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甘肃河西戈壁植物群落组成特征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样带+样方"方法,以河西戈壁典型区域64个样地上的576个样方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河西戈壁植物群落组成特征、生活型谱以及物种多样性等。结果表明,研究区共出现81种植物,分属于21科60属,其主要分属在藜科、菊科、禾本科、蒺藜科及豆科中(属、种百分比和均在55%以上),其余16个科植物几乎为2属2种或单属单种。草本层优势种植物为短命避旱的1年生草本-盐生草、画眉草、五星蒿、小车前、蝎虎驼蹄瓣,灌木层优势种为超旱生植物红砂、合头草、泡泡刺、中亚紫菀木、膜果麻黄,乔木层植物仅有胡杨1种。植物群落几乎由灌木和草本组成,群落生活型谱以地面芽植物和1年生草本为主。该区域整个植物群落呈现出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相对较大,均匀度指数Jsw值、物种总数N均较小。  相似文献   

2.
内蒙半干旱低山丘陵区林下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林下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不但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其服务功能的发挥。根据对内蒙半干旱低山丘陵区(武川县东坡林区)的人工及天然林研究表明:(1)当地林下植物一般以一年生植物、隐芽植物和地面芽植物种占绝对优势,3项合计占到所有植物种数的72~100%;(2)各种林地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盖度都很低,分别为0~5.02%和1.94~17.56%;林下植物(灌木层+草本层)的总盖度大小顺序为:云杉林(55.02%)>小叶杨林(17.56%)>白桦林、白榆林和山杨林(5.45~8.40%)>荒草地对照(4.63%)>油松林、落叶松林和油松+落叶松林(2.10~4.09%);(3)各种林地林下优势植物种类差异不大,灌木层优势种类以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蒙古荚蒾(Viburnum mongoli-cum)为主,草本层优势种类以羊胡子草(Carex rigescens)为主,其次有各种蒿类(Artem isia)、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灰藜(Chenopodium album)、苦菜(Mulgedium tataricum)和红芪(Hedysarum polybotrys)等;(4)林下灌木既少且物种多样性极低,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也不大。各林地林下植物(灌木层+草本层)总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之和)大小顺序为:小叶杨林(5.83)>白榆林、油松林、油松+落叶松林(5.03~5.50)>白桦林、荒草地对照(4.48)>山杨林(3.28)>落叶松(2.89)>云杉林(1.13)。  相似文献   

3.
采用样方法调查了呼和浩特市22个典型样地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其中17个样地有牛膝菊的入侵,进一步分析其物种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22个样地中共有84种植物,隶属于28科65属,其中菊科(Compositae)植物最多(17种),占22.238%;禾本科(Gramineae)植物次之(14种),占16.667%,藜科(Chenopodiaceae)植物占7.143%;常见植物有24种。通过牛膝菊重要值与多样性指数之间关系的分析,发现牛膝菊入侵的样地与对照组CK相比,四种指数表现出基本一致的下降趋势,并且随着牛膝菊重要值的增大,Shannon-Wiener指数(H′)显著降低(P<0.05),Simpson指数(D_i)和Pielou指数(J)极显著降低(P<0.01),牛膝菊的入侵降低其分布区的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浑善达克沙地白槽沟发育有不同于沙地的植被类型,且种类多、丰富度高、盖度高.通过对白槽沟的植被调查,分析该地植物区系、植物组成、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维管植物360种,以中生多年生草本及东亚成分最丰富;分属于73科224属,以菊科种数最多,其次为禾本科,显示出沟谷区域的植物多样性较沙地强.2)植物的生活型组成中多年生草本占优势,占全部维管植物的60%;以中生植物为主,占研究区全部维管植物的61%,其次为旱生植物,湿生和水生植物较少,显示白槽沟所处的位置是半干旱区的特点.3)植物种的区系类型可划分为16个,物种中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观赏植物、食用植物、编织用植物等多种资源类型;植物群落可划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半灌木丛、草原甸、沼泽和水生植被,共46个群系,表明了白槽沟沟内与两岸沙地植被的极显著差异.浑善达克沙地白槽沟为沙质地层的下切沟,沟谷特殊的微地形环境是影响植物种类和区系多样性的主导因素,特殊的地形引起植被的显著变化,沟内生境多样,植被类型多样,是浑善达克沙地微地形环境最为良好的地段.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准噶尔盆地南部农区野生饲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了该区域野生饲用植物的科属组成及其生活型和生态型特点,并对其适口性和营养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共有野生饲用植物34科145属214种,优势科有禾本科(38属71种)、藜科(18属22种)、菊科(15属21种)、豆科(14属19种)、苋科(8属11种)、十字花科(8属10种);生活型植物以草本植物(1~2年生124种,多年生62种)为主,占86.92%,木本植物有28种,占13.08%;生态型植物以中生为主(183种)。依据适口性可将该区野生饲用植物划分为优、良、中、低4个等级,其中优等95种、良等77种、中等36种、低等6种。营养成分丰富且适口性较好的饲用植物主要集中在禾本科(21种)、豆科(17种)和藜科(13种)。  相似文献   

