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董元珍 《防护林科技》2007,(3):F0004-F0004
克山农场始建于1955年,当时生态环境极其恶劣,全场只有榛柴灌木和草本植被。农场农防林营造工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初结束,农田全部实现林网化,1048条纵横交错的林带将2.5万hm^2农田合理区划成742个网格,农田庇护率达100%。80年代农场逐步对全场农防林实施优化改造,最终形成目前的多树种、多层次、多结构的林网布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通辽市不断对成、过熟林及残次农防林有,计划地更新改造,并通过活化机制,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促进了农防林的新老更替,不仅提高了林地防护功能,而且也充分发挥出了农防林作为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目前,全市80%的农田实现了林网化,农防林面积达100万亩。  相似文献   

3.
林网生态与玉米高产技术的研究*胡志强(梨树县林业科学研究所)巴利嘉(梨树县科技局)孟昭革(梨树县园艺特产局)王振耀吴庆民(梨树县林业科学研究所农防林对改善农田环境、保障农业稳定增产具有普遍意义。然而,四条林带组成的林网,因全方位防护的落点不同,随之产...  相似文献   

4.
土默川平原高标准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土默川平原的自然环境状况和农田林网现状进行科学分析和认真调查后 ,提出了该区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的目标路线、技术路线 ;并给出了该区林带建设的供选树种和病虫害防治的林业预防措施 ;研究设计了适合该区林网建设的十种农防林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 农田林网是保护农作物的屏障,但随着林网树木的生长,树木胁地问题也明显地表现出来。为了弄清林网胁地问题和林网内增产的效果。我们对全县50万亩不同类型的农田林网进行了观察和定点试验,初步摸清了农田林网对秋作物增产的作用。一、农田林网树木配置形式对胁地的影响排、灌、路、林四配套的林网,树木配置形式直接影响对农田的防护作用及胁地的多少。为摸清既胁地少又发挥防护效益的配置形式,我们调查了6种不同形式的林网配  相似文献   

6.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实施以来,西部大部分风蚀坑和流动、半流动沙丘得到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由于气候、土壤和人为等因素,致使部分农防林建设标准、结构不合理,林带缺苗断条,林网网眼过大,有的大片耕地没有林带庇护,整体防护功能不强。为进一步搞好农田防护林建设,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深化认识,强化政府行为。突破农防林单纯防风固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农防林的防护效益和生态效益越来越重视,但对其林带胁地的认识却远远不够。许多人只简单地认为受益大于受害,用“胁地一条线,保护一大片”的理论动员群众营造农防林。由于林带结构配置不合理,林网面积偏小等因素,许多地方防护  相似文献   

8.
东北西部、内蒙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农业生产正由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化农业迈进。为了解农防林生态、经济效益,我们于198l—1984年在喇嘛甸镇前家把、申染房村对供试林网进行了四年定点观测,取得了102 349个数据,定量分析了农田生态系  相似文献   

