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2.
不同养殖盐度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工业》2017,(20):14-19
为探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不同养殖盐度下对血细胞生理和免疫状态的影响,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对两个养殖盐度下(5‰和20‰)的凡纳滨对虾的血细胞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盐度组的对虾的血细胞总数(THC)和酯酶活力均显著高于5‰盐度组的对虾,分别是5‰盐度下对虾的1.35倍和1.90倍;与5‰盐度组相比,20‰盐度组对虾的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的比例均上升,透明细胞的比例下降;血清酚氧化酶(PO)活力显著高于5‰盐度组的对虾。这些结果表明对虾在5‰盐度下血细胞免疫力较低。20‰盐度组对虾的血细胞胞内游离Ca2+含量显著高于5‰盐度组的对虾,是5‰盐度下对虾的1.26倍,可能是为了维持细胞内外的正常渗透压。5‰盐度组对虾的血细胞活性氧(ROS)和一氧化氮(NO)含量均显著高于20‰盐度组的对虾,分别是20‰盐度下对虾的1.49倍和1.55倍,可能是对虾长期遭受慢性低盐度胁迫而导致的。两盐度组对虾的血细胞凋亡率没有显著差异,5‰盐度下对虾可能调动了更多的抗氧化活力,以清除过多的ROS和NO。本研究结果表明,养殖盐度显著影响对虾的血细胞生理和免疫状态,在低盐度下,对虾可能遭受慢性低盐度胁迫,血细胞免疫力较低。 相似文献
3.
凡纳滨对虾无公害养殖是商品虾达到无公害食品质量标准的养殖模式.在无公害养殖的病害防治方面,选用健康虾苗,坚持定期消毒和调节水质,结合高效低毒药物防治,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控制疾病的危害,提高成活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凡纳滨对虾营养需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凡纳滨对虾(Penaeus(Litopenaeus)vannameiBoone,1931)属对虾科、对虾属、白对虾亚属,也称为万氏对虾、南美白对虾、白皮虾等,原分布在中、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水域,以厄瓜多尔沿岸的分布最为集中。凡纳滨对虾与国内其他养殖对虾相比,具有繁殖周期长、对水环境因子变化的抗逆能力强、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对饲料营养要求低等优点,是当今世界养殖虾类产量最高的3大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5.
凡纳滨对虾(Penaeusvannamei)是重要的海水养殖对虾之一,其产量占我国对虾养殖产量的70%以上。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凡纳滨对虾的营养生理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以期为凡纳滨对虾营养生理研究及饲料配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8.
凡纳滨对虾不同生长阶段的蛋白质需要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幼虾阶段和养成阶段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全虾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凡纳滨对虾幼虾阶段和养成阶段的蛋白质需要量.以鱼粉、小麦蛋白粉、酪蛋白和明胶为主要蛋白质源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9.31%、33.19%、37.11%、41.45%、45.58%、49.03%的6种饲料.试验1(幼虾阶段养殖试验)和试验2(养成阶段养殖试验)分别选用720尾初始体重为(0.52±0.01)g和540尾初始体重为(7.93±0.03)g的凡纳滨对虾作为试验动物,均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桶),试验1每桶放养40尾,试验2每桶放养30尾.试验1和试验2的养殖期分别为56和42 d.试验1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对虾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先显著上升(P<0.05)而后趋于稳定(P>0.05),而饲料系数(FCR)呈相反的变化趋势;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7.11% ~49.03%时,蛋白质效率(PER)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显著下降(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对虾的成活率(SR)、肝体指数(HSI)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29.31%组对虾的肥满度(CF)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对虾全虾、肌肉干物质及全虾粗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7.11%组全虾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45.58%和49.03%组(P<0.05);29.31%和41.45%组全虾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33.19%和37.11%组(P<0.05);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在41.45%组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29.31%和49.03%组(P<0.05);29.31%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除37.11%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33.19%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37.11%、41.45%和49.03%组(P<0.05).血清总蛋白(TP)含量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3.19%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1.45%和49.03%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29.31%和33.19%组(P<0.05);45.58%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1.45%和45.58%组血清酚氧化酶(PO)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活性最低值出现在37.11%组,并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2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对虾SR、WGR、SGR、FCR及HSI的变化趋势同试验1结果;对虾的PER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持续下降,29.31%和33.19%组显著高于41.15%、45.58%和49.03%组(P<0.05);各组对虾的CF无显著差异(P>0.05).全虾干物质、粗脂肪、粗灰分以及肌肉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9.31%组全虾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5.58%和49.03%组肌肉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29.31%和41.45%组(P<0.05);45.58%和49.03%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29.31%、33.19%和37.11%组(P<0.05).45.58%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29.31%和33.19%组(P<0.05);血清SOD活性在45.58%组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PO活性在37.11%组达到最低值,并显著低于29.31%、33.19%和49.03%组(P<0.05);血清ALT活性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AST活性在37.11%组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29.31%、33.19%和45.58%组(P<0.05).以SGR为评价指标,经折线模型拟合回归方程后得出,凡纳滨对虾幼虾阶段和养成阶段的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38.6%和36.8%. 相似文献
9.
10.
