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志科  王玉虎 《农技服务》2013,30(6):561-562
圩区晚稻茬小麦的低产原因主要是整地质量差、播种迟、出苗参差不齐、渍害重等,提出了提高整地质量、适期播种、打好"鼠洞"、开好三沟等小麦高产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我省1965年在各级党委的重視和領导下,有計划、有組織地大面积推广了农垦五十八,証明这个品种非但适宜于作单季晚稻栽培,也适宜于作为双季晚稻,并且还可以取得較高的产量。据初步統計,全省双季晚稻共种植农垦五十八有七十万一千亩,平均亩产五百斤上下,一般比当地原有小紅稻、小麻稻、白壳籼等品种,增产两成到一倍以上。在大面积、大幅度增产的同时,涌現了不少“赶早稻”、“超早稻”的公社和大队。在沿江圩区,如蕪湖县的易太公社种植的四千二百亩,平均亩产四百五十斤,其中四点二亩丰产田,亩产高达八百六十六斤;当涂湖阳公社,种植了三千零八十亩,平均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特早熟快速灌浆晚稻“明珠1号”的植株形态和籽粒特性,生育特点和适宜应用范围,光温反应和根系发育,研究揭发其光,温反应介于典型早粳和晚粳之间但偏于晚粳;栽培上应强分蘖肥,促花肥和保花肥的结合,而粒肥的效果较差;施肥量以每666.7m^2施19.5kg尿素为佳;植株的形态特征特性较好,抗倒性,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米质优,增产潜力大;可作单季晚稻,连作晚稻,机插,抛秧及连晚直播等多种形式栽培应用  相似文献   

4.
贝母——单季晚稻的栽培模式是一项既能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又能增加粮食产量的栽培措施。莲都区黄村乡上郑村于2001年引种贝母,进行贝母 单季晚稻的试种,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仅贝母亩纯收入就达到3000元以上;2002年种植面积扩大到20亩,亩效益在7000元左右;2003年全村2/3的水田都种植贝母,每亩净收入35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杭州市萧山区开展单季晚稻不同土壤不同水浆管理的模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土、潮土和盐土3大类土壤中,以水稻土种植籼粳杂交稻作单季晚稻产量最高,潮土其次,盐土产量最低;在灌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单季晚稻高产栽培中应采用全程浅水或全程湿润的水浆管理模式,特别是在潮土和盐土条件下,不能采取水稻生长中期断水搁田的水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高水稻强化栽培省工、节本、增收的技术优势,探索单季杂交晚稻采崩免耕强化栽培的技术优势及增产效果,笔者在2005年晚稻生产中,开展了单季杂交晚稻免耕强化栽培与翻耕强化栽培对比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系统调查了免耕直播--再生稻、免耕抛秧--再生稻田主要病虫害(二化螟、纹枯病、纵卷叶螟、飞虱)的发生为害情况,并与翻耕直播、移栽晚稻田的调查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免耕栽培中稻--再生稻田二化螟、纹枯病、纵卷叶螟等的发生为害具有明显的特点:(1)二化螟。头季稻一代二化螟发生较轻,二代二化螟发生、为害较一代重;再生季三代二化螟发生轻,没有为害。(2)纹枯病。免耕栽培田重于翻耕栽培田。(3)稻纵卷叶螟。免耕栽培田轻于翻耕栽培田。因此,防治重点是头季稻的二代二化和纹枯病。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新邵县严塘镇湖城村的农民采用早熟辣椒一晚稻栽培模式,效益较好。早熟辣椒一般于5月中下旬开始采摘上市,销售价格较高,667平方米产值1500元左右,除去成本纯收入1000元;优质晚稻667平方米产量45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9.
崇安街道引进Ⅱ优505作双季晚稻种植表现为产量高、增产效果极显著,在栽培上重点把握安全齐穗期,合理搭配早稻和晚稻组合,采取培育壮秧、稻草回田、下足基肥、插足基本苗、适时烤田、湿润间歇灌溉、预防为主综合防;台病虫害等技术措施获得晚季丰收。  相似文献   

10.
中优205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高产稳产性突出,适应性广,米质优。2004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作杂交中稻中熟种和杂交晚稻迟熟种推广。作单季晚稻栽培时,可在浙江省及邻近省籼稻区种植;作连作晚稻栽培时,可在浙中、浙南低海拔地区种植。2004~2005年在浙江衢州市早夏制种,一般产量2300kg/hm^2,高产田块可达3400kg/hm^2。现将其早夏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下,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作单季晚稻栽培的穗、粒、重结构.利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提出了单季杂交晚稻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途径:在保证有一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提高结实率,主攻大穗,适当兼顾粒重.  相似文献   

