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综述分析了中国葡萄园绿盲蝽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趋势的变化及原因,并从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角度分析绿盲蝽防控方面研究进展。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绿盲蝽是一种由社会发展和农业产业变革带来的新兴害虫。在进行葡萄绿盲蝽研究时,特别是防控方面的研究,应该以农业防治为主,尤其是葡萄抗绿盲蝽品种的选育,然后通过研究新型农药和施药技术以及筛选驱避和诱集物等技术建立有效的综合生态调控技术,以期有效控制葡萄绿盲蝽。  相似文献   

2.
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我国主要农业害虫,以刺吸口器取食植物的叶片、花和果实等器官的细胞内容物,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并造成严重的经济 损失。我国作为最大的鲜食葡萄生产和消费国家,在自1992年国内首次报道绿盲蝽对葡萄造成危害以来,绿盲蝽在葡萄上危害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且目前依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为此本文综述分析了我国葡萄园绿盲蝽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趋势的变化及造成变化的原因,并从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角度分析了绿盲蝽防控方面研究进展。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绿盲蝽是一种社会发展和农业产业变革带来的新兴害虫,在进行葡萄绿盲蝽的研究时,特别是防控方面的研究,应该以农业防治为主,尤其是葡萄抗绿盲蝽品种的选育,然后通过研究新型农药和防治 技术以及筛选驱避和诱集物等技术建立有效的综合生态调控技术,以期有效的控制葡萄绿盲蝽。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冬枣栽培面积不断增加,其病虫害造成果品质量下降和产量减少,十分不利于冬枣产业健康发展。为此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红枣局高级工程师周爱英特提出,要注意防治以下几种冬枣病虫害。绿盲蝽绿盲蝽以卵在剪口残桩和皮缝里越冬,为害高峰集中在萌芽期、5月上中旬至6月上中旬的枣树花期、幼果期和枣果成熟期。防治时要抓住这3个高峰综合防治,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是危害寄主广、周年发生时间长、较难防治的一种重要害虫,应掌握其种群数量上升及危害加重原因、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危害特点、防治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决策以持续提高防治水平。现依其危害最重的棉花和冬枣两种作物为主要对象进行简述。一、种群数量上升及危害加重原因绿盲蝽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种老害虫。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大量应用有机氯、有机磷化学药剂防治农业害虫,绿盲蝽的发生数量减少、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5.
正据悉,在公益性行业专项"盲蝽蟓可持续治理技术的研究与示范"项目支持下,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封洪强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集成了一套果树绿盲蝽绿色防控技术,并在河南省农科院示范推广项目"河南省盲蝽蟓综合治理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支持下进行示范推广,通过使用绿色防控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河南省农业生态园区里绿盲蝽的危害。据了解,封洪强团队主要从铲除越冬种群和生物防治两方面开展对绿  相似文献   

6.
<正>每年进入6月中旬,是绿盲蝽象危害冬枣最严重的时期,轻者造成枣芽晚发,叶片穿孔卷曲,花蕾发育延迟;重者花蕾停止发育,幼果僵化脱落,严重降低了当年枣果的产量、品质,对来年树势也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当前抓好绿盲蝽象的防治是冬枣树管理的重中之重。根据枣农多年积累的经验,到6月中旬二代绿盲蝽象进入危害盛期,此期稍有忽视,将对冬枣产量、质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前几年一直单独采取喷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防治甘蓝病虫害,探讨植物促生诱抗剂"普绿通"对甘蓝病虫害的防治作用,研究防治甘蓝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措施,特在息烽县石硐镇石硐村甘蓝种植基地开展甘蓝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试验示范。示范结果表明,利用"普绿通"浸种、浸根、苗期和大田期喷雾,对增强甘蓝植株长势,提高其对病害的免疫能力,减轻病毒病、霜霉病、黑斑病等病害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应用黄板诱蚜、释放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性诱剂诱杀小菜蛾雄虫、植物源农药防控菜青虫和蚜虫、高效安全农药精准使用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降低项目示范区甘蓝农药残留,提高甘蓝品质。  相似文献   

8.
棉花叶片茸毛和色素腺数量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网室抗性鉴定和室内观察,研究了不同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及棉花叶片茸毛数量和色素腺密度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为抗棉盲蝽棉花品种选育和制定棉盲蝽防治技术策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棉花品种(系)叶片茸毛、色素腺点在不同生长期均存在显著差异;棉花叶面、叶背和叶片茸毛...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绿盲蝽严重为害春茶、防治指标空缺的问题,根据田间绿盲蝽若虫为害特征,对若虫的田间计数方法进行研究;利用田间试验,测算在不同绿盲蝽虫口密度下,茶鲜叶的经济损失率,并结合日照茶区绿盲蝽防治费用和茶鲜叶收益分析,确定日照茶区以虫口密度为测度的绿盲蝽防治指标。结果表明,绿盲蝽在茶丛的活动范围,受到鲜叶密度的影响。鲜叶密度大的茶园,一般在小范围内取食;鲜叶密度小的茶园,在略大的范围内取食。但是无论哪种茶园,其取食活动的茶丛横向范围都在一个不超过直径70cm的圆内。采摘单芽的区域,绿盲蝽防治指标应为0.99头/千梢;采摘一芽一叶的区域,绿盲蝽防治指标应为1.08头/千梢;采摘一芽一二叶的区域,绿盲蝽防治指标应为1.48头/千梢。以田间绿盲蝽虫口密度为测度的防治指标,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为防治费用和茶鲜叶收益与日照类似的茶园提供了科学依据,但由于绿盲蝽若虫田间一般呈聚集分布,且刚孵化若虫虫体较小,而且生活较隐蔽,不易被发现,应采取多次观察计数的方法,确定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10.
正截至2020年3月13日据农药登记公告,在我国取得登记用于防治葡萄黑痘病、白粉病、灰霉病、介壳虫、绿盲蝽、蚜虫并在有效期内的农药产品分别有66个、72个、80个、1个、1个、1个,现将防治葡萄园黑痘病、白粉病、灰霉病的部分农药产品,以及介壳虫、绿盲蝽和蚜虫的农药产品信息整理如下(见  相似文献   

