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对镰刀菌属的检测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合适的基因序列对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进行检测鉴定,以从不同寄主分离获得的11种57株镰刀菌为材料,选择nr DNA-ITS、EF-1α、mt SSU和β-tubulin作为候选基因,将序列获得的难易程度和种内与种间遗传距离频率分布作为评价指标,对测序获得的有效序列进行研究,筛选出该属的DNA条形码。结果表明:EF-1α基因具有较高的PCR扩增与测序成功率,为98.2%,较mt SSU和β-tubulin基因更容易获得序列片段;且种内与种间遗传距离重叠部分较少,除木贼镰刀菌F.equiseti种内遗传距离为0.029,大于黄色镰刀菌F.culmorum和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种间遗传距离0.021外,种间差异明显大于种内差异,优于其它基因,能更好地区分镰刀菌;利用EF-1α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相同种聚集在同一分支,不同种划分在不同分支,鉴别能力较好;EF-1α基因不能扩增出其它6株非镰刀菌属的主要植物病原真菌,而对镰刀菌的PCR扩增效果很好,电泳检测结果条带单一、明亮。表明EF-1α基因可作为镰刀菌属鉴定的DNA条形码。  相似文献   

2.
西藏高寒植物垫状雪灵芝酯酶同工酶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色季拉山的高寒植物垫状雪灵芝为材料,选取分布在海拔4500~4650m范围内的垫状雪灵芝3个居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聚丙烯酰胺琼脂电泳技术,对垫状雪灵芝3个居群的48个个体功能叶片的酯酶同工酶谱带进行测定并编码,依据酶谱带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结合酯酶同工酶的3个遗传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同一居群的个体,同工酶谱带相似性较大,居群内的遗传杂合度较小(HeA=0.735,HeB=0.765,HeC=0.726),这也说明居群内个体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酯酶在不同居群间的相似性系数的平均值相对较小,遗传距离相对较大(IAB=0.392,IAC=0.542,IBC=0.610;DAB=0.937,DAC=0.613,DBC=0.495)。研究数据显示垫状雪灵芝酯酶同工酶在不同的居群内与居群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缺少有效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3.
以毒麦、田毒麦、多花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硬直黑麦草、高羊茅与狗牙根等禾本科的7种植物为材料,拟采用 DNA 测序、特异性位点比对、种间遗传距离测定、建立系统树等分析候选 DNA 条形码 psbA-trnH 鉴别黑麦草属常见植物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以 psbA-trnH 为 DNA 条形码时,建立的系统发育树能较好区分毒麦和田毒麦与其他几种植物。psbA-trnH 序列可以作为黑麦草属植物的潜在条形码。  相似文献   

4.
浑善达克沙地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浑善达克沙地榆 ( Ulmuspumila var. sabulosa)是白榆的一个变种 ,天然分布于浑善达克沙地 ,在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应用 RAPD技术对浑善达克沙地榆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地位进行了研究。在浑善达克沙地榆六个居群和对照白榆两个居群中 ,1 6个有效引物共获得了 1 1 5个位点 ,其中居群水平多态性位点为 49个 ,占 42 .6 ,高于 H amrick等的统计得出的平均多态位点比率 ( 3 4 ) ,表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居群内发生了较高的遗传变异 ,个体水平多态性位点为 89个 ,占 77.4。根据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得出 :居群水平上以 0 .1为阈值 ,浑善达克沙地榆和对照白榆聚为明显的两支 ,本实验结果支持浑善达克沙地榆作为白榆一个变种的结论 ;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 ,个体水平上浑善达克沙地榆各居群之间遗传距离有一定的差异 ,并与地理分布范围相关。浑善达克沙地榆由于各居群都存在相对较大的遗传变异 ,反映了在居群内具有较大的变异潜力。本实验结果也表明 ,RAPD可应用于浑善达克沙地榆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学的研究。文中还对浑善达克沙地榆的遗传变异与繁育系统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乌恰县境内自然分布的6个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M.Pop.)Cheng f.)居群的120份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种群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33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个多态性较高且扩增稳定的引物,共扩增出41条DNA条带,多态位点26个,多态性比率(PPB)占63.41%,物种水平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居群水平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各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不大,Nei's基因多样性(h)指数和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1169和0.1707,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4171,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居群之间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基因流Nm为0.6989。根据UPGMA聚类图,6个居群可划分为两支,一支是吾合沙鲁居群和2个肖尔布拉克居群,另一支是康苏居群、巴音库鲁乡的托帕尔居群和阿合其居群。新疆沙冬青6个自然居群的遗传距离的分子聚类结果与其地理分布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外来有害生物的快速准确鉴定有助于提高口岸检疫效率。红翅大小蠹(Dendroctonus rufipennis)和黄杉大小蠹(D. pseudotsugae)作为大小蠹属的非中国种是我国口岸原木检疫中频繁截获的检疫性有害昆虫。本研究以mtDNA COI基因5′端和3′端序列为标记对红翅大小蠹与黄杉大小蠹的11个样本开展分子鉴定有效性评价。结果显示,当以COI基因5′端和3′端为靶标时,两种大小蠹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181和0.144,是种内遗传距离的60.3和48倍,且种内、种间遗传距离间无重叠现象,在系统发育树上都能聚为独立的分支,表明mtDNA COI基因5′端和3′端序列均可有效区分红翅大小蠹与黄杉大小蠹。  相似文献   

