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晖  王月  王艳分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86-15289
以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会仙喀斯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掌握和研究会仙喀斯特湿地的生态环境现状以及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深入分析了会仙喀斯特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并提出保护和恢复会仙喀斯特湿地的措施,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同时,提出开发会仙喀斯特湿地生态旅游的设想、建设会仙喀斯特湿地生态公园的规划,促进当地经济协调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环境与经济的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2.
桂林会仙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会仙湿地进行调查,对其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评分的总分为53.5,生物多样性处于一般水平,但分值偏低,且生态系统呈现逐渐退化趋势.会仙湿地生态的重要性在整个漓江流域的地位举足轻重,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科学保护.  相似文献   

3.
简要阐述了"枣庄湿地景观区荷花周年开放技术研究集成与应用"项目,研究集成的荷花在运河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上,维护运河湿地生态平衡、保护运河湿地生态功能、保障运河水质和运河湿地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应用等。  相似文献   

4.
对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内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研与论述,提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件下的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应秉承以"安全、文化、文明、科教"于一体的开发理念,形成"全面、特色、持续、共管"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湿地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说明了桂林市会仙湿地资源的特点,分析了桂林市会仙湿地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对桂林市会仙湿地资源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台儿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重要区段,大运河悠久的历史是运河沿岸景观规划的灵魂。本文以台儿庄樱花洲运河湿地景观的设计研究为案例,提出以古运河为主体,以鲁南地区的运河文化为依托,建立运河湿地景观,形成春季烂漫樱花风景。通过对台儿庄现有的运河历史文化和湿地资源的调查研究,以湿地景观与运河文化交融为主要宗旨,确定了运河文化景观营造和湿地景观营造两大规划内容,并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为如何将历史文化与湿地景观相融合,创造独具地域特色的运河沿岸景观提出了一套明确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湿地体验旅游开发的思考——以桂林会仙湿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在保证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开展体验旅游活动,符合现代旅游的发展方向,可以起到保护和提高湿地及其周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发挥湿地的生态、游览、科普与环保教育等多种作用。文章以我国唯一一块峰林平原地区岩溶湿地——桂林会仙湿地为例,探讨了湿地体验旅游开发的原则,提出了根据湿地资源条件,体验旅游开发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新形式下湿地生态工程的建设逐渐被人们重视了起来,强化湿地建设对社会生态安全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水平.那么本文就新形势下湿地恢复以及建设方式展开研究,最终给出可行性举措.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进一步恢复湿地优势植被——芦苇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桂林会仙湿地典型植被芦苇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水分与芦苇之间相关性。[结果]会仙湿地芦苇区域内的C/N比变异系数为0.16,C/P比变异系数为0.41,N/P比变异系数为0.40。[结论]会仙湿地土壤沉积物粒度越细,其中氮、磷、有机质含量也高,越有利于芦苇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改善和恢复埃塞俄比亚加里示范区米勒河滨水及河流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防止生物多样性严重下降或丧失。[方法]基于演替理论,通过生态工程和"自然化"结合的方法,保护自然和恢复湿地。[结果]通过重建湿地的生物群落,恢复河流生态环境,生态功能明显恢复。[结论]多体系配套生态工程在东非半干旱地区是可行的,其恢复实践为保护和恢复当地水生态资源做出了建设性示范。  相似文献   

11.
新书推介     
正生态工程模式与构建技术范志平、李法云、涂志华等编著本书以生态工程模式及其构建技术为主线,归纳总结了生态工程设计与构建目标、原则和技术路线,重点介绍了面向自然资源、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工程模式与构建技术,内容包括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与生态工程模式、湿地保护生态工程构建技术与典型模式、退化沙地生态修  相似文献   

12.
正本书以生态工程模式及其构建技术为主线,归纳总结了生态工程设计与构建目标、原则和技术路线,重点介绍了面向自然资源、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工程模式与构建技术,内容包括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与生态工程模式、湿地保护生态工程构建技术与典型模式、退化沙地生态修复工程理论与构建技术、特殊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生态工程技术与模式、矿区土地复垦生态工程模式与构建技术、农业生态工程模式与构建技术和城市生态工程构建技术与模式。  相似文献   

13.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与考察法等方法,通过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生态损益、支付意愿等方法确定了会仙岩溶湿地生态补偿标准的范围:由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确定补偿标准的上限为9 874.5元/(hm2·a);根据生态损益、支付意愿调查等确定补偿标准的下限为9 428.6元/(hm2·a),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会仙岩溶湿地的生态补偿途径与方式为现金补偿、政策补偿、技术补偿和实物补偿。研究结果对促进会仙岩溶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使其生态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广西会仙湿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广西会仙湿地土壤环境质量。[方法]]研究广西会仙湿地表层土壤中Cu、Zn、Pb、Ni、Cr、As和Hg 7种重金属元素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的分布特征,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会仙湿地土壤Zn、Pb、Ni、Cr、Cu、Hg和As 7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1.25±126.62)、(46.99±20.14)、(39.60±13.93)、(110.71±30.84)、(38.76±27.51)、(0.18±0.16)、(17.32±6.92)mg/kg,除As和Hg外,其他重金属含量均超过广西土壤背景值;重金属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存在差异,含量高的地方相对集中于池塘和沟渠,其中河流湿地Hg含量超过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Zn与Ni、Cr、Cu、As呈极显著相关(P0.01),而Pb仅与Cr呈极显著相关(P0.01),而与其他重金属元素间均未表现出相关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河流湿地、林地、沼泽湿地属于中度污染,其他湿地类型为轻度污染。[结论]会仙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火烧对寒温带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寒温带湿地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作用.火烧会导致寒温带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甚至永远无法恢复.深入了解火烧对寒温带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为火烧迹地生态恢复模式的提出及生态工程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从植被、土壤、水环境和野生动物等角度综合分析了火烧对寒温带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成果,以期深入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保护湿地对于生态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塞罕坝湿地资源丰富,保护工作中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合理、基础研究薄弱、资金缺乏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大对湿地的保护力度,从法律上和政策上不断完善对湿地的保护,努力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科学研究,扩大国际合作,增加对湿地的保护投入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重建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当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面临的困境以及发展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促进林业发展,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浅析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州湾河口湿地是我国重要湿地之一,当前对其保护与管理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如法律法规不完善、保护与管理不规范、宣传教育不到位、保护建设资金匮乏等。因此必须做好保护管理基础工作,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快湿地立法,严格做好征占湿地管理工作等。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拥有较大的森林覆盖率和茂密的天然林场。大兴安岭除了是我国重要的林业产地外,其拥有的湿地资源也是科研研究者的重点研究对象,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对于全球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兴安岭地区的湿地资源则是我国维护生态环境稳定性的重要保障,如若遭到破坏,整个北方的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可能会造成无数物种的消失与气候环境的恶化,因此,国民应注重大兴安岭的湿地资源保护。本文会重点谈论大兴安岭湿地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尤英豪 《北京农业》2011,(9):165-166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林业重大战略调整和林业形态转变的标志和基础。为了使天然林保护工程始终能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有必要认清生态工程建设的作用与优势。就天然林保护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在生态工程建设方面的优势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