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绿道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建成生态城市的有效方法。减少地面裸露面积,改善城乡薄弱区域生态环境,加快城乡绿道建设,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另一重要目标。将生产性景观运用到城乡绿道设计当中,在发挥生态价值的同时,实现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共同促进。  相似文献   

2.
胡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5,(33):264-265
从绿道网络的概念和建设意义出发,以镇江市南山风景区绿道为例,结合城镇一体化的契机,科学编制绿道网络系统规划,探讨镇江市构建城乡绿道网络的路径及管理机制,旨在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城市绿道建设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建设与环境间的矛盾,是一种创新性的生态环境改善方式。本文总结城市型绿道具有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及社会功能,并对三个功能的重要性及发挥的作用做具体阐述。同时通过对北京市环二环绿道周边资源及建设情况做较为详尽的分析,发现环二环绿道建设中的存在问题并从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及社会功能三个方面提出城市型绿道功能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缓解城市用地紧张,引导人们选择健康的出行方式,"绿道"理念广泛用于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本文通过分析国内绿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结合泰安规划绿道现状,将构成绿道的自然与人工资源在城市环境中进行优劣对比。通过整合泰安市绿道的布局形式及类型,总结出近期城市绿道线路规划的重点,同时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绿道对城市发展及实践应用的意义,以期为泰安城市绿道规划建设提出相关建议,从而推动泰安城市绿道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浙江安吉产业发展型乡村绿道应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安吉县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通过整合城乡绿地资源,利用乡村绿道将其有机联结,形成以乡村产业带为基础的网络组织形式。通过对安吉产业发展型乡村绿道的概念、分类、功能、发展意义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归纳出安吉乡村绿道应用发展模式,并对其在城乡统筹进程中发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总结,最后提出安吉乡村绿道发展模式对我国城乡空间重构、凸现城乡区域的系统性、关联性等方面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许昌市城市绿道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合理的城市绿道建设能够促进城市绿地系统优化。以许昌市为研究区,以景观形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进行了许昌市的城市绿道规划。结果表明,许昌市城市绿道由河流绿道、历史文化绿道、园林景观路绿道、防护绿道和隔离绿道等5大类型组成,各类城市绿道交织成网状,构成许昌市城市绿地系统的骨架。通过城市绿道将许昌市中的主要公园绿地、历史文化遗迹、文化教育场所、商业步行场所、体育健身场所连接为一个整体。通过城市绿道建设,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步行空间,连接自然、历史与文化,进而增加城市的宜居性。  相似文献   

7.
以美国哥伦布市为例讨论了美国城乡游憩绿道体系规划、城乡道网系统、配套服务设施、景观种植与管理等规划,并切入哥伦布市居民和绿道使用者对游憩绿道的使用情况进行具体调查研究,以期为我国城乡建设安全、便捷、活力、生态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及生态健康绿道网络建设研究收集真实有效的信息,并对现阶段绿道建设的具体政策和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浦江世博滨江段自行车绿道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切实有效地实现黄浦江世博滨江段的公共空间贯通,推进"黄浦江东岸慢行步道贯通三年行动计划"的执行,从连续且快速可达、骑行为主的活动方式、狭长的空间与简洁的道路体系、城市滨江风貌观光为主的游憩体验等城市滨江自行车绿道的特征出发,将描述连续视景的断面法引入到该类型绿道规划的适宜性分析中,探讨城市滨江自行车绿道体系的构建方法。通过定性分析与AHP法,筛选出了8个评价指标作为城市滨江自行车绿道选线的评价依据,即自行车道的亲水性、可达性、节点场地与设施的多样性、河流景观丰富度、植物景观丰富度、竖向起伏度、景观的地域文化性、景观的主题性。最终,提出了长约10km的黄浦江世博滨江段自行车绿道选线方案,以及"临江型、绿地型、沿路型"3类绿道模式,为自行车绿道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笔者阐述了国内外绿道的发展历程、实践经验、绿道的基本理论,认为绿道建设的实质就是以廊道为纽带,联系分散孤立的斑块,形成"点-线-面"结合的自然生态体系。绿道可分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主要由自然因素所构成的绿廊系统和为满足绿道游憩功能所配建的人工系统两大部分构成。在此基础上,结合余江县绿地系统的现状,分析了现状资源和绿道规划原则,强调充分利用现有的水系和绿地资源优势,规划建立余江县县域和中心城区绿道网络,发挥绿道的生态、游憩和文化观光等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绿道研究成果的简要梳理,选取游憩型绿道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当前绿道开发过程中存在的误区,结合"畅爽理论"和菲利普·皮尔斯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将游憩型绿道作为景区开发的理念,从旅游开发的视角进行绿道建设,丰富绿道的旅游内涵,提升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以此适应"大旅游时代"中游客不断增长、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一世纪是我国城市化飞速发展的时期,但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城市特色"的危机,不少城市出现假特色、无特色或特色混乱的现象。在城市绿道规划过程中,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我们应该结合城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辅以必要的人工开发,以城市绿道规划塑造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12.