6.
汾河水库湿地植物区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78个植物样方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吴征镒、王荷生区系分析方法和丰富度指数(Ma、Pa)、均匀度指数(JP、EA)和综合多样性指数(H'、DS)分析方法,对汾河水库湿地植被物种区系成分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湿地共有湿地植物72种,分别隶属于28科58属。优势科、单种属现象明显,其中以菊科(Compositae)种数为最多,植物水分生态类型多样,中生植物占有明显优势;2)植物分布区系类型多样,以世界分布属为主,占属总数的34.48%,反映了该湿地植被的隐域性特征明显,其次是北温带分布占总属数的24.14%,显示北温带区系的区域性;3)在研究区0~400m的范围内,随着离水库边缘距离的递增,物种多样性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土壤水分条件是影响研究区物种多样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当地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推进宁夏生物多样性保护,于2018—2022年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与数据库查阅,对宁夏外来植物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研究宁夏外来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入侵途径和危害状况等,形成宁夏外来植物名录。结果表明:宁夏有外来植物180种,隶属44科124属,其中外来入侵植物106种,外来非入侵植物74种。外来植物中菊科(Asteraceae)种类最多,有41种;其次是豆科(Leguminosae)15种、蔷薇科(Rosaceae)12种、苋科(Amaranthaceae)12种、禾本科(Gramineae)9种,这5个科占外来植物总数的49.44%。外来植物中草本植物种类最多,有132种,占总种数的73.33%;乔木次之,有27种;灌木、藤本植物分别19、2种。来源于美洲的外来植物最多,占总种数的59.44%;其次是欧洲,占29.44%;地中海地区最少,占6.11%。恶性入侵、严重入侵植物分别有10、15种,占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23.58%。从入侵途径方面来看,各植物表现为有意引入>无意引入>自然传播,其中有意引入达141...  相似文献   

8.
干旱区矿区不同立地类型土壤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的自然或人工植被恢复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途径。通过室外萌发法对金昌镍铜矿区7种不同立地生境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表明:该区域土壤中物种丰富度较高,包括16科47属,共56种植物,分别为:藜科(Chenopodiaceae)、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柽柳科(Tamaricaceae)、苋科(Amaranthaceae)、马齿苋科(Portulacaceae)、豆科(Leguminosae)、十字花科(Cruciferae)、车前科(Plantaginaceae)、胡颓子科(Elaeagnaceae)、蒺藜科(Zygophyllaceae)、莎草科(Cyper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紫草科(Boraginaceae)、蔷薇科(Rosaceae)、茄科(Solanaceae);植物组成以一年生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89.3%),多年生草本植物次之(7.54%),灌木种最少(2.59%)。土壤种子平均储量412粒·m~(-2),不同立地类型土壤种子库储量差异显著,与其他荒漠地区比较,土壤种子库储量偏低;土壤种子库物种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新尾矿周边自然植被区龙首矿自然植被区龙首矿开采废弃地供暖公司柽柳林地。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沙生植物的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内蒙古有沙生植物48科,177属,378种,50变种,其中荒漠区的沙生植物39科,122属,213种,草原区46科,158属,309种,表现出草原区的沙生植物更为丰富。科属组成上,是以豆科、菊科、藜科、禾本科为主,蒿属、虫实属、棘豆属、黄芪属为含沙生种类较多的属。生活型从种数上虽均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其次为一、二年生草本,但灌木与半灌木在群落中常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荒漠区,成为植被的基本层片。水分生态类型较为贫乏,以旱生为主,中生占有一定比例。区系地理成分上,荒漠区以蒙古成分和戈壁成分为主,草原区以蒙古成分和东亚成分为主,而温带成分均具有较大的比例,反映出地理位置及与周边地区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探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养分的影响,可为当地选择最适宜的植被恢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利用野外取样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宁南山区4种植被恢复模式(7a生刺槐、落叶松、油松)以及荒地的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土壤养分特征,并利用Illumina-Miseq高通测序技术对土壤中细菌的16SrDNA基因V3~V4区片段和真菌的18SrDNA基因V4区片段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在0~30 cm土层,荒地和刺槐土壤的脲酶、蔗糖酶活性较强,油松、落叶松的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强;(2)土壤真菌多样性对植被恢复模式的响应强于土壤细菌,土壤细菌的ACE、Chao l和Shannon指数高于土壤真菌,其多样性在4种植被恢复模式间无显著差异,油松显著提高了土壤真菌多样性;(3)荒地土壤全磷、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最低,刺槐土壤的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养分相关性显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有机质、全磷含量密切相关。刺槐在改善多种土壤养分、酶活性上效果明显,是当地植被恢复可以优先考虑的树种。  相似文献   

