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施氮水平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花后碳氮同化和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个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5个施氮水平下花后植株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化合物的同化、转运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花后氮同化量约为转运量的10%~40%,而花后碳同化量则为转运量的0.5~2.5倍.高蛋白品种豫麦47花后氮素和碳水化合物的转运量均较高,低蛋白品种豫麦50花后碳水化合物同化量较高.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豫麦47的氮素转运量提高了45%,氮素同化量减少了84%,花后碳水化合物同化量提高了37%;而豫麦50的氮素转运量变化较小,氮素同化量减少了63%左右,花后碳水化合物同化量提高了63%,两品种碳水化合物转运量变化幅度较小.因此,适当提高施氮水平,对2种品质类型小麦可起到提高产量和改良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是我国特有的孑遗植物,优质种苗的培育是水杉造林成功的基础。通过探讨氮素指数施肥对水杉幼苗生长及氮素积累的影响,为水杉苗木培育提供基础。以一年生水杉幼苗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方法,设定常规施肥(CF,纯氮用量5.0 g·株~(-1))和指数施肥(EF1、EF2、EF3、EF4,纯氮用量分别为1.0,3.0,5.0和8.0 g·株~(-1))。苗木生长结束后,测定水杉的地径、苗高、生物量及氮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水杉的苗高、地径在不同施肥间没有显著差异,EF处理显著提高了水杉根、茎生物量的积累(P0.05),其中EF3处理的总生物量最高,为115.2 g·株~(-1);水杉茎、叶氮质量分数在不同施肥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与CF相比,EF处理的根、茎氮积累量分别增加49.2%~84.4%,32.5%~34.9%,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其中EF3处理的氮积累总量为最大值,达2 938.9 mg·株~(-1)。施氮量为5.0 g·株~(-1)的指数施肥是水杉幼苗温室培育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3.
氮素水平对樱桃番茄氮磷钾吸收及利用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浮板毛管水培栽培模式,研究了低氮N1(6 mol/m3)、中氮N2(12 mol/m3)和高氮N3(18 mol/m3)3种供氮处理对樱桃番茄各生育阶段不同器官氮磷钾含量、阶段积累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氮磷钾利用率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樱桃番茄叶片氮、磷、钾积累量峰值期随着氮素浓度的增加而延后;茎的氮、磷、钾积...  相似文献   

4.
采用浮板毛管水培栽培模式,研究了低氮N1(6 mol/m3)、中氮N2(12 mol/m3)、中氮N2(12 mol/m3)和高氮N3(18 mol/m3)和高氮N3(18 mol/m3)3种供氮处理对樱桃番茄各生育阶段不同器官氮磷钾含量、阶段积累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氮磷钾利用率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樱桃番茄叶片氮、磷、钾积累量峰值期随着氮素浓度的增加而延后;茎的氮、磷、钾积累量与氮素浓度成正比;N2处理有利于樱桃番茄果实氮、磷、钾积累;随着氮素投入量增加,地上部吸氮量比例、氮肥偏生产力、氮产量效用指数都不断降低,氮素利用效率不断降低,地上部吸磷(钾)量比例、磷(钾)肥偏生产力比例不断增加,磷(钾)产量效用指数不断增加;地上部吸氮量比例和氮肥偏生产力与施氮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氮产量效用指数与果实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地上部吸氮量呈显著负相关;地上部吸磷(钾)量比例与地上部吸磷(钾)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施磷(钾)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磷(钾)产量效用指数与果实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地上部吸磷量呈显著负相关;地上部吸氮量比例与氮肥偏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地上部吸磷量比例与地上部吸钾量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磷肥偏生产力与钾肥偏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氮产量效用指数与磷产量效用指数、钾产量效用指数都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N2处理有利于提高樱桃番茄氮、磷、钾素的积累量,同时兼顾了肥料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施氮量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0份干物质生产效率不同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4种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干物质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水稻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但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对施氮的响应程度不同。随施氮水平的提高,不同基因型水稻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以及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上升,但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明显下降。植株氮素积累量与植株氮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植株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与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种植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的土壤氮素表观平衡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差异随施氮水平提高而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优化施肥对大豆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两种密度(28、33万株.hm-2)条件下,研究了优化施肥对大豆不同器官的含氮量、氮积累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显著提高了大豆植株R6期的含氮量,在高密度条件下,叶片含氮量提高了10.6%,茎秆含氮量提高了11.3%(P<0.05)。优化施肥显著增加了R2~R6阶段的氮素积累,其中R4~R6阶段高密度条件下氮积累量提高了41.4%(P<0.01)。R2~R6阶段的氮素积累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高密度条件下,优化施肥的产量比常规施肥提高了10.5%(P<0.05)。  相似文献   

7.
