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青海东部主要农业区县域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海东部主要农业区县域农业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以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为基础,从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四方面选取17个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AHP法和熵值法的组合权重法确定了指标权重,最后应用综合评价模型对青海东部主要农业区县域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9个县的综合健康指数在0.300~0.600间变化,其中平安县农业生态系统处于"健康"状态,互助、民和、湟中、大通4县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余4县处于"不健康"状态。分析表明,干旱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大瓶颈,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措施是做好水资源的"开源节流"并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
以北方农牧交错带武川县为例,针对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其影响下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天然草地、退耕还灌地(柠条地)、退耕还草地(苜蓿地)三类具有代表性的土地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系统健康的理论和评价方法,选用生物量、生物多样性指数、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等指标,从生态系统的活力、组织力和恢复力三方面,对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具有最高的活力和组织力;两种退耕方式对生态系统活力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别;退耕还灌较退耕还草地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退耕还草比退耕还灌消耗更多的土壤水分;两种退耕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不显著。从水分涵养的角度看,当前退耕还灌较退耕还草好。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退化分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锡林郭勒高原和呼伦贝尔高原典型草原区选取19个调查点,对典型草原羊草+大针茅群落在长期牧压下的植被状况进行了调查.处在不同退化演替序列的植物群落优势种的类型、活力和恢复力均存在很大差异,原生生态系统保持了健康的种类组成,能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形成较高的群落生产力.根据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结合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群...  相似文献   

4.
多尺度矿区植被生态系统恢复力定量测度研究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开采破坏生态环境,引发植被损伤并导致植被群落发生演替。但是迄今为止,仍然缺乏定量描述矿区植被受损状态的科学方法。研究拟对恢复力及其理论在植被生态状况评价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索。论文简单回顾了恢复力的发展应用过程,指出了目前恢复力研究存在的不足。然后对矿区植被生态系统的概念、内涵进行了初步探讨,构建了多尺度矿区植被生态系统恢复力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替代性、敏感性、综合性、客观性原则遴选恢复力胁迫因子和诊断因子,构建了基于不同空间尺度和生态组织维度的矿区植被生态系统恢复力定量测度概念模型,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导向的矿区植被生态系统恢复力定量测度研究框架。框架将基于器官、栅格层次的微观指标与基于系统、区域层次的宏观指标相结合,评价结果即可在宏观上为生态系统服务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又可在微观上为物种选择与培育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黑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典型高寒河源湿地,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是衡量高寒湿地当前及未来发展状态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引入景观生态脆弱性指数,从生态系统活力、组织力、恢复力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4个方面构建高寒湿地生态健康综合评价体系,定量评估2014—2021年黑河源区生态健康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草地是黑河源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高、中和低覆盖度草地呈镶嵌式分布;其次是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及西北部。(2)黑河源区以低脆弱区和较低脆弱区面积为主,整体景观生态脆弱性较低。(3)黑河源区以健康和中等健康为主,整体生态环境健康水平较高。综合来看,黑河源区2014—2021年生态系统较为健康,今后黑河源区应该以生态功能为主,兼顾牧业生产,保证生态系统朝着“生态和谐”的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和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以拉萨河谷高寒湿地-拉鲁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具体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指标权重、评价等级和评价方法,对拉萨河谷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4年间拉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处于快速下降状态,2005~2010年间拉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呈波动趋势,生态系统处于临界健康状态,生态系统受到人为影响比较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系统活力减弱,人为破坏、资源不合理开发等对生态压力较大,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7.
立足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理论视角,从脆弱性和应对能力两个维度及社会、经济、生态三个系统构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时空演变特征,并识别其障碍因子。研究发现:1)2000-2020年,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呈波动上升态势,整体处于较低和中等恢复力阶段。其中,社会系统恢复力呈“下降—上升”态势,处于较低和中等恢复力阶段;经济系统恢复力亦呈“下降—上升”态势,处于中等恢复力阶段;生态系统恢复力呈“上升—下降”态势,处于较低恢复力阶段。2)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整体呈“西北低—东南高”的分布格局,空间变化不大。其中,社会系统恢复力高值区分布在市辖区和资源型城市,空间变化显著;经济系统恢复力空间格局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变化县区主要集中在西部,中东部县区基本不变;生态系统恢复力高值区分布在祁连山沿线,变化县区分布在西部,不变县区分布于中东部。3)区域内部各研究单元恢复力障碍因子差异性显著。城市供水总量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是制约河西地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系统论的基本方法对酒泉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效益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方面着重分析了土地资源利用结构、水资源利用结构、劳动力分配结构及产值结构。从系统的能量产投比、农田子系统投能水平及系统养分收支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最后对系统的三大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PSR模型对艾比湖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三个层面建立艾比湖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24个指标的评价体系。以艾比湖流域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用2000-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分析艾比湖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运用综合评价及划分的等级标准对10年间艾比湖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进行量化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艾比湖流域生态系统在2000-2003年为较健康;在2004-2008年为一般病态,2009年为疾病。艾比湖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长期处于低而不稳的问题,结合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自然环境优势,从整体上对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在种植业上存在粮食生产压力过大、规模效益低下,特色产业开发不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在养殖业上存在资金和科技投入不足、草畜矛盾突出、生产条件差等问题。但该沙地具有光、热、水、风能及土地等自然环境优势。因此,应大力调整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采取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和沙区绿洲型发展模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1.
结合陕西省大型抽水灌区——交口抽渭的实际,在对交口抽渭灌区全面调查基础上,建立了6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1法和变异系数法分别确定出主、客观权重,再运用博弈论法将主、客观权重进行融合、集化,最终确定出一组合理的综合权重。采用灰色关联理论的理想解法对交口抽渭灌区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开发出大型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的计算软件,以交口抽渭为实例进行验证,评价软件结果显示:交口抽渭灌区在2007,2008,2009,2010,2011,2012年的相对贴近度分别为0,0.1166,0.2468,0.4275,0.6102,0.7783,运行状况级别分别为差、中等、中等、良好、良好、良好。其评价结果与实际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即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口抽渭灌区评价级别从差逐渐变为良好,运行状况越来越好,这也符合交口抽渭灌区的客观实际和发展规律。大型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软件评价结果可靠,可大幅度提高灌区综合评价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灌区管理评价的主要问题是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确定和评价函数的选择.目前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因子权重确定的不合理性和取值空间不完备性及评价函数的不确切性.为此,本文采用层次法由专家确定权重,由多元相关原理调整权重的影响值,由数理统计原理确定因子的取值区间,最后用综合距离模型对综合指标进行评价,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实例表明,该评价是科学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通过改变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地区生态系统的安全与健康程度。基于甘州区2001-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建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结合马尔可夫概率转移矩阵,对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益风险及其社会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借助GIS技术与相关统计分析方法,对甘州区2008年土地利用/覆被现状存在的生态风险进行空间量化分析。研究表明:① 2008年,甘州区土地利用/覆被存在的生态风险集中在耕地和未利用地,两者的比例占全区总面积的87.32%;② 甘州区土地利用类型研究期内发生了复杂的相互转换,地类交错地带生态风险尤为显著;③ 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的上升,反映出土地利用的广度、深度不断增加,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④ 甘州区2008年较2001年的土地综合风险指数有所上升,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区域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4.
根据泾惠渠灌区水文生态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由3层16项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指标权重分配,确定了评价标准和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并以泾惠渠灌区2000年的具体指标值为例,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水文气象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的质量都为中等水平,两者对中等级别的隶属度分别为36.7%和42.3%;而社会经济要素的质量相对较差,对很差级别的隶属度高达61.1%。总体来说该灌区2000年的水文生态系统质量处于中等水平。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说明层次分析法和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半干旱地区大型灌区水文生态系统质量综合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污染损失率法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一种新评价理论污染损失率法对陕西省泾惠渠灌区的土壤质量进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1个土壤采样点综合污染损失率在9.10%~16.15%之间,占总土壤采样点数的87.5%,污染等级为Ⅱ级,土壤属于尚清洁水平;两个土壤采样点属于轻污染水平;只有一个样点污染等级为Ⅳ级,属中污染水平。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吻合。同时应用传统的内梅罗法综合指数法进行了验证性评价。各样点两种评价方法的污染程度排序结果除3个样点的污染排序次序差异较大外,其他样点的次序基本一致。通过对综合污染损失率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9788和0.9203,都达到了极显著相关(p﹤0.01),说明综合污染损失率法的评价结果是可靠的。将污染损失率法应用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对样本中超标较严重的污染因子有更强的分辨率,对于土壤污染的相对严重性判断更精确,可以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明确的决策信息,从而针对不同的土壤重金属超标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和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PSR模型的兰州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兰州市为例,探讨了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和评价方法,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主要目标及权重,同时结合模糊优选理论模型进行健康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运用PSR模型将各要素指标联系起来,并考虑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实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2000~2006年间兰州市生态系统健康程度呈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不高。  相似文献   

