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纹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源菌以菌核在稻田病残组织和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初次浸染源。菌核越冬后在温度、水份等自然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开始萌发,菌丝与水稻初次产生寄生关系,由于菌丝不断繁殖,形成再次浸染,造成水稻纹枯病在田间迅速传播蔓延。水稻受害后在稻  相似文献   

2.
水稻纹枯病,俗名花脚秆、烂脚秆,是我市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发生面广,用药次数多,危害损失重. 1发生及为害 水稻纹枯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第二年飘浮水面的菌核萌发抽出菌芽,侵入叶鞘形成病斑,病斑上再长出菌丝蔓延形成新的病斑.当菌丝落入水中又借助流水传播.当气温在22℃以上、相对湿度97%时纹枯病开始发病.菌核发育与致病温度均以28℃最为适宜,以25~31℃和饱和湿度为病害流行最为有利条件.过量施用氮肥,高密植,灌水过深过多或偏迟,均为诱发病害的因素.水稻从分蘖期开始发病,孕穗期前后达发病高峰期,乳熟期后病情下降.纹枯病危害后,造成烂茎,常使主茎和大部分分蘖不能正常抽穗,有的病株虽能抽穗,但每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减轻.  相似文献   

3.
培养基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12种培养基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菌核形成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丝生长方面,水稻纹枯病菌在稻草煎液琼脂、水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和麦芽糖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最快,而在牛肉胨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最差;在菌核形成方面,理查琼脂培养基最有利于菌核的形成,表现为菌核数量最多,质量最大。  相似文献   

4.
较系统地比较了水稻、玉米和小麦3种作物纹枯病菌的培养性状及其在不同培养基、温度、碳源、氮源、pH值和光照条件下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纹枯病菌菌株在菌落生长速率、菌落和菌核颜色、菌核数量和菌核在培养皿的分布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水稻、玉米和小麦纹枯病菌在Czapek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产生的菌核最多,在Richard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慢,在WA培养基上产生菌核极少或无;水稻和玉米纹枯病菌菌株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30℃,而小麦纹病菌枯菌株生长温度范围为5~30℃,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3种纹枯病菌菌株对供试碳源中的可溶性淀粉、蔗糖和葡萄糖能很好地利用,但水稻和玉米纹枯病菌菌株对甘露醇的利用能力最差,而小麦纹枯病菌菌株对乳糖的利用能力最差;硝酸钾、亚硝酸钠、硫酸铵、脲和L-亮氨酸5种氮源对3种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对菌核的形成有显著影响;3种纹枯病菌菌株在pH 4~10时均可生长和形成菌核,pH 6时生长最快、形成菌核较多。试验结果还表明,光照对3种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影响无明显差异,但对菌核数量和颜色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稻纹枯病在贵州以菌核越冬,翌年萌发菌丝侵染水稻再形成菌核完成年生活史.可见菌核和菌丝是病程的两个主体.研讨其生活习性,对病程的认识有重要意义.为此于1990-1994年对病菌在寄主地下部的习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生防菌R13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生防菌R13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的抑菌率、菌丝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菌核萌发与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防菌R13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率为67.8%,可以导致正常的纹枯病菌丝体发生扭曲、变形、原生质外溢,经生防菌R13处理后的菌丝萌发指数为34.6,并且明显延迟了菌核的形成时间。  相似文献   

7.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可使水稻减产4%~8%。防治方法如下: 1.插秧前后捞菌核。纹枯病的病源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水田放水后,便漂浮在水面上。因此,从本田泡田到插秧结束,打捞菌核是有效  相似文献   

8.
以水稻纹枯病GD-118菌株菌丝形成期的mRNA为驱赶子(driver),以菌核形成期的mRNA为检测子(tester),采用抑制消减杂交(SSH)结合虚拟Northern杂交筛选,构建了水稻纹枯病菌菌核形成过程中特异表达产生的差减cDNA文库;进一步用PCR筛选显示克隆中插入的片段主要分布在200~500bp之间;随机挑取克隆应用虚拟Northern技术以菌丝、菌核cDNA为探针来验证消减有效性,经测序和同源性检测剔除重复序列之后,获得了从菌丝到菌核形成相关的28条特异表达的基因片段;所筛选的特异表达序列主要涉及胁迫响应、转录调控、信号传导、合成代谢等.这为进一步分析水稻纹枯病菌菌核形成过程的相关基因提供了科学线索.  相似文献   

