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水稻重要害虫白背飞虱成虫长翅型个体和短翅型个体在形态测量学方面的具体差异。[方法]利用Nikon体视显微镜操作系统(nikon digital sight DS-QilMC)对白背飞虱长、短翅型成虫前翅和后翅进行详细观察和测量。[结果]短翅型雌虫的后翅与前翅的比率为0.29±0.03,与长翅型雌、雄成虫相应的比值(分别为0.83±0.01、0.84±0.02)差异显著;长翅型雌虫前翅与短翅型雌虫前翅的比率为2.11±0.04,后翅的比率为6.21±0.05,两者差异达显著水平。此外,还发现短翅型白背飞虱雌成虫前翅中的横脉至翅尾长度与前翅长度的比值只有0.231+0.024,明显小于白背飞虱长翅型雄成虫和长翅型雌成虫的比值(0.387+0.012、0.388+0.012),差异达显著水平。[结论]短翅型雌成虫的前、后翅并未按同等比例缩小,且短翅型雌成虫前翅中的横脉更靠近翅尾。该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稻飞虱翅二型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通过1977~1990年2614次田间种群消长系统调查及对15417头长、短翅型雌成虫卵巢发育系统解剖证实,本地区单季晚稻最初虫源由南方迁入,迁入期通常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繁殖产生长、短二种翅型的成虫。从迁入建立种群到种群最终消失,可发生3~4个世代。田间种群数量动态与迁入基数、气温、食料及天敌等因子有关。其中,虫口基数和气温是种群大发生的主导因子。短翅型成虫大量出现是种群数量激增的预兆。  相似文献   

3.
上海地区单季晚稻褐飞虱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77-1990年2614次田间种群消长系统调查及对15417头长,短翅型雌成虫卵巢发育系统解剖证实,本地区单季晚稻最初虫源由南方迁入,迁入期通常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繁殖产生长、短二种翅型的成虫,从过入建立各到种群最终消失,可发生3-4个世代,田间种群数量动态与迁入基数,气温、食科及天敌等因子有关。其中,虫口基数和气温是种群大发生的主导因子,短翅型成虫大量出现是种群数量激增的预兆。  相似文献   

4.
不同虫态的褐稻虱对杀虫剂的毒力及毒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点滴法测定褐稻虱各虫态之间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长翅型雌成虫对叶蝉散等5种杀虫剂的抗药力是5龄若虫抗药力的1.08-4.09倍,而短翅型雌成虫对叶蝉散等6种杀虫剂的抗药力是长翅型雌成虫抗药力的1.08-2.25倍,其抗药力的大小与害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靶标酶)和羧酸酯酶(降解酶)活力大小密切相关,其大小顺序为,短翅型雌成虫〉长翅型雌成虫〉长翅型雄成虫〉5龄若虫,而田间褐稻虱对叶蝉散抗  相似文献   

5.
白背稻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其中长翅型成虫和短翅型雌成虫较为常见,而短翅型雄成虫则罕见.1978年8月,我们在镇江丘陵稻区首次发现.雄成虫体长2.74~3.08毫米,平均2.90毫米,黑褐色.头顶显著突出,长大于宽;额以近端部最宽,颜面纵沟黑褐色.  相似文献   

6.
(一)形态特征和为害 成虫银白色小蛾,体长约3毫米,翅展7毫米,翅狭长.前翅端部有"丰"字形黄白色纹,缘毛长,冬型成虫为灰褐色.  相似文献   

7.
褐飞虱未成熟期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逻辑斯蒂曲线关系。除取食秧苗外,在其它生育期稻株上完成一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值基本相似,其短翅型世代为10.8℃和434.3日度,长翅型世代为10.7℃和452.4日度。卵的孵化率稳定,受试验温度(17.5—29℃)和水稻生育期影响小,平均孵化率为92%。若虫存活率则明显受温度和食料状况影响。成虫寿命、总产卵量、产卵速率等亦因温度和食料条件的变化而有很大波动。温度在27℃,取食分蘖、拔节期水稻的种群内禀增长能力(r_m)最大。  相似文献   