11.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is a well-defined ecological unit with hot and dry summers and relatively cold and rainy winters. Its climate is very changeable and the seasonal irregularity renders agriculture particularly hazardous.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diseases or the behavior of pathogens in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are discussed briefly,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some important crops such as olive, grapevine, citrus, date palm and cereals, as well as certain woody trees like chestnut, elm and cypress. 1 Lecture presented at the First Israeli-Italian Phytopathological Symposium, Bet Dagan, Israel, February 13–15, 1989.  相似文献   

12.
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野外调查,发现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共有荒漠植物23科81属131种,其中双子叶植物20科63属109种;单子叶植物3科18属22种。在这些植物中,有可食用植物23种,饲用植物18种,药用植物18种,观赏植物7种,纤维植物6种,鞣质植物3种,制碱植物2种。  相似文献   

13.
植物寄生线虫效应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植物寄生线虫是一类专性活体营养寄生物,在植物根部维管束细胞附近诱导形成取食位点,与植物形成稳定的寄生关系,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最终导致植物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为长期、有效地防控植物寄生线虫,对线虫寄生、致病机制及其与植物的相互作用模式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效应子在线虫整个寄生阶段中起着关键作用。近些年,线虫效应子的鉴定、功能、线虫效应子与植物相互作用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主要针对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模型、植物寄生线虫效应子鉴定、功能及线虫效应子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14.
紫外(UV)辐射作用于"病菌一植物"病害系统影响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UV辐射对植物病原菌孢子的萌发、芽管伸长、菌丝生长等光生物学效应,不同种属的菌种对UV辐射存在不同的响应机制;二是寄主植物从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对UV作出响应,导致植物的抗病性发生变化.研究证实,中、短波UV辐射可抑制病菌孢子萌发,减少病害的发病率;长波UV辐射对病菌孢子的萌发有诱导作用,可提高病害发病率.根据UV辐射水平、病菌侵染程度及植物抗性品种等因素的影响,UV辐射对不同植物病害系统也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该文作者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辐射对植物病害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几丁质酶可以降解大多数真菌细胞壁,阻止或中断真菌在植物体内的侵染、定殖和扩展,在抗真菌病害的研究方面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真菌源几丁质酶的特性,对真菌的抑制作用机制,转几丁质酶基因植株的抗性评价,产几丁质酶菌株和相关制剂在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在生产上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在新疆与内地间建立植物检疫检查站的必要性,分析了建立检查站在完善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促进和强化植物产地检疫、全面加强重大植物疫情的分区治理、推进完善植物检疫监管和实行区域协作、联防联控等植物检疫工作方面的作用,认为植物检疫检查站在阻截有害生物传播蔓延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贸易和全球旅游业的发展 ,植物害虫越来越迅速广泛地向新的地区扩散。本文主要依据EPPO(欧洲和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 )和CABI(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中心 )分别于 1 996年和 1 997~ 2 0 0 0年陆续新公布的 1 34种对农业、林业及农林产品有害的重要昆虫和蜱螨类植物害虫的全球分布图 ,收集其它相关资料 ,从寄主植物与食性、传播途径两个方面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作为木材来源的裸子乔木 ,作为水果来源的蔷薇科植物 ,蔬菜来源的茄科、葫芦科、豆科植物以及原产于热带、亚热带的观赏植物这些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息息相关的寄主植物易于受到各种不同害虫的侵袭。寄主的分布对昆虫的扩散影响巨大 ,但是昆虫的食性多寡和食性的改变也对昆虫分布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Secondary plants may be added to a cropping system for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pest control. In a recent article (Parolin P, Bresch C, Brun R, Bout A, Boll R, Desneux N, Poncet C (2012) Secondary plants used in biological control: a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st Management 58, 91–100) we defined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secondary plants used to enhance biological control: companion, repellent, barrier, indicator, trap, insectary, and banker plants are intentionally added to agricultural systems in order to improve pest management through either top-down or bottom-up processes.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focus on the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secondary plants and on the mechanisms which contribute to reducing the presence of pests. If we understand and integrate the effects that such plants have on pests and beneficial arthropods, together with the multitrophic interactions in which these organisms are involved, the application of pesticides in crop systems can be reduced and enhanced productivity in agro-ecosystems achieved. Here, we identify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and the prerequisites for, plants which can enhance crop protection in agro-ecosystems.  相似文献   

19.
宁夏大罗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据统计,大罗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有65科、164属、263种。其中裸子植物有3科、6属、7种;被子植物有62科、158属、256种。  相似文献   

20.
科克苏湿地自然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65科259属551种,与西北其它荒漠地区相比,植物种类非常丰富.该区维管束植物科的组成以寡种科和区域性单种科为主,占总科数的66.2%,菊科、禾本科等较大科仅占总科数的15.4%,但所含物种数达到63%,在本区植物种的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属的组成以小型属和区域性单种属占优,占植物总属数的94.6%.植物生活型以地下芽植物占绝对优势,达到40.1%,其次为一年生植物,为35.8%,这种组成比例与科克苏湿地的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所有种子植物分属于11个分布区类型,以北温带、地中海与西亚、中亚和旧世界温带成分占明显优势,反映出该区植物分布的北温带性质,同时与地中海、西亚和中亚植物区系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