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甘南牦牛品种选育、选配、杂交改良、配种、饲养管理等关键技术的规范,提高甘南牦牛繁殖率与供种能力,为甘南牦牛的科学繁育提供技术支撑,推动甘南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甘南牦牛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南牦牛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广大牧民群众的人工选育而形成的以产肉为主的牦牛地方品种。文章在分析探讨甘南牦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提出甘南牦牛保护与开发利用措施,实现甘南牦牛种质资源保护、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畜牧业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甘南牦牛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畜牧业是本地的主导产业,甘南牦牛是当地重要的特色畜种,大力发展甘南牦牛产业对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及农牧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在调查甘南牦牛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甘南牦牛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1甘南牦牛现状和主要生产性能 1.1甘南牦牛的现状2008年底,甘南州牦牛存栏87万头(适龄母牛40万头左右),占甘肃省牦牛总数的80%以上。甘南牦牛主要分布在甘州海拔2800m以上的玛曲、碌曲、夏河三县的纯牧业乡、合作市、卓尼县、临潭县的部分纯牧业乡。其中玛曲县有牦牛29.91万头,占全州牦牛总数的34.38%;碌曲县有有牦牛12.55万头,占全州牦牛总数的14.43%;夏河县有牦牛14.41万头,占全州牦牛总数的.56%;  相似文献   

5.
甘南州是甘肃省最主要的高寒草地畜牧业生产区域,甘南牦牛是当地最重要的家畜品种源。然而广大农牧民受靠天养畜观念的影响,传统落后的饲养管理方式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使得甘南牦牛养殖生态环境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甘南牦牛生产效率低,环境依赖性强,草场压力大、圈舍周边环境恶化等问题依然成为制约甘南牦牛产业化发展的瓶颈。文章针对以上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甘南牦牛养殖环境生态化治理技术措施,进而促进甘南高寒牧区草地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有效维护草地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提高甘南牦牛的个体生产性能,研究放牧条件下甘南牦牛的饲养管理模式,[方法]本课题通过引进大通牦牛,加强种公牛、母牦牛的饲养管理,对杂种犊牛进行全哺乳暖棚育肥试验,[结果]表明,甘南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繁殖成活率都显著升高,流产率和犊牛死亡率下降明显.所产犊牛的初生重大,生长发育快.经全哺乳培育和暖棚育肥的犊牛,初生重和体尺与对照组相差不大,到6月龄断奶和12月龄体重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宜甘南牦牛杂交改良的综合饲养管理模式,从而指导甘南牦牛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提高牦牛生产性能,改善品质,增加牧户经济收入,对甘南牦牛进行了生产性能调查。甘南藏族自治州是甘肃省主要牧区之一,牦牛是甘南的主要畜种对当地严酷的自然条件适应能力很强,极耐严寒,易粗放管理,为牧民群众提供肉、乳、皮、毛等畜产品,在甘南牧业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相关项目实施,依据多年积累的调查数据,着重对甘南牦牛的来源、数量、分布以及各项生产性能进行阐述,并对甘南牦牛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甘南牦牛产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及牦牛资源分布、种质特性等方面的调查,指出了甘南牦牛业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四点保护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9.
人工授精技术已成为改良甘南牦牛的关键辅助性繁殖技术手段,研究发现娟姗牛是甘南母牦牛杂交改良的最佳父本,因此建立了一套标准化、易于操作的娟姗牛冻精人工授精甘南母牦牛的辅助生殖技术,对当地牦牛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待配母牦牛个体的筛选、群体的组建、饲养与管理、冻精质量与受精潜能的评估、牦牛发情临床鉴定、人工授精标准程序、妊娠诊断与管理等环节,对娟姗牛冻精人工授精甘南母牦牛的标准进行完善,在夏河县多家牦牛养殖合作社进行推广应用,并通过比较授精技术优化前后母牦牛的产道疾病、受胎率与产犊率,分析牦牛生产效果。结果显示,娟姗牛冻精人工授精甘南母牦牛辅助繁殖技术优化后,牦牛发情鉴定准确率高达85.98%,群体受配后整体妊娠率为85.86%,产犊率为92.09%,与传统授精技术相比显著提高;且授精后牦牛产道疾病发生率及胎衣不下、子宫脱出等围产期疾病发生率显著降低,说明优化后娟姗牛冻精人工授精甘南母牦牛技术可显著提升牦牛杂交改良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甘南牦牛繁殖性能调查及提高繁殖性能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调查了甘南牦牛的繁殖性能,调查发现甘南牦牛繁殖性能比上世纪八十年代降低,繁殖性能的高低与营养好坏和挤奶次数密切相关.通过控制载畜量,提高母牛的营养水平,犊牛定期断奶,可提高甘南牦牛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速牦牛群体的复壮,本实验利用PCR-SSCP技术对甘南、天祝、青海高原3个牦牛品种的生长激素受体基因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第1、3对引物扩增无多态,第2对引物扩增3个牦牛品种均发现2个等位基因A和B,天祝白牦牛A的基因频率为0.3682,B的基因频率为0.6318;甘南牦牛A的基因频率为0.1596,B的基因频率为0.8404;高原牦牛A的基因频率为0.0700,B的基因频率为0.9300。青海高原牦牛群体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而甘南和天祝牦牛处于不平衡状态,应加强对该基因位点的选择强度。  相似文献   

12.
