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同步辐射技术的进步对推动农产品及其产地环境重金属迁移累积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同步辐射技术的基本情况,重点阐述了同步辐射技术在解决农产品及其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方面的优势,并总结了该技术在多种微量元素的同步定量分析、农产品或土壤样品中不同元素形态分布测定、特定元素在农产品亚细胞水平的分布模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步辐射技术为研究农产品对其产地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转运等规律提供了更加灵敏和精准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出发,针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通过追踪一系列重金属污染事件报道,指出了进行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检测的重要意义;在综述现有重金属含量常规及新的检测方法基础上,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并针对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检测问题,进行了现有各种重金属检测手段的对比分析,提出了目前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检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今后农产品产地环境中土壤重金属参数获取技术和低成本快速检测装备平台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区畜禽粪便有机肥中重金属含量及溯源分析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为了揭示商品有机肥普遍存在的重金属超标的原因,该研究以华北农产品产地为研究范围,通过对畜禽粪便为原料的商品有机肥进行调查取样和分析测试,获得了华北地区畜禽粪便有机肥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重金属溯源进行了初步探讨,明确了影响华北地区商品有机肥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华北农产品产地商品有机肥中重金属Cd、Cr、Cu、Pb、Zn、Ni、As、Hg质量分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21、45.42、69.22、87.40、274.58、16.50、3.21、0.33 mg/kg。按照中国有机肥行业标准,Pb的超标率高达80.56%,其他不超标;按照德国腐熟堆肥标准,大部分重金属超标,Cr、Cu、Pb、Zn、Ni、Hg的超标率分别为8.33%、13.89%、16.67%、19.44%、2.78%、11.11%,但Cd不超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34.7%、16.6%、13.0%,可以解释总变量的64.3%,能够基本反映大部分数据信息。结合商品有机肥生产原料及工艺特点分析发现,华北农产品产地商品有机肥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为高Pb、高Hg饲料添加剂的使用;磷肥的添加;高Cu、高Zn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华北地区养殖场饲料中重金属含量测定及饲料-有机肥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也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观点。该文为评价华北地区有机肥重金属污染状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监测是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基础性工作。简要分析了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监测中质量控制的总体目标与措施、控制原则及要点及控制流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养猪场沼液重金属含量及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养猪场粪污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酵后,各样点沼液重金属平均含量的最大值与《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 5010—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水质安全限量值比较,沼液施用存在重金属超标污染农田及其农产品质量的安全隐患,特别是砷(As)严重超标,其次汞(Hg)、镉(Cd)也有轻度超标隐患。建议生产上对沼液实施先监测后施用的措施,如发现某个因子超标,应采取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物理化学方法予以去除,达标后才能施用,以有效保护农田环境,确保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所引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本文论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重金属在土壤与植物中的存在形态及危害,探讨了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提升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和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受到广泛关注,合理评价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的风险状况,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以南京市八卦洲农业土壤为例,选取对人体危害较大的As、Cd、Cr、Hg、Pb五种重金属元素,对表层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分别采用传统标准方法、农业部发布的《全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安全评估技术规定》(产地评估标准方法)和改进地累积综合指数法对该地区农业土壤重金属风险状况进行评价,运用GIS地统计学方法分析重金属风险等级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0、0.38、92.1、0.08和34.5 mg kg-1,除元素Hg以外,均超过南京市土壤环境背景值。产地评估标准方法表明八卦洲超过80%的耕地无重金属风险,风险区零散分布在八卦洲西南部、南部以及东部地区,Cd和Pb是造成低风险的主要元素;传统标准方法仅显示了Cd元素的超标特征;地累积指数法表明Cd、Cr、Pb三种元素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改进地累积综合指数法表明研究区总体生态状况良好。传统标准方法与产地评估标准方法能共同识别无风险的区域,而产地评估标准方法能更好地评价和划分农业土壤重金属风险区域,建议与改进地累积综合指数法结合使用,共同评估该地区农业土壤重金属风险水平、空间分布以及生态风险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田重金属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7,自引:4,他引:77  
