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恩格贝是我国荒漠地带生态示范区的典型代表。文中遵循扎根理论的方法和步骤,从三个序列的恩格贝品牌定位资料的获取,到其概念、范畴、主范畴、核心范畴的形成,构建起了三维资料支撑、四层内容递进的理论框架,并进行了以下讨论:生态示范区品牌定位资料的译码,实质上是其发展阶段、影响因素和行动策略的反映,是其生态与人文交织发展的故事线;可将生态示范区的品牌定位延至产品的区域公用品牌和地理标志品牌;生态示范区的品牌定位,广义上还包括核心范畴的物化、传播与沟通环节。恩格贝品牌定位研究,为其他生态示范区的品牌定位提供了系统化经验,为荒漠化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也为相关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独库公路为例,基于地理标记照片,遵循认知-情感理论及情感环状模型解析游客的认知要素与情感变化,并结合GIS地理分析工具及DBSCAN算法可视化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独库公路游客认知具有多重属性,各路段核心属性是自然景观,特征属性各不相同。2)独库公路游客认知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北段稀疏孤立、中段集中连片、南段热点显著”的空间分布格局。3)游客在独库公路上的情感体验特征是动态且多层次的,首因效应、地方认同与资源的稀缺程度影响了游客的高峰体验,低强度-愉悦情绪则有效调节了旅行的情感节奏。4)独库公路的建设与治理工作宜分段性地因地制宜。据此为目的地管理者在资源分配、形象塑造以及管理营销等方面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是近年来国内外旅游学者研究的重点。文中以塔尔寺景区为例,在实地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理统计,从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旅游总体感知等角度分析了宗教型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旅游感知及其态度,并比较了不同人口学、社会学特征的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游客感知是旅游者对旅游体验的认识和评价结果,关乎其旅游决策和满意度,对于山岳型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中以中华五岳为例,利用第三方平台数据并基于随机占优准则和PROMETHEE-Ⅱ法对山岳型景区游客感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于五岳景区生态环境和文化底蕴的评价较高,而对于景区管理和服务意识的评价偏低,并且针对个别影响因素出现了不同的游客体验倾向。在此基础上,利用实地考察对数据结果进行验证,提出五岳景区需针对其短板做出不同的改进策略,因地制宜对各景区进行整改完善,真正做到可持续、稳定地发展,这对提升山岳型景区形象及落实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中以西安市为例,在旅游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旅游服务质量单要素评价模型,从感知定量化角度定量分析了国内游客对西安旅游服务的感知评价,指出了西安旅游服务的优劣势所在;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群体游客的感知评价,揭示了当前西安旅游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具体措施,对研究古都类旅游城市旅游服务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旅游地社区主体所持有的旅游地意象对旅游者的旅游地意象形成产生着很大的影响.文中基于旅游地意象构成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以内蒙古草原旅游地为例,对比分析了旅游地社区主体和旅游者的旅游地意象的认知、情感以及整体意象感知的变化和差异.得出以下结论:(1)旅游社区主体和旅游者都持有积极正面的草原旅游地意象.(2)旅游地社区主体与旅游者的旅游地意象感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3)恋地情结是导致旅游地社区主体旅游地意象感知显著高于旅游者意象感知的主要原因之一.文中的研究对于更好地解读旅游东道主与旅游者的感知及其差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游客感知的古都类城市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为例,依据大样本游客问卷调查获取的1065份一手数据,从游客感知的视角,在借鉴前人旅游资源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西安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以期认清游客视角的古都类城市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提高古都类城市旅游资源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古都城市的旅游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四象限法将游客满意度看成产品期待和产品表现的函数,通过重要度-满意度的比较得到游客的满意程度。文中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为研究对象,市场调查问卷获取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因子分析法测算游客满意度。结果表明:购物、旅游线路、导游解说3个因素最为重要,满意度较高;餐饮、住宿、交通、文化景观、空气质量等12个因素最为重要,但满意度不高;导游解说、名胜古迹、社会形象3个因素的重要性较弱,满意度较低;旅游安全、文化形象两个因素的满意度较高,重要程度弱。最后运用四象限理论,根据重要度和满意度的强弱程度,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绿色生活是我国政府正大力倡导的一种生活方式,2010年以后每年都有数十份与之相关的政府文件颁布。学术界关于绿色生活方式的研究也已开始,但目前尚不系统,乃至绿色生活的理论内涵这一基础问题尚未得到解答。以中央层面的政策文本作为研究资料,使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经过逐级编码最终可以概括出绿色生活的理论内涵:由内外两个维度构成,外部维度为环境友好的行为,内部维度包括良好的个人修养、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以及有益身心的健康特性三个理论范畴。绿色生活方式是维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选择,上述的理论内涵亦可在此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旅游地日益受到国内旅游者的青睐,在个性化、体验旅游背景下,传统村落旅游产品是否能满足当代旅游市场的需求成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思考的问题.文中选择碛口作为研究案例地,以十年一代划分游客代际,利用SPSS25.0软件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因子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通过游客感知价值分析,探寻不同代际游客对传...  相似文献   

11.
