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翅蚜小蜂属1中国新记录种记述(膜翅目:蚜小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采自新疆乌鲁木齐市阜康县的花翅蚜小蜂属1中国新记录种——云纹花翅蚜小蜂(Marietta ghesquieri Yasnosh),详细记述了雌、雄两性的形态特征、已知寄主和分布,并附有特征照片,编制了中国花翅蚜小蜂属已知4个种类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采自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红花尔基的蚜小蜂属1中国新记录种--长索蚜小蜂(Aphelinus annulipes(Walker)),详细记述了其雄性形态特征、已知寄主和分布,并附有特征照片.研究标本保存于东北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3.
记述了采自新疆克拉玛依市杨圆蚧(Diaspidiotus gigas( Thiem et Gemeck))上的花角蚜小蜂属1中国新记录种——杨圆蚧花角蚜小蜂(Ablerus atomon (Walker)),详细记述了雌雄两性的形态特征,已知寄主和分布,并附有特征照片.  相似文献   

4.
记述了采自云南的黄蚜小蜂属Aphytis chrysomphali-种团的2个新种———滇黄蚜小蜂( A.dianensis Gao et Li, sp.no v.)和拟日黄蚜小蜂( A.pseudoajp onicus Gao et Li, sp.nov.)。详细记述了成虫的形态特征和分布,并附有特征照片;编制了chrysomphali-种团中国所有已知种类的检索表。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东北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记述了中国簇毛蚜小蜂属及一新记录种——安簇毛蚜小蜂(Proaphelinoides anomalus Hayat).描述了安簇毛蚜小蜂的形态特征,并提供了其重要鉴别特征的照片以及中国簇毛蚜小蜂属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华南地区烟粉虱Bemisia tabaci 2种优势寄生蜂古桥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furuhashii和双斑恩蚜小蜂Encarsia bimaculata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及个体大小.【方法】利用解剖与显微拍照技术比较了2种蚜小蜂的胚后发育过程、个体形态及大小.【结果和结论】2种蚜小蜂的发育世代均经历卵、1~3龄幼虫、预蛹、蛹与成虫7个发育阶段.在相同条件下,古桥桨角蚜小蜂的世代发育历期(15.9 d)要长于双斑恩蚜小蜂(14.4 d);随着发育龄期的增加,2种蚜小蜂的体长、体宽、头长与头宽都不断增加,但古桥桨角蚜小蜂各个虫态的体长、体宽、头长及头宽均明显大于双斑恩蚜小蜂.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采自云南的黄蚜小蜂属Aphytis chrysomphali-种团的2个新种——滇黄蚜小蜂(A.dianensis Gao et Li,sp.nov.)和拟日黄蚜小蜂(A.pseudojaponicus Gao et Li,sp.nov.)。详细记述了成虫的形态特征和分布,并附有特征照片;编制了chrysomphali-种团中国所有已知种类的检索表。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东北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的个体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拳试验是关于丽蚜小蜂的个体发育的初步研究。在温度平均23.2℃、光强6—7千勒克司、16小时光照、相对湿度70—80%的实验室条件下,描述了丽蚜小蜂由卵发育到成虫每天的形态和大小,并测得其卵期3.3±0.2天,幼虫期6.6±0.2天,预蛹期1.4±0.2天,蛹期5.3±0.4天;其黑蛹前幼虫期5.3±0.2天,黑蛹后幼虫期1.3±0.2天;丽蚜小蜂在黑蛹内羽化,停留1.6±0.2天后破壳而出;在温度平均为26.7℃下,丽蚜小蜂成虫寿命为23.5±1.3天,繁殖力128.9±6.9粒/雌、繁殖率5.5±0.2拉/雌/日。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述中国短索蚜小蜂属Archenomus,Howard的13种,含2种中国新记录和4种新种,提出中国短索蚜小蜂属分种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分藏福建农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和植物保护系.  相似文献   

10.
松突圆蚧异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 Tachikawa是松树上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 phila Takagi的重要寄生蜂,广东省自1986年以来从日本冲绳引进以防治松突圆蚧.在引进的材料中还获得短索蚜小蜂属Archenomus的1新种.笔者对这2种蚜小蜂作了描述,新种模式标本分藏福建农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和植物保护系.  相似文献   

