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环境规制过程中会产生非期望产出,针对这一问题,文中构建SBM-undesirable非期望产出模型,综合分析了2003-2013年中国各省环境规制有效性的问题,并利用DEA-Malmquist模型,从规模可变角度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纯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内环境规制效率呈现明显的“两级效应”;全要素生产率空间“集聚效应”比较明显;环境规制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匹配效应”;另外发现,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程度:技术进步指数>纯技术效率指数>规模效率指数.以上研究将为地方环境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本研究采用1998-2016年中国255个地级市PM2.5浓度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再次探讨了雾霾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雾霾污染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并非经典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假定的"倒U型",而是"N型"关系;2)中国雾霾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为"N型",黄河中游、长江中游为"倒N型",西南和东北地区是"倒U型",西北地区是线性递减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提高能源效率和治理环境污染是政府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传统观点认为,政府的环境规制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抑制了能源效率的提高;而波特假说的观点认为,环境规制激发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了能源效率。那么在工业相对落后的新疆,政府的环境规制究竟对能源效率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文中在系统分析了政府环境规制对能源消耗影响的作用机理后,以新疆14个地州2003-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的SFA模型实证检验了新疆政府环境规制对其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新疆政府环境规制产生了能源的非效率,政府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和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都会抑制能源的效率,而资源税却提高了能源效率,从而使得波特假说的观点在新疆表现的不是很明显;最后,在上述基础上,结合新疆资源与环境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环境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面板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环境效率逐渐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文中应用基于投入导向的超效率DEA模型,分别对2007和2011年我国31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的环境绩效进行了评价,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环境绩效变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仅有少数城市的环境绩效达到了DEA有效,大部分城市的经济-环境协调状况欠佳,环境绩效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从2007到2011年,大部分城市的环境绩效有所改善,且部分城市的改善幅度较大,但仍有少数城市的环境绩效有所降低,包括上海、拉萨、南昌、合肥和石家庄.城市财政能力对城市环境绩效的影响不显著,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和经济增长变动对环境绩效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而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则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4):1-6
以中国各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2004-2012年的环境效率,结合Malmquist指数模型对评价期间的环境效率动态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2年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环境效率均值差异明显,效率值大小顺序为: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从各区域比较来看,环境效率均值排名前五位的区域分别为:云南、北京、辽宁、海南、天津。排在后五位的区域分别为:新疆、山西、内蒙古、贵州、甘肃。东部区域明显处于领先地位,而西部区域除了云南的环境效率有效外,其余均未在生产前沿面上,西部区域的经济和环境发展陷入两难地步;研究期间,东、中、西和东北部的Malmquist指数和技术变化均呈现了M形变动,技术进步是环境提升的主要动力,从纯技术效率变化趋势看,各区域环境管理能力有待提升;从规模效率看,各区域经济结构亟需调整,以达到最佳经济规模。 相似文献
6.
采用锡林郭勒盟实地调研数据,运用DEA方法对草原流转牧户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其规模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本转入户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667,仍有81.36%的牧户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因此,草原流转是提高牧户技术效率的有效途径。基于要素投入、户主特征、家庭特征、社会资源禀赋、草原流转特征、地区经济状况对转入户规模效率产生的不同影响,建议重视教育与本土文化,提升牧业人员素质;鼓励草原向养殖大户等效率高的主体适度集中;推进牧业产业链融合,让牧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降低生产成本,规范民间信贷的发展,合理评估草原流转价格。打破草原流转的低水平陷阱,把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市场经营的效率优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VAR模型的PM2.5与其影响因素动态关系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污染与雾霾天气已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影响了社会与经济的正常秩序.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综合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利用西安市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空气质量和气象因素的相关数据,分析PM2.5与其影响因素动态关系,探讨其它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因素对PM2.5的影响作用.实证研究表明:西安市PM2.5与其影响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是稳定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臭氧和气温的正向变动会引起PM2.5浓度增加,风速和降水量的正向变动则会引起PM2.5浓度降低.建议将综合治理与专项治理措施相结合,保持政策持续性和协调性. 相似文献
