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用合适的饲喂模式和饲喂设备是奶牛养殖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传送带式饲喂系统在东北地区某1800头规模化奶牛场的配置方案设计,完成了饲料搅拌装置、填料设备的选型和数量确定,同时对饲料准备区位置进行了选取,以及根据场区牛舍布局设计了传送带走向路径,最后进行了传送带式饲喂系统与牵引式TMR饲喂车在该牛场的运营成本对比。结果显示,传送带式饲喂系统的应用可为该奶牛场每年节省人力成本约12万元、能耗成本约76万元,共计88万元,因此应用该设备具有显著的经济、节能、环保优势,且其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的饲喂方式正契合了我国未来牧场运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碳中和发展目标与农业现代化需求的双重背景下,规模化奶牛场亟需探索绿色高效的养殖模式,以提升经济与环境效益,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引入能值分析理论,对奶牛养殖系统进行了综合效益分析,结合天津地区城郊型和农区型规模化奶牛场的技术应用、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等,探讨了技术选择对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影响程度,为奶牛场今后的综合效益提升及碳减排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降低奶牛养殖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对牧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适宜的饲喂模式能够提高奶牛养殖效益。本文介绍了3 000头奶牛场传送带式自动饲喂系统的设计,并对该系统和传统TMR饲喂设备在实际应用中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显示,传送带式自动饲喂系统可显著降低人工成本、能耗成本和建筑成本,对牧场的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种鸡场怎样使用链式饲喂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规模化种鸡场的增多,链式饲喂系统在养殖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大部分养殖者只重视饲养管理技术,反而对饲喂设备的应用很少关注,在使用链式饲喂系统时,因不了解其原理、安装、操作、检测等重点,致使设备系统老化、损坏严重、料量不均匀、饲喂效果较差,为此笔者根据规模化种鸡场的情况,现简单分析一下链式饲喂系统的使用要点。  相似文献   

5.
全混合日粮(TMR)技术是目前我国规模化牧场使用最多、最广的一种饲喂技术, TMR饲喂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规模化牧场的饲喂效率和牛群生产性能,是提升效益的关键技术点。近年来,随着畜牧业规模化发展,奶牛养殖技术提升较快,成本控制和单产提升成为牧场盈利能力的关键。饲喂成本占牧场日常成本支出的70%以上,因此,控制饲喂成本,提高奶牛单产,关键的技术要点就是TMR的精准制作和饲喂。  相似文献   

