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用2种吸附剂XAD-2和T enax TA,采用动态顶空收集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 S)技术,对自然状态下油松的球果枝梢挥发物进行收集并分析。结果鉴定出6种单萜成分:1R-α-蒎烯、莰烯、β-非兰烯、β-蒎烯、β-香叶烯和D-柠檬烯,其中1R-α-蒎烯相对含量最高,莰烯最低,D-柠檬烯含量从9.47%~35.29%。实验结果表明,2种吸附剂对单萜的吸附效果基本一致,能满足油松挥发物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新疆云杉(Picea obovata Ledeb.)枝条及针叶的挥发性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新疆云杉枝条及针叶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萜烯类化合物。其中枝条挥发物中含有44种化合物,主要包括α-蒎烯(44.97%,m/m,下同)、莰烯(17.44%)、石竹烯(8.98%)、D-柠檬烯(7.35%)、α-水芹烯(4.72%)、醇类化合物(6.42%)等,以及少量的芳香烃类化合物、薁、茚、烯烃和烷烃类化合物。针叶挥发物中含有47种化合物,主要包括1R-α-蒎烯(34.31%)、莰烯(22.72%)、酯类化合物(7.68%)、萘类化合物(5.48%)、茨醇(3.78%)以及少量的芳香烃类化合物、蒽、烯烃和烷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寄主中不同萜类挥发性物质对梨小食心虫的引诱活性,发掘梨小新的生物防治手段。[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桃梢挥发物进行分析鉴定,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桃梢挥发物中的萜类化合物对梨小的引诱作用及其对性信息素的增效作用。[结果]在桃梢挥发物中5种萜类化合物被检测到,含量最高组分为Z-β-罗勒烯,α-法呢烯次之。田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包含1 mg Z-β-罗勒烯的诱捕器平均诱蛾量为65.86头·天~(-1),显著高于包含0.1 mg、10 mg和100 mg Z-β-罗勒烯诱捕器,可达到性诱剂诱蛾量的75.2%;4种剂量中,100 mg α-法呢烯的平均诱蛾量最高,为7.41头·天~(-1);10 mg α-蒎烯的平均诱蛾量为18.28头·天~(-1),高于其他3种剂量的α-蒎烯。3种萜类化合物均未引诱到梨小雌蛾,说明对梨小雌蛾物无引诱活性。增效试验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梨小性诱剂相比,添加1 mg Z-β-罗勒烯的梨小性诱剂平均蛾量增效显著,可达253.65头·天~(-1),增效155%;添加1 mg α-法呢烯的梨小性诱剂诱蛾量为268.54头·天~(-1),增效164%;4种剂量的α-蒎烯对梨小性诱剂无增效作用。[结论]寄主中的萜类化合物对梨小雄蛾有较好的引诱作用,并对梨小性信息素具有增效作用,可为开发新型梨小的引诱剂及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烟草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为供试菌株,采用二倍稀释法筛选了31种瑶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测定了初筛高活性瑶药提取物对烟草青枯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在500 mg·L~(-1)的质量浓度下,有18种瑶药提取物表现出显著的抑菌活性;在100 mg·L~(-1)的质量浓度下,穿破石、独脚风、贯众等3种瑶药提取物对烟草青枯菌具显著的抑菌活性。穿破石、独脚风、贯众等3种提取物对烟草青枯菌的MIC分别为25,25,25 mg·L~(-1),对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的MIC分别为12.5,50,50 mg·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MIC分别为50,25,50 mg·L~(-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芒果壮铗普瘿蚊为害对芒果叶片挥发物的影响,为瘿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及气质联用仪(GC-MS)技术分析芒果壮铗普瘿蚊为害后芒果叶片挥发性物质和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健康叶片和虫伤叶分别含有65种和66种挥发物成分,其中45个组分相同,主要包括石竹烯、α-荜澄茄烯、十八碳烯、蒈烯、水芹烯、β-月桂烯、蒎烯等。瘿蚊为害后挥发物主要为萜烯类31种和芳香族化合物13种,相对含量分别高达51.41%和41.10%,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叶片,成分也发生改变。虫伤叶挥发物除了萘和薁之外,主要物质包括甲基-4-(1-甲基亚乙基)-环己烯(24.32%)、α-荜澄茄烯(8.92)、3-蒈烯(2.23%)、乙酸酯3-己烯-1-醇(2.23%)、4-蒈烯(1.06%)、柠檬烯(1.04%)、a-石竹烯(1.46%)。极微量物质包括辛醇、兰桉醇、斯巴醇、表蓝桉醇、长香茅醇,香豆素类化合物只在健康叶片中检测到,马兜铃烯、法呢烯和一些特殊萘和薁芳香族化合物只在虫伤叶中检测到。【结论】芒果叶片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芳香族类和萜烯类化合物,瘿蚊为害后导致挥发物质和含量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6.