在对我国若干典型区域调研及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作出了当前我国耕地重金属“主产区基本安全,重点区域风险较大”的基本判断,提出了针对农田土壤采用“重金属含量超标”替代“重金属污染”的观点,指出我国农业主产区农田重金属存在明显的累积趋势.同时,在对我国土壤重金属钝化和活化、植物吸收和阻控、微生物转化和利用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借鉴基础上,提出了强化重金属超标农田安全利用、重金属含量阈值制订、重金属污染源头和过程阻控、超标农田修复以及产地环境安全保障体系等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及其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产品产地环境是影响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论述了贵州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及其评价研究进展,指出了贵州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浅谈我国农产品产地污染监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关键在于严格控制其中有毒有害物质污染,而农产品产地污染监控是基础。本文概述了我国农产品产地污染及其监控现状,指出了我国农产品产地污染监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海南胡椒种植基地土壤重金属评价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海南省主要胡椒种植区-文昌、琼海两市种植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结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及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对其重金属含量现状进行了评价;然后结合深层土壤、母质岩石样品及海南岛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对其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所选标准,沉积砂岩区(F11~F13)、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区(F7、F14)和花岗岩区一种植地(F9)均符合绿色食品产地要求。玄武岩区(F1~F6)土壤Cu、Cr、Ni超标,花岗岩区另一种植地(F8)和变质岩区(F10)土壤Pb、As超标。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胡椒基地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成土母质是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控制因素,但部分种植地浅层土壤中Cd、Pb、As等重金属元素已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利川市茶叶、水稻、黄连和蔬菜基地重金属镉的含量状况,以期为利川市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利川市农产品基地的土壤存在镉含量超标,农田灌溉水的镉含量极低,所施肥料镉含量符合标准要求,但过磷酸钙等肥料的镉含量任不低,土壤镉含量高与长期大量施用磷肥有直接关系。部分农作物的镉含量也相对较高,同种作物镉的含量与产地土壤隔的含量呈正相关趋势,土壤镉含量偏高是导致部分农产品镉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地环境污染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农业产地环境的好坏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优劣的主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危害的农业产地环境污染源和污染物,并提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改善农业产地环境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丰  董旭  王丽  韩东 《土壤通报》2003,34(4):370-373
本文根据我国对农产品生产技术的要求,提出对我省农产品生产产地环境、生产技术、安全方面的要求,指出了我省当前农产品生产当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农药残留、重金属、灌溉水及其它废弃物的污染现状,并提出了加快我省开展农产品生产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项与综合污染指数法,以海南省农产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农产品中重金属Cu、Zn、Pb、Cd、Ni、As、Cr和Hg含量的抽样调查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全省农产品中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食品中规定的限值,各重金属的单项与综合污染指数均≤1,综合污染指数为0.57;全省农产品未受重金属污染,属于安全水平,适宜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同时发现,个别监测点的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有超标现象,新鲜水果中个别样品Pb、Cd、Hg超标,超标率在2.17%~10.87%之间;豆类蔬菜中个别样品Ni超标,超标率为9.09%;瓜果类蔬菜中个别样品Pb、Cd超标,超标率为12.24%~24.49%;叶菜蔬菜中个别样品Pb超标,超标率为6.67%;谷物中个别样品Pb、Cd、As超标,超标率在2.11%~7.37%之间。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间多呈正相关,其中Zn与Ni、As与Hg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Cu与Zn、Cu与As、Cu与Hg、Zn与As、Zn与Hg、Cd与As、Cd与Cr、Cd与Hg、Ni与As、Ni与Hg、As与Cr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推测Cu、Zn、Ni、As、Hg含量主要受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Cr、Pb和Cd含量受土壤母质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6.
