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喷洒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处理小麦,测定小麦发芽势、发芽率、干(湿)重、胚根长、胚芽长,及干旱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可提高小麦种子萌发等生理特性;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SOD、POD及CA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CK);随着干旱时间的延续,POD活...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下壳聚糖对小麦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研究干旱胁迫下喷洒壳聚糖对小麦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小麦幼苗SOD、POD及CA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干旱期各组小麦幼苗生理特性差异较小,但干旱后实验组恢复情况强于对照组。壳聚糖溶液喷洒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保护酶活性有明显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3.
水杨酸处理对干旱胁迫下丹参幼苗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丹参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叶面喷施0.75 mmol/L的水杨酸(SA)对干旱胁迫下丹参幼苗相对含水量、电解质渗漏率、H2O2和丙二醛含量、4种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进行,丹参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H2O2含量增加,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含量升高,水杨酸处理则延缓了这些参数变化;尽管SA处理后,CAT、APX活性暂时降低,但在随后的胁迫过程中,丹参幼苗叶片SOD、POD、CAT、A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由此可知:水杨酸处理提高了丹参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增强了植株对干旱胁迫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重金属铅(Pb)胁迫对1年生刺槐、紫穗槐叶片抗氧化酶活性(SOD、P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槐和紫穗槐叶片SOD活性随铅胁迫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铅浓度大于2.5g/kg时,紫穗槐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刺槐叶片;紫穗槐POD活性在铅浓度为3.5mg/kg时达到最高,之后下降,紫穗槐叶片POD活性明显高于刺槐叶片。紫穗槐和刺槐叶片MDA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刺槐叶片MDA含量均高于紫穗槐叶片。综合分析,紫穗槐的抗性优于刺槐。  相似文献   

5.
水分胁迫对文冠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年生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幼苗为试材,通过盆栽控水试验设置3个水分处理:对照、干旱胁迫和水涝胁迫,研究了不同程度水分处理对文冠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分胁迫下文冠果幼苗地上生物量、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显著下降,根冠比显著增大(P<0.05)。2)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文冠果叶片SOD活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分别比对照上升了43.4%、4.1%,86.8%和12.3%;而CAT活性显著下降,比对照下降了37.2%。3)与对照相比,水涝胁迫下文冠果叶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分别比对照上升了19.8%、50.2%和20.5%;SOD活性、CAT活性显著下降,分别比对照下降了13.9%、55.8%。综合指标分析认为,文冠果对水分胁迫具有较强的忍耐力。  相似文献   