11.
邓州市棉田绿盲蝽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以成、若虫危害棉株顶芽、旁心和嫩叶,造成叶片破烂,幼蕾受害后变黑脱落。20世纪80~90年代为我市棉田次要害虫,1997年和2003年先后大面积推广种植BT抗虫棉和杂交棉以来,棉田防治用药次数少,使该虫逐年加重发生,已成为棉田主要害虫,笔者通过定田调查,大面积普查等方法对绿盲蝽进行调查研究,以掌握发生变化规律及发生现状,旨在为防治绿盲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不同生境对绿盲蝽生长影响,从分子角度确定绿盲蝽在果园的适合生境。采用绿盲蝽专用诱芯调查了枣园、葡萄园的绿盲蝽发生量,并根据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克隆精氨酸激酶片段,荧光定量PCR检测了绿盲蝽成虫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在枣园绿盲蝽的发生量始终高于葡萄园,枣园有3个发生高峰,而葡萄园有2个。测序结果表明目的序列含有783个核苷酸,可编码261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及进化树表明AL-AK与其他昆虫AK相比近似度85%以上,且同半翅目昆虫较为靠近。枣园绿盲蝽精氨酸激酶基因表达量低于葡萄园。以上结果说明枣园生境比葡萄园适合绿盲蝽的发育,为针对性的防治绿盲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冬枣主要病虫无害化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冬枣是滨州市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在6万hm2左右。冬枣整个生育期受到多种病虫危害,并且呈现不断加重的趋势,对冬枣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重要的影响,群众防治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为此,我们开展了冬枣主要病虫无害化防治技术的研究。根据冬枣生长发育和病虫害发生危害规律,把各项技术进行科学集成,研制出了冬枣主要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规范。经大面积示范验证,符合冬枣生产实际和质量安全要求。连续两年检测,示范推广区生产的冬枣符合国家无公害产品标准,并且达到了一些发达国家的质量安全标准。现将这一技术的主要内容简介如下。1萌动期(3月中旬至4月上旬)1.1防治对象红蜘蛛、绿盲蝽、轮纹病、嫩梢焦枯病、溃疡病和叶枯病  相似文献   

14.
棉盲蝽是危害棉花的各种盲蝽象的总称。主要种类有绿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和中黑盲蝽。麦盖提县发生主要见绿盲蝽。棉盲蝽危害棉花茎、叶,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大,四十六团农业科通过对艾美乐不同浓度的药剂防治对比试验,筛选出了防效好、对天敌危害轻的艾美乐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5.
<正>鲁北棉田害盲蝽主要有绿盲蝽、三点盲蝽和苜蓿盲蝽(下称棉盲蝽),以绿盲蝽为优势种。棉盲蝽在田间交替重叠发生,已成为重要害虫,并在某些片区猖獗危害,严重障碍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16.
正为明确绿盲蝽对哪些植物有趋性,为合理防控绿盲蝽寻找到一条新的有效途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联合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研究人员于4月上旬至7月下旬在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创新基地葡萄园内将香菜、韭菜、小茴香和猫薄荷4种植物种植在葡萄园行间,并对葡萄树和这4种植物上绿盲蝽的种群数量进行了系统调查。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解山东地区绿盲蝽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化情况,山东农业大学农药毒理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于20102012年采用玻璃管药膜法,监测了山东聊城、菏泽、滨州、德州地区绿盲蝽田间种群对马拉硫磷、毒死蜱、灭多威、丁硫克百威、联苯菊酯和氟虫腈等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筛选棉花蕾期和铃期防治绿盲蝽药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控制棉花蕾期和铃期绿盲蝽的发生为害,是保铃增产的关键环节,本研究针对生产实践筛选几种质优价廉的常规农药品种及科学混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马拉硫磷、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氧化乐果复配药剂在蕾期和铃期对绿盲蝽的防治效果较好,且复配药剂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但马拉硫磷持效期较短。现予以整理报道,供大规模控制绿盲蝽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绿盲蝽和中黑盲蝽是危害棉花害虫的两个优势种。为探明短时高温暴露对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存活和生殖的影响,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人员将在27℃饲养的绿盲蝽和中黑盲蝽的卵和初孵若虫每天暴露在不同高温(30、33、36、40℃)4小时,以27℃恒温饲养的为对照,比较了两种盲蝽卵的孵化率、若虫存活率、成虫产卵量的变化以  相似文献   

20.
<正>棉盲椿象以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发生较多!一般绿盲蝽发生期比中黑盲蝽早7~10天。绿盲蝽除危害蕾铃造成脱落外,还刺吸嫩头顶芽和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