饲养管理方式对甘南牦牛繁殖力及杂交后代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研究加强种公牛和母牦牛的饲养管理对母牦牛的繁殖效果和杂交后代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本试验用大通牦牛和其冻精杂交甘南牦牛,通过对试验组的种公牛、母牦牛和杂交后代进行补饲、延长放牧时间和提前断奶等措施,研究了203头母牦牛的繁殖效果和其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自然交配试验组发情率、受胎率、繁殖成活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19%、11.03%、14.10%,流产率和犊牛死亡率降低3.3%、3.87%;人工授精组发情率、受胎率、繁殖成活率分别提高6.74%、5.48%、10.52%,流产率和犊牛死亡率降低4.07%、4.62%.加强母牦牛的饲养管理,所产犊牛的初生重比传统饲养管理条件下母牦牛所产的犊牛初生重公母分别增加2.92 kg和2.07 kg,提高19.80%和14.22%.6月龄体重分别增加12.82 kg和12.23 kg,提高17.45%和16.88%.[结论] 用大通牦牛改良甘南牦牛,采用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都有良好的效果,加强种公牛、母牦牛饲养管理是提高牛群繁殖力的有效方法,对后代生长发育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甘南牦牛产业现状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全面分析甘南牦牛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甘南牦牛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发展瓶颈,同时探讨了摆脱困难,实现跨跃式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At present, the yak population reached to 1.1 million in Gannan prefecture. Yak is dominant livestock in Gannan,and is the main source of herdsman income. In recent years, the population of Gannan yak continuously increased, but the performances such as body weight, dressing percentage and reproductivity are dropping.In order to improve quality, performance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yak production,it is very urgent to strengthen yak selective breeding.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检测牦牛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基因多态性,评估基因突变对牦牛乳品质性状的影响,以期丰富牦牛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甘南牦牛、西藏牦牛和天祝白牦牛LF基因5'UTR和内含子4突变,结合甘南牦牛乳品质测定,评估基因突变对其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牦牛LF基因5'UTR检测到c.-568 G>A的突变,等位基因A1和基因型A1B1频率最高,为优势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内含子4检测到c.499+56 C>A突变,基因型A2B2频率最高,为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A2为甘南牦牛和天祝白牦牛优势等位基因,而B2为西藏牦牛优势等位基因;各类群牦牛检测区域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25~0.50,属中度多态。关联分析表明,甘南牦牛LF基因突变影响部分胎次甘南牦牛乳品质性状,其中5'UTR第2胎基因型A1A1和A1B1个体无脂固体物质百分含量显著高于B1B1个体(P<0.05);内含子4第3胎基因型A2B2和B2B2个体乳脂率显著高于A2A2型个体(P<0.05),第4胎基因型B2B2个体的乳脂率显著低于A2A2和A2B2型个体(P<0.05)。以上结果表明,甘南牦牛、西藏牦牛和天祝白牦牛LF基因存在多态性,甘南牦牛LF基因5'UTR、内含子4突变分别影响无脂固体物质含量和乳脂率,可以作为潜在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6.
甘南牦牛产业的优势和问题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分析甘南牦牛产业优势及存在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思路是: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改变传统经营方式,提高牦牛业经济效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育肥和营养调控技术;培育牧区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牧民组织化程度;培育龙头企业,树立世界屋脊牦牛产品品牌.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通过对天祝白牦牛和甘南牦牛DRB3基因外显子2部分CDS序列进行分析,获得其准确单倍型,通过直接测序与聚合酶链式扩增阻碍突变系统(ARMS)扩增法获得干净的单链,对高度杂合的双链进行分型。结果发现65个SNPs,1个密码子的插入缺失,获得30个单倍型,其中有7个单倍型是首次发现,应该是天祝白牦牛和甘南牦牛特有的单倍型。通过对已知牛属所有DRB3基因外显子2单倍型与本研究发现的单倍型进行分析发现天祝白牦牛和甘南牦牛分享普通牛和瘤牛单倍型,可能有普通黄牛和瘤牛的遗传背景,且DRB3基因外显子2的4、25、30、53、59、62、63、66、78氨基酸位点受到了正选择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天祝白牦牛群体里,这与天祝白牦牛长期选育白毛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