,喹诺酮类基因qnrAqnrS、氨基糖苷类基因aadA1和mecC的检出率也均在35%以上。24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携带的β-内酰胺耐药基因CTX-MTEMSHVCTX-M-1、CTX-M-2、CTX-M-9和CTX-M-25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95.83%、4.17%、66.67%、12.50%、75.00%和4.17%。20株Ⅰ型整合子阳性大肠埃希菌中7株携带基因盒插入片段,其中2株大肠埃希菌Ⅰ型整合子基因盒插入的为dfrA1-aadA1,4株为dfrA12-aadA2,另1株为aadA22。由此表明,即食鸭制品中污染的大肠埃希菌携带有一定的毒力基因并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以实验室分离大肠埃希氏菌菌株E11-83(耐链霉素)和E6-203(耐萘啶酮酸)为供体及受体菌,研究供体及受体菌的含量比、接合培养介质、氧气量、抗生素诱导、接合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接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供体与受体菌比例为1∶8时,接合率最高,为2.4×10-4;有氧条件下膜接合率最高,为2.5×10-4;添加低质量浓度阿莫西林对于大肠埃希氏菌的接合率影响较小;培养16 h接合率达到最高,为3.5×10-4;接合温度27℃时接合率最高,为3.1×1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