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兵 《科学养鱼》2004,(9):32-32
2002年我们对500亩潮间带滩涂进行改造,建成了低坝蓄水养殖区,进行泥蚶养殖。通过两年来的低坝蓄水泥蚶养殖试验,泥蚶亩均产600千克,最高产量可达800千克,是平涂泥蚶养殖产量的1.5-2倍。现将低坝蓄水泥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志明  黄培 《科学养鱼》2002,(11):19-19
高涂低坝蓄水养蚶技术是在高位滩涂上筑建堤坝、半蓄水养殖泥蚶的一种养殖方式。在大潮汐时,潮水可以漫过堤坝进池,退潮后,根据养殖需要保留塘内一定水位。小潮汐时,通过堤闸来调节塘内水位。该方法是探索开发利用高潮区滩涂的有效途径,现将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养殖条件1.场地选择要求选择在海区无污染、潮流畅通、地势平坦、能避风浪的海滩,底质以软泥为主,中下层为泥沙底质,水域盐度在12‰~32‰之间,以14‰~23‰最为适宜,pH值7.8~8.6,养殖海区水质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海水养殖水质标准。2.围塘筑堤…  相似文献   

3.
2001年我市进行了泥蚶高涂蓄水大规格苗种培育试验,取得了成功。210亩高涂蓄水养殖池塘共产泥蚶大规格苗种107.1吨,平均亩产达510千克。现将其技术总结介绍如下:1.滩涂选择应选择风浪较小,地势平坦,潮流畅通,小潮汛时有4~5天能够进水的高涂。底质以含泥70%、含沙30%左右的泥沙质为好。海水盐度10‰~13‰。周围交通便捷,无污染。2.池塘建设长方形,面积30亩左右,池底平整,排水后无积水。池塘四周开挖进排水沟,宽5米左右,深0.5米左右。池埂高度应在当地多年平均高潮位1米以上为宜,池埂顶…  相似文献   

4.
陈志明  黄培 《海洋渔业》2002,24(4):180-181
高滩低坝蓄水养蚶技术是在高位滩涂上筑建低土坝、半蓄水养殖泥财(Tegillarca granosa)的一种养殖新方式。在大潮汐时,潮水可以漫过堤坝进池,退潮后,根据养殖需要保留塘内一定水位。小潮汐时,通过提问来调节塘内水位。该养殖方式与现有滩涂养蚶技术相比,具有三大优点:一是能扩展养殖面积,充分并有效地利用高潮区及一些荒芜滩涂,提高滩涂利用率,并且投资较少;二是能改善养财塘的生产环境,增加滩涂饵料生物,延长贝类的摄食时间,加快贝类的生长速度,缩短养殖周期;三是可根据养殖环境和贝类生长情况,进行人工投饵,可提高养殖贝类的成活率、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符合现代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特点的水产养殖新模式,是探索开发利用高潮区滩涂的有效途径。现将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泥蚶俗称“花蚶”,属热带和温带贝类,分布于我国山东半岛以南的沿海海域,是沿海各省重要养殖对象。泥蚶苗种中间培育就是指在高潮区滩涂上筑坝蓄水培育人工繁殖的泥蚶苗,生产成泥蚶蚶豆供应养殖生产。这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养殖生产方式,充分解决了因海区污染造成的自然资源量不足的问题。现已成为发展养殖生产、增加资源量的必需途径。目前各地泥蚶苗中间培育面较广,但成活率等技术指标普遍不够高。本文根据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归纳出培育过程中各项重点技术措施与广大同仁交流。一、养殖条件1.场址选择:要求选择在海区没有污染、潮流畅通、地…  相似文献   

6.
我们自1997年开始,利用原有的对虾养殖池进行泥蚶养殖,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已发展到 1000多亩。这种养殖方法投资少,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易管理,现介绍其技术要点如下:1放苗前的准备工作1.1底质泥蚶属埋栖贝类,喜欢泥沙底质,泥占70%,沙占30%左右为宜。虾池大小不限,有进、排水闸门即可。1.2松土收虾后,将虾池中的积水全部排空,封闭好进、排水闸门,晒池子,到12月份进行松土。具体做法是用推土机和小型拖拉机带犁耕翻,深度约15~20 cm,然后再曝晒 20天,3月中旬进水浸泡池子,3月下旬进水冲…  相似文献   

7.
对虾、缢蛏、泥蚶虾池底播混养具有周期短、易管理、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混养模式。现将我们进行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泥蚶习性泥蚶活动能力差,不能潜入较深的泥层里生活,喜欢栖息在河口或内湾风浪平静、潮流畅通,稍有淡水注入的低潮线泥涂上,营浅埋生活。活动是依靠斧足的伸缩在涂面上匍匐运动。泥蚶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适温范围为2.5~38.5℃,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15~28℃。泥蚶对海水比重的适应能力随个体大小而异,成蚶适应范围1.008~1.022,最适范围为1.010~1.014。低于1.004时会造成死亡。泥蚶是滤食性摄食的,饵料组成有:有机碎屑、浮游硅藻、底栖硅藻、舟形藻、曲舟藻、菱形藻、骨条藻、圆筛藻、重轮藻、海发藻及小型浮游动物(如拟铃虫、薄龄虫…  相似文献   

