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1985年夏季(6~7月),我们在进行组织分离培养木耳母种时,第一次用75%酒精表面消毒,接种培养后因产生了大量的绿霉而失败;第二次用0.1%的升汞按常规法浸洗1、2、3分钟,接种后均产生  相似文献   

2.
胡志刚 《食用菌》1992,14(6):28-28
栽培蘑菇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农活,其中尤以菇床的水分管理更为复杂而难以掌握.为了使菇农都不致因用水失误而造成减产或栽培失败,我们按各个栽培管理阶段制订了以下用水技术操作要领,供同仁参考.(一)播种期播种期是整个料层发菌阶段水分管理的关键时期,因这时培养料内的水量承担着供应整个料层发菌过程中菌丝对水分的需要.但这时期培养料的水量并不是在播种前才补充下去的,而是在培养料的发酵过程中形成的.为慎重起见,一般在后发酵快结束时再检查一次料的含水量,以便采取措施调准含水量.简易的检查方法,是用手随意抓一把草料,用力  相似文献   

3.
在食用菌生产中,再次利用或质量低劣的塑料袋、料筒,因微孔造成染菌而失败屡见不鲜。笔者在长期的实践中,采用了一种简易识别微孔袋的方法,现介绍给同行。  相似文献   

4.
灵芝的组织分离,常规的方法是切取幼嫩组织块作分离材料,放在0.1%升汞溶液内进行表面消毒,或用75%乙醇作表面处理,再用小刀将它切成0.2cm~3小块,接到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即可。此法成功率非常低,主要原因是灵芝子实体易木质化,回复到营养生长的能力明显下降,因此选择材料时一定要选用幼嫩的组织。并且此法费工、费时、操作不便,组织块表面消毒不易彻底,易污染等因素,而导致分离失败。  相似文献   

5.
(一)取组织块方法的改进 常规菇耳组织分离均要用药物进行表面消毒,常会使组织块含水偏多或杀死菇、耳内细胞而导致失败。实践证明,生长在无污染基质上的健壮菇耳子实体,不经过消毒处理,挖取内层组织进行培养,成功率反而更高。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随着新品种的大量涌现,果树工作者常常通过大树高接换头来淘汰老品种、发展优良品种,以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使其结果。过去的高接换头方法因其操作慢、工效低,嫁接技术不熟练者难以掌握而往往失败。为尽快普及这一技术,我们在吸取外地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摸索,总结了适于广大果农易于掌握的“苹果大树快速高接整套技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菌种简易分离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月荣 《食用菌》1992,14(5):16-16
探讨食用菌菌种的简易分离法,是普及推广食用菌技术的需要。菇农从外地购种,有时因运输出现污染和衰老;或由于制种者与栽培者相脱离,难以掌握菌种的生物学特性,在栽培过程中不能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而造成低产或失败;或因受设备和技术的限制,许多菇农不能自行分离良种。为此,笔者于1989年开始,探索了一种在无特殊设备条件下的菌种简易分离法,现将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嫁接是良种果苗培育的重要环节。目前果苗嫁接所用的绑带多为普通农用薄膜剪成长条。由于薄膜较厚、韧性强,嫁接时需用剪刀剪断绑带;嫁接产生愈伤组织后又需在接口侧切开绑带,这样既费时费工,又可能因操作不慎而伤苗降低成活率。本试验采用一种超薄膜作绑带材料,简便易行,接后成活率高。现把两种绑带对芒果和龙眼的嫁接试验方法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乌兰察布盟大面积栽培金红苹果,经过现场测产、考察和鉴定,于1988年9月10至12日通过成果验收。参加该项成果验收的有自治区科委、农林部门的负责人及区内外专家共13人。乌盟地处内蒙高原,海拔在1000~2300m之间,年平均气温4.7~7℃,无霜期只有100天左右,年降水量300mm。过去屡次引种试栽大苹果,均因不能过冬而告失败,只有部分中、小型苹  相似文献   