山核桃青果皮对几种人类致病细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山核桃(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青果皮作为实验材料,应用室内模拟实验、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山核桃青果皮对空气中5种人类致病细菌的抑制效果,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测定山核桃青果皮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山核桃青果皮对5种人类致病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菌效果不同.抑制表皮葡萄球菌效果最好,抑菌率为83.3%;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肺炎球菌,抑菌率分别为75.4%、70.2%、62.6%;对痢疾志贺氏菌抑菌效果较差,为41.1%.通过对山核桃青果皮挥发物质的分析,共鉴定出24种挥发性成分.经查阅文献,初步确定胡椒烯、金合欢醇、氧化石竹烯、α-杜松醇为抑菌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7.
不同生理状态云南松木段挥发物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吸附法对健康松、衰弱松、枯死松的木段进行挥发性物质收集。通过GC-MS联用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检索法对3种生理状态下松树木段挥发物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用离子流峰面积归一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体积分数。比较结果表明:云南松在衰败过程中木段挥发性成分及相对体积分数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化合物成分α-蒎烯、β-蒎烯相对体积分数减少;莰烯、月桂烯、3-蒈烯、柠檬烯、异松油烯、β-松油醇、1,4-二甲基-2-异丁基苯相对体积分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马鞭草烯、2-甲基茚、1,4-二甲基金刚烷、马鞭草烯酮等化合物存在于衰弱木段和枯死木段中,且相对体积分数呈现上升趋势;α-松油醇、γ-松油醇、L-香芹酮仅存在于衰弱木段中;罗勒烯、反式松香芹醇、蒎莰酮、α-柏木烯、双环大香叶烯等12种挥发物成分仅出现于枯死木段中。  相似文献   

8.