水稻不同品种对镉吸收及分配的差异   总被引:61,自引:15,他引:61  
采用盆栽土培法,研究了镉在20个水稻品种体内的积累与分配。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种对镉的积累能力差异显著。土壤镉浓度为100mg·kg-1时,镉在水稻不同品种茎叶内的浓度变化范围为24.39~140.27mg·kg-1,积累量变化范围为1.54~14.35mg·盆-1;镉在水稻不同品种糙米内的浓度变化范围为0.87~2.70mg·kg-1,积累量变化范围为56.68~291.61μg·盆-1。不同水稻品种对镉的积累能力在抽穗前和抽穗后表现一致。水稻吸收的镉分配到籽粒中的比例非常低,糙米的平均镉浓度仅为水稻茎秆的1/30。糙米中的镉浓度与品种类型有关,即籼型>新株型>粳型。本研究还表明,糙米中的镉浓度和积累速率与水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即高产伴随高镉。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烤烟钾素营养与氮吸收同化能力的关系,明确钾素营养与氮同化互作的可能作用途径,为合理施用钾肥提供理论基础,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分析了营养液培养条件下,缺钾后烟草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积累量的变化情况,根系形态及根系氮硝酸盐吸收速率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缺钾后烤烟茎和叶片的干物质积累量降低,根系干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变化;缺钾降低了烤烟总根长、根系体积和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无显著变化;缺钾降低烤烟茎和叶片中的氮积累量,增加氮在根系中的分配,降低在茎中的分配;缺钾处理后根系硝酸盐吸收速率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增加。综上,缺钾后烤烟氮积累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干物质积累量减少导致植物氮需求减少。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冬小麦生产过程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时期、基追比例及施用量,增加冬小麦氮素积累量和提高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实现氮肥资源高效利用,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追肥时期(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基追比(6∶4和5∶5)和施氮水平(0、75、150、225、300 kg/hm2)下冬小麦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追肥时期、基追比例和施氮量均影响冬小麦氮素积累量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并且存在互作效应;追肥时期、基追比例和施氮量对各器官氮素积累量的影响基本表现为: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基追比6∶4>基追比5∶5以及施氮量为225 kg/hm2时最大;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农学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递减。冬小麦适宜的追肥时期为拔节期、基追比为6∶4、施氮量225 kg/hm2,该氮肥运筹方式下,其籽粒氮素积累量最高,为250.30 kg/hm2。研究结果可为冬小麦合理施氮和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氮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之一,氮的吸收、同化和运输直接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并决定水稻产量和品质。为明确黑龙江省浓江农场最佳施氮量,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氮肥施用量,水稻平方米收获穗数、穗粒数、空瘪率也相应提高,但千粒重降低,氮肥用量105~120kg/hm2时稻谷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磷肥施用方法对滴灌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完善膜下滴灌水稻磷肥施用技术,为膜下滴灌水稻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磷肥施用方法对膜下滴灌水稻的增产效应、产量结构、氮磷钾养分阶段吸收量和分配特征的影响,以及氮磷钾肥在土壤中的移动及分布.结果表明,滴灌水稻氮、钾肥随水滴施配合磷肥40%基施+60%滴施增产39.1%;稻株氮、钾养分含量生育前期最高;分蘖期吸收氮磷钾占全生育期30.72%、19.31%和22.32%;氮肥移动性好,磷肥移动性弱,钾肥介于两者之间.滴灌水稻氮肥和钾肥可全部随水滴施,磷肥应采取滴施为主,基施为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试验应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施用氮、磷、钾、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有机肥的合理施用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有非常显著的影响。通过株高、干物重、产量等指标的分析得出,氮肥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效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相应栽培密度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浙江省主栽籼粳杂交水稻(甬优12和嘉优中科6号)和常规粳稻(秀水134)的个体和单位面积群体产量、产量构成,及其对氮肥施用的响应特性,同时对其干物质和氮素的累积、转运特性,以及氮素利用效率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甬优12和嘉优中科6号的个体、单位面积群体及日产量均高于秀水134,其中,个体产量优势更明显。尽管籼粳杂交稻单位面积穗数和结实率相对较低,但其穗大粒多。随施氮量增加,甬优12和嘉优中科6号产量呈增加趋势,而秀水134产量在施氮量超过200 kg·hm-2后即呈下降趋势。甬优12和嘉优中科6号个体和单位面积群体的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均高于秀水134,其中个体差异更明显。