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从我国农民收入现状入手,具体分析了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得出如下结论:依靠农业自身发展很难继续提高农民的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问题。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围绕农村农业发展,作者提出了以小城镇建设有序发展为中心的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及小城镇自身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付志强 《甘肃农业》2005,(11):63-64
农民收入问题一直是决策层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几年以来,农民收入增幅呈逐年下降趋势。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原因很多,而农村劳动力过剩、农业生产无法形成规模经营和劳动生产率低下是影响农民收入提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国家应以政策为导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本文从农村劳动力现状入手,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数降低了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和农业经济效益,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在发展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然经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由于受工农、城乡巨大的利益差距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已成现实。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目前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由制度障碍、自身素质等多种因素造成。一、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农业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发展山东省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及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对的优势、劣势,面对的机会、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已成为关系到农民奔小康和农村四化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因此如何加以正确引导,统筹安排和有效转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乃至国民经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本文以遂昌龙洋乡为例,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和问题作一分析,并探讨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点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通过对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扩大农业内部就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发展农民劳务输出等对策,从而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8.
人多地少是中国农业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之一,农业内部滞留的劳动力规模远远大于农业所需要的劳动力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仅有利于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而且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因此,合理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在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中,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问题,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笔者认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有: ——有计划有步骤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国农村突出的矛盾是人多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就业不充分,在资源相对贫乏的情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同时我国也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在农村有很多剩余劳动力,如何使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一直都是我国面临的问题。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科学合理的转移,对于农村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以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同时也给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希望能供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成为一种必然的经济和社会现象。这种状况,虽然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但是,不合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会限制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是新形势下,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河南是一个农业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收入是目前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以正阳县真阳镇为例,由于近几年修建公路和城镇建设等原因,耕地逐年减少,加上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化逐步完善,使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成为一种必然的经济和社会现象。这种状况,虽然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但是,不合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会限制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是新形势下,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存量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探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般制约因素和关键制约因素,分析了人力资本存量低对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制,提出了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业劳动力转移、粮食安全与农民长期增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问题都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本文通过对农业劳动力与农民收入,农业劳动力与粮食安全的实证分析得出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但农业劳动力转移一些障碍性因素影响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农业劳动力转移还会在短期内影响到粮食生产的稳定性.要从农业、农民、社会等层面出发,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农民收入增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杨艳威  聂应德 《甘肃农业》2008,(1):57-58,6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能否合理解决,不仅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民收入、农民生活条件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而且也关系到非农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针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从“二元”经济原理角度出发,重新认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以及与此带动起来的乡镇企业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福春 《山东农业》2003,(12):49-50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总趋势是,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在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随着农业的分工水平进一步提高,还会出现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劳动力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事关发展全局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的必然现象,是与二元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在二元结构消解中实现的,二者互为前提,是同步的、互动的、相伴的过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的根本问题。因此,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及农民…  相似文献   

18.
崔俊德 《甘肃农业》2003,(11):13-13
大量农业劳动力闲置,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因此,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的高度来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一问题.笔者曾经撰文,提出应当依据我国的国情和各个地区的实际,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能一慨而论、一个模式,一是在方针上要着眼于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二是在政策上要着重于完善法规,建立机制,通过各种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保障;三是在途径上要坚持以农村、农业内部转移为主,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适度向非农业转移.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市差距拉大是农村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加快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和缩小城乡差距的两个主要途径。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1.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促进农业机械化、生态保护建设等,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赵霞 《甘肃农业》2002,(10):15-16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因此,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就显得更加紧迫.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农民收入提高缓慢和农民外出务工受阻的问题尤为突出.针对这种情况,省农调队对全省30个县、180个村、1800户就甘肃农民外出务工、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生产生活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旨在真正了解农民外出务工遇到的各种困难及原因,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开发、促使我省劳务经济的增长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