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马铃薯早疫链格孢菌(Alternalia solani)可诱导烟草对赤星病产生系统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从马铃薯上分离获得的Alternalia solani菌株用0.5%的灭菌葡萄糖液配成浓度为1.0×105个孢子/毫升的孢悬液,用悬滴法诱导接种温室内8~9叶期NC89烟草植株的第4、5片叶,12天后用烟草赤星病菌对第2、3、6、7片叶进行挑战接种,结果表明,Alternalia solani在一定条件下可诱导烟草植株对赤星病产生系统抗性,抗性诱导效应达86%.此外,分离自白菜、油菜、葱和丁香上的4个Alternalia spp.菌株也可或多或少地诱导烟草植株对赤星病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对水稻进行水分控制的结果,说明了水稻在水分控制情况下,其产量会比未进行水分控制的增加。主要是因为通过水分控制,能有效控制水稻分第,提高分蘖成穗率。水稻在采用强化栽培技术的情况下,搁田时间以出苗后45~55d为宜。 相似文献
4.
5.
研究了分离自海洋虾壳的一株放线菌F-1013对几丁质的利用及其发酵液的优化。结果表明:该菌具有较高的几丁酶活力。通过对该菌发酵液的筛选和优化,认为该菌在pH8-9、5%的虾壳粉培养液中发酵5-7d,甲壳低聚糖含量达到0.3mg.mL-1,产菌量优于其他基质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土壤盆栽实验,研究3个烟草品种在添加了0、30、60、90 mg/kg Cr6+的土壤中的生长性状及生理差异。结果表明:在Cr添加浓度范围内,随时间变化,三种烟草相对于对照烟草株高变化呈现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烟草移栽后54~74 d期间,对Cr毒害较敏感。低浓度Cr对烟草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则表现抑制;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活性随Cr添加量的增加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烟草下部叶生物量对Cr毒害最敏感。3种烟草不同部位的Cr毒害效应浓度( 相似文献
8.
茶多酚从性质上看属于酚类及其衍生物。在多年的研究中,茶多酚的相关功能性质被不断发掘,其对于人体机能具有直接相关的作用,业界对其越加关注。本文对茶多酚作了简单的介绍,对其生物学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运动过程中的应用机制作了详细阐述,以期可以对相关研究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多效唑对水稻的生物效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多效唑(Multi-Effect Triazole,MET)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延缓物质,对水稻(Oryza sativa L.)生长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于减缓稻苗生长速度和抑制节间伸长;其伴生效应有:促进秧苗分蘖与根系生长,减轻水稻移栽后败苗,增进稻株本田期早发增蘖以及防止水稻成熟期间倒伏。可应用于控制连作晚稻秧苗徒长,调节稻作茬口安排;以及减轻因倒伏引起的产量与品质的下降。多效唑对水稻生长的控制效应受气温、氮素施用量以及土壤水分影响;多效唑具有增强气孔抗阻、降低叶面蒸腾等生理作用,并增强稻苗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烯效唑对稻苗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烯效唑和多效唑浸种对稻苗生长的影响比较研究表明,烯效唑的生物活性约比多效唑高10倍,然而喷苗或土施均降低烯效唑的生物活性。烯效唑浸种对稻苗的影响主要是降低稻苗生长的速率而不是抑制生长,因此,烯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延缓物质.而不是植物生长抑制物质。烯效唑的生物学效应是控制稻苗的高度,促进根系生长、增加干重积累、促进分蘖、提高根冠比。 光、温及土壤水分条件会影响烯效唑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1.