17.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rain for Green Program(GGP)has changed the development track of the agricultural eco-economic system in China.In response to the results of a lag study that investigated the coupling between the GGP and the agricultural eco-economic system in a loess hilly region,we used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analyze the survey data from 494 households in Ansai,a district of Yan’an City in Shaanxi Province of China in 2015.The model clarified the direction and intensity of the coupling between the GGP and the agricultural eco-economic system.The coupling benefits were derived through linkages between the program and various chains in the agricultural eco-economic system.The GGP,the agroecosystem of Ansai and their potential coupling effects were in a state of general coordination.The agroecosystem directly affected the coupling effect,with the standardized path coefficient of 0.87,indicating that the agroecosystem in Ansai at this stage provided basic material support for the coupling between the GGP and the agricultural eco-economic system.The direct path coefficient of agroeconomic system impacted on the coupling effect was-0.76,indicating that partial contradictions occurred between the agroeconomic system and the coupling effect.Therefore,although the current agroecosystem in Ansai should be provided sufficient agroecological resources for the benign coupling between the program and the agricultural eco-economic system,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failed to effectively transform agroecological resources into agricultural economic advantages in this region,which resulted in a relative la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economic system.Thus,the coupling between the GGP and the agricultural eco-economic system was poor.To improve the coupling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eco-economic system in cropland retirement areas,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needs to be diversified,the agricultural resources(including agroecological resources,agricultural economic resources and agricultural social resources)need to be rationally allocated,and the chain structure of the agricultural eco-economic system needs to be continuously improved.  相似文献   

18.
依据评价对象与目标最优点的灰色关联度越大,则表明评价对象与最优点的距离越近,在大型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时,将灰色关联法与密切值法相结合,既保存了密切值法客观性好的优点,又能合理利用灰色关联法克服密切值在贫信息情况下的缺陷。以陕西省大型自流渠灌区洛惠渠为实例进行验证,评价结果显示洛惠渠灌区在2007、2008、2009、2010、2011、2012年的密切值分别为5.1238、4.7421、3.8396、3.0147、2.4679、1.2868,运行状况级别分别为中等、中等、中等、良好、良好、良好。其评价结果与可拓评价法结果基本一致,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洛惠渠灌区评价级别从中等逐渐变为良好,运行状况越来越好,这也符合洛惠渠灌区的客观实际和发展规律,且该方法理解简单、可靠性高,为大型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提出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