9.
虱目鱼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汉珍 《齐鲁渔业》2003,20(4):14-14
虱目鱼(Chanos chanos Forskal)是虱目鱼科中唯一现存种,俗称麻虱鱼、塞目鱼、海草鱼等。虱目鱼属广盐性热带鱼类,可生活于淡水中,最适宜生长盐度为12-30。生活适温为16-39℃,水温降至15℃时其活动能力变弱,低于9℃时数分钟内死亡。虱目鱼运动活泼,性喜群游,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可以投喂配合饲料。养殖方式主要有粗放式养殖和精养。北方地区养  相似文献   

10.
1 池塘条件 成鱼池和鱼种池均可养殖青虾,要求池塘呈长方形,面积0.33—1hm~2,水深1.5—2m,池塘埂坡比1:3,不渗漏,有充足、良好的水源。池底淤泥维持在20—30cm,池底中间开一条集虾沟,宽3—4m,向排水口倾斜,浅水处深20cm,排水口深40cm,便于干塘时捕虾。放养前10天用生石灰消毒,每667m~2用生石灰75kg化水全池泼洒。清塘后向池塘注水50—70cm,注水时要经过40目筛绢网过滤,严防野杂鱼虾进入池中,放养前7天左右每亩施有机  相似文献   

11.
<正> 泥蚶〔Jegillarca granosa(Linnaeus)〕是我国贝类养殖的主要种。蚶苗因靠自然落滩孳生,生产能力很低,另因酷采滥捕,资源破坏严重。要发展泥蚶养殖,首先需解决蚶苗生产,关于泥蚶的人工育苗生产,国内外尚未解决。我们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1983年于小观乡水产养殖场进行了模拟海区泥蚶育苗及蓄水越冬保苗试验。即根据泥蚶繁殖期间不同阶段的生态特  相似文献   

12.
养殖条件 高涂蓄水池塘位于海堤外侧滩涂,底质为泥沙质,水源以自然纳潮为主,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染,盐度16~33,pH值8.0左右。池塘面积约30亩,堤坝高1.5米,顶宽5~6米,底宽8~10米。池塘四周为进排水沟,中央为养殖埕面。  相似文献   

13.
14.
钟进 《水产科技》1992,(5):12-12,21
海康县东里镇三吉港于1990年开始发展泥蚶养殖,全港养殖面积380多亩,一般亩产在500公斤左右,最高达1400多公斤,效益显着,已初步形成为泥蚶养殖生产基地。现将养殖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02年我县金海农场进行缢蛏标准化生产1000亩,亩产缢蛏126.1千克,亩效益千元以上。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一、养殖池塘选择在三圩港附近选择平坦且略有倾斜的滩涂,建成东西长,南北短,长宽之比为3∶2的长方形塘口。其中塘口面积50亩的8个,面积25亩的24个。池塘深度为1米。池塘底质表层为3~5厘米的沉积软泥,中间20~30厘米为泥砂混合,底层为粉细砂质土。新建塘口由于机械施工,造成部分塘口底质表面较硬。2月25日至3月1日,5天时间对全部塘底进行整建,具体操作为翻土、耙土、平整塘底。建…  相似文献   

16.
泥蚶[Arca(anadara0grahosa]分布较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皆有。我国主要产地是广东、福建、浙江、山东、河北等地。泥蛐喜栖息在内湾、河口或浅海风浪较小、水流畅通的软泥滩涂上,其栖息的泥层较浅,稚贝多生活在表层下1~2毫米的泥中,大蛐生活在1~3厘米深处。泥奴主要滤食底栖硅藻,此外,还摄食部分其它小型浮游动物、单细胞藻及有机碎屑等。泥姐的生长速度和环境条件有关,特别是与海水比重和潮区影响有关。比重在1.015左右,生长最快,1.022以上生长较慢;在低潮区的比中、高潮区的生长快,蓄水养蛐又比一般养蚣生长快,这为虾…  相似文献   

17.
池塘建造:水源及水质要求水源要充沛、清新肥沃、无污染,尤其不能有油类污染,严禁淡水排入,盐度要常年稳定。水质理化指标符合要求,盐度28‰~33‰,pH值7.8~8.7,溶解氧5mg/L以上,有机物耗氧量1.4mg/L~2.3mg/L,硫化氢测不出,氨氮0.1mg/L以下。  相似文献   

18.
19.
薛志勇 《齐鲁渔业》2002,19(6):29-30
池塘养殖青虾主要包括以下3种模式:一是池塘主养青虾,适量混养夏花鱼种,可亩产青虾75kg,亩效益在2 000元左右;二是成鱼池混养青虾,  相似文献   

20.
泥蚶苗中间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虾池进行泥蚶苗中间培育、初始培育密度100万粒/亩,平均壳长1.93mm,经过3个月的培育,长至平均壳长5.6mm,中间培育成活率为4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