10.
红菇的组织分离实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菇是名贵的野生食用菌。近些年来由于野生资源减少,价格暴涨。为了探索红菇的人工栽培,笔大曾在1974年7月做过红菇母种分离,后因原种培养基不适而失败。1994年7月又进行了野生红菇的组织分离,获得优质红菇母种。现将实验结果初报于下: (一)培养基质 用马铃薯250g提取液800ml;红菇地腐殖土300g加水400ml,煮沸20分钟,冷却取澄清液200ml。糖25g,VB_12片,琼脂23g,制成培养基装入试管180支,高压灭菌后制成斜面试管180支。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进行平菇、凤尾菇、香菇等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时,成功率达百分之百。然而,在生产实践中有的操作者因忽视了某个环节,往往导致分离失败或成功率很低。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将有关菇体组织分离技术要点介绍给初学的读者.(一)科学配制培养基: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是PDA 培养基,该培养基几乎适用于所有的食用菌.为了促进菌丝萌发和健壮生长,可在1000毫升培养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小西瓜(即礼品瓜)以其奇特富丽的外表、较小的体型和优良的品质,倍受人们青睐,其面积发展较快,栽培方式也由原来的爬地式栽培改为吊栽或搭"人"字架栽培,对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因采用塑料绳子吊栽,农事操作时易带动瓜苗,稳定性差;而搭"人"字架栽培虽然克服了上述弊端,但架材需  相似文献   

13.
许多初养米兰的人往往都会遇上同样的司题,即在其生长季节都能培育得枝繁叶茂、花开不断,而到了冬季越冬管理往往失败;有的冬季正常,春暖后反而夭折。笔者初养米兰时,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后经十几年的不断实践、观察分析,发现造成家庭米兰越冬失败的原因有二:  相似文献   

14.
试管组织分离常常由于细菌、酵母菌污染导致失败,既耽误了时间又浪费了培养基,实是遗憾。现将此法操作略作改进,可达到分离成功的目的。(一)试管组织分离培养法:子实体选取、消毒、培养基制作均同常规,只是在接种时,使试管培养基的斜面朝下,将组织块放于试管棉塞前的内壁上,塞好棉塞后竖立试管让组织块沿壁下滑达管的底部并接触培养基。注意组织块下滑时不能接触到培养基,这样即使组织块带菌也不至于污染整个培养基斜面。接种后将试管立放或斜放,斜放程度不得低于培养基在  相似文献   

15.
荔枝对生态条件的反应与经济栽培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荔枝原产我国南方,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果树,对气候条件要求严格,因而扩展非常局限而缓慢,温度是经济栽培决定性因子。我国汉代曾多次移植于陕西,宋代又曾移植于河南,均因气候不适而失败。十六世纪后,不少国家先后引种,现在全世界有荔枝分布的仅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有商品生  相似文献   

16.
<正>黔东南地区西瓜嫁接苗普遍采用顶插接方法,操作简便,成活率高。然而,常因气温剧变或瓜农操作不当、管理疏忽等导致瓜苗嫁接成活率低,有的甚至完全失败。据此,笔者近年来在西瓜嫁接育苗实践中利用未接活砧木,通过及时采取适当方法补接,收到了理想的重新成苗效果,既基本保障了当地瓜  相似文献   

17.
纺锤形在我国苹果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时间尚短,在整形修剪上往往受传统理论和方法的束缚,许多果园的纺锤形不伦不类。如,有的主枝大型化,其上的分枝多而大;有的主枝重叠,大枝轮生;有的中干衰弱,树体过矮;有的长放无度,满树鞭杆;有的短截过重,旺条丛生;有的定干过低,冠径过宽等。总之,与纺锤形规范化的需求相差甚远,致使许多密植果园因整形修剪失败而难早果丰产。近年来,我们用数芽的方法留主枝,简单易行,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8.
崔彩霞 《食用菌》2005,27(1):35-35
灵芝的组织分离。常规是切取幼嫩组织块作分离材料,放在0.1%升汞溶液内进行表面消毒;或用75%乙醇作表面处理,用小刀将组织块切成0.2cm^3小块。接种到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这种分离法成功率低。主要原因是灵芝子实体易木质化。回复到营养生长的能力明显下降。因此,选择材料时,一定要选用幼嫩的组织。此法费工、费时、不易操作,组织块表面消毒不彻底,易污染。导致分离失败。  相似文献   

19.
杨辉德 《食用菌》2005,27(1):42-42
甲醛是食用菌生产中常用的消毒剂,因其杀菌率高,药效稳定,操作方便得到广泛的使用。但它所产生的异味对人有极强的刺激性,常造成操作者流泪、流鼻涕等,影响操作者身心健康。如用10%氨水中和法,又因强烈的氨水气味,而对人不利。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袋栽平菇的成品率,确保高产稳产、降低成本,笔者近年来对现行的平菇袋栽技术进行了一些改进,在推广中深受农民欢迎. (一)改生料或发酵料为熟料因为生料或发酵料中仍存在一些杂菌,尤其是在高温季节,往往污染严重而失败。熟料袋栽,因原料经高温灭菌和无菌操作,接种成功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