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潲水指的是从宾馆、饭店、学校等收集来的残菜剩饭,成本低廉、营养丰富,足养猪的好饲料。但潲水一般需要经过蒸煮后才能喂猪,不仅辛苦、浪费燃料,而且很容易变质,不易保仔:利用微生物(如金宝贝潲水饲料发酵剂)可以将潲水发酵成安全饲料。[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农村实用技术》2014,(4):34-34
<正>玉米、小麦、水稻、黄豆等农作物秸秆可通过青贮、微贮、氨化等科学处理后,提高适口性、消化率、采食量及营养价值,延长保存时间,特别可以代作越冬脱青或规模养羊的饲料资源。秸秆青贮的方法:一是适时收割,以保留1/2的绿色最佳;二是铡短切细,羊一般切成3~5厘米  相似文献   

3.
4.
多菌株发酵秸秆饲料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择4株供试菌株,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适接种量和培养条件;在固体培养基中共培养,降解秸秆纤维素,产生菌体蛋白来制备秸秆饲料。结果表明,经过4株菌共培养发酵产生的秸秆饲料,其纤维素降低了18.66%,而粗蛋白含量提高了29.30%,粗脂肪提高了0.37%,为开发秸秆饲料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秸秆饲料发酵剂和中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现状,提出秸秆饲料发酵剂与中药添加剂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12,(14):38
随着化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聚苯乙烯为原料生产的一次性餐具满足了餐饮业的发展需求.然而聚苯乙烯在大自然中的降解周期长达200年左右,如此长的降解周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和危害.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充分利用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以小麦秸秆为原料生产的一次性餐具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新农业》2012,(20)
随着化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聚苯乙烯为原料生产的一次性餐具满足了餐饮业的发展需求。然而聚苯乙烯在大自然中的降解周期长达200年左右,如此长的降解周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和危害。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充分利用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以小麦秸秆为原料生产的一次性餐具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EM是日本琉球大学教授比嘉照夫发明的一项目前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的生物工程技术,"EM"是有效微生物群的英文缩写.EM技术是使光合菌群、酵母菌群、放线菌群、乳酸菌群、丝状菌群等5科1080余种有益微生物共生共荣,协调发展.与其他生物制剂相比,它具有结构复杂,性能稳定,动能齐全的绝对优势.经有关专家、教授及农牧业试验对比,效果明显,因此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普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秸秆饲料发酵生物添加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温度、pH值条件下微生物菌种的生长速度,筛选出优势菌种;采用不同菌株合理配伍,混合培养及小型发酵实验,研制出一种适应温度范围广、产酸多、混合培养无拮抗、营养互补的秸秆饲料发酵生物添加剂,这种生物添加剂可以使麦秸、稻草、黄干玉米秸在发酵8~10天后成为湿润、柔软、具酸香味的家畜粗饲料。  相似文献   

10.
充分开发利用秸秆类粗饲料资源,促进养殖业生产与结构的优化调整,对缓解我国人多地少,粮食供应趋紧,国民肉食需求增长的矛盾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研究发酵秸秆和未发酵秸秆在生长育肥猪体内的消化吸收情况,试验选择5头生长育肥猪对发酵和未发酵玉米秸秆粉和小麦秸秆粉进行了消化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EM原露是世界著名生物学家、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发明的一项目前世界上应用范围较大的生物工程技术EM”是有效微生物群的英文缩写。EM原露是使光合菌群、酵母菌群、放线菌群、丝状菌群和乳酸菌群等5科1属80余种有益微生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让它们共生共荣协调发展。与其它  相似文献   

12.
邓厚群 《农家顾问》2008,(10):46-46
“EM”是有效微生物群的英文缩写。EM原露是使光合菌群、酵母菌群、放线菌群、丝状菌群和乳酸菌群等五科10属80余种有益微生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让它们共生共荣,协调发展。EM原露在养殖业中用秸秆资源发酵,调制成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的优质生物饲料,以加速畜禽和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京郊农作物秸秆产量较大、分布广、种类多,容易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与此同时,北京市养殖业发展相对稳定,而粗饲料的短缺制约了北京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鼓励养殖场(户)或饲料加工企业制作黄贮、青贮或颗粒等秸秆饲料是解决当前矛盾的有效措施。对此,由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  相似文献   