6.
测定干旱与0、50、100和200 mmol·L-1NaCl组合条件下棉花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分析土壤盐分对棉花耐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干旱处理的棉花幼苗SOD、CAT活性和总抗氧化力在处理后的前21d大幅升高随后又快速下降,POD活性则持续升高,而50~200 mmol·L-1NaCl溶液浇灌的盆栽棉花幼苗在干旱期间SOD、POD、CAT活性和总抗氧化力的变幅明显小于单一干旱;同时,单一干旱棉花幼苗叶片MDA含量明显高于前者,说明NaCl溶液浇灌土壤减弱了干旱胁迫对棉花幼苗的伤害程度。另外,盆土用50~200 mmol·L-1NaCl溶液浇灌后显著提高了土壤的保水能力,增加了植株对Na+的吸收和积累,使叶片渗透势比单一干旱降低了17.5%~40.1%,从而有利于维持较高的细胞膨压,缓解干旱胁迫对棉花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盐、旱及其交叉胁迫对银沙槐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研究银沙槐[Ammodendron argenteum(Pall.)Kuntze]幼苗对盐、旱及其交叉胁迫的适应性,采用盆栽试验的方式研究盐、旱及其交叉胁迫对银沙槐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轻度和中度干旱、盐分的单一胁迫处理下,银沙槐幼苗超氧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上升.盐、旱交叉胁迫时,T2D胁迫前,银沙槐幼苗的SOD,POD和CAT活性均上升,三者协调一致.重度盐分、重度盐旱交叉胁迫下,银沙槐幼苗体内的SOD,POD和CAT保护酶的活性不能维持较高水平.表明保护酶在银沙槐的抗逆性上起到了积极的调节作用,在盐、旱交叉胁迫下表现出适应性,适度的盐分胁迫可增强银沙槐的抗旱能力.该研究为深入了解不同胁迫下银沙槐生长发育特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一年生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在不同水分处理(土壤相对含水率为40%、60%、80%、100%)及重金属铅五个胁迫水平(0、300、500、1000、2000mg·kg-1)交互作用下抗氧化酶活性(POD、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水分和铅的交互胁迫下,侧柏幼苗叶片POD、SOD活性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侧柏幼苗叶片POD、SOD活性均在铅含量为500mg·kg-1时达到最大值,在铅含量<500mg·kg-1时,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侧柏幼苗叶片POD、SOD活性都随着铅胁迫的增大逐渐上升,在铅含量>500mg·kg-1时,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侧柏幼苗叶片POD、SOD活性都随着铅胁迫的增大逐渐下降。在水分和铅的交互胁迫下,侧柏幼苗叶片MDA含量逐渐升高,在铅含量<1000mg·kg-1时,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侧柏幼苗叶片MDA含量变化不明显,在铅含量>1000mg·kg-1时,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侧柏幼苗叶片MDA含量逐渐上升。适当的交互胁迫(铅含量500mg·kg-1,60%水分处理)有利于提高侧柏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9.
以"芦选一号"甘薯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细胞水势、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SOD、POD、CAT活性等的影响,从而在细胞水平上探讨甘薯抵御干旱胁迫的生理机制.主要结果如下:干旱胁迫下,甘薯愈伤组织的膜透性显著增大,水势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轻度胁迫下降低,而在重度胁迫下升高;SOD活性在中度和重度胁迫下升高;POD活性在不同胁迫程度处理下普遍下降;CAT活性在中度和重度胁迫下升高;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胁迫程度处理下普遍升高.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下蚕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氧化防御系统在植物抗旱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本试验采用PEG胁迫和叶片35℃烘干处理的方法,研究了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蚕豆叶片SOD、POD、CA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三种抗氧化酶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活性升高;随胁迫程度增加SOD活性活性降低,POD和CAT活性变化规律性不明显.总体而言,SOD活性对胁迫的耐受性更强.  相似文献   

11.
为绿色持久防控苹果树腐烂病,该研究分析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的3个主要协同转运蛋白超家族(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MFS)编码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特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技术分析这3个基因在苹果树腐烂病菌侵染阶段的表达水平,通过构建这3个基因的缺失突变体和回补菌株分析其在病原菌营养生长、致病力和非生物胁迫应答等方面的功能。结果表明,这3个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均具有MFS保守结构域,将其命名为VmMFS1~VmMFS3; VmMFS1和VmMFS2的进化距离较近,均与VmMFS3的进化距离较远;在苹果树腐烂病菌侵染过程中VmMFS1~VmMFS3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与野生型03-8菌株相比,VmMFS1~VmMFS3基因缺失突变体的菌落形态无明显差异,但生长速度下降; VmMFS1~VmMFS3基因缺失突变体的致病力均显著降低; VmMFS1~VmMFS3基因缺失突变体对H2O2胁迫的敏感性无明显变化,但对NaCl胁迫更敏感;基因回补后基因缺失突变体的表型缺陷能恢复到野生型菌株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50个物种内鉴定出283个蔗糖合酶(SUS)家族成员,对鉴定出的SUS家族成员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共线性分析、蛋白理化性质和亚细胞定位分析,以及干旱胁迫下玉米SUS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分析,综合全面地分析了SUS基因家族的进化规律。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SUS家族可划分为SUSⅠ、SUSⅡ、SUSⅢ三个亚家族,SUSⅢ内部双子叶植物进化枝明显分为两个拓扑结构相似的进化枝;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SUS蛋白主要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发挥作用,且SUSⅢ成员的理化性质与SUSⅠ、Ⅱ之间差异明显;共线性结果表明:SUSⅠ、Ⅱ中的共线性基因分别聚成一个独立的亚群,SUSⅢ的共线性基因聚成两个亚群;RNA-seq数据表明:玉米SUS基因Zm00001d045042、Zm00001d029087、Zm00001d029091、Zm00001d014876在干旱胁迫下呈现差异表达,该表达模式分别与各亚家族的基因结构模式较为一致。综合上述研究,推测出植物SUS基因的进化轨迹,即在蕨类植物到种子植物进化过程中分化出SUSⅢ,在被子植物分化以前出现SUSⅠ和SUSⅡ,且SUSⅢ在双子叶植物中具有...  相似文献   