9.
刘若楠 《河南林业科技》2013,33(2):20-22,33
众所周知,林带对农田的有效保护距离相当于林带高度的15~20倍,但是林网一边的林带对相当于1倍林带高度距离内的近林墙农作物有不同程度的树冠弁光和根系争夺水肥的情形,使农作物生长不良,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这种现象称之为林网的弁挟效应。通过对近林墙农作物不同距离减产幅度、比重的分析,运用立木造材价格估算方法,计算林网弇挟效应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林网树立木材积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差额,研究提出了对林网弁挟效应生态补偿的机制与模式:即“树随地走”者由集体补助土地,“树地分属”者由林网承包户补偿被弁挟农田承包户或双方对林网树比例分成,并就补助、补偿幅度、数量及其计算方法程序做了示范性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东北平原农田防护林规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雨森 《林业研究》2002,13(4):289-293
东北平原农田防护林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林网体系。本研究分析了农田防护林网全方位的防风作用、防霜作用以及林网内的综合气候效益场。在林网内,全方位防风效能大于10%的区域为防护效益区。作物产量和质量分析表明,林网的防护范围为25倍树高。根据高生长分析确定了构成农田防护林主要杨树品种的成林高度。根据综合分析确定适宜农田防护林网的规格为400m×400m。图7表3参11。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设立标准地、走访农户的方法研究辽宁风沙区农田防护林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辽宁风沙区,农田防护林能减轻农作物受风沙危害;在彰武冯家镇得力村玉米平均增产35.0%,花生平均增产40.6%;昌图县三江口镇庄稼窑村玉米平均增产为17.8%,花生平均增产23.9%。在风沙区,农田林网比带状防护林、块状防护林对农田的防护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河南农田林网生态效益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多种方法,分别对河南农田林网增产效益价值、营养循环价值、固定CO2的价值、净化环境价值进行评估,得到河南农田林网生态效益总价值为每年1 043 366.17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中西部农田防护林土壤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吉林省中西部农田防护林集中分布的13个县(市)设置标准地,调查林带土壤特征和林带林木生长状况。通过林带土壤理化性状的对比分析与研究,发现林带土壤含水量明显低于农田,土壤容重偏高,盐碱地分布地区的林带土壤pH值上升。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博爱县农田林网形成后在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所产生的显著效益。总结了实现农田林网永续经营的具体方法。为平原地区农田林网的经营与管理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和田绿洲不同结构防护林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分析了不同结构防护林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土壤水分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防护林土壤水分具有规律性分布特征,即从防护林西南方向到东北方向,土壤的相对含水率呈增大趋势,且不同结构防护林土壤相对含水率大小各异。防护林土壤水分与土壤热容量呈显著的线性(R2=0.990 3)正相关,与土壤全盐含量呈一定的梯度分布。不同结构防护林土壤水溶性盐分的空间变化明显,防护林土壤有一定的积盐特征,土壤全盐含量已从2008年的0.444 g.kg-1变为2009年的10.332 g.kg-1。  相似文献   

16.
水黄皮苗期生长特性和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加沿海造林树种,丰富沿海防护林种质资源,引进台湾防护林树种水黄皮种子并在惠安赤湖林场苗圃育苗。通过对水黄皮物候和苗期生长特性的观测,研究了水黄皮苗木年生长规律和生长期,结果表明:水黄皮播种后,苗木高、径生长过程表现为慢—快—慢的节律;6—10月为高、径的快速生长期,生长量分别为全年生长量的34%和50.74%。同时提出了水黄皮的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7.
新疆150团农田防护林胁地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试验示范区布设试验,采集数据,对新疆150团农田防护林胁地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胁地对棉田的影响范围为10~12m;在棉花耕作层范围内,随着测点由靠近林带向棉田中部延伸,土壤含水率逐步增高;东、西、南、北4个方向林带对棉花产量都有明显影响,减产幅度在28.0%~68.2%,减产幅度最大的为南侧林带。提出了胁地解决对策:(1)解决农田防护林灌溉问题;(2)开挖断根沟;(3)机械深翻;(4)胁地范围内适宜作物搭配。林带虽对农作物产生明显的影响,只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或在胁地范围内种植苜蓿等耐阴饲草及作物,可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8.
At present, the most researches on the protected effect of shelterbelt are on the basis of the two scales of forest belts and networks. However, with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more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regional climate effect of shelterbelt. In present study, we analyzed the temperature effect of the shelterbelt at regional scale by using th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 data from the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at Yushu, Nong’an, Dehui, and Fuyu in Jilin Province of China from March to October in 2008.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elterbelt can increase the soil temperature of the protected farmland as compared with no shelterbelt zone, with the increment of 0.57oC per day in fine shelterbelt and 0.38oC per day in the normal shelterbelt. Moreover,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air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the soil type and the shelterbelt effect shows that the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helterbelt effects, that is, the more th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re, the less the effect produced. While the impact of the soil types on the shelterbelt’s effect is not very obvious as a whole. This paper draws significance in terms of analyzing the effects of the shelterbelt on the soil temperature at regional scale utilizing the remotely sensed data and GIS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9.
以吉林省梨树县农田防护林为对象,进行经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及时进行幼林抚育,可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提高11.8个百分点和14.8个百分点;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20%和24%。修枝强度不同效果差异显著,以1/3修枝强度效果最佳,可降低风速26.2%,防护距离为树高的26倍。间伐强度控制在25%~30%时效果最好,间伐后林木分布均匀,树高和胸径生长有所提高,林带内卫生状况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