14.
刘启 《农村新技术》2004,(10):23-23
秸秆是绿色再生资源,1个县年产农作物秸秆约50万吨。采用下列先进生物发酵技术,开发生产秸秆饲料,是变废为宝、农民增收的致富新路。秸秆饲料喜氧发酵技术是国家发明专利成果,具有七大特点:一是发酵速度快。夏季仅需6~8小时,冬季14~24  相似文献   

15.
丛大鹏 《现代农业》2011,(7):103-104
文章通过研究说明EM发酵各种秸秆的作用效果,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展现EM发酵秸秆饲料技术在秸秆畜牧业中的优势与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发酵玉米秸秆饲料饲喂肉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秸秆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和木质素,未经科学加工处理直接作为粗饲料养畜,适口性差,消化利用率低,饲喂单胃家畜尤甚。本试验在牛、羊、猪秸秆发酵饲料饲养试验的基础上,用课题优选出的秸秆发酵专用复合菌剂发酵的玉米秸秆粉饲喂肉兔,取得了理想的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17.
秸秆饲料是农作物收获籽实后残余的茎秆和叶片。其粗纤维含量高达30~50%,蛋白质为2~8%,粗灰分在6%以上,除维生素D外其它维生素的含量均极低,是一类体积大、适口性差、营养价值较低、消化率不高的粗饲料。但是,秸秆饲料的来源广、种类多、数量大、价格低,含有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一半以上的能量,作为非竞争性的饲料资源,只要能够进  相似文献   

18.
玉米秸秆经过青贮和微贮之后,粗纤维含量分别下降1.88、1.96个百分点,而粗蛋白、无氮浸出物含量都有所提高。在羊饲养试验中,青贮玉米秸秆饲喂的湖羊比微贮玉米秸秆饲喂的湖羊日增重高7.1 g,而杜湖杂交羊则是青贮玉米秸秆组比微贮玉米秸秆组日增重高14.5 g;湖羊与杜湖杂交羊饲喂微贮玉米秸秆组日增重分别为73.6 g、75.8 g。可见玉米秸秆通过青贮和微贮能转化为很好的饲料,而微贮不受时间的限制,且营养与青贮差不多,所以在青贮受限的情况下,可采用微贮的方法制作玉米秸秆饲料。  相似文献   

19.
固态发酵玉米秸秆生产饲料蛋白发酵培养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利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固态发酵氨化玉米秸秆生产饲料蛋白发酵培养基的不同配比对发酵产物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元素添加量对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P<0.01),氨化玉米秸秆:麸皮与微量元素添加量间的交互作用对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比为氨化玉米秸秆:麸皮为100:0,原料:水为1:4.5,微量元素添加量为4.4%,尿素添加量为5%.采用最佳发酵培养基,玉米秸秆经氨水氨化和同态发酵后真蛋白含量由2.05%提高到28.61%,比原料本身的真蛋白含量高1295.6%;粗蛋白含量由2.8%提高到32.39%,比原料本身的粗蛋白含量高1056.8%.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为了考查在正常生长发育条件下,从植株生长期到枯萎时小麦秸秆各主要形态部分的化学成分和体外有机物质消化率的变化特性。分别测定了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细胞可溶性物质(NDS)、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总灰分以及体外有机物质消化率(IVOMD)等营养学指标。同时,在小麦成熟期,采集16个不同品种的麦秆,测定上述营养指标,以比较分析。结果证明,随着植株的逐渐成熟,NDF、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有所增加,而NDS和半纤维素则有所下降。植株开花期,是秸秆营养物质变化的关键(临界)期,此时植株营养物质从茎秆迅速转运到籽实中去。植株三形态部分的NDS的积累和代谢特性与IVOMD和细胞可溶性物质消化率(NDSD)有关,茎秆和叶鞘的IVOMD值与NDSD的下降呈极显著相关(Y=1.29X,r=0.99),同时叶片的IVOMD值与NDSD的下降也呈极显著相关(Y=1.06X-6.6,r=0.98)。研究认为,遗传、环境和管理诸因素,通过对(1)NDS的积累和细胞璧的质和量;(2)IVOMD值的变化;(3)茎秆与叶片的比例,极大地影响着秸秆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