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孝祺 《福建农业》2009,(10):11-11
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需肥特点、土壤供肥状况和肥料增产效应提出养分比例协调的科学施肥技术,达到节省肥料成本。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化肥对土壤污染的目的。为了验证测土配方施肥的效果和为今后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供技术参数,探索莴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福建省土肥站和三明市土肥站的统一部署,三元区土肥站在三元区沙阳村蔬菜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内,进行了以有机肥与化肥结合,氮、磷、钾合理配方的莴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简比试验。  相似文献   

2.
测土配方施肥是摸清作物需肥规律、土壤养分状况和供肥性能,依照配方施肥技术原理,通过开展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获得、校正配方施肥参数,建立不同作物、不同土壤类型的配方施肥模型。采取"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技术指导"一体化的综合服务技术路线,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  相似文献   

3.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大连普兰店市已经推广4年了,实践证明,种地要想节支节肥、环保、增效,还是自己配肥好。1.养分测定根据所种作物目标产量和需肥特点,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推荐卡,自己根据所种作物品种、面积来选购单质化肥或多元复合肥进行配肥,现配现用效果好。在测土配方施肥推荐卡中,要求施有机肥以养地为主,化肥以供当年当季作物补充养分为主,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4.
<正>南和县是蔬菜生产大县,设施番茄种植面积较大,搞好设施番茄的合理施肥,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高设施农业生产效益,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为解决设施番茄生产中存在的过量施肥、养分配比不合理等问题,提出设施番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施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间和施用方法。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不但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2017,(3)
<正>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内涵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1.发展现状(1)肥药减量控害增效模式一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根据耕地地力状况和作物需肥要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可以有效避免盲目施肥和不合理施肥,提高化肥使用效率,减少化肥使用量。自2009年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来,共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  相似文献   

7.
<正>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测土配方施肥是提升化肥利用率,降低化肥的投入量,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以测土配方施肥为科学依据,通过研究不同肥力条件下,氮磷钾的科学配比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旨在为夏玉米的丰产和化肥的减量施用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有机肥料施用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个别地方的农民甚至长期不施有机肥,片面相信化肥的增产能力,化肥用量越来越大,而种植效益越来越低,造成了化肥资源的极大浪费,导致日益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测土配方施肥是通过土壤取样化验,在掌握土壤供肥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种植作物的需肥规律,确定施肥种类、配比和用量,按方配肥,科学用肥。实现"测、配、产、供、施"一条龙服务,把复杂的技术简单化,它是施肥技术的一次重大革新。  相似文献   

9.
正1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测土配方施肥专项资金7亿元,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结合"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选择一批重点县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项目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显著提高.配方肥推广面积和数量实现"双增",主要农作物施肥结构、施肥方式进一步优化。2化肥、农药零增长支持政策2016年,按照《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要求,以用肥量大的玉米、蔬菜、水果等作物为重点,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测土配方施肥以土壤化验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的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同时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量、施用时间及施用方法。实践证明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3-5%,增产率一般为10-15%,高的可达20%以上。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不但能提高肥料利用率,获得稳产、高产,还能改善农产品质量,是一项增产节肥、节支增收的技  相似文献   

11.
测土配肥:让“纸上的配方”落地生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作为化肥生产企业,金正大历来十分重视科技创新与科学施肥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也是最早参与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企业之一。始终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五个环节,坚持产品开发与各地土肥状况、农业种植需求相结合,积极与各县市农业局、土肥站合作,以测土配方项目强大的土壤信息数据库为依托,开发、销售、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有机肥料施用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个别地方的农民甚至长期不施有机肥,片面相信化肥的增产能力,化肥用量越来越大,而种植效益越来越低.造成了化肥资源的极大浪费,导致日益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测土配方施肥是通过土壤取样化验,在掌握土壤供肥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种植作物的需肥规律,确定施肥种类、配比和用量,按方配肥,科学用肥.实现"测、配、产、供、施"一条龙服务,把复杂的技术简单化,它是施肥技术的一次重大革新.  相似文献   

13.
颍上县水稻测土配方肥应用效果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树文  王敏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4):33-33,70
颍上县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紧紧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5个环节、11项内容,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初步建立了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技术指导等一系列服务体系。2009年2.67万公顷面积的水稻上实施应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正>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科学施肥,农业部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作为农业主推的"八大技术"之一。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涉及"测、配、产、供、施"诸多环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农业生产者密切合作。2005年,射洪被农业部确定为首批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射洪县农业局利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取得的成果,自主研制、生产和推广了"富农牌"配方肥,  相似文献   

15.
周口市从2005年开始在全市部分县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资金补贴项目,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依据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方案,从测土化验、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卡并结合田间试验,依据不同土壤类型养分状况、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综合影响肥料应用的各种因素,制定出适合周口市不同地方的各类作物的不同肥料配方,并与企业结合,实施了"测土、配方、生产、供肥、技术服务"等,保证了测土配方施肥配方肥的供应。  相似文献   

16.
正化肥是作物的粮食。保证粮食稳产高产,提高农产品品质,维护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化肥是永远也绕不开的话题。那如何使用化肥才是科学的呢?测土依作物配方施肥是最科学有效的办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落地就在"肥"上。测土配方施肥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后就提出了测土配方施肥的理念。近40年过去了,伴随着祖国的强大和农业科技进步,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速览     
<正>甘肃省将全面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继续深化粮棉油等大宗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甘肃省今年将重点抓好蔬菜、果树、中药材等经济园艺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全面提升科学施肥水平,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为加快配方肥下地,各级农业部门将加强农企合作与产需对接,积极构建配方肥产供施服务网络,创建标准化配方肥服务点,逐步形成以  相似文献   

18.
测土配方施肥包括"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5个环节,其中将测土配方技术与肥料结合生产应用配方肥料是其技术发挥作用的重要一环.如何搞好配方肥料的生产、供应和使用已成为我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和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对配方肥料的生产途径、原料选择、加工企业合作以及生产销售管理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组建的联合体。铁岭县为从根本上解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位率低、配方肥"产、供、施"脱节问题,积极探索"测、配、产、供、施"有效衔接模式,建立了适合当地的,整村、整乡推进的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机制,利用合作社专业组织的号召力和带动辐射作用,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村入户到田,农民用上配方肥或按方施肥,为农民提供个性化保姆式服务。推进铁岭县"整建制"进程。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浙江省制定并发布《2017年浙江省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促进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实施方案》。根据《方案》,浙江将积极推广应用配方肥,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最大程度减少不合理化肥施用,促进化肥减量增效、粮食增产和生态环境安全。今年各地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