8.
苜蓿叶象甲不同发育期酯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 Gyllenhal)不同发育期的酯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的研究表明,苜蓿叶象甲的不同虫态、或同一虫态不同型(长翅型蛹、短翅型蛹;长翅型成虫、短翅型成虫)和不同性别(雌、雄成虫)的酶谱在谱带数、迁移率、酶含量多少及酶活性强弱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探讨了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苜蓿叶象甲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发生与危害 烟粉虱成虫个体很小,长约1mm,淡黄色,翅及虫体密被白色蜡粉,该虫繁殖能力强,繁殖速度快,1年发生数代,世代重叠严重,存活率高,成虫羽化后3天即可交配产卵,每头雌虫可产卵200粒左右.  相似文献   

10.
不可忽视烟粉虱的发生与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生与危害 烟粉虱成虫个体很小,长约1mm,淡黄色,翅及虫体密被白色蜡粉,该虫繁殖能力强,繁殖速度快。1年发生数代,世代重叠严重,存活率高,成虫羽化后3天即可交配产卵,每头雌虫可产卵200粒左右。  相似文献   

11.
稻飞虱主要分为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以成虫和若虫吸食水稻茎秆汁液危害水稻,造成"穿顶"、"枯秆"。褐飞虱、白背飞虱具有迁飞性、间隙性大发生的特点。白背飞虱主要危害早中稻,褐飞虱主要危害中晚稻,灰飞虱主要危害水稻秧田,以华东的江苏、上海、浙江北部、安徽等危害最重。稻飞虱成虫具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型形态,短翅型成虫产卵多、易爆发。当田间稻株生长旺盛、营养条件好,有利于形成短翅型成虫;反之,当植株衰老、营养条件恶化,  相似文献   

12.
褐飞虱翅型分化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再宏  苏品  廖晓兰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0):95-99,102
概述了褐飞虱长、短翅型成虫的主要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综述了影响褐飞虱翅型分化的生态因子,包括温度、湿度、光周期、若虫种群密度、虫龄、水稻生育期和植株营养,以及翅型分化的激素调节机制和遗传学基础。以期为褐飞虱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并确定一种能快速、准确、无损伤地鉴别蓝翅天牛(Bacchisa atritarsis)雌雄成虫的最佳方法,以简化鉴别过程,提高鉴别效率。【方法】通过解剖蓝翅天牛雌雄成虫生殖器以准确区分成虫性别,并观察雌雄生殖器形态结构;在体视显微镜下分别对蓝翅天牛雌雄成虫的触角长、体长、触角长与体长之比、前胸背板长、前胸背板宽、前胸背板长比宽、腹部第5节长、腹部第5节超出鞘翅长度,和触角腹面及背面形态、腹部第5节形态10个主要鉴别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蓝翅天牛雌雄成虫的触角长、体长、触角长与体长之比、前胸背板宽、腹部第5节长5个鉴别特征差异显著,差值均为1 mm左右;前胸背板长、前胸背板长宽比、腹部第5节超出鞘翅长度3个鉴别特征则差异不显著;雌成虫触角腹背两面形态和雄成虫基本一致;雌成虫腹部第5节较宽长,且腹面正中央明显有一纵线,雄虫腹部第5节较窄短,且腹面中央无纵线。将根据成虫腹部第5节腹面有无纵线分组得到的雌雄两组成虫,分别解剖其生殖器加以验证,各组验证准确率均达100%。【结论】腹部第5节的腹面形态特征是鉴别蓝翅天牛雌雄成虫的最佳鉴别特征,通过观察蓝翅天牛成虫腹部第5节腹面中央是否有一纵线是在室内外快速、准确、无损伤地鉴别蓝翅天牛雌雄成虫的最佳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有翅型与无翅型棉蚜发育及繁殖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采用网罩盆栽苗研究有翅型与无翅型棉蚜若虫及成虫发育历期、繁殖能力、成虫寿命、产仔能力、体重.有翅型与无翅型棉蚜若虫发育历期之间无显著差异.二者成虫寿命、第一次产仔数量、平均每次产仔数差异不显著,而生殖前期、产仔次数、净增殖率与内禀增长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有翅型棉蚜的产仔次数极显著小于无翅型,而有翅型棉蚜生殖前期显著长于无翅型棉蚜.无翅型棉蚜净增殖率显著大于有翅型棉蚜.无翅型棉蚜可能可以将用于翅发育和飞行的能量转而用于繁殖.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江苏太湖单季晚稻区影响褐飞虱田间种群数量变动的有关生物学参数:卵孵化率80%,若虫存活率18.6%,成虫寿命8天,其不同日龄个体产卵量模型为E=(12.54Ⅰ—25.4)C/100,水稻抽穗后长翅型成虫迁出比例从20%逐渐增至95%。在25℃条件下,取食孕穗期水稻的褐飞虱长、短翅型成虫繁殖倍数分别为9.8倍和13.3倍。应用以上研究结果,将褐飞虱实验种群动态模型改建成田间种群动态模型,用以预测褐飞虱田间种群数量的消长。  相似文献   