研究借鉴冈恩和瓦尔(Gunn & Var)提出的旅游规划包含5个供给面的理论和已有城市旅游形象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归纳出评价城市旅游形象的5个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国庆期间来京旅游的国内游客搜集资料,并借助Excel、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研究发现:1)国庆期间国内游客对北京市旅游形象感知5个影响因素的评价从高到低依序为:旅游设施、旅游氛围、旅游环境、旅游价格和旅游服务;2)5个影响因素与北京市旅游形象呈正相关关系,以旅游服务的影响力最大;3)来京游客对北京市旅游形象影响因素改造提升是持支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旅游者遗产保护行为是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手。基于态度与行为的关联,构建了旅游者文化遗产态度与遗产保护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并以世界遗产-嘉峪关关城景区为研究区域,对339位游客的抽样调查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世界遗产地旅游者文化遗产态度包括遗产关联度、遗产认同危机、遗产身份认同和遗产保留认同4个维度。进一步研究发现:遗产保留认同对遗产保护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遗产认同危机对遗产保护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遗产关联度和遗产身份认同对遗产保护行为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在丰富遗产旅游理论体系的同时,对于指导"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遗产景区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石窟型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意象研究——以云冈石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为案例地,基于网络日志、点评以及深度访谈数据,运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和文本分析法进行分析归纳,并对两者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采用两种测量方法获得的云冈石窟意象呈现相对一致性,云冈石窟旅游意象正面感知因素包括气势恢宏、高超的雕刻技艺、精美的彩塑壁画、便利的交通条件、优美的景区环境、佛教圣地、浓郁的异域风情7个方面;负面感知因素集中在6个方面,分别为:旅游景观破坏、旅游体验、旅游商品、旅游环境、旅游服务、旅游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4.
15.
旅游地域系统是以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为基本要素的客观空间地域系统,其空间结构表现出开放性、自组织性等复杂性特征。文中首次运用分形理论对旅游景区、旅游酒店的聚集分维特征进行了研究,由此集成出旅游地域系统的空间分维特征。在对黑龙江省的案例研究中发现,黑龙江省的旅游地域系统具有显著的聚集分维特征,未来应完善旅游中心地的多元旅游集散功能,丰富旅游吸引物体系和完善旅游接待设施。总之,聚集分形维数分析为旅游管理者和规划者提供了一种实用、有价值的空间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运用城市地理学中的经典理论-中心地理论,选取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两项衡量旅游目的等级的指标,研究了中国入境旅游目的地空间形态和演变态势。研究发现,交通条件对入境旅游目的地空间形态的影响显著。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等60个城市的入境旅游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入境旅游目的地呈现"三棱锥体"形态。北京入境旅游目的地形成了以北京为棱锥顶,以天津、青岛和大连为棱锥底的"三棱锥体"形态;上海入境旅游目的地形成了以上海为棱锥顶,以南京、杭州、苏州为棱锥底面的入境旅游目的地格局;广州入境旅游目的地体系目前还处于发育当中,二、三级入境旅游目的地仍在不断变化。文中运用中心地理论探讨入境旅游流空间形态和机制,旨在为入境旅游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力求能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入境旅游流特征,进而为入境旅游的均衡发展和各省市旅游政策的制定等宏观决策提供理论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空间错位理论的陕西省旅游资源与入境旅游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省是我国西部的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文中基于空间错位理论,运用重力模型、二维矩阵等方法,探讨了陕西省10地市旅游资源与入境旅游之间的错位程度.研究发现: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和入境旅游流流质重心存在空间错位,两者重心错位0.25个纬度,0.13个经度.二维组合矩阵来看,陕西省60%的城市发生错位,发生明显空间错位的区域都集中在陕西地形最狭窄的地方,如延安、渭南和咸阳.具体错位可以分为5种类型,双高区,双低区,双中低区,正错位区和负错位区.西安为双高区,榆林为双低区,双中低区为商洛和安康,正错位区为铜川、咸阳和汉中,负错位区为渭南、宝鸡和延安.总体研究表明,陕西关中城市群总体高质量错位,陕南和陕北城市群低质量匹配,陕西省旅游发展两极分化较严重.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具有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条件,但是长期以来被忽视,文中以《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的相关标准做依据,分析了黄土高原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论证了黄土高原具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条件,讨论了黄土高原申报世界遗产的重要意义,并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展开黄土高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工作,使黄土高原尽早加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