9.
高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发生纹枯病危害,可造成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降低,甚至植株倒伏枯死,导致严重减产。要高效防治纹枯病,必须抓好以下关键技术。一、彻底打捞菌核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1株不动杆菌A2发酵液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率、菌丝的生长及菌核萌发和形成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动杆菌A2发酵液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82.6%;导致病原菌菌丝畸形,原生质外漏;经不动杆菌A2处理后降低了菌核的萌发指数,菌核萌发指数为38.2%;明显延迟了菌核的形成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水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 IA融合群引起的真菌病害,本研究旨在明确外界培养条件与水稻纹枯病菌黑色素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学肥料[500μg/mL K_2SO_4、NaH_2PO_4、CO(NH_2)_2]、金属离子(5μg/mL CuSO_4、FeSO_4、ZnSO_4)、抗氧化剂(5μg/mL槲皮素、桑色素、抗坏血酸)和对照(300μg/mL莨菪碱、50μg/mL儿茶酚、水)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速率、菌核数量、菌核鲜质量和干质量以及黑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500μg/mL K_2SO_4、NaH_2PO_4和CO(NH_2)_2,5μg/mL CuSO_4和ZnSO_4,5μg/mL槲皮素、桑色素和抗坏血酸以及50μg/mL儿茶酚溶液对水稻纹枯病菌黑色素的形成均有促进作用。其中,500μg/mL的CO(NH_2)_2处理下,水稻纹枯病菌产生黑色素最多,为113.2 mg;而300μg/mL的莨菪碱处理下,水稻纹枯病菌产生黑色素最少,为37.4 mg。【结论】水稻纹枯病菌黑色素的产生与菌丝生长速率和菌核发育没有必然的联系,即抑制菌丝生长和菌核发育的化学物质,不一定能够抑制黑色素的形成。本研究结果可为水稻纹枯病防控机理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了链霉菌702菌株所产抗真菌单体组分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菌核的形成及萌发,以及对稻瘟病菌菌丝的生长、分生孢子的形成及萌发、附着胞的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真菌单体组分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瘟病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和EC90分别为1.81、3.35和37.01、136.21g/ml;在48.01g/mlDZP8处理下,菌核形成率仅为39.21%,形成时间比对照延迟216h,干重比对照减少81.37%;33.51g/mlDZP8显著抑制菌核的萌发;160.08g/mlDZP8处理下稻瘟病菌产孢量仅为对照的9.29%,20.14g/mlDZP8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95.16%,对附着胞形成的抑制率则可达100%  相似文献   

