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省紫阳县红椿人民公社深阳大队第二连有0.726亩茶园,植茶三百六十三丛,58年获得高产,计产干毛茶600斤,平均亩产达826.2斤,并采收净茶籽120.8斤,亩产茶籽166斤,获得了茶叶茶籽双丰牧。这块茶园处于郭家河沟的中牛山,土层肥厚,向阳避风,茶丛较集中,树岭在百年以上。1957年产干毛茶550斤。  相似文献   

2.
西汉时,四川成都地区最早将作药用的茶衍变为日常饮用,出现了茶的草市交易。用南宋出现的《甘露祖师行状》不能证实汉代实有人工植茶。中唐时,蒙顶茶入贡,声誉卓起,产量大增。自宋熙宁七年榷禁川茶易马,至清雍正13年止,川茶品质声誉渐低落,时人欲振兴川茶品质声誉而"仙化"蒙顶茶。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湄潭来说,荣膺贵州茶业第一县是名至实归。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全国产茶县(市、区)茶业综合经济指标看,湄潭几年前就位居全国前三甲,2014年跃升至第二位。从历史上来看,湄潭从唐代起,就是比较成熟和有名的茶区了,即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述的夷州茶区之核心区,谓之(夷州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经过唐、宋、元、明、清的发展,特别是明朝中央政府设立播州茶仓(今遵义,时为西南四大茶仓之一)以来,加上将江南和中原地  相似文献   

4.
修水乃天然适合植茶的区域,80%的宁红来源于此。在光绪年间鼎盛时期,宁红生产曾高达十万余担之多。然清末民初,国际动荡,洋茶竞争激烈,茶价低落,茶农无利可图,改种他物,宁红茶产量锐减。面对茶叶衰败之势,政府主导进行茶叶改良,虽中途有短暂回升,仍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5.
陆羽在江西     
寓居江西世界茶圣——陆羽、晚年迁居江西,曾住过上饶、南昌、信城、馀干和庐山等地。他为了著《茶经》,跑了江西很多茶区,不仅深入民间请教,而且亲自植茶、评水实践。他“寒居思惮”,悉心著述,被后人称为“茶仙”。据江西《名胜志》记载:“陆羽宅,在上饶里五里”。又据《江西通志》载:“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庇,复州竟陵人。拜太子文学徒太常寺太祝不足。寓居信城北三里,自号东岗子性。嗜茶,循居多植茶,因号茶山,御史萧瑜领洪州,自信州移至洪州,玉芝观尝至庐山。在洪州瑜喜与唱和成帙”。  相似文献   

6.
正"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也醉人。"茶与咖啡、可可一起同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有人说,21世纪将是茶叶独步的世纪。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纵观中国的文化发展史,往往把一切与植物有关的事物起  相似文献   

7.
Owuor  PO  王守生 《茶业通报》1991,13(3):47-47
红茶是由茶树的幼嫩芽叶加工而成的,是消费最广的不含酒精的饮料。现已证实,它的香味特性随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表明,香味差异显著,生长条件的地区差异必大。最近证实,肯尼亚商品茶的挥发性芳香化合物的组成可以和高香茶生产而出名的地区的茶叶相媲美。香气是肯尼亚茶一项重要的质量参数。虽然肯尼亚茶树种植区的地理和气候差异是非常小的,但植茶者都知道,肯尼亚茶叶的质量随栽培地点的不同而有变化。  相似文献   

8.
正丁俊之教授,优秀共产党员。1950年入读于复旦大学农学院茶科,学茶业茶,与茶结缘逾六十年(1950~2013年)。他对茶叶的"产、制、销"或者说"产、学、研、贸"都有长期实践。尤其成功运用交叉科学于茶业领域,为国内外茶界所尝识。他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书刊上发表著论达100万字,大部分汇总在2013年12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丁俊之茶文选集》。我们综览之余,概括本书的茶业新论和精彩观点摘要如下:1关于中国茶品牌、标准、质量安全21世纪的饮品已进入茶的世纪,品牌是市场竞争力最重要的综合性因素,而茶品质量安全是品牌的生命,中国茶最缺失的是品牌、标准,如果我们对  相似文献   

