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代杭州茶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杭州茶馆业历史悠久,其雏形约在唐代中叶以前就已出现。宋以后发展很快,尤其是南来定都杭州,给茶馆业的兴起带来了巨大契机,杭州茶馆兴盛一时。到了清代,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出现了一大批既有钱又有闲的如八旗子弟之类的人,要求有一种多功能的大众活动场所,供不同层次的人在其中休闲、饮食、娱乐、交易,茶馆由于兼具这些功能,成了首屈一指的选择,得到了迅猛发展。近代是杭州茶馆业的鼎盛时期,据说,从清初直到民国末年,杭州茶馆遍及城乡,最多的时候颇具规模的大型茶馆就达三百多家,小型茶馆、茶摊更是…  相似文献   

2.
赵华 《农业考古》2007,(2):97-101
清代茶馆的发展继承了宋代茶馆的基本特征,在具体内容上有不少和宋代茶馆不一样的地方,但这些差异却是茶馆在清代适应社会发展和茶客需求进行调整后的结果。唐宋时期是中国茶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明清则是第二个发展高峰,也是封建时代最后一个高峰。茶馆业的兴盛与清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八旗子弟的优厚待遇,以及茶馆经营的地方特色和历史传承等有很大关系。总体上讲,茶馆在清代发挥了社会公共空间的作用,是信息交流的集散地,是人们休闲放松的娱乐空间,是曲艺节目登台亮相的舞台。一、清代茶馆的兴盛清初一百年的休养生息使清朝国势一度强盛,出…  相似文献   

3.
李松  夏朝  邢后银 《安徽农学通报》2012,(21):196-197,203
茶馆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追求越来越普及,茶馆作为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形式,已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重要选择之一。该文论述现代江苏茶馆形成的独特文化与经营特点;茶馆在江苏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的功能;现代江苏茶馆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公共空间既是城市的组成要素,又是市民感知城市的媒介,城市文化与大众文化依托公共空间而体现.茶馆作为清代北京城公共空间的重要部分,在功能、类型和空间分布上都有明显的特征,在传统社会与市民生活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清末以降,社会的剧烈变革直接反映于北京城茶馆文化的变迁:除传统茶馆的服务对象与服务内容发生改变以外,还有部分茶馆积极投入到新式启蒙教育当中,在店内进行讲报、宣讲活动并上演爱国剧目等,为开启民智和改良社会风气做出了贡献.民国时期,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与市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北京城中出现了一些新形式的茶馆,作为公共空间改造重点的公园、电影院等也逐渐成为了新的休闲时尚,传统茶馆则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5.
老北京的茶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倪群 《农业考古》2003,(2):128-131
老北京的茶馆是最能反映当年北京市民生活的典型环境 ,文化底蕴异常丰富 ,在兼容并蓄各地茶馆之长的同时 ,又打上了浓郁的“京味”印记。北京有茶馆的历史比较悠久 ,大致和我国北方的许多大城市一样 ,可以追溯到唐代。由唐至明 ,北京曾被定为几代都城 ,但茶馆业的发展并不迅速 ,史料也未见多少记载。到了清代 ,北京茶馆出现了鼎盛时期。清朝初年 ,随着战乱结束 ,社会经济逐步恢复发展 ,北京作为都城 ,市民人口激增 ,各地人文荟萃。尤其是入关的八旗子弟 ,生活闲适 ,无所事事 ,终日玩乐。所有三教九流、士民众庶 ,都需要有一种大众化的休闲娱…  相似文献   

6.
随着饮茶的普及,民间茶文化得以发展,茶馆的兴起就是典型的表现。从唐代开始萌芽,宋时茶馆已盛,明代进一步得到发展,清代更加繁荣。随着社会变迁,经济、文化的发展,旧时代的茶馆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其经营方式陈旧,日趋衰落,或被兼并,或被淘汰,渐渐式微了,取而代之的是西方风行的酒吧、咖啡馆。目睹此情此景,茶界人士疾呼振兴中华茶文化。1977年在中国台湾诞生了第一家现代茶艺馆,1997年增加到七八家,1980年“陆羽茶艺中心”成立,努力从事茶艺文化的复兴,茶艺风气渐开,至1991年,茶艺馆在台湾已发展到了…  相似文献   

