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淮北市矿区植被生态恢复现状及可持续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尚光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3):121-123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介绍淮北市矿山分布类型、废弃地历史成因、植被受损程度、环境次生灾害的发生以及植被生态恢复现状,并就部门间协作、建立长效机制、经费投入和矿山废弃地景观资源整合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最后,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整合改造模式及生态重建策略。  相似文献   

2.
通过阐述工业废弃地不同于其他用地的独特条件,提出景观改造的原则,并且有针对性的分析国内外成功的案例,对景观改造的方法进行归纳。依据中国具体情况,吸收借鉴发达国家景观改造的思想,利用景观改造的途径完成工业废弃地的转变,满足其在自然、景观、经济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加强对采矿废弃地的生态与景观恢复治理工作,该文对其景观生态特征以及景观生态重建原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恢复型、土地开发型和景观再造型的采矿废弃地生态与景观恢复的治理模式,并以浙江省矿山治理工程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徐州城北生态农业公园总体规划为例,推行生态造园理念,精心构思农业项目,在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与景观格局重建、城郊观光农业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将城郊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与观光农业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促进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金属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婧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082-8084,8087
金属矿山废弃地是剧烈人为干扰下的一种特殊景观类型,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退化严重。通过生态恢复和重建促使采矿废弃地的生态价值再生,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我国采矿废弃地的现状、环境影响,对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各种生物措施以及可持续利用途径进行综述,对我国金属矿山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荒漠化宜农荒地植被快速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孙兆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950-16954
我国西北地区地域广阔,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西北地区荒漠化宜农荒地植被快速恢复技术,对加快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笔者在综述宜农荒地植被快速恢复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提出适宜西北地区生态经济发展建设目标的植被快速恢复技术及策略,为西北地区宜农荒地植被快速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对矿区废弃地实施生态恢复是目前解决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积极开展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研究至关重要。回顾了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发展历程,分析论述了国外的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研究特点和我国在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方面的研究方向和特点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最后对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卢圣  王芳  周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979-5983
帕特丽夏·约翰松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风景园林师和生态艺术家,她以艺术家的敏锐和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创作了大量的景观作品,从拥挤的海滨、濒危的森林到城市湿地,实践着艺术可以促进地球环境生存的理想。她在设计中以自然界的动植物为原形,结合场地条件,营造出具有强烈个性又兼顾生态系统平衡和功能的景观作品,为现代园林设计的生态设计方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对西北地区的园林植物进行了广泛地调查,在系统地研究气候生态因子的变化及其对园林植物生态适应性的决定性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智能系统的开发方法和Delphi,开发了“西北地区园林植物配植智能系统”(LPIDS)。该系统可以根据设计地点的生态气候因子,快速地确定适合该地配植的园林植物。同时,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其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一种进行快速园林植物配植设计的新方法。第1期张勇等西北地区园林植物配植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我国采煤塌陷的现状、类型、形态,以及采煤塌陷对植被的直接和间接影响.采煤塌陷直接导致植被景观被破坏,导致地表变形而产生地下水位改变、土壤侵蚀、水土流失,间接阻碍植被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破坏植被生长.采煤塌陷对植被产生的影响严重而深远,因此矿区植被的修复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露天矿区为研究对象,评价矿区景观生态风险,并采用ESDA方法定量研究矿区生态风险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矿区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以高风险区域为核心,由高到低呈环形包围特征.其中,高风险主要分布在矿业生产及城市生活区域,以土地破坏、压占及城市建设为主要风险来源;中等风险主要分布于自然、半自然功能区,以城市生活与农业生产为主要风险来源;低风险区域以林地、荒草地等植被覆盖区域为主,但大面积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导致该区域生态基底较差、环境脆弱,加之露天煤矿作业频繁,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堪忧.同时,不同功能区的风险高低排序(人工区>半自然区>自然区)特征符合常规的区域生态风险等级差异规律.此外,基于ESDA分析矿区景观生态风险,其空间自相关性高达0.7521,风险的空间集聚效应明显;而对比矿区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异特征发现,景观干扰度是高、低风险区域的主要驱动因子;而景观脆弱度则是中等风险区域的驱动因子;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可对矿区环境管理和风险决策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业景观作为一种以自然农业资源为基础的特殊景观形态正在中国大地上悄然兴起.本文章结合矿区土地复垦的内容,以河北省迁安市瑞阳生态农业大观园为例,阐述了当代农业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和表达手法以及对于农业文明的特殊记忆.  相似文献   