松梢象危害前后红松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松梢象(Pissodes nitidus)危害前后红松(Pinus koraiensis)挥发性物质的变化,以动态顶空收集法随机对红松健康主梢、侧梢、球果及被松梢象危害过的主梢,用ENTECH气体采样罐分别进行采样,利用GC-MS分析收集到的挥发物.结果显示:在红松各部位共检测出30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萜烯类、烷烃、烯烃、酮类、醇类、呋喃类.其中萜烯类有15种,主要有α-蒎烯、莰烯、罗勒稀、4(10)-崖柏烯、β-蒎烯、β-月桂烯、3-蒈烯,其相对含量占萜烯类总量的一半以上;萜品烯、反-柠檬烯、β-醋酸萜品酯、α-香柠檬烯、α-石竹烯、β-倍半水芹烯、α-法呢烯和α-荜澄茄烯成分相对含量少.各检测部位含有22种相同物质.健康主梢中α-蒎烯的含量比其它部位少,β-蒎烯、坎烯、4(10)-崖柏烯和3-蒈烯的含量比其它部位多,罗勒烯的含量多于被害主梢而少于侧梢及球果,β-月桂烯的含量少于球果而多于被害主梢及侧梢.与健康主梢相比,被害主梢多α-法呢烯和α-荜澄茄烯2种物质;侧梢多反-柠檬烯1种物质;球果多萜品烯、β-醋酸萜品酯、α-香柠檬烯、α-石竹烯和β-倍半水芹烯5种物质.健康主梢、被害主梢、侧梢及球果萜烯类质量分数分别为:53.51%、56.86%、71.83%及95.34%,各部位挥发物质的差异可能对松梢象的寄主定位和取食起着信号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北方乡土树种油松为研究对象,运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套袋法,结合Porapak-Q吸附采样—溶剂洗脱—GC-MS分析洗脱液的方法进行样品采集与分析,对油松夏季健康木、夏季衰弱木、秋季健康木释放萜烯类挥发性成分组成进行分析,并研究挥发物释放浓度的日变化规律,在本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评价不同条件下油松释放的挥发物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为人们合理选择游憩时间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油松主要释放3-蒈烯、α-水芹烯、α-蒎烯、莰烯、β-蒎烯、β-月桂烯、D-柠檬烯、萜品油烯等8种单萜烯;不同条件下,油松释放的挥发物成分又存在着差异,油松夏季健康木主要释放以上8种单萜烯,且释放浓度呈现"两峰一谷"日变化规律,而夏季衰弱木释放的单萜挥发物比健康木多5种,分别为β-水芹烯、α-松油烯、反式-β-罗勒烯、β-罗勒烯、γ-松油烯,秋季健康木比夏季多释放3种相对含量均低于0.1%的β-水芹烯、反式-β-罗勒烯和γ-松油烯;3种条件的油松对倍半萜类挥发物释放极少,各物质相对含量均不高。研究显示,相比夏季而言,秋季健康油松林分释放的挥发物对人体健康更有益,更适合外出游憩。而夏季16:30-18:00期间也比较适合在油松健康林分内游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双斑长跗萤叶甲取食前后的玉米叶片挥发物组成和含量,为进一步研究玉米叶片挥发物对双斑萤叶甲的防御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并分析健康玉米叶片及双斑长跗萤叶甲不同取食时间(6、24、36和48 h)下玉米叶片挥发物组分变化。【结果】双斑长跗萤叶甲取食0、6、24、36和48 h后,分别检测到29、30、33、36、26种挥发物,主要为醛类、萜类、醇类及酮类等化合物。1-石竹烯、顺-11-十六醛、α-石竹烯、正己醛等20种挥发物随该虫取食为害后消失;新收集到2-己烯醛、(E)-2-己烯醛、α-蒎烯、β-月桂烯等42种化合物。α-蒎烯、2-己烯醛、β-蒎烯等物质是虫害6及24 h释放的主要化合物;十六醛、十四醛、正十五碳醛、β-紫罗酮、(E)-3-己烯-1-醇是虫害36 h释放的主要化合物;β-红没药醇、橙花叔醇、(1R)-α-蒎烯、β-罗勒烯、β-檀香烯、β-月桂烯、葎草烯是虫害48 h释放的主要化合物。【结论】双斑长跗萤叶甲不同时间取食玉米叶片的挥发物的组分和含量影响较大,取食6及24 h主要释放烯烃类化合物,取食36 h主要释放醛类和酮...  相似文献   

11.
蒲公英为药食同源的一种传统植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消炎的功能,蒲公英提取物中含有多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而植物内生真菌可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代谢产物,可为抗菌化合物的开发利用开辟新途径。从蒲公英中分离获得蒲公英内生真菌,并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铜绿假担孢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白色念珠球菌(Candida sporogenes)等病原菌进行抑菌试验,对蒲公英内生真菌发酵产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筛选,其中菌株PGY5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0.16 mg/m L,最小杀菌浓度(MBC)值为0.31 mg/m L。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铜绿假单孢菌和白色念珠菌也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分别为0.31 mg/m L,最小杀菌浓度(MBC)值为0.63 mg/m L。通过对菌株PGY5的ITS r-D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菌株PGY5为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与Aspergillus fumigatus JQ356539具有100%的相似性。通过LC-MS/MS检测在内生真菌PGY5乙酸乙酯层中发现了一种活性成分木犀草苷,其常存在于蒲公英叶中。  相似文献   

12.