7.
张轩德 《农业考古》2001,(4):101-102
茶馆是社会的一角 ,也是社会的缩影。光明与黑暗 ,进步与落后 ,奋进与堕落 ,乃至人间的喜怒哀乐 ,往往都可以由茶馆折射出来。真可谓小小茶馆天地宽。现就下述三个方面试论茶馆与社会的相关性。社会的变革与茶馆的兴衰茶馆业历史悠久 ,是个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行业。她世代相传 ,遍及全国 ,江南水乡茶馆业尤为兴盛。古往今来 ,城乡茶馆林立 ,茶客盈门。茶馆置身于社会 ,就势必随社会的变革而兴衰起落。以浙江湖州为例 ,近半个世纪来 ,茶馆业也曾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而又复兴的小周期。据浙江省茶业调查组 1 953年调查 ,当时吴兴、德清、长兴、…  相似文献   

8.
湖北茶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祖祥  姜元珍 《农业考古》2004,5(2):190-193
荆楚民众,素有饮茶的习惯。茶馆不仅为人们生活所需,而且也是工商业者进行交易的场所。因此,湖北城镇集市,皆有茶馆的开设。根据现有资料,对湖北茶馆的分布及其经营方式,作一简介,以期人们对旧社会茶馆种种情景的了解,有所稗益。  相似文献   

9.
近代茶馆业发展十分迅速,茶馆逐渐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馆与赌博结缘于宋朝,直至晚清,全国各地茶馆内开场聚赌已是社会上普遍的现象。茶馆内赌博皆属小赌、私赌一类,其流行于全国,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赌博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固有陋习的延续;第二,茶馆可以作为赌场的替代场所;第三,茶馆社会功能完备,兼营性强;第四,茶馆自身具有一定隐蔽性,可以掩人耳目。政府认为茶馆内聚赌对社会经济、地方秩序以及社会风气产生恶劣影响,故而各省政府均对其采取严厉禁止的措施,以正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0.
清代民国时期的茶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茶馆是一种商业性专用饮茶场所,主要供客品茶、吃茶点、休息、娱乐、联络感情、沟通信息(1).茶馆是中国特有之物,它特别发达,与"酒肆"、"酒坊"一样深受中国民众青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根据茶馆经营方式和特点,茶馆也被称为茶肆、茶坊、茶楼、茶邸、茶房、茶舍、茶亭、茶厅、茶座、茶社、茶棚、茶寮、茶室、茶屋、茶居、茶铺、茶店、茶居、茶园、茶舫、茶船、茶担、茶桌等,称谓丰富多彩.茶馆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市场上已有茶水出售.  相似文献   

11.
古代表“茶馆”义的词语中,出现于唐代的主要有“茶坊”、“茶肆”,出现于宋代的主要有“茗肆”、“茶楼”,出现于元代的主要有“茶房”、“茶铺”,出现于明代的主要有“茶社”、“茶馆”,出现于清代的主要有“茶寮”.除“茗肆”、“茶房”外,其余到清代仍见使用,尤其“茶馆”一词虽然出现较晚,但却使用频繁.建国前后的现代汉语中,“茶馆”曾出现一定程度的垄断,但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目前这些词语在口语中基本不多使用,而新兴的“茶吧”却在一定范围内出现较多.  相似文献   

12.
光绪年间,日本人开创的东洋茶馆在沪盛极一时。创立之初,多数东洋茶馆利用民众对日本文化的好奇心揽客,靠出售茶水、茶点,兼营餐饮业牟利。随着同行间竞争加剧,部分经营者利欲熏心,涉足色情行业,最终受到官方的打击,以致衰落。东洋茶馆在沪难以立足的原因,不仅因其违反了公序良俗,更在于经营方式不适合上海的茶馆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茶馆考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古代茶馆考论北京大学刘学忠茶馆,唐宋时称茶肆、茶坊、茶楼、茶邸,明代以后始称茶馆,张贷《陶庵梦忆》中即称茶馆,《儒林外史》中多称茶馆,清代以后,就惯称茶馆了。它是一种以饮茶为中心的综合性群众活动场所。茶馆起于何时,史料无有明确记载。汉时王褒《僮约...  相似文献   

