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正人间四月天,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根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人们常把风筝列在"岁时风俗"的类别,不管当年的春天来得早或晚,人们只要看到空中飘飞的各式风筝就会知道春天的脚步已经逼近。因此有诗云:"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绿油油的草地、海蓝蓝的天空,紧握手中的长线,仰望着风筝奔跑……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清明,一起放飞心情、放飞希望。  相似文献   

2.
家居配饰师     
为了布置一个温馨舒适的家,花钱请一位室内设计师已十分普遍。然而,当"轻装修,重装饰"之风乍起,吹动人们心中几许波澜,家居业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职业——家居配饰师。  相似文献   

3.
小鱼 《百姓》2004,(1):41-42
有时间又有闲钱的人们选择了一种被导游的小旗子牵着鼻子走的方式,在风景名胜端着傻瓜机整齐地喊"茄子",时而兴高采烈,时而莫名沮丧,像逃命一样忙于赶路,钱包被低档的工艺品洗劫一空,然后筋疲力尽地回到现实生活,攒钱等待下次眼球的刺激,他们自称这是旅游?!  相似文献   

4.
<正>东北的早春三月,正应了那句"春寒料峭,冻煞年少"。那些"红肥绿瘦"也只是诗人心里的一厢情愿罢了。山坡那秃树,为了给自己充门面,把成群的山雀请来。鸟像花蕾一般缀满枝头,招摇着,叽喳着,声声唤着春来。勤人春早,应朋友之邀,去他的榛子园做榛子生产技术交流。瓦蓝瓦蓝的天空把人的目光送出好远。肺,恶狠狠地吞着大把大把清凉的新鲜空气。  相似文献   

5.
“龙抬头”     
<正>农历二月初二,春龙节,俗叫"龙抬头",意为龙兴治雨,风调雨顺。清朱蠡尊《日下旧闻考》载:"都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这一天,市民早起,炒"蝎子爪"(即豆子腌泡后)吃,以避免虫咬蝎蜇;老男少儿都理发,以视精神,免除灾病;农村盛行用炉灰"打囤",预祝丰收。这些习俗已被人们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6.
5月天空是沉碧的,太阳像海绵一样温软,风吹在身上使人着了魔一样的快乐,我像迷醉一样溶解在这种光景里走进北安乡。春野里到处散发出被那雪水沤烂的枯草败叶的霉味,融混着麦苗、树木、野草发出来的清香。就连两旁人行道上的树木,现在在春风的吹拂下也都绽出丁嫩芽,披上了绿装,兴高采烈地陪同王松涛书记迎接着我踏进北安乡,倾吐着浓郁的春天气息。  相似文献   

7.
感怀     
<正>过年是所有美好祝愿的词汇大全,即便不善辞令的人在遇见老友时也会道上几句吉利如意的祝词,让对方听后如沐春风的脸上添几许喜气。而延续了几千年的古俗在历尽沧桑之后虽已不是原汁原味,却仍有生生不息的传承之风:置办琳琅满目的年货是为了"年年有余",买上几对碗筷是期盼"添丁加口",一不小心把碗摔碎,也会说上句"岁岁平安"笑而弃之。在过年的祝福声里,不快的心绪已随鞭炮的烟尘消逝无踪。平时对购物乐此不疲的女  相似文献   

8.
李玥 《新农业》2013,(4):6-10
早春二月,寒风料峭,可是人们都知道,春天已经踮起脚轻盈地走来。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讲究时令节气,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为了祈求丰收,每一个节令都会举行一些仪式。特别是春耕,寄托了全年的希望,说法也就更多一些。比如有"土牛鞭春"、"开春试犁"等形式,特别是在农历二月二这天,人们举办各种祭祀活动,祈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中国古代皇帝要在这一天举行耕种仪式,表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重农贵粟"之意,祈求粮食丰收。斗转星移,现代农业已不再单纯靠天吃饭,好政策、好技术才是确保增收的得力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送走了严寒的冬天,我们迎来了温暖的春天。春天,就这样在人们的等待中如期而至。"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早春的雨、早春的风,似乎为了抚慰在冬日受尽酷寒"折磨"的心灵,是那样的细腻与柔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草儿绿了,花儿红了,天更蓝了,云更白了。南飞的鸟儿都已陆续回归,好像在欢迎这春  相似文献   

10.
5月15日凌晨,连绵不断的雨丝给黑龙江省双城市本已迟来的春天又带来了几许凉意.直到9点左右,雨势才渐渐止住,天空依然没有晴朗起来.但位于双城市政府旁边的双城惠民村镇银行大厅里,却是另一番热闹的场面.从几个乡镇赶来的50位残障农民和部分家属聚在这里,办理由双城惠民村镇银行发放的"助残小额担保贷款".  相似文献   