通过PCR技术检测195株健康动物肠杆菌中qnrA基因的流行情况;琼脂稀释法对qnrA阳性菌株进行8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质粒接合转移试验研究qnrA的可转移性;Southern杂交对qnrA基因进行定位;PCR检测qnrA阳性菌中Ⅰ类整合酶intI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表明,195株肠杆菌中检出1株qnrA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GDKA1,经Blast鉴定为qnrA1.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GDKA1对磺胺甲恶唑、氨苄西林、大观霉素、氯霉素、四环素耐药,对环丙沙星(MIC=0.019 mg·L-1),头孢噻肟(MIC=0.047 mg·L-1)表现敏感,对萘啶酸(MIC=12 mg·L-1)表现为部分敏感.接合试验表明qnrA1位于可转移的质粒上,且可以通过接合试验水平传播.接合子TGDKA1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比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J53 AzR稍高,但远低于GDKA1·South-ern杂交进一步证实了qnrA1基因位于质粒上.TGDKA1的质粒扩增出intI1,表明qnrA1阳性菌株携带I类整合子.可见,qnrA1基因已在健康鸡源肺炎克雷伯菌中出现且同时携带I类整合子位于质粒上,整合子灵活多样的存在方式和传播方式为qnrA基因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整合子可能携带qnrA基因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因此健康动物共生菌携带qnrA1基因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3.
两种石斛多糖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蕾  丁长春  李付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753-5754
[目的]探讨铁皮石斛多糖和金耳石斛多糖在体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滤纸片抑菌圈法研究2种石斛多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铁皮石斛多糖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最强,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5%,抑菌圈直径为15.8 mm;金耳石斛多糖对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最强,MIC为0.5%,抑菌圈直径为12.8 mm。[结论]体外条件下,铁皮石斛多糖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抑制作用;金耳石斛多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野生牛蒡根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春霞  姜明  任玉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65-18767
[目的]研究野生牛蒡(Arctum lappa L.)根提取物的抑菌作用,为其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琼脂打孔扩散法和最低抑菌浓度法研究了野生牛蒡根水提物和70%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2种提取物对供试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都具有抑菌效果。70%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优于水提取物,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皆为31.25 mg/ml,对普通变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62.50mg/ml,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50.00 mg/ml;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对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erevisiae)和白色念珠菌(Monilia albican)均未表现出抑菌作用。[结论]野生牛蒡根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都具有较好的抑制细菌的作用,但无抑制酵母菌的作用,70%乙醇提取物抑制细菌的效果优于水提物。  相似文献   

15.
6种绿化植物挥发性有机物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靖  赵咏梅  张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3929-13930,13937
[目的]研究分布较广的6种绿化植物叶片的挥发性有机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提取法国冬青、雪松、七叶树、女贞、法国梧桐、三叶草6种植物叶片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用菌落法和滤纸片法研究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6种植物叶片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对3种细菌都有抑菌作用,法国冬青、雪松、女贞、法国梧桐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中1.0 g法国冬青碎叶对3种细菌的抑菌率均达45%以上,对3种细菌抑菌圈达20 mm以上;而三叶草、七叶树的抑制作用较弱。[结论]法国冬青、雪松、女贞、法国梧桐的挥发性有机物抑菌效果明显,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应选择抑菌作用强的树种作为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6.
