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农业科学》2013,(4):39-41
一、发生趋势 全省农作物病虫害趋势会商会专家预测2013年我省水稻重大病虫害将呈重发态势。其中纹枯病、稻飞虱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二化螟、稻曲病中等发生,局部地区偏重发生,稻瘟病在感病品种上存在偏重流行风险,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潜在流行风险大。全省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面积预计达3.1亿亩次以上,其中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  相似文献   

2.
《湖南农业科学》2013,(8):39-41
一、发生趋势全省农作物病虫害趋势会商会专家预测2013年我省水稻重大病虫害将呈重发态势。其中纹枯病、稻飞虱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二化螟、稻曲病中等发生,局部地区偏重发生,稻瘟病在感病品种上存在偏重流行风险,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潜在流行风险大。全省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面积预计达3.1亿亩次以上,其中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地早稻病虫害发生的趋势是:纹枯病发病普遍;稻瘟病因感病品种多及受穗期阴雨天气影响,发病重,流行快;稻纵卷叶螟二代造成迟熟、早稻白叶成灾;稻飞虱危害加重。因此,在生产上,早稻后期要主攻“两病两虫”——即纹枯病、穗颈稻瘟病及稻纵卷叶螟、稻飞虱。  相似文献   

4.
《农家致富》2010,(17):10-11
水稻中后期“三病三虫”将偏重发生 8月3日.江苏省植保站在靖江市召开了全省秋熟作物生长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预计水稻中后期“三病三虫”(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螟虫)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地区间病虫发生程度不平衡性较大。其中,纹枯病偏重、局部大流行,稻瘟病、稻曲病局部中等至偏重流行.  相似文献   

5.
根据全省各地2009年早稻与中稻前期病虫发生实况,结合栽培、气象和历年资料等综合因素预计:全省晚稻和中稻中后期病虫总体偏重至大发生,其中稻飞虱、纹枯病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偏重至大发生,二化螟中等发生或局部偏重发生,稻曲病中等至偏重发生,稻瘟病中等发生.  相似文献   

6.
根据全省各地2009年早稻与中稻前期病虫发生实况,结合栽培、气象和历年资料等综合因素预计:全省晚稻和中稻中后期病虫总体偏重至大发生,其中稻飞虱、纹枯病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偏重至大发生,二化螟中等发生或局部偏重发生,稻曲病中等至偏重发生,稻瘟病中等发生.  相似文献   

7.
今年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荣明 《农家致富》2012,(15):34-35
7月20日,江苏省植保站在南京召开全省秋熟作物生长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根据会商结果,预计全省水稻中后期病虫总体呈偏重至大发生态势,其中,纹枯病偏重至大流行,稻瘟病、稻曲病局部偏重流行,白叶枯病偏轻、局部中等流行,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偏重、局部大发生,大螟在苏南、沿江及沿海局部中等至偏重发生,二化螟偏轻、局部偏重,三化螟轻发生,黑尾叶蝉在局部地区上升趋势明显。控制水稻病虫害危害是夺取全年水稻丰收的关键措施之一,各地务必加强监测预报,科学制订防治对策,狠抓各项措施落实,确保控制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8.
福建早稻主栽品种(组合)抗瘟性鉴定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省 2 2个早稻主栽品种进行了 2 a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抗谱分析和对叶瘟和穗颈瘟的鉴定 .综合评定为抗病的品种有福优 77、南保早、闽岩糯和中抗组合汕优 82 ,占鉴定主栽品种的 18.18% ;中感以上品种18个 ,占鉴定主栽品种的 81.82 % ,其栽培面积占 1997年福建省早稻面积的 57.2 4 % ,为稻瘟病大流行提供了最主要的基本条件 .对影响病圃准确鉴定品种抗瘟性的气象和栽培因素作了分析 ,提出了福建省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抗病育种途径 .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历年病虫发生情况和冬后病虫基数,结合作物布局、耕作栽培特点及气象因素等综合分析,预计水稻病虫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200万公顷次,其中纹枯病大发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偏重发生;稻瘟病、稻曲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潜在流行风险大。玉米病虫中等发生,主要有玉米螟、玉米蚜、玉米纹枯病、玉米大(小)斑病等。马铃薯病虫偏轻发生,其中马铃薯晚疫病中等发生。棉花病虫中等发生。蔬菜病  相似文献   

10.
《湖南农业》2012,(6):16
一、水稻病虫 1.发生预测①“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偏重发生,早稻中等发生,中稻、晚稻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626万公顷次。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其中第一代轻发生,第二代、第五代中等发生,第三代、第四代偏重发生,发生面积566万公顷次。②螟虫。二化螟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380万公顷次;大螟轻发生,在湘北地区危害呈上升态势,发生面积26万公顷次。  相似文献   

