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棉花受病虫为害后,对产量的影响很大,但损失的程度究竟有多少,以往未搞过这方面的调查研究,说不出一个确切的数据,为了搞清棉花病虫为害的程度和产量的损失,一九八○至一九八三年我们在小港公社北港大队和荣塘棉种场进行了这项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一、试验概况在条件基本一致的棉田内,进行打药与不打药对比试验,面积7亩半,其中打药棉田4亩,不打药棉田3亩半。打药区按棉区一般用药水平在主要棉虫为害期共施化学农药8至12次,不打药区不施任何农药。品种为岱字15号、沪棉204,二个处理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2.
2015~2018年对东北中西部春玉米区玉米病虫草害防治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玉米田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占农药总使用量的99%以上。吉林省玉米田农药年均用量为3 216.45 g a.i./hm~2,内蒙玉米田化学农药年均用量为1 133.44 g a.i./hm~2。各类化学农药按照使用量排序依次为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使用量占农药总用量的75%以上。苗后除草剂用量显著低于苗前除草剂用量,选择苗后除草的农户比例和应用面积逐年增加,各类苗后除草剂存在不同程度的超量应用现象。提出通过以草优化配方,减少长残留除草剂用量、明确苗后施药关键时期、升级施药器械、开展技术培训等措施、结合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农药减施综合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3.
棉蚜(AphiS gossypiigIorer)是北方棉区的主要害虫之一,过去着重化学农药防治,苗期治蚜喷洒农药3~4次,但防治效果仍不够理想,由于长期使用有机磷农药,致使棉蚜产生抗药性增强,环境污染严重,农药费用提高。  相似文献   

4.
生物源农药防治甜玉米螟害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道寿 《杂粮作物》2004,24(4):228-229
应用两种生物源农药Bt(Bt可湿性粉剂、玉米虫尽Bt颗粒剂)、1.8%阿维菌素乳油与化学农药(30%灭铃光乳油、3%米乐尔颗粒剂)对春、秋两季甜玉米玉米螟的进行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生物源农药Bt和阿维菌素对甜玉米螟害的防治效果可达75%,接近同类化学农药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抗虫棉棉田中黑盲蝽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阳棉区,大面积种植抗虫棉后,由于减少了棉田农药化防次数,原属兼治对象的中黑盲蝽象上升为主要害虫,在大发生年份,百株虫量高达500多头,尤其多雨年份,因防治失时,中黑盲蝽象为害造成的棉花产量损失不亚于棉铃虫灾害发生年代.近年来,作者对其进行调查、研究,本文仅就Bt棉田中黑盲蝽象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作一报导。  相似文献   

6.
棉花生产中农药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棉花生产中农药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农药在棉花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农药的大量使用,既增加了棉花生产成本,造成了环境污染,也给棉花产品的质量安全带来了隐患.为全面了解我国棉花生产中农药使用信息,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于2006和2007年,在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的11个产棉省、自治区,129个县(市、团场)选择了227个农场或农户为试验点,对棉花生产全过程进行详细地调查记载,全面了解棉花生产中病虫害防治及农药使用情况,对深入了解我国棉花质量安全状况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福建稻麦科技》2011,29(3):49-49
我国单位面积化学农药的平均用量比世界发达国家高2.5~5倍,每年遭受残留农药污染的作物面积超过10亿亩。2011年以来有三因素使我国化学农药使用量同比略有减少,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天门县是全国重点产棉县之一。随着棉花生产的不断发展,化学农药用量日益增大,尤其是有机氯农药可通过动植物转入到人的食物链,蓄积人体,危害健康,因此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我们对天门县部分地区有机氯农药污染状况作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茶园合理使用农药知识问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解决农残问题,除了大力提倡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茶外,对于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的产区和单位一下子全部禁用农药还是不现实的,而当前最紧迫的是全面而尽快的把全省茶叶中的农残量控制在国家允许标准以下,这就要求所有茶叶生产单位和茶农引起重视,坚持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既保证防治好病虫,又不致使农药超标,在此我们汇编了有关的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美国对棉虫抗药性治理的原则害虫抗药性表现分为四种:抗药性,主要指某个有机物体在一定剂量的农药下仍可成活;交叉抗性,主要指在单一抗性机制作用下对不同化学农药的抗性;多抗性指具有多个抗性机制;耐药性指对某种农药具先天性不敏感。如谷实夜蛾(Heliothi...  相似文献   