9.
傅真鹏 《茶业通报》2003,25(2):78-79
1前言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远在唐代茶叶经济就很发达,茶叶、瓷器、丝织品是中国古代主要输出商品。19世纪是中国茶的世纪,在世界茶叶贸易中,中国茶叶一直占主导地位,英、美等国主要进口中国茶。据史料记载,鸦片战争前中国茶叶输出量已达3万t的水平,商品量约13万t,鸦片战争后,由于出口需求拉动,中国茶叶生产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到1886年,中国茶叶输出量达到13.4万t。在1868~1896年近30a,茶叶在全国出口商品中名列首位,其后茶叶出口量呈萎缩状态,逐年递减,在衰落中开始了中国茶叶20世纪的坎坷历程。在1840年后一百年间,中国茶叶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0.
婺源产茶历史悠久,约有一千七百余年。索有“茶乡”之称。“婺绿”是我国主要传统外销茶之一,品质优异,驰名中外。了解“婺绿”的历史,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茶叶生产是大有裨益的。一、“婺绿”溯源婺源早在唐代以前就出产茶叶。据唐力新《茶的传布》所载:“汉朝茶叶传到江苏、浙江一带,江南初次饮茶始于三国”。陈椽教授指出:“在公元二世纪时,饮茶和种茶已流传到江苏,浙江和皖南茶区(婺源属皖南)。以此,婺源产茶当始于三国两晋之间。至  相似文献   

11.
俞志成 《茶业通报》2001,23(2):12-12
黄山市 (原徽州地区 )是闻名国内外的祁红、屯绿的产地。屯绿 ,主产休宁县。休宁县盛产名茶 ,源远流长 ,唐陆羽 (公元 72 8~ 80 4年 )所著《茶经》就载有休宁县植茶制茶的盛况 ,距今已有 1 2 0 0多年的历史。建国后 ,休宁县茶业得以更大的发展 ,成为休宁县支柱产业之一。 1 978年该县干茶产量已达 2 50 0t,曾出口原苏联、英、德、意大利、荷兰等国家。休宁县所产的名茶———松萝茶更是我国最早的名茶之一。早在 1 785年前松萝茶就已少量流入英国市场。英国学者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中就有“松萝与工夫 ,白毫与小种 ,花薰芳馥 ,麻种…  相似文献   

12.
滇红毛锋茶是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茶技站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云抗10号鲜叶为原料开发生产的机制名优功夫红茶,1995年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铜奖,2002年获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文章介绍了机制加工滇红毛锋茶的技术,旨在进一步提高滇红毛锋茶的加工水平,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3.
金台毛峰     
徽州地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植茶、制茶经验,创造了不少脍灸人口的名茶,如祁红、屯录、黄山毛峰、徽州大方。休宁松罗等。为适应国民经济飞跃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提高及外贸出口的需要,成立名茶领导小组,领导茶业科技人员,深入实践,开展新的名茶试验点,1978年试制了十多个样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植茶年龄的茶树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土壤pH值随着植茶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各种养分因子为根际土壤多于非根际土壤,20年生茶园土壤养分含量最高,4年生次之,38年生较低;茶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为根际土壤高于非根际土壤,且与土壤pH、有机质密切相关,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总数量以20年生茶园>4年生茶园>38年生茶园;茶园土壤酶活性为根际>非根际,且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比值随茶树种植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土壤酶活性对分析土壤肥力状况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1引言中国是茶的故乡,贵州是茶的原产地之一。人类发现茶叶已有五千多年历史,随着科学的发展,茶中之奥秘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造福于人类,现已公认茶叶是世界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纯天然饮料。中国有6亿人饮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茶的人也将越来越多。近20年来,茶学家、医学家高度重视茶对人体健康的研究,科学证明饮茶有益于人体健康,已为世人所共识,尤其能防止荧屏射线对皮肤和眼睛的伤害,因而茶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健康饮料"。  相似文献   