新疆和田产孜然挥发油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新疆和田产孜然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和生物活性研究。[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新疆和田产孜然种子中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联用技术结合标准谱库对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检测出48个峰,鉴定出38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98.55%,主要成分为枯茗醛(39.03%)、1-甲基-2-枯烯(12.85%)、3-蒈烯-10-醛(9.15%)和4-乙基-3-壬烯-5-炔(8.28%)。孜然挥发油有较好的抑菌、杀菌和抗氧化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达到1.25μl/ml。[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新疆和田产孜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连山葡萄、毛葡萄和山葡萄冬剪枝条为研究对象,以栽培品种赤霞珠为对照,采用牛津杯法测定其多酚粗提取物抑菌能力和连续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对4种细菌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3种野生葡萄枝条多酚粗提取物对枯草芽胞杆菌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连山葡萄最小抑菌浓度(MIC)216 mg·L-1为最小。山葡萄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破伤风杆菌的抑菌能力比其他野生葡萄强,抑菌平均值(MIC)分别为934、584、1 210 mg·L-1。对2种真菌试验表明,山葡萄枝条多酚粗提取物对黄曲霉和青霉的抑制能力均为最强,对这2种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83 mg·L-1和766 mg·L-1; 4种葡萄枝条多酚粗提取物对黄曲霉抑制效果都较好。表明中国野生葡萄枝条多酚粗提取物有较强的抑菌能力,尤其以山葡萄枝条多酚抑菌能力最好。  相似文献   

18.
研究青藏高原若尔盖云杉针叶水提物(NAEPA)的抗菌作用并初步分析其活性成分。NAEPA抗菌活性显著,对供试6种常见的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病原菌都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3.8~15 mg/mL和7.5~30 mg/mL。抑菌物质在酸性环境中活性最强,对中性和碱性环境敏感;对121℃高温比较稳定。GC-MS分析表明,有机酸是NAEPA的主要成分;苯甲酸、间羟基苯甲酸、邻苯二酚、角鲨烯和桃金娘烯醇是主要抑菌物质。NAEPA中还含有抗氧化、降血脂以及抗血栓成分。NAEPA具有有效的抑菌物质和各种保健成分,是一种可应用于食品和饲料工业的潜在天然植物防腐剂资源。  相似文献   

19.
研究青藏高原若尔盖云杉针叶水提物(NAEPA)的抗菌作用并初步分析其活性成分。NAEPA抗菌活性显著,对供试六种常见的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病原菌都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3.8~15 mg/mL和7.5~30 mg/mL。抑菌物质在酸性环境中活性最强,对中性和碱性环境敏感;对121℃高温比较稳定。GC-MS分析表明,有机酸是NAEPA的主要成分;苯甲酸、间羟基苯甲酸、邻苯二酚、角鲨烯和桃金娘烯醇是主要抑菌物质。NAEPA中还含有抗氧化、降血脂以及抗血栓成分。NAEPA具有有效的抑菌物质和各种保健成分,是一种可应用于食品和饲料工业的潜在天然植物防腐剂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恩施产区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的抗菌活性和挥发性成分,以恩施产区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为研究对象,运用滤纸片法测试对11株供试菌的抑菌活性;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对供试菌的MIC值;运用GC-MS鉴定挥发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外标法测定贝母素乙含量。研究结果显示: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溶藻弧菌、鲍曼不动杆菌有中度敏感抑制活性,其MIC值分别为2.37、5.93、11.86 mg·mL-1;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的抑菌活性与贝母素乙的抑菌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推测贝母素乙不是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中主要发挥抑菌活性的成分;从乙酸乙酯组分中共鉴定出16个挥发性代谢产物,主要成分为脂肪烃(4.55%)、脂肪酸(24.07%)、含氮生物碱(23.02%);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中贝母素乙的含量为(16.19±0.16) mg·g-1,加标回收率为96.58%,相对标准偏差为3.98%。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的优良抑菌活性和抑菌广谱性,为开发优质植物来源的新型天然抗生素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