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虫胶是最好的天然漆。虫胶是一种小型无翅肉眼可以看到的蚧壳虫,它分泌出来的产物就是虫胶。从树枝上割下来的这种生漆要经过提炼,把它轻轻地研碎或者捣碎,然后仔细的在水中淘洗并且凉干,这就成了颗粒状的漆,用手工或机械的方法加工使其溶化,再经过专门口袋的过滤,漏下去的过滤液就形成极精细的如云母片一样的虫胶,它是工业的必需品。这种半制成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的热  相似文献   

2.
虫胶片由于受热、受压和受潮而容易熔化粘结成块。结块后的虫胶,不仅给使用上带来了重新破碎的麻烦,而且由于虫胶片结块后,热量不易散发出去,更促使了虫胶的老化变质。引起虫胶结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软化点低是结块的主要原因。而造成软化点低的原因主要是虫胶本身存在一些软化点低的低分子组份和一些在加工中未除尽的蛋白、糖类等有机物,这些物质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如潮  相似文献   

3.
二、化学改性结合加热老化法从一些资料中看到有些合成树脂及化学药品加到虫胶中或与虫胶反应能提高虫胶的软化点。国外曾用甲苯二异氰酸酯、马莱酸树脂等提高虫胶的软化点,但这些提高虫胶软化点方法均无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黄脊竹蝗在安化县的生活习性,并根据其生活习性从找产卵地、清理林下植被、粘虫胶选择、防治时间、防治方法等方面介绍了粘虫胶防治黄脊竹蝗技术;分析了粘虫胶对黄脊竹蝗的防治效果,同时对粘虫胶防治竹蝗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紫胶片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我国以前使用的紫胶片靠印度进口,自一九五六年建立昆明虫胶厂后,国产虫胶片逐渐代替印度片的使用。但有些部门使用时反映昆明虫胶厂的胶片不如印度胶片好用。有“稠而不粘”、“易变色结块”、“耐腐蚀性差”等问题。为寻找差异,我们对国产胶片和印度胶片的一些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紫胶的分子量由300至3000不等,但迄今为止国内对紫胶片的分子量大小尚未测定。而确定分子量至关重要,因为紫胶很多性质均与分子量大小紧密相关,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而分子量大小与粘度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我们先测定了紫胶溶液的相对粘度。(见表1)  相似文献   

6.
无公害粘虫胶在枣树上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无公害粘虫胶的特点无公害粘虫胶是由几种生物制品合成的一种胶。一般风吹、日晒、雨淋对其粘着力影响不大。在3~ 10月份期间 ,每次涂在树干上有效粘虫期达 2个月以上。它的粘着力很强 ,身长 2cm以下的害虫一旦被粘 ,难以挣脱。2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先用 1.5cm宽的胶带在枣树主干光滑部位缠绕一圈 ,然后将粘虫胶均匀地涂在上面。粘虫胶因无毒可直接用手涂用。使用时不要粘着杂草等 ,防止“搭桥”。另外涂胶不要太薄 ,以防影响效果。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产的无公害粘虫胶 ,最佳用量是直径 13cm左右的枣树用胶 1.5~ 2 g ,每株…  相似文献   

7.
紫胶是一种介壳虫——紫胶虫所分秘的胶质物。因颜色呈紫红色,故名紫胶。又称虫胶。紫胶具有绝缘、防腐、防潮、粘结、弹性和坚韧性等优良性能,因而,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工业的发展,紫胶用途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8.
我国虫胶产品种类较少,供不应求。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科研人员变“三脱离”为“三结合”,和工人、贫下中农一起经过一百多次试验和应用,于197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十周年时,试制成功了新的虫胶产品,并命名为“717”。“717”是在虫胶中加入松节油和染料等物质,改性制成具有不同花色的一种粘合剂。它与虫胶片相比,粘性、耐热性、绝缘性和硬度均较好。可供广大工农兵用来粘补各种金属、玻璃、搪瓷、土陶器、硬塑料、电木和竹木器等制品。牢实、美观、隔电、无毒,还有  相似文献   

9.
虫胶史话     
人类认识和使用虫胶,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远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印度就出现了关于虫胶的文字记载。当时,人们只是把它当作一种染料的原料来生产和使用,有时也用来粘接器物和农具。在我国,公元三世纪便有了关于虫胶的文字记述,张勃在《吴录》里称之为“办胶”。由于在远古时代就把它作为药物来使用,所以历代的“本草经”中都有关于虫胶的记载。公元六世纪,陶弘景修的《本草经集注》和七世纪唐朝政府修订的《唐本草》均把虫胶称为“紫铆”(音矿),元朝以后称为“紫  相似文献   

10.
虫胶是云南省低中热层广大山区传统的农村骨干副业和地方经济支柱之一。我省虫胶产量、品种规格、加工技术力量和原胶生产的自然资源条件都居于全国之冠。全省现有虫胶加工企业五个,总设计生产能力接近4000吨,原胶生产县五十多个,历年产量占全国80%左  相似文献   