13.
银杏的景观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治江 《现代农业科技》2009,(22):226-226,228
银杏是我国特有的植物物种,其寿命长、经济价值较高,景观效果好,在我国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中应用广泛,但也存在一些不恰当的景观应用方式。从银杏的特性入手,对银杏的景观作用进行分析,以明确其景观应用的形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更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雨莲  史继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497-5499
概述了我国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现状,总结了历史街区景观改造的途径。通过分析旧建筑的修缮和改造以及基础设施、绿化景观具体改造方法和步骤,旨在为历史街区的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的提供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外多功能乡村转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功能乡村转型是新时代乡村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乡村地域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出多元化和多功能化的发展态势.基于多功能乡村转型内涵的辨析,从转型路径与内容、驱动因素及机制、转型趋势及困境等方面总结归纳了国外多功能乡村转型研究进程.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较早关注多功能乡村转型研究,并从多功能农业逐步向多功能乡村转型深入,逐渐融合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景观生态学和生物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涉及全球、国家、区域和乡村及农场等多层次空间尺度.国外多功能乡村转型研究为我国乡村发展与规划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可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乡村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荷兰景观园林师引起了中国景观园林界的瞩目,具有荷兰特色的精彩设计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但是对其发展历史的研究相对于国外还比较滞后。20世纪初的荷兰和今天的中国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人口高密度,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建设量巨大,历史景观破坏严重,受国外影响较大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这样一个在20世纪发展出自身特色的国家的景观园林史,有助于中国景观园林学的发展。参10  相似文献   

17.
风景名胜区绿化是一门新兴的园林分枝学科.1985~1986年在对全国一些重点风景名胜区进行调查研究和绿化规划的基础上,为恢复和发展风景名胜区的植物景观,维护生态平衡,提出在绿化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根据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条件和植被现状:面上绿化控制和改造单一树种组成的人工群落,模拟自然群落,设计多种复层的人工经济植物群落;景区景点绿化,总结、推广、提高民族经济植物配植的传统方式;游览路线配植体现热带风光的风景林带。使风景名胜区绿化达到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上的稳定性,经济上的合理性,风格上的民族性,景观上的热带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1—2019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通过监督分类、目视修正和外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遥感影像解译,构建景观面积转移矩阵,运用景观格局指数、驱动力分析和FLUS模型,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和模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9年,研究区农田主要转为城乡人居及工矿用地,林地主要转为农田,水体主要转为城市公园绿地;研究区整体景观破碎化愈发严重,各景观类型之间连通性降低,景观呈现分散发展,最具优势的农田优势性逐渐降低;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是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区城乡人居及工矿用地主要向北部和东部扩张。  相似文献   

19.
当前西南老工矿区的生态治理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生态化转型困难、治理理念较为落后、制度执行力度欠缺、体制机制转变不顺等困境。生态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顺应新时代历史方位所作出的战略选择,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具体反映,而老工矿区生态治理关系到我国生态治理目标的实现。新时代推进西南老工矿区生态治理现代化需做到:坚持系统思维,提升生态治理整体效能;完善生态治理制度的配套措施,强化执行力度;构建公众参与机制,实现多主体参与治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西南老工矿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走出一条以制度建设为基础、系统思维为治理方法、人民立场为价值取向、多主体参与为治理格局的生态治理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玉米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是世界种植范围最广、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为保证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病虫害、杂草、干旱、盐碱等生物或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了玉米生产。培育具有抗虫、抗除草剂、抗病等性状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能够减少玉米产量损失,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玉米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研究发展迅速,获得的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已在国外商业化种植18年,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增加到2013年的1.75亿公顷。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需要较成熟的玉米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目前,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玉米都是从大量转基因玉米中选择的,具有外源基因单拷贝插入、遗传稳定、无载体骨架插入、目的基因表达合适、对玉米自身性状无影响等特点。国外大公司及部分公立研究机构建立了相对成熟的玉米转基因技术体系。中国玉米转基因技术体系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初步建立了玉米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有必要进一步提高玉米遗传转化效率及规模化程度。玉米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文章详细介绍了2种方法的原理、发展过程及其应用。农杆菌介导法是目前最主流的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具有成本低、外源基因拷贝数低、外源基因能稳定遗传表达等特点,更适用于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中国在玉米转基因技术体系研究及应用方面有很好的进展,在转基因受体材料选择、农杆菌侵染方法优化等方面对农杆菌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方法进行了系统优化,以国际上常用的玉米杂交种HiII及中国玉米优良自交系综31等为转化受体,建立了基于幼胚的玉米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并很好地应用于转基因玉米新品种的创制,获得大量具有生产应用价值的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文章展望了玉米转基因技术体系的发展趋势,认为商业自交系作为外植体的筛选、转化事件单拷贝率的提高、无载体骨架序列转基因的提升、多基因转化技术、基因打靶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及安全转化技术等方面是玉米转基因技术发展的趋势。中国应紧跟玉米转基因技术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多基因转化技术、基因打靶技术及安全转化技术,使转基因玉米技术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基因功能研究、转基因玉米产品研发等。中国通过玉米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获得的转基因玉米将来进入产业化应用,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将推动玉米转基因技术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文章为玉米转基因技术体系优化和转基因玉米新材料获得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