将抗菌肽以O、150、200、250mg/kg浓度添加于基础饲料中,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150~250mg/kg抗菌肽,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成活率;添加150mg/kg抗菌肽,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添加200mg/kg抗菌肽,对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有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通县畜禽规模养殖现状开展专题调研,采取与规模养殖场户、乡村干部、畜牧加工企业领导及畜牧技术人员进行面对面座谈方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现场查看部分规模养殖场户实际养殖状况,并将各类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总结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查找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探索规模养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为全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主养凡纳滨对虾池塘水体理化因子及浮游生物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3个主养凡纳滨对虾的鱼虾混养池塘,在养殖季节(5—10月)每月对池塘水体理化性质和浮游生物进行监测。通过定期监测,研究了该类型池塘水体理化性质和浮游生物的时空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整个养殖过程中,p H随养殖时间延长略有上升,但是变化较小;化学需氧量和亚硝态氮呈上升趋势;总氮、总磷、锌离子、总碱度浓度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氨氮浓度在养殖前期最高,随养殖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养殖后期趋于稳定;硝态氮浓度呈波浪形变化,但整个养殖过程浓度都比较低;活性磷浓度呈下降趋势;铜离子和悬浮物浓度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盐度总体趋势平稳;总硬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养殖过程中共检测到7门38种藻类,养殖池塘浮游植物主要以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主;共检测到5类18种浮游动物,浮游动物组成主要以轮虫类和枝角类为主。综合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调查结果,由Shannon-Wiener指数分级评分标准可知养殖前期的水质较差,浮游生物丰富度较低。 相似文献
13.
饲料中不同亚麻酸/亚油酸比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亚麻酸(C18:3n-3)/亚油酸(C18:2n-6)比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鱼油、亚麻油和豆油作为脂肪源,以不同的比例配制4种粗脂肪水平约为7.2%的等氮饲料,饲料中C18:3n-3/C18:2n-6比值为0.17、0.30、0.56和0.68.选用平均体重为(0.573±0.002)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分别记为L0.17、L0.30、L0.56和L0.68.试验期为8周.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C18:3n-3/C18:2n-6比的升高,凡纳滨对虾幼虾增重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饲料系数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通过二元回归分析得出增重率(y)与C18:3n-3/C18:2n-6比(x)的关系为Y=-1 333.2x2+1 175.5x+785.66(R2=0.723 8),并得出当C18:3n-3/C18:2n-6比为0.44时,增重率最高.全虾粗蛋白质含量以L0.68组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全虾水分和粗脂肪含量以及肝胰指数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对虾肌肉中C18:2n-6和C18:3n-3含量低于它们在肝胰腺中的含量,而C20:4n-6,C20:5n-3(EPA)、C22:6n-3(DHA)在肌肉中的含量高于其在肝胰腺中的含量.L0.68组肝胰腺EPA含量显著高于L0.30组(P<0.05),DH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肌肉EPA、DHA含量以L0.30组最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C18:3n-3/C18:2n-6比一定程度地影响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性能,显著影响肝胰腺和肌肉中C18:3n-3和C18:2n-6系列脂肪酸的含量.以增重率作为判定指标,建议饲料中C18:3n-3/C18:2n-6比值为0.44. 相似文献
14.
《Journal of aquatic animal health》2013,25(2):151-153
Abstract The shrimp Penaeus vannamei is frequently an asymptomatic carrier of 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IHHNV). In addition, there is increasing evidence that P. vannamei may also suffer severe disease from infection by IHHNV under some culture conditions. Hence, a nondestructive technique has been developed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replace the old method of destructive subsampling, at least with this penaeid species. The new procedure is simpler, faster, less labor intensive, and equally precise when compared with the old method. The procedure involves the excision of the first pereiopod, followed by standar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appendage nerve cord for the presence of pathognomonic Cowdry type A intranuclear inclusions. The nondestructive nature of this new technique may be its most important asset; animals tested for IHHNV via this method need not be sacrificed and are thus still available for use as brood stock.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奶牛热持续升温.奶牛养殖已成为内蒙古畜牧业生产发展中新的亮点,同时也为农牧民增加收入找到了新的途径.养殖户往往把优质饲草、精料首先满足产奶牛的需要,而疏忽了对犊牛的饲养与管理.随着奶牛业不断发展,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已越来越被养牛者重视.国内外在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明显效果,为奶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是通过参加"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农牧交错区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课题,通过实践并在参考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犊牛饲养管理方面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黄土高原的现状,从土壤生产力、生态环境、种植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状况、加入WTO及草产品市场方面分析了黄土高原农区发展草业的可行性,提出了发展途径及种植模式,并指出了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19.
矿区排土场是草原被开垦利用的产物,植被恢复对已破坏草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线虫是草原地下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环境反应敏感,可作为一种良好的指示性生物。通过对人工植被恢复8年、人工植被恢复4年、无植被恢复4年的矿区排土场和自然状态下的天然草地中0~10 cm和10~20 cm土层中线虫的数量、种类和群落结构多样性开展研究,旨在揭示草原植被恢复对矿区排土场土壤线虫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共分离出土壤线虫51个属,不同草原植被恢复方式影响土壤线虫种类及优势度,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线虫的优势属有一定差异;草原植被恢复方式影响土壤线虫数量及营养类群,不同草原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线虫数量及属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人工恢复8年>人工恢复4年>天然草地>无恢复4年;人工恢复4年区及8年区捕食/杂食类线虫数量高于无恢复区,整个地下土壤线虫多样性增大;无恢复4年区的H′多样性指数显著(P<0.05)低于其他3种处理,反映出草原植被恢复对土壤线虫群落成熟稳定的作用,揭示了土壤恢复状况。研究结果为矿区排土场生态恢复措施的选择和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