整体而言,甬优12和嘉优中科6号单位面积群体齐穗期后干物质和氮素转运量较少,转运效率较低。甬优12和嘉优中科6号的氮素利用效率高于秀水134,然而主要表现为氮素吸收效率高,生理利用效率差异不明显。由此可见,籼粳杂交稻的干物质形成和氮素吸收能力高于常规粳稻,但转运量和转运效率较低。另外,与氮素吸收效率相比,籼粳杂交稻的氮素生理利用效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有机酸对水稻吸收铅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盆栽试验 ,研究不同包膜和非包膜有机酸 (乙二胺四乙酸 (EDTA)、柠檬酸、草酸 )对土壤中铅的活化和水稻吸收铅的影响 ,尤其是对水稻籽粒中铅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EDTA能强烈活化土壤中的铅 ,经EDTA处理的土壤其有效态铅的含量比对照提高 6 1倍 (包膜 )和 2 3倍 (非包膜 ) ;柠檬酸对铅也有一定的活化作用 ,但效果不显著 ;草酸则抑制了土壤中铅的活化 ,有效态铅含量下降。EDTA处理促进了水稻对铅的吸收和在籽粒中的积累 ,籽粒中铅含量由对照的 0 96 4g·kg-1增加到 1 5 15g·kg-1;柠檬酸和草酸处理后水稻对铅的吸收和在籽粒中的积累均下降 ,柠檬酸处理的籽粒铅含量下降 6 6 % (包膜 )和 5 3% (非包膜 ) ;草酸处理的下降 72 % (包膜 )和 6 4 % (非包膜 )。与非包膜有机酸处理相比 ,包膜有机酸处理对铅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亚硒酸盐对旱稻吸收、转运砷及其氧化性胁迫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以As低吸收旱稻(V1)和高吸收旱稻(V2)品种为材料,研究无污染(CK)及轻、中度As污染(65.2、83.9 mg·kg~(-1))土壤中,土施Se(0、1.0、5.0 mg·kg~(-1))对旱稻生长、As吸收转运及其氧化性胁迫的影响。结果显示:低、高Se处理在轻度As胁迫下,V1生物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50%和31.13%,V2分别增加了17.89%、34.95%;在中度As胁迫下,V1增幅分别为56.42%和122.96%,V2增幅分别为34.38%和38.73%。Se促进了根系As吸收,显著降低了As从根系向地上部转运,降低了茎叶As累积。在无、轻、中度As污染土壤中,高Se处理V1根As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55.69%、27.08%和18.22%,茎As分别减少了18.89%、21.10%和30.93%,叶As分别减少了19.63%、27.68%和15.12%;V2根As含量分别增加了48.98%、23.82%和12.71%,茎As分别减少了17.02%、24.58%和16.16%,叶As分别减少了17.61%、20.52%和13.26%。Se在As胁迫下显著降低了叶MDA含量,低、高Se处理在轻度As胁迫下,V1叶MDA含量分别降低9.73%和13.26%,V2分别降低16.09%和20.68%;中度As胁迫下,V1分别降低9.29%和19.01%,V2分别降低14.80%和19.79%。V1在不同As胁迫下,Se显著提高了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而V2在As胁迫增强下,Se对抗氧化酶活性先促进后抑制。本研究表明,Se能有效缓解旱稻As胁迫,低、高As吸收品种的差异与机制,主要体现在V2对As的吸收与转运远高于V1,以及V2体内的MDA含量、POD和CAT活性远高于V1。  相似文献   

16.
施氮量对双季稻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季稻鄱优364和K优117为材料,设置6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双季稻产量、经济效益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施氮量范围内,水稻产量先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后有所下降,早稻鄱优364最高产量时的施氮量为184 kg·hm-2,晚稻K优117最高产量时的氮肥施用量为228 kg·hm-2。根据当年水稻价格、投肥成本,拟合出水稻纯增收入与施氮量的一元二次曲线,即早稻为 y=-0219 7x2+75787x+2 9547;晚稻为 y=-0167x2+7107x+5 2028。由此得出双季早稻经济效益最高时的施氮量为173 kg·hm-2, 双季晚稻经济效益最高时的施氮量为213 kg·hm-2。增施氮肥可提高稻谷的吸氮量,但双季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早、晚稻氮肥回收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抛物线状。根据双季稻高产、高效并适当提高氮肥利用率的原则,确定了双季水稻最佳施氮量范围。  相似文献   

17.
生物有机肥对芥蓝生长及土壤中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盆栽试验和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芥蓝生长及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使芥蓝的产量显著提高,在肥力偏低的土壤上施用效果更好,每500 g土施用生物有机肥3 g,即达到施用常规化肥的效果.施用生物有机肥有利于促进蔬菜体内氮、磷、钾养分的积累,显著提高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含量,改善土壤的供肥能力,在肥力偏低的土壤上可得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杂交稻新品种泰丰优676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施氮量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水平下,施氮量对每667 m2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有极显著影响。每667 m2施N 12 kg处理的水稻每667 m2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衡协调,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ORYZA0模型的建模理论和模型应用.模型能系统分析氮素在作物-土壤-大气系统中的复杂行为.因此,能用于模拟作物的氮素吸收和干物质形成过程.模型与Price数学优化程序结合,能制定为取得模拟生物量或经济产量所需的最佳氮管理方案.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推荐的氮肥管理方案较当地常规氮管理方法具有显著的节氮增产作用.此外,还就模型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