11.
丽蚜小蜂 Encarsia formosa Gahan 体长约0.6 mm,腹部长度约0.3 mm。雌性生殖系统位于腹部后端,约占腹腔的2/3,由成对的卵巢及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及附腺组成。对采自北京地区的3000余头丽蚜小蜂雌性成蜂进行解剖,发现丽蚜小蜂的一对卵巢由12根卵巢管组成,并且每侧卵巢包含的卵巢管数目相同,均为6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与丽蚜小蜂(E. formosa)的种间竞争及其对粉虱控制作用的影响。【方法】以番茄为寄主植物,温室白粉虱为寄主昆虫,浅黄恩蚜小蜂与丽蚜小蜂以10 : 0、8 : 2、5 : 5、2 : 8及0 : 10进行混合释放,每20 d抽样1次,调查浅黄恩蚜小蜂、丽蚜小蜂及粉虱的种群动态变化。【结果】2种寄生蜂以不同比例混合释放60 d后,丽蚜小蜂在寄生蜂中的百分率始终保持在50%左右;不同比例混合释放或单独释放,均能将粉虱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特别是5 ES﹕5 EF混合释放后,通过寄生和取食杀死粉虱的百分率始终高于83%,对温室白粉虱表现出长期稳定的控制效果。【结论】在温室白粉虱作为重要寄主时,浅黄恩蚜小蜂并不能竞争取代丽蚜小蜂,浅黄恩蚜小蜂的存在没有干扰粉虱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记述了黄蚜小蜂属一中国新记录种桦圆蚧黄蚜小蜂。分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寄主:白桦上的桦圆盾蚧。  相似文献   

14.
蚜小蜂科的扁蚜小蜂属Aphelosoma Nikol’skaja在我国首次发现。本文记述了该属的属征、生物学及其分布,并对中国新记录种竹蚧扁蚜小蜂Aphelosoma plana Nikol’skaja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5.
蚜小蜂科的扁蚜小蜂属AphelosomaNikol'skaja在我国首次发现,本文记述了该属的属征,生物学及其分布,并对中国新记录种竹蚧扁蚜小蜂AphelosomaplanaNikol'skaja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6.
不同寄主植物对丽蚜小蜂寄生、发育、存活和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工气候箱内测定了5种寄主植物对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寄生、生长发育、存活以及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间丽蚜小蜂的寄生率差异显著,5种寄主植物中,丽蚜小蜂在番茄上的寄生率最高(84%),其次为菜豆、烟草、棉花,黄瓜上寄生率最低(26.9%)。不同寄主植物对丽蚜小蜂的生长发育、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均有较大影响,寄主植物间差异显著,但对其存活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记述采自中国河北省黑蚜蝇属一新种:河北黑蚜蝇Cheilosia hebeiensis sp.nov..新种隶属于promixa种团,据Vujic'et al(2013)检索表,新种近似C.rufimana Becker,1894,但新种小盾片后缘主要为浅色鬃状长毛,且雄性上叶形态不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理工大学和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给出新种详细的形态描述与主要特征图,同时记述了该种的生活史.  相似文献   

18.
记述了黄蚜小蜂属一中国新记录种桦圆蚧黄蚜小蜂(AphytistestaceusTshum-akova)。分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寄主:白桦上的桦圆盾蚧(Diaspidiotusalma-atensisBorchs.)。  相似文献   

19.
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的引种与利用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pitysophilaTakagi是一种危险的森林检疫性害虫,严重影响松树的生长.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azumaiTachikawa是有效防治松突圆蚧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我们在借鉴广东省20世纪80年代引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的经验基础上,于2002年5月再从日本引进花角蚜小蜂,共收到花角蚜小蜂种蜂5718只,经过1年多的林间释放和扩繁,已成功定殖,为松突圆蚧的生物防治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寄生蜂对同翅目和鳞翅目害虫寄主的调控机制,重点描述了3种主要粉虱科寄主-蚜小蜂科寄生蜂系统:烟粉虱-丽蚜小蜂、温室粉虱-丽蚜小蜂和烟粉虱-蒙氏浆角蚜小蜂间复杂多样的相互作用机制,以期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