12.
单季杂交晚稻免耕栽培技术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免耕栽培具有省工节本的优势,是农田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技术内容。为明确免耕栽培对直播单季晚稻和移栽单季晚稻的影响,以及土壤调理剂Agri-SC免深耕的使用效果,2004年在单季杂交晚稻生产中开展本试验。  相似文献   

13.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作单季晚稻的高产高效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明 《湖北农业科学》2011,(18):3684-3686
为进一步明确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作单季晚稻栽培的高产高效技术途径,利用台州境内6个县(市、区)7年间222组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作单季晚稻栽培的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下,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的穗、粒、重结构,利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提出了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作单季晚稻栽培的高产高效技术途径,即在保证有一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主攻大穗,适当兼顾粒重。  相似文献   

14.
沿江圩区小麦高产的障碍因子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沿江圩区的地理环境 ,气候特点以及近几年频频出现的暖冬寒春现象 ,指出制约沿江圩区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障碍因子 ,提出了沿江圩区小麦大面积高产配套栽培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以库拉索芦荟组培苗为试材,对不同栽培基质条件及不同栽培气候条件下芦荟组培苗的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生产中常用的栽培基质蛭石 珍珠岩,泥炭土 珍珠岩在试验的各个测试指标上都是最佳的;以河沙作为栽培基质具有成本低的优点,但其栽培成活率,株高。株重、地下部重等指标与最佳处理的差异显著;在春、夏、冬三个栽培季节中,春季栽培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夏、冬两季,在株高,单株重,地下部重三个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H 优518 是湖南省农业大学与衡阳市农科所联合选育,湖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独家开发的超级晚稻新品种。2013~2015 年,连续3 年在湘南永州市冷水滩区伊塘、牛角坝、黄阳司、上岭桥、竹山桥等7 个乡镇推广超级晚稻H 优518 机插栽培高产技术,克服了双季晚稻机插栽培技术上的“瓶颈”,取得了双季晚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示范成功。文章介绍双季超级晚稻H 优518 在湘南推广机插栽培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发挥杂交水稻中浙优1号的增产增效潜力,笔者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下,中浙优1号作单季晚稻栽培的穗、粒、重结构,利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提出了单季杂交晚稻中浙优1号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途径:在一定的有效穗数的基础上,主攻每穗实粒数与千粒重.  相似文献   

18.
为追一步明确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途径,本文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下,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作单季晚稻栽培的穗、粒、重结构,利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提出了单季杂交晚稻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途径:在保证有一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主攻每穗实粒数,适当兼顾粒重。  相似文献   

19.
“地膜大蒜好,生产效益高”。 3月 27日下午,湖北省广水市科委技术专家对太平乡创办的地膜大蒜栽培试验基地抽样检测后,高兴地说:“地膜大蒜是提高单位面积产值,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大举措”。 据专家介绍:地膜栽培大蒜的亩平密度,是露天栽培的 1.7倍,平均株高 1.06米,比露天栽培的平均株高高 0.29米,苔粗、苔长、苔重分别是露天栽培蒜苔的 1.25、 1.37、 1.93倍,亩平可产鲜苔 1580公斤,是露天栽培产苔量的 3.03倍,亩平可净增收入 2000元。 另外,地膜栽培大蒜的优点还表现在,它的播期比露天栽培推迟 25到 40天,能较好地缓解秋后抢时抢地矛盾;因为地膜具有保湿保温等特点,它比露天栽培大蒜可提前 7至 10天抽苔,抢先上市;再一个就是不需除草,能保证大蒜的正常生长。 地膜大蒜栽培的成功,给太平乡的大蒜生产带来了契机。该乡乡长杨健说,太平乡是吉阳大蒜的发源地,地膜大蒜属首创。今年计划全乡推广地膜大蒜 6000亩,力争 3年内栽培 18000亩,全部应用地膜栽培技术,建成名符其实的大蒜之乡。 湖北省广水市太平乡党办 熊党光  相似文献   

20.
方小红 《农技服务》2011,28(5):607-607
分别从越冬芹菜栽培、早春辣椒栽培、夏茬波小白菜、夏芹菜和晚稻栽培几个方面阐述了冬芹菜—早辣椒—小白菜—夏芹菜—晚稻模式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