褐斑病是世界木薯种植中的常见病害,也是危害中国木薯的重要病害。在前期工作基础上,2011—2018年,笔者们对中国木薯主栽区开展了褐斑病的普查及发生规律研究工作。结果表明,褐斑病在中国木薯主要种植区域均有发生,部分地区发病严重,主栽品种均不具备抗病性。2个地点3个木薯品种的3年系统病情调查结果表明,病害通常在木薯生长中期发生,随后逐渐加重,中后期流行为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多菌灵、丙环唑、保叶清等杀菌剂对褐斑病的危害有较好的减轻作用,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测定玉米褐斑病的适宜侵染时期及不同叶龄玉米叶片浸提液对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叶龄玉米感染褐斑病的程度不同,5~7叶期玉米较易感病,其中,5叶期玉米上褐斑病发生最重,郑单958和浚单20病情指数分别为51.1和32.5,显著高于其他叶龄。郑单958和浚单20的玉米叶片浸提液均能提高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的萌发率,其中,以第5片叶的浸提液对休眠孢子囊的萌发提高最显著,郑单958和浚单20第5片叶的叶片浸提液分别比对照的萌发率提高15.1%和38.8%。因此,5~7叶期玉米易感褐斑病,玉米褐斑病的最适宜侵染时期为5叶期。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不同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防治效果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新型药剂,以传统药剂多菌灵为对照,采用三次叶面喷雾法测定了12种新型杀菌剂对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12种新型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在18.27%~44.24%之间,其中有效成分为25%吡唑醚菌酯、60%唑醚·代森联、32.5%嘧菌酯·苯醚甲、12%氟环唑、490g/L丙环·咪鲜胺、30%苯甲·丙环唑、46.1%氢氧化铜的防治效果较好,达到30%以上。从产量结果来看,各处理对花生产量增幅在10.53%~25.00%之间,其中增产效果最好的是75%肟菌·戊唑醇、25%吡唑醚菌酯、60%唑醚·代森联,增产效果分别为25%、20.8%和20.3%,显著优于其他药剂。总体来看,12种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与增产效果呈一致趋势。 相似文献
16.
17.
近几年玉米褐斑病发生逐渐严重,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害。2007~2009年连续3年对冀东地区玉米褐斑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并对57份美国GEM种质资源进行了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7月份的降雨量是褐斑病流行的重要因素,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拟合降雨量对褐斑病流行的影响;玉米拔节期是褐斑病防治关键期,当累积降雨量达到247.7 mm时要及时进行防治。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GEM种质资源中有37份免疫材料,占鉴定总数的64.91%;有8份抗性材料,占总数的14.03%。 相似文献
18.
烟草酶促棕色化反应机理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烟草酶促棕色化反应机理及发生条件,介绍了烟草酶促棕色化反应研究及调控现状,剖析了现今人们对烟草酶促棕色化反应机理及发生条件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烟草酶促棕色化反应的科学原理,并展望了烟草酶促棕色化反应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化学药剂是防治香蕉叶斑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防治香蕉叶斑病杀菌剂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这些杀菌剂的类型尧作用机理、化学结构、防治效果及在我国的登记情况等。 相似文献
20.
Characterizing and Estimating Fungal Disease Severity of Rice Brown Spot with Hyperspectral Reflectance Dat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rge-scale farming of agriculture crops requires real-time detection of disease for field pest management.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data generally have high spectral resolution, which could be very useful for detecting disease stress in green vegetation at the leaf and canopy levels. In this study, hyperspectral reflectances of rice in the laboratory and field were measured to characterize the spectral regions and wavebands, which were the most sensitive to rice brown spot infected by Bipolaris oryzae (Helminthosporium oryzae Breda. de Hann). Leaf reflectance increased at the ranges of 450 to 500 nm and 630 to 680 nm with the increasing percentage of infected leaf surface, and decreased at the ranges of 520 to 580 nm, 760 to 790 nm, 1550 to 1750 nm, and 2080 to 2350 nm with the increasing percentage of infected leaf surface 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derivative technique were used to select the sensitive wavebands for the detection of rice brown spot infected by B. oryzae. Ratios of rice leaf reflectance were evaluated as indicators of brown spot. R669/R746 (the reflectance at 669 nm divided by the reflectance at 746 nm, the following ratios may be deduced by analogy), R702/R718, R692/R530, R692/R732, R535/R746, R521/R718, and R569/R718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the incidence of rice brown spot increased regardless of whether it's at the leaf or canopy level. R702/R718, R692/R530, R692/R732 were the best three ratios for estimating the disease severity of rice brown spot at the leaf and canopy levels. This result not only confirms the capability of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data in characterizing crop disease for precision pest management in the real world, but also testifies that the ratios of crop reflectance is a useful method to estimate crop disease severit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