13.
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了链霉菌702菌株所产抗真菌单体组分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菌核的形成及萌发,以及对稻瘟病菌菌丝的生长、分生孢子的形成及萌发、附着胞的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真菌单体组分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瘟病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和EC90分别为1.81、3.35和37.01、136.21 μg/mL;在48.01 μg/mL DZP8处理下,菌核形成率仅为39.21%,形成时间比 对照延迟216 h,干重比对照减少81.37%;33.51μg/mL DZP8显著抑制菌核的萌发;160.08 μg/mL DZP8处理下稻瘟病菌产孢量仅为对照的9.29%,20.14 μg/mL DZP8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95.16%,对附着胞形成的抑制率则可达100%.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能够高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方法,以水稻纹枯病菌强致病菌株A111为供试菌株,通过室内平板试验测定井冈霉素、多菌灵和不动杆菌A2混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较大,其EC_(50)为0.026 4 mg/L;多菌灵的EC_(50)为0.183 5 mg/L。研究发现,井冈霉素处理后的水稻纹枯病菌菌落呈不规则形态生长,菌丝和菌核的干质量随药剂浓度增加明显下降;而多菌灵处理后的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缓慢,菌丝和菌核的干质量降低程度低于井冈霉素。而井冈霉素、多菌灵与不动杆菌A2混用后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均高于单独使用时的效果。由此可见,将井冈霉素和多菌灵与不动杆菌A2混用能够更好地防治水稻纹枯病,为杀菌剂和生防菌的混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强致病菌株GD-118为供试菌株,在室内观察了井冈霉素(Jinggangmycin)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3.360 3+1.320 4x,相关系数r=0.962 6,理论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为70.2μg/mL,EC95为6 341.5μg/mL。与不加井冈霉素的空白对照相比,用井冈霉素处理后水稻纹枯病菌的菌落边缘明显凹凸不平,边缘菌丝更密集、颜色加深,并且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菌丝的干质量逐渐降低,但菌落表面菌丝的密集程度有所增加、颜色更深;空白对照的菌核呈颗粒状、褐色,散生于菌落表面,边缘较多而中间较少;用井冈霉素处理后的菌核多数为粉状、浅褐色,部分菌核会连在一起呈块状,分布在菌落外围呈明显的双环形,具不规则的凹凸型菌落边缘,并且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菌核的干质量有所增加,菌核出现时间比空白对照提前约24h。另外,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细胞核平均数目和分布范围均有不正常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纹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伴生性疾病,对于水稻作物的危害性比较大。水稻纹枯病的侵染症状比较明显,主要的侵染部位存在于叶鞘、叶片和叶穗等位置。主要通过菌核与菌丝传播疾病,由病株萌发菌丝并将其遗落在土中,寄生在新的水稻植株上造成感染,导致水稻叶片发生霉变和腐烂问题,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本文从水稻纹枯病的症状和侵染循环模式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有利于实现水稻纹枯病防治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强致病菌株GD-118为供试菌株,在室内观察了井冈霉素(Jinggangmycin)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3.3603+1.3204x,相关系数r=0.9626,理论抑制菌丝生长的EC5o为70.2μg/mL,EC95为6341.5μg/mL.与不加井冈霉素的空白对照相比,用井冈霉素处理后水稻纹枯病菌的菌落边缘明显凹凸不平,边缘菌丝更密集、颜色加深,并且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菌丝的干质量逐渐降低,但菌落表面菌丝的密集程度有所增加、颜色更深;空白对照的菌核呈颗粒状、褐色,散生于菌落表面,边缘较多而中间较少;用井冈霉素处理后的菌核多数为粉状、浅褐色,部分菌核会连在一起呈块状,分布在菌落外围呈明显的双环形,具不规则的凹凸型菌落边缘,并且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菌核的干质量有所增加,菌核出现时间比空白对照提前约24 h.另外,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细胞核平均数目和分布范围均有不正常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1992~1994年,在沈阳市辽中县乌伯牛乡设置试验点,对水稻纹枯病病菌越冬菌核密度,病株初侵染病斑密度,扩展趋势,流行病情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核越冬密度与前茬水稻病情密切相尖。水稻纹枯病的发病始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盛发(病情走增)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沙稻孕穗期至圆秆期是病害流行的关键时期,供试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有差异,但无免疫者。  相似文献   

19.
绿木霉菌株TY009防治纹枯病等水稻主要真菌病害的潜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菌株TY009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菌作用效果,以及其代谢产物胶霉毒素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的活性稳定性,评价菌株TY009防治水稻纹枯病和其它水稻主要真菌病害的生防潜力。【方法】用色谱法从绿木霉菌株TY009培养液中分离、纯化出胶霉毒素;采用对峙培养方法测定菌株TY009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拮抗作用;采用常规抑制方法测定其代谢产物胶霉毒素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菌核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和稻曲病菌孢子萌发和次生孢子形成的影响;在不同温度、pH条件下测定胶霉毒素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菌株TY009对水稻纹枯病菌有显著的拮抗作用。150 μg•mL-1胶霉毒素完全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生长;160 μg•mL-1胶霉毒素处理菌核4 h后,完全抑制了水稻纹枯病菌菌核的萌发;50和10 μg•mL-1胶霉毒素分别完全抑制稻瘟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的形成;1.0 μg•mL-1胶霉毒素完全抑制稻曲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次生孢子的形成。胶霉毒素在100℃处理 60 min后,其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的生物活性没有改变;在pH值大于6.0时,0.5 μg•mL-1胶霉毒素对稻曲病分生孢子没有明显的生物活性,但低的pH孢子悬浮液中,胶霉毒素显著抑制分生孢子萌发和次生孢子的形成。【结论】绿木霉(T. virens)菌株TY009拥有多种生防机制,是一个潜在的、有效的生防菌株,具有应用防治水稻纹枯病并兼防稻瘟病和稻曲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水稻纹枯病菌分离,培养及人工接种技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0.1%盐酸升汞液消毒1.5min或用3.75%次氯酸钠消毒7s,可以在越冬病标样上分离到纹枯病菌丝。利用无菌水漂洗菌核再加培养也可以分离到纹枯病菌丝。土壤中纹枯病菌丝可用打孔试管埋管法分离。病菌扩繁以小米培养基为好。对稻株接种可以将接种物直接置于叶鞘深处,不必保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