16.
黄斑长翅卷蛾性信息素测报与诱捕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斑长翅卷蛾是我国北方果园的重要害虫。研究了利用性信息素在桃园与苹果园对第一代夏型黄斑长翅卷蛾的预测预报及诱捕作用,结果表明,在桃园和苹果园其诱捕数量与田间成虫羽化规律及雄虫的羽化动态表现一致,在桃园和苹果园诱捕量与雄虫羽化数相关系数分别达0.968和0.982。测报结果还表明,黄斑卷叶蛾第一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桃园比苹果园早,因此利用性信息素测报与防治黄斑长翅卷蛾在果园的无公害治理中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7.
梨木虱也叫中国梨木虱,同翅目,木虱科,分布很广,近几年在我市各梨产区发生呈严重趋势。成虫分冬型和夏型两种。冬型体长2.8~3.2mm,灰褐色,前翅后缘在臀区有褐斑;夏型体长2.3~2.9mm,翅上无斑纹。卵成长卵形,长0.3mm,越冬成虫产的卵淡黄至乳白色,夏卵乳白色,若虫初孵化时为扁椭圆形、淡黄色3龄后呈扁圆形、绿褐色、翅芽长圆形,突出于身体两侧。  相似文献   

18.
为害水稻比较普遍的病虫害有20余种,其中常见的是稻瘟病、纹枯病、卷叶虫和稻飞虱,常称为"两病两虫". 1.稻飞虱.是一种远距离迁飞、具有暴发性和突出性的害虫.主要有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以剌吸式口器吸取稻株汁液而使稻秆干燥.在广西博白县全年发生7~8 代,上半年第3代、下半年第6代为主害代.稻飞虱成虫有两种翅型虫态:长翅型、短翅型.当稻田大量出现短翅型成虫(大肚虫)时,是稻飞虱大暴发的先兆.  相似文献   

19.
陕南柑桔大实蝇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形态特征1.1成虫体长10~13mm的蝇子。虫体黄褐色,头大,复眼全绿色。中胸背面中央有“人”字形茶褐色斑纹,两侧各有一直纹,有透明翅一对,翅痣和翅端斑点均呈棕色,腹部卵形。雌成虫腹末有长约为6.5mm的产卵管,基部膨大呈瓶形。1.2卵长椭圆形,长约为1.4mm,乳白色,一端稍尖,中部稍  相似文献   

20.
稻飞虱属昆虫纲同翅目飞虱科害虫,俗名火蠓虫,以刺吸植株汁液为害水稻等作物。常见种类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①褐飞虱。长翅型成虫体长3.6~4.8毫米,短翅型2.5~4毫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