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森林生物量测定一直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长期监测所必需的基础性研究。以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10月份采用收获法(草本层、灌木层)和标准木法(乔木层)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以木荷Schimasuperba,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为优势种的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果表明:群落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为(141.0770±17.4298)t.hm-2(平均值±标准差,n=3),其中接近90%集中于乔木层,其他层生物量分配较少。群落及其各层生物量种间分配差异较大,以优势树种木荷和米槠生物量为主,其生物量主要由树干组成,器官分配大小顺序为干>枝>叶。群落萌枝生物量主要集中在灌木层,50%以上由米槠萌枝生物量构成。群落生物量及其分配状况基本体现了以木荷和米槠为优势种的该群落结构特征及常绿阔叶林群落生物量分配特征。表5参15  相似文献   

2.
武夷山丝栗栲天然林群落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标准木法(乔木层)及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研究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丝栗栲天然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森林总生物量为312.082 t/hm2,其中树干为172.968 t/hm2(55.42%),枝为40.677 t/hm2(13.04%),叶为10.199 t/hm2(3.27%),根为67.485 t/hm2(21.62%),生物量绝大部分积累于乔木层(78.99%)。群落各组成树种中丝栗栲占显著优势,浙江润楠、黄瑞木、树参、虎皮楠等为群落重要伴生树种,制约和影响着群落的结构和生境。  相似文献   

3.
以浙江省泰顺县洋溪林场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群落学特征和测树学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层由69种树种组成,米槠和木荷Schima superba占优势,重要值分别为65.04%和49.14%;乔木层可分为第Ⅰ亚层、第Ⅱ亚层和第Ⅲ亚层;乔木层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ISW,均匀度E和生态优势度DE分别为69,4.63,0.76和0.093;各亚层物种丰富度S为33~38,多样性指数Isw为4.36~4.85,均匀度E为0.86~0.93,生态优势度DE为0.032~0.071;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位面积株数、单位面积蓄积分别为20.77 cm,16.67 m,743株·hm-2,193.80 m3·hm-2.林分直径分布呈倒J型.研究结果对中亚热带天然阔叶米槠林可持续经营技术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贵州雷公山甜槠栲群落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贵州雷公山甜槠栲群落生物量水平和结构,为贵州省常态地貌森林碳汇能力的估测提供依据。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进行群落调查,在此基础上测定群落各生物量,同时以生物量和测树因子的实测数据建立估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群落内共有植物69种,其物种多样性丰富,群落建群种为甜槠栲。生物量在垂直结构上的分配情况是:乔木层(83.38%)>灌木层(15.25%)>草本层(1.37%),乔木层的平均生物量为46.31 t/hm2,灌木层为8.47 t/hm2,草本层为0.76 t/hm2。乔木层各组分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干材(62.10%)>树枝(21.36%)>树叶(11.79%)>树皮(4.75%)。乔木层各组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与测树因子胸径树高(D2 H)间建立的回归方程为:W干材=0.0374(D2H)0.9281,R2=0.9316;W树枝=0.0104(D2H)0.9423,R2=0.7387;W树叶=0.0251(D2H)0.7501,R2=0.6738;W树皮=0.0262(D2H)0.5650,R2=0.6755;W乔木层=0.0877(D2H)0.8784,R2=0.9295。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不断进行,甜槠栲仍然为最大的优势树种。群落平均生物量水平不高,但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生物量增长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5.
浙江天童灌木层树种个体生物量分配及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不同生活型树种标准木实测数据,比较个体生物量器官分配状况以探索其生长策略;同时建立了该地区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物量回归模型,并与全收割法测量数据比较,检验模型估算精度。结果表明,相对常绿树种,天童灌木层落叶树种分配较多的生物量于地上部分来获取更多光照资源以满足自身生长需要;灌木树种分配较多生物量于树叶,相比之下,乔木树种则更多地累积树干和根系生物量;各生活型树种器官生物量模型以幂函数为主,树干和地上部分模型拟合度最好;应用于样地生物量估算,树干模型精度最高,树叶模型精度最低;地上部分生物量回归模型能较为准确地估算灌木层生物量,与实测值误差仅为0.47 %,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地区灌木层生物量的测算。  相似文献   

6.