7.
四纹豆象是口岸检疫中经常截获的种类,本文以四纹豆象及其近缘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COI基因516 bp碱基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保守位点为353个,变异位点为163个,简约信息位点为134个,自裔位点为29个。基于Kimura 2-parameter模型分析遗传距离,结果显示:种内遗传距离介于0.001~0.013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8,种间遗传距离介于0.114~0.193,平均遗传距离为0.161。采用邻接法构建的COI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显示,同一物种聚为同一小支,且分支自展值均为100%。结果表明应用COI基因片段对四纹豆象及其近缘种进行分子鉴定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向沙地加入由牛粪分别与棉秆、玉米秆和麦糠发酵而成的肥料,然后种植梭梭与白梭梭,研究发酵肥料对土壤水分和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施加1.6%的发酵肥料,不能明显提高土壤含水率;发酵肥料提高了植物的存活率,梭梭的存活率平均比对照高28.1%,白梭梭平均比对照高3.6%;发酵肥料能提高梭梭、白梭梭株高生长量,梭梭、白梭梭肥料处理的累积株高生长量平均比对照高20.3 cm、18.8 cm,两种植物的月生长量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P<0.01);发酵肥料能够明显提高两种植物的单枝生长量,肥料处理的月生长量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P<0.01),两种植物肥料处理的累积单枝生长量平均比对照高30.4 cm、25.0 cm。  相似文献   

9.
新疆野扁桃与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扁桃(Amygdalus ledebouriana Schlecht)为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我国仅分布在新疆。为研究野扁桃与栽培扁桃及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对新疆野扁桃、栽培扁桃、栽培桃和桃属部分物种的叶绿体matK基因进行测序,基于Kimura 双参数模型计算种间遗传距离,并以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野扁桃与蒙古扁桃和榆叶梅的遗传距离较小,与栽培扁桃和桃属物种(桃、山桃和蟠桃)的遗传距离较大;栽培扁桃与山桃、蟠桃和桃的亲缘关系较其与野扁桃、榆叶梅和蒙古扁桃的亲缘关系更近。  相似文献   

10.
提取青藏高原环湖地区扁穗冰草35个样品的DNA,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扁穗冰草rDNA的ITS区(包括ITS-4和ITS-5)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扁穗冰草ITS序列总长度为649bp,其中有17个变异位点,扁穗冰草物种水平的Hd、Pi分别为0.916和0.00320,表明扁穗冰草物种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AMOVA分析表明,扁穗冰草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发生在居群内(77.62%),在系统发育树中,虽然4个地区样品聚为3支,但是每一支中不同地区的个体混杂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沙暴、尘暴及其防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沙尘暴在进入 90年代以来有进一步加剧趋势 ,其原因在于此期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暖化态势明显 ,人类超负荷开发资源加剧 ,从而导致沙尘暴的频繁发生 ,但总体上仍属于正常的灾害现象。我国沙暴只能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区 ,尘暴则可波及半湿润与湿润区 ,由此而论 ,北京的沙尘暴属于尘暴范畴 ,北京不会形成沙漠区。防治沙尘暴必须采取水、土、植被综合防治措施 ,基本对策是 :1 .搞好流域为单元的水土资源合理利用规划 ,进行水土保持综合防治 ;2 .增加地表植被复盖 ,搞好防护林体系建设 ;3 .减轻土地利用强度 ,恢复提高土地抗蚀能力 ;4.加强管理体系建设 ,依法建设生态环境。建议国家设立水土保持为主要职能的生态环境建设委员会 ,统一协调布署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2.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3.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4.
郁金香和百合是最重要的百合科球根花卉。病害是制约郁金香和百合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国内为害郁金香和百合的主要病害和病原。国内为害郁金香和百合的主要病原真菌有镰刀菌、灰霉和炭疽菌;主要病原细菌有萎蔫短小杆菌、果胶杆菌属和迪基氏属软腐细菌;主要病毒有郁金香碎色病毒、百合斑驳病毒、百合无症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等RNA病毒。主要植物病原线虫有短体线虫、茎线虫和滑刃线虫。线虫取食伤害郁金香和百合的根、鳞茎和芽,促进病原真菌和细菌对植物的复合侵染;毛刺属和拟毛刺属线虫除侵害郁金香和百合,还作为介体向植物传播烟草脆裂病毒。为害郁金香和百合的线虫,南芥菜花叶病毒、草莓潜隐环斑病毒和番茄环斑病毒等RNA病毒是与郁金香和百合相关的主要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也介绍了鉴定这些病原的常规方法和新方法,为建立郁金香和百合主要病原的检测检疫体系提供技术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6.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7.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8.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9.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20.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