14.
吴家阔 《农业考古》2000,(2):182-182
中国茶馆结缘于东晋,创立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久远。至唐宋时期已有不少地方城镇开设茶馆,以卖茶水为业的茶坊(摊)已十分普遍了。到了明清时期,饮茶风盛,茶馆茶楼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茶馆的布局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并逐渐形成各自风格流派,而延续至今。在中国茶馆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成都茶馆更是久远非浅了。“天下茶馆数中国,中国茶馆数成都。”据当时成都茶社业统计,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成都有大大小小茶馆达700余家,据说当时最大的茶馆“华华茶厂’设有三厅四院,坐椅千余,一年四季茶客如云,门庭若市,十分壮观。 成都…  相似文献   

15.
旧时南北方的茶馆文化,就有说唱艺术在其间。如北方的北京的东华门外、地安门外、天桥等地的茶馆;天津的南市、河北鸟市、东兴市场等地的茶馆,就是这样的茶馆。茶馆业把它归类为"书茶馆",现在归类为文化型茶馆。旧时,此间一年四季都有著名的京津两地说唱艺人在演  相似文献   

16.
茶馆特色说     
陆尧 《农业考古》2001,(2):164-165
1998年以来 ,中国茶馆业发展势头良好 ,成为拉动整个产业增长的新增长点。以北京为例。截止 2 0 0 1年 6月 2 0日 ,北京茶馆已超过 30 8家。与去年同期相比 ,增幅达 40 %以上。其中 ,面积最大的 30 0 0平方米 ;开有连锁店的达 1 5家 ,五福茶艺馆已开了 1 3家分店。同时 ,由于北京茶馆业总体上已进入成长期 ,平均利润率提高了 ,竞争也开始激烈了。比如 ,开连锁店的茶馆并非每家分店都赢利 ;又如 ,有的茶馆处于严重亏损状态。面对WTO条件下挑战与机遇共存的大背景 ,茶馆业应该怎么办 ?最近据对北京、天津、广州、杭州、沈阳、青岛、太原、…  相似文献   

17.
作为茶产业链延伸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茶文化产业化,茶产业文化化"的理论背景下,茶馆业发展的特点更加多元化,面临的困境也越来越复杂。新时期茶馆经营要本着经营主题化、消费个性化、产品特色化、空间审美化、服务标准化、营销现代化等策略,营造茶馆文化,打造茶馆品牌。  相似文献   

18.
潮龙起  甘满堂 《农业考古》2004,(4):157-158,171
清代中国的社会,在内外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渐趋解体,产生了庞大的游民群体,他们在正统社会之外,另立秘密组织--会党,名目多达一、二百种,(1)其中以天地会、哥老会等最有影响.这些秘密会党主要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危胁着清政府统治的稳定,因而它们受到了清朝统治者严密的搜捕和严厉的镇压.为了掩人耳目,逃避政府的追捕,清代秘密会党以茶馆、寺庙、会馆等为活动场所,特别是茶馆,在秘密会党的往来交接、ⅱ信息传达、组织传播及日常娱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久而久之,形成了独特的具有帮会色彩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19.
就农业补贴政策对兼业农户家庭生产要素配置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兼业家庭非农行业净收益高于农业净收益,因此诱导兼业家庭把农业生产补贴和劳动力投入到非农行业,以获得更高的家庭净收益,从而损害了农业补贴政策激励农户发展农业的积极性.提出可通过土地流转把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为以公司为单位,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提高农业净收益,促进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明清民国顺德的基塘农业与经济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新 《古今农业》2011,(1):96-104
在顺德县基塘农业中,池塘以淡水养殖业为基础而兼有蓄水的生态功能,而基面上的作物应对市场而转换,由此形成不同的基塘类型.基面作物的转换与经济类型的变化有关.明代的果基鱼塘,促进了面对国内市场的果品加工业的形成.清代桑基鱼塘大发展,产生了面对国际市场的缫丝业;晚清民国初年机器缫丝业兴起,桑基鱼塘与外向型的缫丝业更紧密连接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