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是河南省秋季栽培的主要农作物,在丘陵旱地也厂为栽培。由于玉米生长期需水量相对较大。采用抗旱保水栽培技术已经成为玉米旱地栽培的关键措施之一。笔者根据豫北地区多年栽培经验总结出了一套旱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河南省秋季栽培的主要农作物,在丘陵旱地也广为栽培.由于玉米生长期需水量相对较大,采用抗旱保水栽培技术已经成为玉米旱地栽培的关键措施之一.笔者根据豫北地区多年栽培经验总结出了一套旱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安阳县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全县幅员面积1142km2,耕地面积7.13万hm2,常年种植玉米5.67万hm2左右,其中西部丘陵旱地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县玉米种植总面积的1/3左右,旱地玉米产量较低成为制约安阳县粮食总产提高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旱地玉米产量对于提高安阳县粮食总产,确保安阳县全省产粮大县的地位具有  相似文献   

4.
旱地玉米覆膜保墒集雨补灌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吉县黄土丘陵缓坡地上对旱地玉米覆膜保墒集雨补灌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覆膜栽培条件下补灌量不同表现差异较大,集水补灌效应最明显的最佳补灌量为362.8 m3/hm2,产量可达5938.4kg/hm2,对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最有效,能达到充分挖掘旱作区增产潜力的目的,是提高旱地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地区的旱地玉米的生态适应性和影响当地地区旱地玉米产量的限制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地旱地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包含深耕整地、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和田间管理等等一些内容。希望能够为当地的旱地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1996至 1999年进行多年玉米旱地栽培试验 ,对昌平山区旱地玉米的播期、品种、播种密度、施肥措施、种植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 ,探讨了昌平山区旱地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旱地玉米系统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段利明 《农技服务》2009,26(6):10-10,21
介绍了旱地玉米生产的品种选择,土壤管理及玉米不同生长期的施肥要点。  相似文献   

8.
辽西半干旱区旱地玉米微集水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半干旱区旱地玉米对天然降水利用率,特别是提高5-10 mm微小降雨的利用率,使其就地入渗,改善农田土壤水分供给状况,提高作物生长的水分满足率,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对旱地玉米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栽培模式,通过对玉米整个生育期土壤水分监测、经济性状及产量分析证明,旱地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可充分接纳和利用天然降水,增产效果明显,较对照增产39.76%。  相似文献   

9.
旱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结合山西省神池县的具体情况,讨论该地区旱地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分析旱地玉米的生态适应性及影响旱地玉米高产的限制因子。旱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具体包括了深耕整地、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等内容,希望能够为旱地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一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半干旱区旱地玉米对天然降水利用率,特别是提高5—10mm微小降雨的利用率,使其就地入渗,改善农田土壤水分供给状况,提高作物生长的水分满足率,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对旱地玉米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栽培模式,通过对玉米整个生育期土壤水分监测、经济性状及产量分析证明,旱地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可充分接纳和利用天然降水,增产效果明显,较对照增产39.76%。  相似文献   

11.
长治地区优质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长治市的气候特点,选择19个玉米品种按其栽培密度要求在不同类型的土地上进行了种植试验,结果表明,丘陵旱薄地、丘陵肥旱地和平川肥旱地产量是递增的,丘陵肥旱地比丘陵旱薄地增产6.3%,平川肥旱地比丘陵肥旱地增产5.7%,平川肥旱地比丘陵旱薄地增产12.3%。各品种的表现也大不相同,大丰30、长单46、潞玉35号的产量分别比平均产量高7.6%、6.7%、8.5%,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2.
根据长治市的气候特点,选择19个玉米品种按其栽培密度要求在不同类型的土地上进行了种植试验,结果表明,丘陵旱薄地、丘陵肥旱地和平川肥旱地产量是递增的,丘陵肥旱地比丘陵旱薄地增产6.3%,平川肥旱地比丘陵肥旱地增产5.7%,平川肥旱地比丘陵旱薄地增产12.3%。各品种的表现也大不相同,大丰30、长单46、潞玉35号的产量分别比平均产量高7.6%、6.7%、8.5%,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长治地区旱地玉米的生态适应性及影响旱地玉米高产的限制因子,提出了旱地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深耕整地、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等内容,以期为旱地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承德市土壤肥力水平和施肥现状,阐述了不同年份以及覆膜栽培和露地直播条件下,旱地春玉米增施钾肥的显著增产效果,证明随着单产水平的提高,钾素将成为冀北山区旱地春玉米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最小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5.
麟游县是一个雨养农业区,干旱是限制玉米产量提升的主要因素。旱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其核心是采用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栽培,融合覆盖抑蒸、集雨补水、增温保墒为一体,强化农艺农机技术接合,实现旱地玉米达高产。在渭北旱塬及同类生态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旱地地膜玉米双垄沟格膜集流增墒技术的示范推广结果表明:该栽培技术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较常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平均增产600.0kg/hm^2以上,同时还具有增加地温、集流增墒、促进玉米植株生长发育和受土壤墒情限制小等特点,适宜在甘当省和我国北方大部分旱地作区大面积推广。在分析旱地地膜玉米双垄沟覆膜集流增墒栽培技术特点及主要技术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旱地地膜玉米双垄沟覆膜集流增墒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省旱地面积大,旱粮比重高,全省共有旱地2724.2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占耕地总面积的46.5%。每年以小麦、玉米和薯类为主的旱地粮食产量占粮食总产的一半以上,尤其是川中丘陵和盆周山区旱地面积占全省总旱地总面积的72.6%,是我省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对旱地实行多熟种植历来是我省确保粮食增收的一大举措,持续研究高产高效的旱地多熟种植模式则成为旱地农业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我省旱地多熟种植模式形式多样,以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麦/玉/苕”旱三熟为主体,该模式经过30多年的应用,对我省粮食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切实掌握旱地玉米全膜通用垄沟垄作栽培的种植密度,连续2年在庄浪县旱地梯田开展旱地玉米全膜通用垄沟垄作栽培试验,探索玉米旱地栽培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玉米的生育期没有明显影响,但密度对玉米产量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试验发现旱地玉米全膜通用垄沟侧播栽培适宜种植密度为53 469.2~88 208.5株/hm2,最佳种植密度为70 838.9株/hm2。  相似文献   

19.
通过2010~2012年连续三年旱地春玉米不同种植模式试验表明,高产高效栽培模式高产,稳产,投资少,效益好,潜力大,种植模式符合旱地春玉米生产实际,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川中丘陵地处盆地中心部位,以旱地为主。该区域绝大多数旱地既无外来水源,也不能取用地下水进行灌溉,为典型雨养旱地。区域内春旱、夏旱和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