11.
用溶剂法加工虫胶,目前只有昆明虫胶厂采用。酒精回收的方法是用间歇式浓缩蒸发锅。此种方法尚存在不少问题。根据《虫胶试验报告》中的虫胶酒精溶液薄膜蒸发试验的资料,已初步确定是可用的设备。现将薄膜蒸发器的试验工作简介如下: 一、试验设备薄膜蒸发器为刮板式,刮板4块,加热面积0.6平方米;转速480转/分,间隙2毫米,筒体内径(?)200毫米,电机功率2.2瓩。材料大部分为不锈钢。  相似文献   

12.
在用粘虫胶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试验区、精细管理的化学防治对照区、粗放管理的化学防治对照区,分别对绿盲蝽象进行了防治试验,发现在树干涂闭合粘虫胶环结合化学防治,对绿盲蝽象的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2月11日,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的河北省林业科技攻关课题“无公害粘虫胶及其应用技术”(课题号: 0526294)课题通过了专家鉴定。该项目研究总体上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粘虫胶主要性能居国际领先水平。该课题针对具有靠爬行上下树转移危害的害虫和具有特殊趋向性的害虫,开展无公害粘虫胶研制及应用技术研究,研制出的“冀林”牌无公害粘虫胶,具有无毒、无刺激气味、无腐蚀性、抗老化、粘性强而持久的特点。总体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内外同  相似文献   

14.
紫胶又名虫胶,是紫胶虫(Laccifer IaccaKerr)吸食树液分泌的一种天然树脂。从树上剥下的胶块俗称“原胶”,经粉碎、漂洗,再经溶剂法或热滤法加工压片而成的产品称“虫胶片”。虫胶树脂的化学组成十分复杂,其基本组成是糊粉酸、三环萜烯酸(壳脑酸和壳脑醛酸)等几种不同的羟基羧基酸。这些有机物质在燃烧时被氧化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虫胶树脂中可燃部分约占99%,剩下的不燃部分为矿物元素的氧化物,即灰分物质,约占1%。虫胶树脂的有机组成部分及其分离工艺,目前仍是世界各国紫胶研究中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侧重紫胶矿物成分的分析,其中包括矿物成分总量及Si、Al、Fe、Mg、Ca、P、Ti、Mn等8个元素。  相似文献   

15.
毒环法防治草履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对草履蚧进行防治试验表明:在树干基部涂自制杀虫毒环或粘虫胶杀死或阻止草履蚧若虫上树危害效果最好,涂毒环法效果优于粘虫胶。  相似文献   

16.
《冀林》牌无公害粘虫胶是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制的一种新型害虫防治剂,以其使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枣树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国家科技部将其列入首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冀林》牌无公害粘虫胶无毒、无刺激气味、无残留。在自然条件下使用,有效时间在6个月以上。其它性能如粘度、抗紫外线与日晒、抗风化、抗水浸、抗酸碱腐蚀性及价格比等综合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较,处于领先水平。无公害粘虫胶在生产、科研方面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1、将无公害粘虫胶涂于树干上,可有效防治所有具…  相似文献   

17.
在粘虫胶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试验区、精细管理与粗放管理的化学防治对照区,通过对枣树红蜘蛛、枣粉蚧、枣尺蛾、食芽象甲的防治试验,发现树干涂闭合粘虫胶环结合化学防治效果显著,经两年的示范防治,叶片被害率均在1%以下。  相似文献   

18.
前言目前国内外防治农林害虫的药物种类很多,但以松香为原料作为胶粘剂类进行粘虫研究,报导甚少,国外曾有过用松香甲酯和聚乙烯作原料制备粘虫胶的报导,但尚没有直接采用松香和液体树脂制备的粘虫胶。国内市面上虽有粘蝇纸和粘鼠胶出售,但由于其耐候性能差,而不适合于防治农林害虫。所以,需要研制一种粘虫胶,既要有引诱昆虫的气味,又能经受风吹、雨淋和日晒,而保持一定时间的粘性性能。为此,广东省林业厅于1983年提出“粘虫胶的研制及应用”项目,由封开林化厂和省林业厅科技处组成课题组开展研究。从1984年初开始,经过多  相似文献   

19.
粘虫胶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粘虫胶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进行试验研究.油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的防治效果达95%以上,枣树红蜘蛛、食芽象甲的防治效果达95%以上,与引诱剂(或诱饵)结合用于防治苹果金纹细蛾,防治效果达85%以上.还可用于防治绿盲蝽蟓、春尺蛾、草履蚧等多种害虫.应用粘虫胶防治害虫,成本低廉、可以显著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粘虫胶可广泛应用于林业、果树以及卫生和城市害虫的测报及防治.  相似文献   

20.
虫胶用于涂料的主要优点是:漆膜光亮,坚韧性好,干燥快,使用方便;主要缺点是:不耐热,附着力差,色较深等,这使它的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用脲醛树脂改性虫胶,不仅可以保留其优点,还可以克服其缺点,由于脲醛树脂来源容易,成本仅及虫胶的一半,因此,还可以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符合多、快、好、省的精神。我们采用来源容易的乙醇醚化脲醛树脂,制得醇溶性脲醛树脂。为了解决脲醛树脂不易干燥固化成膜的问题,我们试验了醋酸、磷酸、对甲苯磺酸以及氯化铵、氯化铝等固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