11.
生态防治根据蔬菜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所需条件,通过分期控制温、光、水、气等环境因素,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如温室黄瓜生产管理中,一天要采取四段变温管理措施,既能促进黄瓜生长又可减轻病虫害发生。生物防治利用害虫天敌和利用生物农药、不污染的植物性农药防治病虫害,首先要保护好害虫天敌,从而达到以虫治虫、以菌治菌的目的。化学防治在化学防治过程中要做到合理使用农药,并遵循“严格、准确、适量”的原则。蔬菜上使用的化学农药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以确保蔬菜安全。必须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限,对症下药。并…  相似文献   

12.
在浙江棉区,棉花自出苗至吐絮的全生长期内,气候条件均能造成棉蚜危害,而以“霉蚜”、“伏蚜”危害最烈。据各地资料分析,由于该虫越冬场地复杂,繁殖系数甚高,对温湿等环境因子适应性不断增强,对化学农药抗性越来越高,似有“越治越难”的趋势。本文综合浙江棉区有关的资料,试  相似文献   

13.
针对辽宁省玉米田农药使用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辽宁省玉米田病虫草害防治以化学农药为主,用量最大的除草剂为莠去津,用量最大的杀虫剂是二嗪磷,用量最大的杀菌剂为福美双.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存在农民对农药科学使用技术认知不足、用药技术落后、抗药性发展等问题.建议采取普及农药科学使用方法和安全使用准则、推广高效高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摸清棉叶跳虫发生规律,为今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鄱阳湖区病虫考察协作组,特搜集了鄱阳湖区沿岸产棉县历年棉叶跳虫调查资料及近年发生为害实况,结合外界因素,初步综合归纳分析简报如下:一棉叶跳虫是棉花主要害虫之一。解放初期,曾成为全省棉区的头号大害虫,每年都严重发生为害,减产籽棉达40~50%。1956年后,由于棉区普遍使用“1605”、“1059”、滴滴涕等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对此虫打击得力,发生为害受到了控制。除个别年份局部棉区出现较重发生为害外,每年均属轻发或中等偏轻发生,发生为害面积仅在5%左  相似文献   

15.
棉田内的蜘蛛是棉花害虫的重要天敌。这已为大量的事实所证明。近十年来,从我国各棉区进行调查的情况来看,尽管棉区不同,结论都是一致的。蜘蛛是棉虫捕食性天敌中种类最多(目前已定名有130种),种群数量最大(约占棉虫捕食性天敌总量的40~60%)。无疑这样大的种群量,对棉虫的发生起到了巨大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茶树病虫综合治理茶树病虫的化学防治虽然对茶叶高产优质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如当年对某种病虫采用较高浓度药物防治,虽然病虫基本被消灭,但第二年还会发生,甚至更严重;农药用量逐年增加,防治效果反而下降等等。这是由于长期单一施用化学农药破坏了茶园生态平衡,大量的天敌被杀伤和害虫产生抗药性所致。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17.
河北成安县棉铃虫抗药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成安县棉铃虫抗药性研究初报夏敬源,文绍贵,崔金杰,潘登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安阳455112近年来,北方棉区由于大量、单一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棉铃虫,害虫抗药性剧增,有些常用农药防效极差,已经不能有效地控制住棉铃虫的发生危害。尽管如此,不少棉农仍...  相似文献   

18.
正长乐林场位于杭州西北40公里的余杭区径山镇,现有茶园700亩。主要发生的害虫以茶尺蠖、茶毛虫为主,尤其是茶尺蠖经常大暴发,有的年份大片茶园被食成秃枝,导致茶树枯死,严重影响茶叶产量与质量。自2006年后,茶毛虫发生渐趋严重,受灾面积常达数百亩,该虫的毒毛和脱皮壳触及人体皮肤痛痒难忍,严重影响茶园管理。过去防治这两种害虫主要采用化学防治,由于常年滥用农药和使用单种化学农药,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田间的自然天敌被杀伤。因此,虽然农药用量和防治费用不断增大,但防治效果反而下降。茶叶中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时常发生,影响茶叶销售和经济收入。近几年来,在中  相似文献   

19.
新余县水北公社是个丘陵红壤棉区,棉田分片集中于丘陵坡地,约占旱地面积的三分之一。1976年至1979年,每年种棉花五百亩左右,平均亩产皮棉一百斤左右。一九七九年亩产皮棉一百斤零二两。大队农科所九亩棉花,亩产一百五十斤零四两,其中一亩零二厘高产试验田,折合亩产皮棉二百八十六斤。(一)这个大队在红土山岗上种棉花高产稳产的经验在那里?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可以慨括为两句话:抢早抓密,避灾夺丰收。他们巧夺天功争早发。包括早播、早管  相似文献   

20.
防治棉田玉米螟不能只靠化学农药,要保护天敌从综防角度入手。1、越冬期防治。玉米螟主要在秸秆内越冬,我县常年种植玉米23万多亩,据县植保站调查,百株有活虫43.4头,如玉米秸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