6.
对济源市规模奶牛场和奶牛养殖小区的奶牛养殖及玉米青贮饲料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表明,济源市的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和全株玉米青贮应用逐年增加,应用全株玉米饲喂奶牛的乳品质优于玉米秸杆青贮。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奶牛养殖业快速发展。奶牛养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在新建牛场、旧址改造、老场搬迁中对畜禽舍的设计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近几年我们在奶牛场设计和施工方面的经验.现代化奶牛场建设首先要符合我国基本国情.要注意尽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包括奶牛散栏分群饲养与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了通过智能监控提高奶牛场TMR(全混合日粮)饲喂精准化程度,利用网络数据库技术,结合奶牛饲喂关键环节及观测指标,开发能自动采集生产数据的TMR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饲喂过程中奶牛饲料配方制作、上料和各牛舍投料过程的监控,记录奶牛饲喂过程中产生的关键数据;还可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对关键环节进行评价和智能提示。TMR智能监控系统为奶牛养殖场提供数字化管理技术支持,有利于奶牛场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9.
结合当前规模化奶牛场的实际发展概况,可知饲喂方式的选择不当,过度的增加精料,容易引发奶牛蹄叶炎,影响着其健康状况良好性.因此,为了减少规模化奶牛场养殖过程中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避免奶牛蹄叶炎发生,应注重对该病发病原因的深入分析,进而制定出科学的预防措施.基于此,本文就规模化奶牛场如何预防蹄叶炎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金迪  彭华 《中国乳业》2023,(12):16-21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规模化奶牛场奶牛营养与饲喂管理现状,本研究基于对我国23个省(区、市)320个规模奶牛场的饲料原料种植、饲料配方制作、奶牛舒适度、生产性能测定等情况的调研,比较分析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奶牛场的奶牛营养与饲喂管理现状。结果显示:不同规模、不同地区奶牛场种植基地情况差异较大,但都以种植青贮玉米为主。奶牛场饲料配方以奶牛场专职营养师设计和预混料企业营养师设计为主,且环保饲料应用多样。目前奶牛场卧床垫料以沙子和牛粪为主,更加注重通过改善卧床条件提高奶牛的舒适度。调研奶牛场对DHI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且奶牛场规模越大,DHI检测执行情况越好。建议根据地区特点选择适宜的饲料原料种植品种,加强优质青贮饲料制作技术的推广培训。生产中要充分发挥环保型饲料添加剂的协同使用效果,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应进一步提高中小规模奶牛场对DHI测定的应用,完善生产基础数据信息,为奶牛场改善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模式逐步由小群体、散养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转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为提高种猪规模化养殖水平,加快物联网技术在种猪养殖中的应用,笔者立足内蒙古自治区种猪生产实际需求,开发一种应用物联网技术的种猪精细养殖系统,该系统可实现饲料的自动输送、数字化精细饲喂、猪舍环境监测与控制、排泄物自动清洗、远程可视化监视、养殖数据管理等功能。该系统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园种猪养殖示范基地已经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吉林省加强了在奶牛养殖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奶牛场在2012年9月安装并且使用了TMR搅拌机。通过一年多的技术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运用TMR饲喂技术.奶牛在奶产量、乳脂率和蛋白率等方面均有所提高。因此可以在中小型规模的奶牛场推广和使用TMR饲喂技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陕西省某3 000 只规模化奶山羊养殖场进行方案配置,完成了饲料准备区位置选取和主传送带走向路径的设计,并基于全群饲喂模式选取了固定式TMR、填料设备等系统组成设备的容量,确定其数量,最后进行了传送带式智能饲喂系统与牵引式TMR饲喂车在该奶山羊养殖场的运营成本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传送带式智能饲喂系统的应用可为该养殖场每年节省人力成本约8 万元、能耗成本约14 万元,共计约22 万元,因此应用该系统具有显著的经济、节能、环保优势,为国内奶山羊养殖场饲喂设备的选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技术是近年来我国规模化、集约化奶牛养殖谈论比较多的话题,而在肉羊生产上关注程度还不够高。论文介绍了TMR的概念,结合我国养羊业发展形势指出了使用TMR饲喂技术的必要性,并对TMR在肉羊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提出TMR饲喂技术是肉羊集约化养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各地的规模化养殖更是发展迅速,拥有百头、千头养殖规模的奶牛场及养殖园区比比皆是。笔者下乡经常听到养殖场的老板们反映,奶牛场兽医室的建设(包括医疗器械、设备的购置,药品的储备、保管和使用)及兽医人员的配备和管理,均没有现成可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奶牛规模化养殖在养殖环境控制、饲料营养调配、科学饲喂等重点技术环节都有很大发展,同时利用国际先进的福利养殖理念指导健康养殖、生态安全养殖,大大提高了现代奶牛业综合生产效益与养殖经济效益。1奶牛养殖环境控制技术良性宜居的养殖环境是奶牛养殖成功的大前提,是预防奶牛四季常见高发病、降低死淘率、促长增收的基础保障。环境控制技术要点:(1)外围环境控制。建场伊始应对规模化奶牛场周边环境的污染程度作好风险调查评估,务必满足远  相似文献   

17.
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技术是近年来我国规模化、集约化奶牛养殖谈论比较多的话题,而在肉羊生产上关注程度还不够高.论文介绍了TMR的概念,结合我国养羊业发展形势指出了使用TMR饲喂技术的必要性,并对TMR在肉羊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提出TMR饲喂技术是肉羊集约化养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疆奶牛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奶牛场日益增多,目前新疆已有规模化奶牛场和养殖小区近250个.但许多奶牛场人工授精操作本身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新疆地区奶牛场人工授精技术实施中易忽视的几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该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的繁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针对规模化奶牛场的粪污处理问题,利用了固液分离技术,对奶牛场内环境治理,尤其是圈舍内的清粪环节进行减量化改进。从技术角度上优化畜舍内的环境质量,从而弥补国内外现有畜禽养殖业中粪污治理模式中的弱项。本文以天津和润畜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的规模化奶牛场为试验点,对其产生的粪污进行技术化固液分离,分离后的固体粪便经发酵、晾晒后可作为奶牛的卧床垫料而重复利用。污水经稀释匀浆后储存于贮水池,在采用固液分离技术后,每天的产污水量下降了22%,粪污总量约下降21%。通过技术改进,固液分离处理后的粪污中,总悬浮颗粒物占比降低,污水中总氮和总磷含量降低,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降低60%以上,水质得到提升。固液分离技术可为规模化养殖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处理粪污、降低污染物含量的产业化排污模式,使规模化养殖产品更加安全健康,同时也可以使人民的日常饮食得到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0.
奶牛酮病通常是在产后10天到6周内发生,当奶牛接近产奶高峰前发病率提高。主要症状包括产奶量突然下降(但乳脂率上升),食欲降低,体重过度减轻,粪干或便秘、嗜唾。目前,我国大部分规模化奶牛场已经采用TMR饲养技术。因为TMR具有同一群牛使用的是同一种日粮,不能根据个体差异单独饲喂的缺点,酮病仍是规模化奶牛场较常见的代谢紊乱疾病之一,尤其是亚临床酮病在高产的规模化奶牛场发病率较高。TMR条件下,采取一些必要的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奶牛酮病,提高奶牛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