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GIS)的空间统计方法对兰州市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和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进行处理,探讨兰州市的人口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兰州市的人口分布总体上表现为集聚趋势;十年来兰州市人口密度一直以主城区为最高,且2000-2010年主城区城关、安宁、七里河和西固区的人口密度在不断增加,其他的区、县则处于负增长;2000-2010年,兰州市的人口重心由皋兰县不断向东南方向的城关和安宁区移动,移动速度逐年加快,兰州尚处于高速城镇化阶段;2000年和2010年的兰州市人口密度分布模式不同于东部地区的大城市,以反函数模型拟合效果为最好,但仍然符合距离衰减规律,以东方红广场为中心,随着距离增加,人口密度递减.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取了吉兰泰盐湖北部风蚀粗粒化地表不同粒级风蚀颗粒的百分含量,并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各粒级颗粒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高度可蚀(<0.42mm)、半可蚀(0.42~0.84mm)和不可蚀(>0.84mm)颗粒百分含量的均值分别为17.20%、20.73%和47.38%,说明研究区地表物质组成以不可蚀颗粒为主.2)高度可蚀、半可蚀和不可蚀颗粒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3.31%、32.75%和41.58%,3者的半方差函数最优拟合理论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变异系数和半方差函数模型说明地表物质组成中,颗粒越小,其空间分布的变异性越大.3)3类风蚀颗粒的空间分布格局均呈斑块状,说明颗粒空间分布格局是由结构因素和随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成土母质、风蚀及植被分布状况是造成不同粒级颗粒分布出现差异的主要驱动力,此外,人为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颗粒的再分布.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柴达木盐湖资源开发 ,对国内盐湖化工产品 ,主要是钾盐、镁盐、钠盐、锂盐、溴、碘、硼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 ,供开发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内蒙古兴安盟地区热量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半经验半理论回归模拟方法,建立了内蒙古兴安盟地区40个表征热量资源的空间分布模型,模型全部通过0.01显著性检验,其中90%的模型同代检验和87.5%的模型模拟检验相对误差在-5%~5%之内.不同时间尺度空间分布模型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所建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该地区的热量资源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应用GIS技术和1...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吉兰泰盐湖上风向的戈壁、灌木林地表层颗粒空间格局特点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揭示该地区的风沙运动规律,对加强相关地区的植被类型及其空间配置格局的防沙效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乌兰布和沙漠西南边缘的吉兰泰盐湖为试验区,以试验区内戈壁、灌木林地表层颗粒为研究对象,利用样方法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取地表层不同土壤风蚀颗粒的百分含量,采用经典描述性统计及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抗风蚀能力颗粒百分含量的小尺度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 2个样地颗粒越小,空间分布的变异性越大,峰度越尖锐。2裸露戈壁样地内3种风蚀颗粒含量的半方差函数模型均为线性模型,模型决定系数均在0.8以上,分布形态为随机分布,空间相关性中等;灌丛林地内3种风蚀颗粒的分布特征比较复杂,0.42 mm颗粒的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大。3由于灌丛对样地内不同风蚀颗粒分布的影响,导致灌丛林地及其周边0.84 mm的不可蚀颗粒呈聚集分布,空间分布比较强烈。  相似文献   

6.
对西北民族地区"非遗"旅游资源分别开展了基于点(优秀旅游城市、5A级旅游景区)、线(铁路、国道)以及点-线综合的GIS缓冲区分析,以总结其空间结构及资源属性特征,旨在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决策参考。西北民族地区"非遗"旅游资源宏观上集聚特征明显,呈现"六簇一带"的空间格局,但微观尺度却相对分散,具有以公路为主线的交通指向性特征和开发进程中的城市指向性特征。这种具有矛盾性的双重特征与西北地区民族文化的形成过程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柴达木盆地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柴达木盆地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水文等资料 ,利用GIS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 ,结合水资源分区状况 ,对柴达木盆地的土地利用景观进行分区制图 ,划分出 7个区域。针对斑块和景观镶嵌体分别选取 7个景观指标。研究表明 :柴达木盆地景观的优势景观类型为草地和未利用土地 ,面积之和均占各区的 90 %以上 ,其它面积较小的景观则呈补丁状散布在各个景观分区中 ;在柴达木盆地中 ,景观多样性与水资源有密切的联系 ,水资源愈丰富 ,景观多样性的值愈大 ;平均接近指数能较为有效地反映柴达木盆地景观格局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从鱼卡河大小柴旦区→那棱格勒乌图美仁区→茫崖冷湖荒漠区→柴达木河都兰区→格尔木区→巴音河德令哈区→都兰河希赛区景观平均接近指数从 932 1.13→ 75 4 3.4 2→ 5 0 85 .0 5→ 4 315 .0 3→ 2 76 0 .6 5→ 10 6 9.93→ 36 3.33,呈显著减少趋势 ,说明人类活动程度的增强 ,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大 ,即人类活动程度和景观破碎程度大致呈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宁夏气候要素推算及农业气候资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GIS技术研究了宁夏气候要素的小网格(250 m×250 m)推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宁夏农业气候资源的状况。结果表明:宁夏太阳辐射资源丰富,太阳辐射年总量为4 955~6 155 MJ/m2,是全国太阳辐射最丰富地区之一;年平均气温5.3~9.9℃,呈北高南低分布,积温的分布空间差异明显;年降水量159.7~594.0 mm,南多北少;年蒸发量1 108.8~1 991.7 mm,分布为中西部大,东南部小;年干燥度在0.4~4.7,中北部大部分地区干燥度在2.0以上。宁夏的干旱性气候特点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中国2000年水足迹省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目前对于水足迹测评的常用方法,并简要介绍了虚拟水的核算原则。通过对2000年中国各省人均水足迹与人均用水量的比较,借助于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各省区人均水足迹进行了系统聚类,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将中国31个省区的人均水足迹划分为5类,其中人均水足迹在480 m3/a以下的仅有广西,480~550 m3/a的有四川、贵州、江西、浙江,700~850 m3/a的有新疆、甘肃、宁夏、山西、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辽宁,850~950m3/a的有内蒙古和青海,其余省份介于550~700 m3/a,制作了中国2000年各省人均水足迹空间分布图。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绿洲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旱区降水稀少 ,气候干燥 ,土壤水分成为维持地表植被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不同区域受地形、土壤特性、地下水位等的影响不同 ,其土壤含水量的分布也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 ,为深入分析干旱区绿洲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异性及其分布趋势 ,通过实测土壤含水量数据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 ,研究了三工河流域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和评估 ,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干旱区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其对植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吉兰泰盐湖环境演化及沙害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永 《干旱区研究》1996,13(4):54-56
吉兰泰盐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境内,乌兰布和沙漠西南边缘。属典型温带荒漠。本文主要论述盐湖形成过程,环境演化及沙害成因。介绍盐湖目前的沙害状况。  相似文献   

12.