13.
 美澳型核果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引起的褐腐病是严重威胁桃生产的重要真菌性病害。为揭示该病原菌的抗药性机制和发掘新的药剂靶标,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分割标记法对MfSre1基因进行了敲除,并研究了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与亲本甾醇14-α-脱甲基化酶抑制剂(DMI)抗性菌株Bmpc7相比,敲除转化子的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率、产孢能力和致病力没有显著变化(P>0.5),对DMIs杀菌剂的敏感性、过氧化氢和高浓度甘油渗透胁迫也没有显著性区别。但对金属离子、糖类、细胞壁/细胞膜破坏剂的敏感性明显降低,对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DCFs)的抗性水平显著上升。这些结果表明,MfSre1参与调控对部分外源渗透的胁迫和对DCFs杀菌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15.
0 引言 NF-Y(nuclear factor-Y,NF-Y)是一类与CCAAT基序结合的转录因子,由NF-YA、NF-YB和NF-YC 3个亚基组成[1-2].NF-YC参与并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进程以及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中起作用[3].AtNF-YC1通过与AtXTH21基因启动子区的CCAAT-box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二肽基肽酶V(dipeptidyl-peptidase V,DppV)在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中的生物学功能,采用在线软件对稻瘟菌DppV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real-time PCR,qRT-PCR)技术分析其在稻瘟菌分生孢子不同萌发时间的表达量,通过基因敲除和功能回补、致病力测定等方法对其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稻瘟菌DppV蛋白含有信号肽,定位于胞外,不含跨膜结构域,没有GPI锚定位点,为经典分泌蛋白,含DAP2结构域;其与小麦顶囊壳Gaeumannomyces tritici、早熟禾巨座壳Magnaporthiopsis poae、新烟曲霉Aspergillus novofumigatus和巴斯德伊蒙菌Emergomyces pasteurianus蛋白序列的相似度较高,分别为68.92%、68.41%、51.09%和49.96%;在稻瘟菌分生孢子萌发早期DppV基因均有表达,但当萌发时间为24 h时,其相对表达量最高,为5.61;稻瘟菌DppV基因敲除突变体菌株的菌落生长速度明显下降,产孢量(8.18×104个/cm2)和4个产孢相关基因MoHox2、MoCon8、MoSec22MoCos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分生孢子萌发率(56.21%)明显下降,对SDS、NaCl、山梨醇和H2O2胁迫更加敏感,对水稻的致病力显著降低,水稻植株内真菌生物量明显减少,而稻瘟菌DppV基因回补菌株的表型、耐胁迫能力和致病力等则恢复到稻瘟菌野生型菌株的水平。表明DppV基因在稻瘟菌营养生长、产孢、致病力、对外界胁迫的应答及其在水稻体内的定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玉米BTB家族基因进行系统发育、保守结构域、组织特异性以及在玉米抵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表达规律进行分析.发现玉米70个BTB家族蛋白除AC206223.3外均含有保守的BTB结构域,可分为11个亚家族.玉米BTB家族基因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性,在高温、低温、紫外、高盐和干旱胁迫下以及拟轮...  相似文献   

18.
19.
不同食葵品种萌发期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食葵品种SH909、RH3146、RH318、DC6009、RH118、135为材料,比较研究不同NaCl浓度(0、0.10%、0.20%、0.30%、0.40%、0.50%、0.60%)处理下的食葵种子萌发期耐盐性.选择种子萌发指标、胚根生长指标与芽期抗逆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并对结果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电子克隆和RT-PCR技术,从干旱胁迫的小麦叶片中分离出4条新的具有高度同源性的WSI18基因,即TaWSI18-1、TaWSI18-2、TaWSI18-3和TaWSI18-4(Gene Bank登陆号分别为:KP226849、KP226850、KP226851和KP226852);其开放阅读框均为678 bp,编码225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类蛋白具有亲水性,存在多个磷酸化位点,无信号肽结构域及剪切位点,定位于细胞质中,无跨膜结构域;二级结构分析表明,该蛋白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的比例达到90%以上;同源性比较及聚类分析表明,小麦TaWSI18蛋白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BAN15016)WSI18蛋白和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XP 003569641)LEA3蛋白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相似性分别为94%和70%。小麦TaWSI18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N端存在与LEA蛋白的N端区域高度保守的序列。表明小麦TaWSI18蛋白的性质与LEA3蛋白的相似,说明了小麦的TaWSI18蛋白可能与LEA3蛋白存在相同或相似的功能,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小麦水分胁迫下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