16.
詹罗九 《茶业通报》2006,28(2):84-84
2005年中国(安徽)首届茶博会评选出的安徽十大品牌名茶,是唐宋以后,安徽名茶文化的千年淀积,也是安徽名茶文化的继往开来。唐代安徽名茶主要有寿州(霍山)黄芽茶、舒州天柱茶、宣州鸦山茶等。宋代安徽名茶除霍山黄芽、天柱茶、鸦山茶(鸦山阳坡横纹)外,还有舒州开火茶、庐州开火茶、六安龙芽、小岘春、九华龙芽、全椒南樵、歙县紫霞、休宁白岳黄芽;池州(蒸青)片茶:仙芝、嫩蕊、福合、禄合、运合、庆合、指合、华英;新安(蒸青)片茶:胜金、嫩桑、仙芝、来泉、先春、运合、华英;新安(蒸青)散茶:歙县茗茶等。南宋以后,安徽江南茶区名茶文化全面崛…  相似文献   

17.
千古茶香飘江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植茶,起源于三国,初兴于两晋、南北朝,盛于唐朝,衰于清末。《宜兴县志》载:“离墨山在县西南五十里……山顶产佳茗,芳香冠他种”。离墨山,是三国时吴国的国山,国山也产茶,唐代诗人杜牧题《宜兴茶山诗》“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三国吴主孙皓,每宴群臣,无不以七升为限,《吴书·韦曜传》:“曜素饮酒不过三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由此就产生了以茶代酒之趣闻。足见当时茶叶已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饮料。但茶树种植业上,很少有成片的茶山,仅局限于寺院近傍山谷间,或零星的农家隙地,山僧每岁采制几斤精茶,秘不示人,作为山宝奇珍。从两晋到南  相似文献   

18.
正喝茶,是毛主席的一大嗜好,并对茶叶历史和茶文化也十分熟稔。他说,最早种茶、饮茶都在中国,大约在9世纪首先传入日本,后来才传到欧洲、印度。他也知道唐朝陆羽著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的专门著作,常说"这也是中国人对世界做的贡献"。毛主席还把茶作为"药"来看待,生前曾对他的保健医生徐涛这样说:"我的生活里有四味药:  相似文献   

19.
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于九月十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开幕。这个富有新中国特色的空前盛会,承邀出席,荣幸之至。不仅,遇见多年未见而想见的同行和数以百计的同学,而且饱满眼福,对中国数千年来,茶叶促进中国文化发达,一目了然,并先后与台湾同胞和日本学者学术交流,以及与会同行座谈茶与中国文化,了解国内外茶业学者的现在研究概况和前进动态。受益不浅。仅将这次盛况汇报如下。在与台湾同胞交流中,我说:台湾茶业科学初期活动,是在日本占领统治时期开始的,台北新竹设立茶叶试验场,后改为茶叶研究所,开展茶树栽培技术和茶树品种的研究,接着在台中鱼池设立红茶研究所,试验研究工夫红茶制法。新中国成立前二年,我曾  相似文献   

20.
茶叶贸易学是1940年重庆复旦大学商学院贸易系首先设立的。1939年,吴觉农先生离开中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后,后商请中国茶叶公司出资在复旦大学创办茶叶系,分茶叶产制和茶叶贸易两科,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未批准。改请设立茶业专修科,附设茶叶研究所,在农学院农艺系设立茶叶组,茶叶贸易,并入商学院贸易系。吴觉农先生任茶业专修科主任并研究所所长,不久,吴先生去浙江衢县万川设立东南茶业改良总场任场长,1941年又去福建崇安接收福建示范厂,改为中国崇安茶业研究所任所长。复旦大学茶专科主任由胡浩川先生继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