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先秦以"礼"为核心的国家法度之形成和流变,通过对礼法秩序、规范和礼义的研究,认为礼法以对自然秩序的模仿,在"同律度量衡"的基础上进行规范确立,礼法的核心要义在于"有孝有德"。  相似文献   

2.
常俊丽  张鑫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864-7865,8001
中国古代大学分为官学和书院,校园景观特征为"礼乐相融"。官学大学校园在城市中,具有"辟雍泮水"的景观格局和强调尊卑等级"礼"的哲学理念。"择胜地"、"依山林"的书院大学校园景观与自然相融合,有文化底蕴的庭院空间形式多层次地体现了儒家"乐"的人生哲学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植中所产生或蕴涵的意境的分析,利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与其特殊的寓意,指导当代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植物配植,让生活在快节奏现代化的城市居民在享受自然景观的同时,感受园林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4.
老庄哲学、禅宗以及儒家哲学是构建中国古典园林生态观的三大哲学思想基础。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生态观在园林各构成要素中的具体体现:植物之自然天成,建筑之相融相生,山水之寸景生情等。并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生态观中的“道法自然”,追求天成之美,表现自然景观之意趣,追求物我相融的意境美等生态设计理念的现实意义与启迪。  相似文献   

5.
"礼"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概念,<礼记·礼运>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正是从饮食之礼开始的,而茶礼则是饮食之礼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之礼是与礼义、礼制、礼义相关并且在民间流传已久的饮食风习,也是餐饮活动中表示敬重与友情的日常行为规范.茶礼是茶叶冲泡技术与艺术中所体现的社会规范与典章制度,是文明教养与交际准则,是茶人的仪表、风度、神态、气质的生动体现.缮  相似文献   

6.
该文分析了梅花在中日古典园林中应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其相似性主要表现在梅文化、植物配植和种植方式等方面,而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两国梅花栽培应用史、配植特点、植梅面积和数量、咏梅古诗画应用、栽培品种和观赏特性等方面。最后,为两国今后合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田甜  史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653-11655,11659
从中国古典园林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入手,强调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精神特征是其形式表达的必然性所在,它与中国的哲学文化、社会体制以及其他一些文化现象是密不可分的,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在心态层面的特征,认为其在精神表达与诉求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即“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礼和天”的礼制文化以及归隐、求安的隐逸观。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形式对精神文化的具体表达,指出其在自然观的形式表达方面崇尚自然、万物有道,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摹写自然、仿造山水;在分析对隐逸观的形式表达方面,着重于园林题名匾额对隐逸文化的表达、园林中含蓄的形体表达方式对“隐”的体现;从宅园的布局与宅的营造上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礼制与秩序。在此基础上细致并深入地感悟古人的精神世界,认为中国人的精神模式是古典园林造型的源泉,山水、植物、建筑及其组合形态所表达的正是人的精神追求境界。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庭院景观中,植物作为丰富文化信息的载体,传递情感的属性特征。以牡丹等花卉植物为例,说明植物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举例说明植物与建筑、水体、山石搭配时所体现出的文化气息,以及不同种类植物为切合景点和环境进行配植所展现的艺术效果。阐述了运用植物的文化内涵可有效丰富庭院景观,并提升庭院景观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庭院景观中,植物作为丰富文化信息的载体,传递情感的属性特征。以牡丹等花卉植物为例,说明植物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举例说明植物与建筑、水体、山石搭配时所体现出的文化气息,以及不同种类植物为切合景点和环境进行配植所展现的艺术效果。阐述了运用植物的文化内涵可有效丰富庭院景观,并提升庭院景观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孟子是一位精通礼的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辨礼义,为僵化的等级性礼学注入了新的内容。在他的两种"敬"的学说中,敬不是单向性的义务,而是上下之间共同遵守的准则,他强调礼的本质高于形式,高扬了人的道德自觉意识与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1.
李光地礼学在继承儒家礼学传统的基础上,主张顺应社会形势,合于人情,同时保存古礼精神,回归“缘情制礼”、“礼以义起”的礼学思维。李光地不仅阐发“礼义”,而且注重礼器之用,这表现在他的个人伦理道德修养上,也体现在他的社会教化活动中,由此真正将“天道性命”落到了实处。这样,李光地礼学兼顾了礼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丰富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北京皇家园林内廷花园是一种特殊的皇家园林类型,以建筑围合的花园布局突显了植物景观对山林空间营造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历史典籍为研究依据,开展以植物种类、植物配置为核心的植物造景研究,并结合内廷花园的空间布局、活动形式等进行综合的植物景观环境搭建,希望能够揭示内廷花园植物造景的基本特征与一般规律。  方法  以4处内廷花园为研究对象,对古树活本、御制诗文、图档、图像4类历史典籍进行梳理,并结合3种考据资料以“二重证据法”治史理念为引导对植物文献名、图画与图像进行学名考证,进而结合植物文化寓意进行种类应用特征分析。在结合历史典籍绘制植物配置图的基础上,对各庭院空间的种植形式、种植位置、种植空间布局结合植物种类考证结果进行频次统计与比较分析,结合聚类分析方法总结得到3类代表性的植物配置类型。  结果  (1)考证得到内廷花园栽植有19种次植物,涉及13个科、16个属。(2)内廷花园的植物种植形式有散植、对植、孤植、丛植、列植5种,其中散植应用最多,列植应用最少。(3)内廷花园的植物种植位置有平地、山石、花台3种,其中平地栽植最多,花台栽植最少。(4)内廷花园的植物空间布局有平行型、U字型、口字型、L字型、一字型5种,其中平行型最多,L字型和一字型最少。(5)结合花园的活动形式可总结得到庭院四面观赏型、庭院中心游乐型、庭院中轴引导型3种代表性植物配置类型。  结论  本研究对植物种类与植物配置进行了图示化研究与数据化统计,综合搭建了北京皇家园林内廷花园35处庭院空间的植物景观环境,可为内廷花园及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注重运用植物配植来努力营造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特征之一。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四大元素之一的植物,一直被看作是营造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如何在现代中国特色园林的设计过程中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使其更好发挥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一直是现代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古礼今论     
一、古今社会制度本质的差异,决定古礼并不下及庶人(平民,老百姓),今礼则应该而且必须下及于庶人。公元2008年5月19至21日的全国性哀悼活动,中南海怀仁堂前举行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集体参加的向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遇难同胞致哀的盛典,实为共和国真正做到礼下于庶人的最典型最有力的证明。二、上个世纪的"五四"运动以及"文化革命"对礼义之邦的古礼和相关礼籍的批判未免过分。古礼当中反映古代圣贤思想认识高度的精华,古礼和相关礼籍的认识与实践意义,不应一概否定。三、部分旧礼与相关礼制思想的翻新、改造或适度回归,是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以来值得注意的文明建设的成就之一,也可以证明礼义之邦传统文明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植物物候相的周期性更替引起植物外貌的显著季节性变化,是植物景观规划过程中可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规划者根据不同植物季相变化的独特之处,将植物造景的空间性与时间性相统一,从而再现植物配植的自然之美。本文根据北京百旺公园、百望山森林公园及通州区的奥体公园、生态公园、西海子公园等地植物配植的调查结果,分析了园林植物景观季相变化的特点,对其栽植的树种资源进行分类总结,并对代表性群落的生态效益与人文效益进行分析,在植物景观配置与应用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对今后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银杏,别名公孙树,白果树;银杏科,银杏属;银杏树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被称为"活化石"。其树姿雄伟,叶形独特,古朴典雅,秀丽清新,是园林绿化的理想树种。即可做行道树,也可在庭院种植,在开阔地带配植。1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可达40m,胸径4m。  相似文献   