11.
小麦小麦病虫害是中等偏重年,南方病害偏重,北方虫害偏重。白粉病、纹枯病中等发生,局部地区偏重。赤霉病因无长期天气预报,难以预测。水稻水稻纹枯病全国中等偏重,沿海、沿江及高产地区可能大发生。白叶枯病近几年趋于稳定,但东南沿海、沿江受台风及洪涝影响地区将偏重发生。稻瘟病在华南早稻区中等偏重,西南中稻区可能大流行。稻飞虱、纵卷叶螟在长江中、下游及西南地区中等偏重。稻  相似文献   

12.
张娟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144-144,172
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都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发病轻重或流行与否主要取决于灰飞虱发生数量、带毒率、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而赣榆县麦田灰飞虱虫量高、灰飞虱带毒率高、水稻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水稻易感生育期与一代灰飞虱集中迁移期相吻合。因此,2009年赣榆县水稻条纹叶枯病将呈大流行趋势,黑条矮缩病呈中等偏重流行态势。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防治应采取“切断毒链,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做到“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的防治思路,实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3.
福建早稻主栽品种(组合)抗瘟性鉴定及共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22个早稻主栽品种进行了2a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抗谱分析和对叶瘟和穗颈瘟的鉴定。综合评定为抗病的品种有福优77、南保早、闽岩糯和中抗组合汕优82,占鉴定主栽品种的18.18%;中感以上品种18个,占鉴定主栽品种的81.82%,其栽培面积占1997年福建省早稻面积的57.24%,为稻瘟病大流行提供了最主要的基本条件,对影响病圃准确鉴定品种抗瘟性的气象和栽培因素作了分析,提出了福建省育种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水稻栽插以后,7-8月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降雨高温天气过程,比较有利于水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发生和流行。到8月10日止,全省稻瘟病呈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地区重发生趋势,叶瘟发生面积67.13万亩,有21个县叶瘟发生面积超过5000亩,局部县区出现百亩以上田块落塘的情况。全省水稻白叶枯病呈中等偏重发生,沿江河流域、大暴雨和洪涝灾害严重地区呈重发生趋势,  相似文献   

15.
水稻稻瘟病在江苏省太仓市常年以轻发生为主,且主要为穗颈瘟,1997~2013年太仓市穗颈瘟连续17年轻发生,而2014年为中等发生,2016年属中等偏重发生,趋向重发。究其原因:近年来"武运粳30号""南粳46"等感病水稻品种在太仓市大面积种植是当地穗颈瘟发病的主要因素;太仓市水稻抽穗期强降温偏早(8月底最低气温20℃)及抽穗后期连续高湿天气(相对湿度90%)、雨量多(或雨日多),也有利于当地穗颈瘟的发生。防治穗颈瘟要兼顾气象因素,科学开展预测预报工作,坚持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如推广适合太仓地区的抗耐性水稻品种种植,科学肥水管理,穗颈瘟重发年份要选择高效药剂,全面实行穗期2次用药等。  相似文献   

16.
<正>6月中下旬,南方早稻将陆续进入破口抽穗期,是水稻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也是稻瘟病最易侵染的敏感生育期。当前,田间菌源充足,感病品种种植比例高,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南方早稻区大部降水偏多,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流行,早稻穗瘟流行风险明显提高。各地需加强监测,因地制宜,抢晴施药,切实做好早稻穗瘟防控工作。田间菌源充足5月中下旬以来,南方早稻区降雨偏多,稻瘟病发生点多面广,发生程度重于上年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区2014年水稻穗颈稻瘟病的发生面积、感病品种、发生程度及损失几方面进行调查,从气候条件、品种的感病性及农民的防治水平等分析了穗颈稻瘟病发生的原因,为以后有效防治穗颈稻瘟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县单、双晚穗瘟及稻曲病等穗期病害均偏重发生,为掌握我地不同品种的发病情况,特进行本次调查.  相似文献   

19.
科技要闻     
2007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根据农业部组织有关专家综合分析和会商,预计2007年小麦条锈病、小麦蚜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玉米螟仍将严重或偏重发生,小麦赤霉病、稻瘟病、稻曲病呈严重流行态势,小麦吸浆虫、水稻条纹叶枯病、黏虫、棉铃虫在部分地区呈加重发生趋势,蝗虫、草地螟仍将中等发生,全年重大病虫发生面积60亿亩次,需要防治面积70亿亩次以上。  相似文献   

20.
根据农业部组织有关专家综合分析和会商,预计2007年小麦条锈病、小麦蚜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玉米螟仍将严重或偏重发生,小麦赤霉病、稻瘟病、稻曲病呈严重流行态势,小麦吸浆虫、水稻条纹叶枯病、粘虫、棉铃虫在部分地区呈加重发生趋势,蝗虫、草地螟仍将中等发生,全年重大病虫发生面积60亿亩次,需要防治面积70亿亩次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