11.
春天的花,娇艳动人,梦想是为人间绽放美丽;夏天的树,枝叶婆娑,梦想是为大地洒满阴凉;金秋的稻穗,弯腰埋头,梦想是为农民带来收获;严冬的雪花,漫天飞舞,梦想是为万物换上冬装。丑小鸭有一个梦想,长大后变成美丽的天鹅;毛毛虫有一个梦想,蜕变后成为绚丽的蝴蝶;河塘里的鱼儿有一个梦想,穿过浪花奔向浩瀚的大海;竹笼里的小鸟有一个梦想,挣脱牢笼飞向广阔的天空……梦想,就像一粒种子,种在人们心中的土壤里,它可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没有梦想,人们就像生活在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有了梦想,人生便像遨游于宽广的天际,有了追求,有了前行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正二月的春风仿佛刚刚还腼腆地在大地上抚弄着鹅黄的草芽、溪边的垂柳,眨眼的工夫,三月就急匆匆闯进世界,与忙碌着耕种的人们撞个满怀。三月的大地美轮美奂,美不胜收。三月的春光最是明媚。山坡上的"草色"再也不是韩愈眼里的"遥看近却无",放眼望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青翠欲滴惹人喜爱,连高远的天空也被这草色涂染得洗过一般,碧绿而透亮。沉寂了整整一个冬季的树木,也在三月的天空下律动起勃勃生机,将绿色的诗意挂  相似文献   

13.
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也是人们常说的"龙抬头",寓意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表示春季万物复苏,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理发去吧!"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理发店的生意最好。都说"二月二,剃龙头",年轻人有的遵循这个习俗,但大多数人并不讲究,更不认为这是一个什么重要的节日。事实上,"二月二"不只是一个民间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14.
春分的春     
正这是越过惊蛰的春啊!哪怕在没有路的路上,她也能行走。逢山,她能铺成一片绿;遇水,她能荡起桃花汛。此时,寒冷远去了,思想便有了暖意;慵懒远去了,精神便有了新意。小鸟衔来祥和的曲线,树枝昂起头来,天地温暖、滋润起来。昼夜平分,春季平分,一切充实、昂扬、平和起来。其实,春分的要旨并不在于怎么"分"春,而在于"分"春以后的  相似文献   

15.
河边看柳     
<正>"五九六九,河边看柳","春风又绿江南岸",又到了看柳的时节。童年时,在故乡老屋对面的河堤上,稀稀落落散生着一些柳树。这些故土上的精灵,四季轮回,枯荣循律。每到春天,它们便在春风里翩跹起舞,向人们传播春的消息,俨然成了故乡迎春的信使。读小学时,每年早春二月,我从老屋里一出门,便可以隔着塆前小河看到它们了。透过塆子高大皂荚树和竹林间  相似文献   

16.
<正>每年临近农历二月二,我就想起东北乡间老家红旗社那地方的民谣:二月二,龙抬头风雨顺,又丰收大仓满,小囤流好年景,春开头像这样描绘二月二且企盼农业丰收的民谣挺多的,就因为农村老家的人把二月二当作重要的节日来过。我的祖父曾说过,自古以来,二月二就是农人庆春迎富的日子,所以是属于庄稼院的节日。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12月21日,寒风暖阳,郑州黄河迎宾馆会议中心报告厅,一场校企科企对接交流会在这冬日里显得不同寻常的热烈,时而响起的雷鸣般掌声使会议室暖意融融。这是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共同举办的2019年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交流会现场。一提起农业,人们的概念是农业比较效益低,种地不挣钱。2017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  相似文献   

18.
正"红入桃花嫩,春归柳叶新"。春风大约是马良的一支神笔开始渲染,和大地最近,和江河最暖,和山川最热情,转眼间,春消息已传遍媒介。人就是这样,韶华还在的时候,总觉得春天仿佛时时留在身边,为情伤,斗气、逞强。当步入中年,风声鹤唳响,感觉连走进春天的安排都要仔仔细细地计划一番了。生活在格宜的作家何贵同告诉我,花小沟的春天已经来了。我便欣欣然向往不已,计划着一趟格宜的春天之旅。格宜这片土地是宣威农耕文化的起始。考古证明3000多年前格宜就有人类居住,炊烟从洞里漂浮出来,人间烟火袅袅地指向天空。宣威作为  相似文献   

19.
人们每逢久旱不雨的干旱天气,总期盼着天降甘霖,以解燃眉之急;而在阴雨连绵或重大活动之际,又总期望能避开阴雨天气,天空晴朗!人们的这种"翻云覆雨"的愿望能如愿以偿吗?呼风唤雨对当今的人类而言已不是梦!它真真切切地变成了现实!对于天空中的云雨,人们已经能做到"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从而实现按人们的意愿降雨、增雨,止雨、消雨。那么,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呢?其实,这其中蕴含着许多同学们学过的中学物理学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
春归沙湖,空远沁蓝的天空伴着清晨第一缕朝阳,浸染着湖面;灵动的湖光闪烁着巍巍贺兰山;百鸟沉醉其间,扑打着翅膀嬉戏鸣啼;碧绿的芦苇荡里生机盎然,雏鸟嘶鸣,渴望着自由飞翔,一睹沙湖的美姿、贺兰山东麓的葡萄文化长廊、塞上江南的稻田、红色玛瑙枸杞地、晨光里悠哉的奶牛、参差错落的绿色精品宜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