以浙江省建德市绿荷塘森林公园堇叶紫金牛Ardisia violacea生存群落为对象,应用标准样地法和每木调查法调查了群落种类和结构特征,并用群落学方法计算了群落内乔木层各树种的重要值,采用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研究了群落内3个样地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并根据胸径级频率分布的形状,将主要乔木层树种的种群结构分为3种类型.结果表明:该群落资源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116种(含变种),隶属于47科79属.从生活型上区分来看,堇叶紫金牛生存群落中共出现木本植物83种,其中针叶树2种,常绿阔叶树48种,落叶阔叶树33种,群落以小高位芽植物和矮高位芽植物的种类较多.根据分布生境、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可以将堇叶紫金牛生存群落分为3个类型:甜槠Castanopsis eyrei-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林,杉阔混交林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在垂直结构方面,大体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此外还有一些层间植物,而且种类较为丰富,并且3种类型群落的高度结构大致相同.在3个样地中灌木层中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均为最大.杉阔混交林中草本层的Shannon-Weiner指数最大,而甜槠-栲树林和杉木人工林中灌木层Shannon-Weiner指数最大.Simpson指数在甜槠-栲树林和杉木人工林中乔木层最大,而在杉阔混交林中灌木层最大.主要乔木层种群结构为单峰型的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阳性乔木树种,无正常更新能力,在演替后期比较稳定的群落中,将最终衰退消失;间歇型的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木荷Schima superba,乌药Lindera aggregata等为不连续生长型,更新具有波动性和机会性,介于顶极群落先锋种和优势种之间;逆J-字型的杉木、甜槠、栲树、山矾Symplocos caudata等常绿阔叶乔木树种,为顶极群落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7.
广州白云山几种森林群落生物量和持水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白去山风景区主要森林群落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并对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及灌草层生物量大小顺序均为马占相思+木荷群落>马尾松群落>马占相思群落>藜蒴群落>加勒比松群落:枯落物层现存量为马尾松群落>藜蒴群落>马占相思+木荷群落>马占相思群落>加勒比松群落;5个群落各层的自然持水量为土壤层>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枯落物层(马尾松群落为灌草层>乔木层);群落各层总的自然持水量顺序为马占相+木荷>马占相思>马尾松>加勒比松>藜蒴。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通过对米槠天然次生林的样地调查,计算其多样性指数,对乔木层物种数量特征、径级分布、高度级分布进行分析,并比较了不同样地间的树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米槠占据顺昌县米槠天然次生林群落优势地位,其径级分布符合一般天然林径级分布规律,其乔木层树种与株数随径级的增加而降低,林分中主要树种分布于中间高度级4~8m,群落物种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分别为0.67、1.70和0.39,天然次生林群落整体处于稳定演替阶段。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贵州9种主要森林类型植被层养分含量(N、P、K)的调查,分析了养分在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中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林下植被层养分含量均高于乔木层,总体上草本层养分含量最高,灌木层和乔木层因群落不同而异。混交林养分含量高于纯林,天然林高于人工林,速生树种大于慢生树种。各种森林类型植被层中,N、K元素相对P元素含量较多,N含量是P含量的3.0~24.1倍,K含量是P含量的3.6~16.8倍。乔木层不同器官养分含量总体上表现出叶>皮>枝>根>木材的趋势;灌木层不同器官养分含量基本表现为叶>根>枝干;草本层养分含量均表现为地上>地下。   相似文献   

10.
以河南白云山固定标准地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比较了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不同层次物种的多样性。结果表明:白云山芦花谷植物群落共有植物22种,隶属于16科21属。其中乔木层物种较为丰富,主要树种为锐齿槲栎(Quercus alina var.acuteserrata),重要值为33.456;灌木层主要优势种为连翘(Forsythia suspensa)和悬钩子(Rubus corchorifolius),两种灌木的重要值合计为95.905;草本层主要优势种为宽叶苔草(Carex siderosticta)和稀羽鳞毛蕨(Dryopteris sparsa),两种草本的重要值合计为74.815;群落乔木层树种组成分布以小径阶林木居多,其次是中径阶,大径阶较少,由此可以得出所调查样地群落林分以幼龄树种和中龄树种居多,乔木层树种正处于更新状态和全面生长阶段;乔木层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草本层和灌木层,说明乔木树种资源较林下丰富多样;群落均匀度指数以灌木层最大,可知灌木层分布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11.