17.
王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197-17199
分析了徽州园林水景的类型与分布、理水手法等特征,揭示出理学思想在徽州园林理水中表现为自然之道、因小见大、教化功能与秩序建构、实用功利性几方面。发现徽州园林中无论是村落大环境园林水景形态、庭园小环境园林水景的布局,都力求将水景要素纳入到有序的结构体系,因此得出"秩序应是徽州园林的本质特征之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茶道 ,是茶文化之内核。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本能和理性的享受中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中国茶道包涵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导引七种义理 ;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简称’七义一心”)。儒家重视礼义引控之和 ,体现中和之美 ;道家倡导纯任自然之和 ,体现无形式、无常规之自然美 ;佛家推行超越现世的主客体皆空的宗教式之和 ,体现规范之美。中国茶道并蓄儒释道三家“和”思想之精华 ,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这正是区别于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对“道”的诠释 ,大别有两大类…  相似文献   

19.
陈斌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154-156
从彩叶植物与建筑配植的注意事项、彩叶植物与建筑配植的类型、彩叶植物与建筑结合造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几个方面,阐述了彩叶植物与建筑之间搭配应用的关系,旨在为园林中彩叶植物与建筑配植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作为儒家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礼"是先秦儒家教育理论及其实践的核心范畴。儒家的教育理论是完全依靠"礼"如何与其他范畴互相关联而形成发展的。尤其是孔子、孟子和荀子所提出的"仁"、"人性"和"文"等范畴对体现出"礼"的教育内涵是不可缺少的。"仁"只有通过"礼"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人性"也依靠"礼"的内化过程而能够获得真正的发展。在这一点上,可以说"礼"是文明化了的传统中分化、发展下来的一切标准,"礼教"是以"博文"与"约礼"为主要内容而培养君子的先秦儒家的教育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