省域层面的绿道网规划是全省绿道网规划的骨架和基础,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省域层面的绿道网规划深度和内容,并确定省域层面这种大尺度空间中绿道的规划层级体系,将成为绿道网规划的前提。以福建省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和国内外相关项目为例,阐述了在主动进攻型规划策略的指导下,省域层面的绿道如何承担资源生态保护、旅游休闲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多种功能,为下一层级的绿道网规划和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提出基于复合功能的绿道设计和建设理念,以国内外相关绿道研究和建设实践为基础,以上海市闵行区1号绿道建设为例,从生态、景观、休闲游憩和地域文化4个核心功能出发,通过复合视角下的系统化整合设计,构建符合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绿道空间布局形式和功能结构,做到提升城市品位、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平衡和丰富市民的城市生活体验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实践中,在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和谐发展、低碳经济、统筹城乡等理念的指引下,综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康体效益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绿道建设正逐渐在海南各地展开。本文概括了海南岛绿道现状,总结了海南现有绿道的种类及功能,分析了目前海南绿道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绿道建设及发展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5.
江芳  郑燕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31-14333
在绿道建设日益推广的大背景下,阐释了绿道的概念和类型,概括了绿道规划研究的进展与展望,在此基础上以顺德区绿道规划设计为例,对绿道的性质、种类、来源及任务进行概述,阐述了顺德区绿道的项目背景,分析了其生态化、人性化、特色化的设计原则,并重点解析了缓冲区、廊道系统、慢行道宽度、节点系统、标识系统以及服务区的设计。强调顺德区绿道建设的目标是构筑区域、城市、社区3个层面多类型、多功能的绿道网络系统;建设以区域绿地为背景、绿网及绿道网为骨架的佛山市"3G"绿化休闲体系,倡导"生态、绿色、低碳"的新生活方式,打造"阳光、水乡、宜居"的顺德新形象。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深圳绿道的使用率,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景观设计方法,从绿道"兴奋点"的定义、功能分类和建设方式着手,因地制宜,设计196个绿道"兴奋点",并提出了相关建设和管理机制,旨在创造景观连续的城市旅游环境,推动深圳旅游业的发展,为深圳绿道功能的开发与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经济强劲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机会开始显现。绿道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为城市旅游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通过介绍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和解析绿道旅游功能,分析了"绿道"对城市旅游发展规划的积极影响,通过案例设计论证运用"绿道"理念指导城市旅游发展规划的可行性,阐述了通过建立绿道网来更好的整合城市旅游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游憩资源的可及性,构建连续而完善的城市游憩系统,推动城市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发挥城市绿道的美化环境、保护生态、辅助交通、保护城市等功能。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案例进行研读分析,从生态的角度提炼出城市绿道的建设策略,并归纳为宏观、中观及微观3个层面进行分析总结。宏观层面,通过科学的选线定点、绿道控制区的划定和生态网络的构建3个方面来进行建设;中观层面,针对绿道内分区节点等进行规划,保护生态敏感区、优化绿廊及斑块;微观层面,结合生态,着眼于细部设计,如植物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的保护节约与景观化、微气候的营造及可持续设计等方面。旨在通过其生态性规划设计,使绿道在生态文明社会下的承担起更加重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在大量文献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洛阳市内主要道路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构建了洛阳城市绿道的系统网络模型,提出了绿道的建设要点,以期为今后洛阳市城市建设的道路规划和绿化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绿道的规划建设是促进城乡建设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施行低碳出行、人们生活休闲一体化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具有积极作用。作者以伊宁市为例,阐述了绿道规划设计对伊宁市特色旅游及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伊宁市绿道建设的构想,并对绿道布局与选线进行了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