漳平市天然次生阔叶林群落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群落生态学方法 ,对漳平市天然次生林群落特征采用相邻格子法进行调查 ,研究了群落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空间格局 .结果表明 :群落物种丰富 ,乔木层、灌木层相对于其它各层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均较大、均匀度较小 .群落中主要建群种 :米槠、毛栲的种群分布格局为均匀分布 ,木荷、石栎的种群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 ,栲树、绒楠的种群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 .该群落处在发展阶段 ,尚未稳定 ,应继续封护 ,促进群落的自然演替  相似文献   

12.
郭水土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44-45,112
采用相邻格子法,对福建安溪油杉天然次生林进行群落调查,分析了该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该群落共有维管柬植物40科53属73种;乔木层共有树种197株,其中油杉有156株,占总数的79.2%;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布有植物38和47种,灌木层中仅发现油杉幼苗11株,草本层中未发现油杉幼苗;综合分析多样性各个指数,可知该油杉群落的乔木层的郁闭度较低,林下植被较丰富,乔木层的多样性等指数均远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不同天然林物种多度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对数模型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不同天然林的物种多度分布进行预测与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乔木层还是灌木层,物种组成均以少数种为主,多数种个体数较少,说明其物种多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物种间个体数的差异均较明显,其中,乔木层的物种多度级由4到8级,灌木层的物种多度级由2至4级。此外,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天然林中,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群落物种多度分布均遵从对数级数分布,且物种多样性均表现为鼠刺叶石栎群落>杉木群落≥米槠群落>毛竹群落>马尾松群落的趋势,这表明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比针叶林的丰富。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上游华山松水土保持人工群落的结构特征与生物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定位监测与样地调查,分析了长江上游华山松水土保持人工群落的结构特征,并对其生物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由于人工林分造林密度大,以及人为干扰的作用,影响到林下灌木、草本层的生长和发育,凋落物层也被严重破坏,群落结构简单,表现为乔木层和草本层的二层结构特征。因此,合理的林分密度和对凋落物层的保护是水土保持人工群落组建与经营管理的二个重要方面。流域16年生华山松人工群落总生物量为45.39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42.84t/hm^2,占群落总生物量的95.40%,灌木、草本和凋落物层的生物量分别与占群落总生物量的0.60%、1.80%和2.20%。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两种林分类型物种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我国现有许多生态公益林为人工林,生态效益较低,拟通过群落学研究,从物种结构层面提出人工林改造思路,从而提高人工林生态效益。【方法】以福州北山米槠(Castanopsis carlessi)常绿阔叶林(米槠林)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立永久性固定样地,进行群落本底调查,依据物种组成、Jaccard相似系数、木本植物物种及数量的高阶分布特征、群落多样性,阐述了2林分物种结构特征及其差异。【结果】(1)米槠林物种丰富,有维管束植物51科89属115种,杉木林有32科48属54种,双子叶植物所占比例均最大。(2)米槠林各高阶木本植物物种数及灌木株数均高于杉木林,呈倒J型分布,A、B、C高阶分别有4 394、839、208株,含72、54、29种木本植物,杉木林A、B、C高阶物种数仅23、13、3种。米槠林群落多样性优于杉木林,尤其在乔木(H=2.86)、灌木层次(H=2.98),表明米槠林物种库较为丰富,结构合理,而杉木林乔木多样性、灌木多样性分别为1.37、2.18,群落多样性相对较低。(3)相似度结果结合群落α多样性,表明两种林分蕨类植物、裸子植物科、属相似系数较高,其科相似系数均为0.5。被子植物相似系数较低,主要体现在灌木和乔木种类相似度较低,这与各植物类型传播方式、种源丰富与否、更新难易程度有关。【结论】米槠林是亚热带地区最适宜的顶级群落之一,所在地区气热条件优越,且保存较为完好,因而具有相当复杂的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而杉木林在早期抚育管理过程中,排除了大量非目的物种,林分物种结构较为简单。2种林分物种结构差异显著,主要体现在低径阶乔木、灌木,而林分草本层、层间层差异较小。现有人工林改造首要恢复的物种应该是乔木层、灌木层木本植物。  相似文献   

16.