新疆艾比湖流域盐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艾比湖流域的野外考察,以及沿途访问、咨询,分析了艾比湖流域盐尘的成因、加剧的原因、危害以及提出几点治理的办法。结果表明:艾比湖流域盐尘的成因主要是:阿拉山口强劲的大风;丰富的盐尘源;地表干燥、疏松,植被屏障衰退和丧失。近几年主要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得盐尘源地扩大和地表状况恶劣,造成艾比湖流域盐尘加剧。盐尘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不仅对工农业和人体造成了严重危害,而且已经危及到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持续发展,所以治理盐尘刻不容缓。由结果分析要治理艾比湖流域的盐尘,需要减少提供盐尘的源地,改变地表恶劣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并借助GIS技术,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栅格尺度上的水资源开发潜力,并对各区县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发现:该经济区整体上水资源负载指数较大,为14.19,表明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开发潜力小,仅关中西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潜力还较大;关中—天水经济区水资源超载状况较为严重,平均人口超载率为422.40%,多数区县水资源承载力指数(WCCI)远大于1,实际人口数量远超过水资源可承载的人口数量,只有少数地区WCCI接近或小于1,即处于人水平衡或水资源盈余状态。针对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承载状况,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呼伦贝尔岭东南旱作丘陵区气候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三道沟镇商品粮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的光合、光温、气候、气候-土壤资源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量条件是限制该地区粮食增产的主要非可控因素,如能改善热量条件,还有20%~30%的增产潜力;该地区的降水条件对玉米、大豆、马铃薯、水稻四种主要粮食作物的满足程度在80%左右,表明降水量及其季节分布是该镇粮食产量低的制约因素之一,存在的问题是水分利用率较低;土壤养分状况对马铃薯和水稻增产未表现明显的限制作用,而对玉米和大豆增产却是最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陕北风沙滩区地下水资源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土高原风沙滩区为例,采用数据库技术和电子地图技术,并利用均衡法,建立风沙滩区所需要的水资源评价系统.系统具有该地区经济状况、水文地质参数、地下永动态状况等数据的管理和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等多种功能.陕北风沙滩区总补给量为151 804×10m4/a,总排泄量为162 612×104m3/a,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45 125×10m3,与历次水资源评价相比,本次评价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用水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RS和GIS的内蒙古达里诺尔湖1999-2010年动态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年来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内陆湖泊发生了巨大变化,有的稳定、有的萎缩,有的消失。文中以多时相LandSat TM/ETM+影像和早期1:5万地形图为数据源,选择内蒙古地区第二大湖泊达里诺尔为研究区域,从面积、变化率和空间分异特征等多个方面对该湖泊近12年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达里诺尔湖从1999年到2010年湖泊重心西移岸线的发育系数减小,面积由220.3389km2缩减到190.0944km2,面积缩减了30.2445km2,年平均变化率为-0.012479%;对邻近三个气象台站50年气象资料的分析表明,湖泊萎缩的主要因素是气温的升高,蒸发量的上升以及降水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陕西省耕地与人口空间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根据陕西省各市、县的统计资料,分析了陕西省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和人口的相对变化率空间分布,并利用区域重心的概念及模型,计算出1953年至2005年主要年份的耕地重心及人口重心坐标,得到两者动态演变轨迹,对其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陕西省耕地和人口各自空间变化区域差异显著,但变化分布格局大致相同,陕南地区相对变化较小,陕北地区和关中地区中部部分区域相对变化较大。52年来耕地分布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11.67 km,人口分布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17.35 km,两者整体走势相似,两重心之间的距离推近了6.29 km。耕地面积与人口总数之间相关度不大,但耕地分布与人口分布呈高度正相关,人口重心的移动是导致耕地重心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西安市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绝大多数行政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分值小于0.5,分值最高的周至县得分为0.5279,分数最低的高陵县得分仅为0.2573,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普遍较低,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西安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根据该区域水资源的现状,提出了跨流域调水、人工回灌、节水、加强管理监督等提高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