8.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3):1-6
利用中国30个省(区、直辖市)2000-2015年的三类污染物排放和经济产出数据,构建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与动态分析模型,通过两阶段DEA方法测算了各省域的生态效率和污染物效率水平,并利用核密度和Markov链分析了我国环境绩效的动态演变。结果表明:指标的动态演进是显著的;尽管污染物排放在近10年间已有所下降,省域间环境绩效的差距在缩小,但是效率指标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中国环境绩效的各状态水平间的流动性不高,整体上表现出向着较低水平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区苹果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528户苹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4):68-74
基于2015年黄土高原区528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规模报酬可变的无导向Super-SBM模型,对苹果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了研究,并利用Tobit模型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区苹果生产的技术效率总体偏低,其中山西省平均技术效率最高,为0.373,甘肃省最低为0.350;甘肃省的总用工投入冗余最严重,陕西省的农药投入冗余最严重,山西省的化肥投入和农药投入冗余均较严重;技术培训、社会网络和苹果收入所占比重对苹果生产的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影响,而户主的务农年限、文化程度对苹果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负影响。最后提出了提高黄土高原区苹果生产技术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中理论和实证分析了中国各省人均能源消费量的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各省人均能源消费量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2)能源强度和非农产业占比的提升促进了中国各省人均能源消费量的收敛,但是人均GDP和城镇化率的提高并没有促进中国各省人均能源消费量的收敛.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消费,各省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是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中国各省人均能源消费的收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尾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结构和碳排放是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对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文中采用中国1990-2014年样本数据,在经典Romer"尾效"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放宽"经济规模报酬不变"假定,对能源结构和碳排放同时约束下经济增长"尾效"值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发现:受碳排放量和煤炭消费同时制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将降低0.818%;受碳排放量和石油消费同时制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将降低1.398%;受碳排放量和天然气同时制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将降低1.808%。而且不管有无碳排放约束,能源消费结构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由于碳排放的限制,能源消费结构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将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16.
何方永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4):189-194
西部省市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有助于西部和中国生态旅游战略规划决策.从资源、市场、支撑三个方面构建了省域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建立了省域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模型.以西部十二省市区为例,测算出各省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并进行功能分区.结果表明,四川为极高潜力区,云南、内蒙古和广西为高潜力区,陕西、贵州、西藏、新疆、甘肃、重庆、青海为中潜力区,宁夏为低潜力区.西部各省生态旅游发展潜力总体良好.极高潜力区与高潜力区多分布于经济相对发达、区位条件较好且优质生态旅游资源富集省份.从驱动模式、生态旅游形态与区域定位分析了各功能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5~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Moran’s I指数分析31省市国内旅游经济的空间依赖性及其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2015年面板数据,选取当地人口、景区质量、客运能力和第三产业水平作为自变量,应用空间滞后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全域和局域空间分析四个因素对31省市国内旅游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1)国内旅游经济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整体虽呈下降态势,但2015年的局域空间依赖性依然明显,中、东部地区省市高-高集中,西北地区省市低-低集聚; 2)全域空间分析显示,客运能力、第三产业水平和国内旅游经济空间滞后项的影响显著,而代表本地游客市场的当地人口因素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3)局域空间分析表明,第三产业水平对东北地区省市影响较大,而当地人口和景区质量则对西部地区省市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气温时空差异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中国气象中心160站点的实际观察资料,对中国半个世纪的气温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M ann-Kendall趋势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法,对各个站点的数据进行处理,对各地的升温响应时间(升温突变时间)同纬度的关系进行了季节对比,发现气温变化趋势和幅度因季节变化存在区域差别:冬季升温范围大,夏季升温成零星状分布;冬季升温更为强烈,夏季升温幅度小,且纬度对各个季节增温幅度的影响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温度越高,升温幅度越大,增温幅度有着非常明显的纬度效应;增温幅度在经度上的季节差异大体上以97°E为界,东西部差异明显。最后针对引起这些升温变化时空差异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综合考虑人均累计碳排放相等和差别原则,将中国碳排放划分为历史(1995-2010年)和未来(2011-2050年)两个时期,设计并分析中国各省区的减排框架.结果表明:1)历史时期,中国各省碳排放权呈北亏损,南盈余的基本分布格局;2)未来时期,中国各省碳排放权的分布格局变化不大,但亏损和盈余中心的亏损或盈余比重上升;3)两时期内,东部地区盈余比重显著上升,中部地区亏损比重显著上升;西部地区盈余比重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