对河南省白云山锐齿槲栎-华山松林乔木层生物量动态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乔木层总生物量为172.14 t·hm-2,其中优势树种锐齿槲栎和华山松各占47.73%和43.74%,其他树种共占8.53%.乔木层生物量随着锐齿槲栎-华山松林胸径的增长,各器官具有不同的增长速度,到群落发育成熟时群落总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都达到最大值,群落进一步发育,总生物量趋于稳定,但各器官生物量有所衰减.群落发育过程中,锐齿槲栎在胸径4~16 cm之间其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渐减小,之后又不断增大,而华山松的生物量所占比例则不断增大,但随着优势种锐齿槲栎的增长,其生物量比例有所减少;到群落发育成熟时锐齿槲栎的生物量所占比例不断减少,而华山松则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7.
对福建省永春县牛姆林自然保护区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a)天然林群落进行研究,分析其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动态。结果表明,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4个层次。其中乔木层又划分为3个亚层,灌木层划分为2个亚层,主要树种华南吴茱萸(Euodia austrosinensis)与梨茶(Camellia octopetala)种群的水平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青钱柳与狗牙锥(Castanopsis fargesii)种群呈随机分布。根据Margalef指数、Menhinick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clntoch指数分析,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层间植物,说明群落的多样性主要是由灌木层的物种数引起的。青钱柳的种群结构属于基部窄顶部宽的倒金字塔形结构,为衰退型种群,应加强对其种质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以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毛果青冈Cyclobalanopsis pachyloma为对象,对森林群落中的植物种类、数量组成、树高、胸径等采用标准地法进行了全面调查与系统研究。结果显示:该森林群落共有植物102种,隶属于43科46属;群落的垂直结构明显,乔木层优势树种为毛果青冈和甜槠Castanopsis eyrei,灌木层优势种有密花树Rapanea neriifolia、链珠藤Alyxia sinensis、矩形叶鼠刺Itea chinensis var.oblonga和华南蒲桃Syzygium austrosinense,草本层则以里白Diplopterygium glaucum为优势种;群落中植物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数量最多,占88.4%;地理成分以北温带分布属为最多,占总属数的22.0%,如杜鹃花属Rhododendro、水青冈属Fagus、绣线菊属Spiraea;群落中乔木层植物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优势度指数Simpson和均匀度指数Pielou均大于灌木层、草本层;群落的树高结构为偏正态分布,径阶结构为“逆J-字型”。综上,毛果青冈群落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19.
以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测定林分乔木层、灌木草本层、凋落物层的生物量,并运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各组分的含碳率,对华北落叶松幼中龄林的生物量生产力、生物量转换因子、碳密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幼中龄林的生物量转换因子值在0.541 4~0.807 5之间变动,平均值为0.6569.18、22、38年生华北落叶松林乔木层地上总生物量分别为70.16、83.79、173.3 t/hm2,其中干材所占比例最大,灌木草本层的生物量为5.15、4.57、46.44 t/hm2,凋落物层的生物量为33.70、28.76、28.57 t/hm2.华北落叶松林乔木层、灌木草本层、凋落物层的平均碳密度分别为71.2200、9.5295、15.433 6t/hm2.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雷公山甜槠栲群落的物种结构与多样性特征,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雷公山甜槠栲群落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群落内共有植物69种,隶属46科59属.其中,乔木层36种(隶属18科),灌木层43种(隶属31科),草本层树种12种(隶属11科),灌木层和乔木层重合的有22种.2)群落内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最多,达34.78%;其次是北温带分布和世界广布,分别达23.91%和17.39%.总体而言,科的分布区类型热带(52.17%)成分大于温带成分(28.26%).3)群落垂直分布面,乔木层高度5~10 m的占大多数,比例达65%左右;灌木层高度值在0~1 m的树种占大多数比例,可达76%左右;草本层高度在0.1~0.2 m的树种所占比例较大,达41%,群落层次分层明显.4)群落乔木和灌木径级分布呈倒“J”形状,更新良好.5)不同群落层次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丰富度指数均呈现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