对山东省露地蔬菜产地的土壤进行了重金属Cd、Hg、As、Pb、Cr、Cu、Zn和Ni含量的抽样调查分析,并采用单项质量指数与综合质量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重金属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莱阳露地蔬菜产地、金乡大蒜、章丘大葱产地土壤各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332—2006)规定的限值,三地土壤重金属的单项质量指数均≤0.7,综合质量指数分别为0.56、0.50和0.43,土壤环境质量均为1级,属于清洁水平,适宜发展无公害蔬菜。同时发现,部分地区有重金属含量超标现象,莱阳Cu的样本超标率为13.64%,金乡Cd、Cu和Hg的样本超标率分别为5.41%、5.41%和2.70%,章丘Ni的超标率为4.76%。重金属含量之间多呈正相关关系,其中Cd与Zn,Cu与Zn,Pb与Cr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As与Ni,Ni与Zn,Zn与Pb,Pb与Cu,Cu与Cr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大部分监测点的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山东农业土壤自然背景值,表明在监测点土壤中产生了重金属累积。对山东省其他露地蔬菜产区土壤的随机调查,没有发现重金属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了201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研判的总体情况,研究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的特征规律。监测结果表明,2014年,制假售假及违法违规加工、使用违禁农兽渔药及农兽渔药残留、农产品加工过程中非法添加问题,以及重金属超标及产地环境污染问题是网民关注的重点;互联网已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的主渠道;春季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的高发阶段;以"北上广"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地区是问题事件舆情多发地区;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事件舆情多发的行业;生产和初加工环节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最容易发生问题事件舆情的环节。  相似文献   

18.
有机肥施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畜禽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畜禽粪尿等排泄物因饲料中违规添加、排泄物处理工艺落后、使用方式等因素,对产地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的污染风险日趋严重。本文从有机肥行业现状出发,综述有机肥施用对农产品及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优化深层土壤肥力,促进农产品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等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但不合理施用可能造成农产品及土壤等农田环境中的重金属、抗生素、兽药等风险因子累积残留。根据文献综述及初步采样验证结果,建议(1)开发有机肥、农产品、土壤等中的抗生素检测方法,并制定植物农产品中抗生素残留限量标准;(2)对于部分种植面积较大的农产品,制定专用有机肥的重金属限量标准;(3)优化有机肥的生产工艺,进行风险因子减量的技术研究与应用;(4)对于长期施用有机肥,应注意开展监测评估,明确其安全施用年限及施用量,并采取相应种植制度调整。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述了2013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的热点,分析研究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13年,在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制假售假及违法违规加工方面的舆情占据了质量安全问题事件类舆情数量的首位,其次是使用违禁农兽渔药及其残留问题,耕地重金属污染及产地环境安全、动植物疫病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置也是网民关注的热点;2013年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发生的地区差异仍十分明显,中东部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事件舆情有减少的趋势,问题舆情逐步向西部扩散;新兴网络媒体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传播作用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根据有关文献资料,从基本架构、指标体系、指标限制条件、指标标准值等方面比较分析了我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的基本特征。结果如下:(1)我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体系包括通则类和细则类标准,通则类标准冠名为“XX准则(或规范)”,细则类标准冠名为“XX产地环境条件”,而且包括空气、灌溉水、土壤3个方面。(2)现有细则类标准覆盖了大多数种植业农产品,但经济作物类目前尚无相应的产地环境标准可依。(3)不同农产品标准相互之间存在“指标名称不一致”、“同一指标的单位不一致”、“相同指标数据精确度要求不一致”等几个方面的不协调。(4)不同农产品的环境指标体系差异较大,对指标的要求程度也不尽相同,总体而言,空气环境质量涉及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氟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4项指标,灌溉水环境标准涉及重金属、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微生物以及pH共15项指标,土壤环境标准涉及6项重金属、2项有机化合物指标。(5)产地空气环境标准受检测时限“日平均”、“1 h平均”限制,土壤环境标准受土壤“pH值域”限制。(6)产地环境指标以数值描述为主,不同农产品标准值在数值大小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