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F0002-F0002
郝星(HAO Xing),男,1957年生,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同年分配到内蒙古水利科学研究所工作,1984年12月调到内蒙古农业科学院测试研究中心(现为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分析研究所),长期从事农业环境、土壤肥料、植物营养的研究和农业化学分析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姚一萍(YAO Yi-ping),1960年11月生,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现任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分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83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化学系,同年分配到内蒙古农业科学院测试研究中心,从事土壤肥料、植物营养的分析研究工作,2004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321”人才库。  相似文献   

3.
测定土壤和植物的养分含量是为了研究它们之间的养分供求关系,以建立土壤条件与植物生长间的协调,从而达到充分发挥最大生产潜力的目的。所以把有着密切联系的土壤、植物和肥料作为土壤农业化学的测试对象是完全正确的。本文仅就测定方法作一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全球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盐生植物可以在高盐环境中生长,是研究植物适应盐碱环境的优良模式物种。以东北林业大学安达市盐碱地试验基地中的碱蓬属植物(盐地碱蓬和角碱蓬)为材料,分析其土壤理化性质和相关酶活性,评价碱蓬属植物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与非根际土壤相比,植物覆盖的土壤pH和重金属离子均显著降低,且富集了更多的盐分;土壤脲酶、硝酸还原酶、蔗糖酶、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根际土壤中较高,土壤含水量和pH是影响该盐碱地区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在角碱蓬根际土壤中,有机质、蔗糖酶、葡萄糖苷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等指标显著高于盐地碱蓬根际土壤,而其它各指标差异未达到显著性,说明角碱蓬更适合用于改良盐碱地土壤。  相似文献   

5.
不同水质灌溉下绿地养分积累及其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天津泰达开发区的清水、清水和处理水混合水、处理水灌溉区进行土壤和植物调查研究,分析不同水质灌溉下土壤、植物中养分含量的变化,发现混水、处理水灌溉土壤中全氮、有机质、pH值增加不明显,部分甚至有下降趋势,但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在混水和处理水灌溉土壤中均增加显著.植物叶中氮、磷、钾含量变化较小,与土壤中的相应元素没有表现出相关性,说明混水和处理水中的养分并没有为植物有效利用.对土壤不同层上的养分研究表明,长期灌溉混水或处理水后,除有机质外,其它养分易于向下迁移,使不同层上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辽宁农业科学》2012,(3):93-94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环境资源研究所始建于1956年,前身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下设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室,环境资源研究室,新型肥料研究室,综合办公室(含土壤肥料测试分析),微生态与农村能源研究室。现有职工33人,其中科技人员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叙述了绿麦隆在土壤,植物中的物理化学行为。绿麦隆施入土壤后,可被土壤吸附,植物吸收,井可在土壤和植物中进行迁移、转化。绿麦隆这些物理化学行为除受本身性质影响外,还受土壤性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新品种DUS测试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国植物新品种DUS测试的现状、特点及SSRs和AFLPs在DUS测试中应用的可行性的初步分析,指出分子标记在中国植物新品种DUS测试中应用必须做的基础工作,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国植物新品种DUS测试的水平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植物功能性状间的关系及其随土壤水、盐梯度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新疆艾比湖荒漠草本群落为对象,调查120个草本植物群落样方,并选中8个植物功能性状进行群落权重均值(CWM)计算,采用K-means聚类法将土壤水、盐含量聚类成3个梯度,利用多元因子分析法(MFA)、单因素方差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CSR生态策略等方法,分析土壤水盐对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以及植物生态策略。【结果】(1)综合3个梯度变化,株高(H),冠幅(S)随土壤盐分升高表现出亲水性。(2)土壤水分对单个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在低水低盐梯度最强,土壤盐分对单个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在高水高盐梯度最强。(3)荒漠草本植物在土壤高水高盐和中水中盐梯度中植被倾向于C/CR,在土壤低水低盐梯度中更倾向于CSR策略。(4)植物S和叶面积(LA)在生态策略和土壤群落梯度间差异性最大。【结论】(1)植物冠幅面积和株高对土壤水分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土壤盐分含量增加会造成草本植物对土壤水分更加依赖。(2)荒漠土壤对植物的影响并非是随土壤水、盐协同变化,土壤高水盐群落由盐胁迫主导,土壤低水盐群落由干旱胁迫主导,并且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土壤—植物系统(Soil-plant system)是生物圈的基本结构单元,土壤环境与植物的生长状态息息相关。红皮病是人参栽培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与土壤环境因子,尤其是土壤元素动态密切相关。土壤中元素过量造成生长发育异常,最终导致人参红皮病发生,严重影响人参品质及人参种植的经济效益。综述了铁、铝、锰、氮等土壤元素过量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从土壤—植物—微生物互作角度综合分析了土壤元素过量驱动人参红皮病形成的作用机制。最后,根据人参红皮病可能的发生机理,尝试从土壤调控角度开展人参红皮病防治,取得了一定效果。通过对人参红皮病发生机理的深入阐释和病害防治措施的建立,为人参红皮病防治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鲁西北黄泛区农田面临着盐碱、干旱和涝渍3种常见的土壤障碍因子,综述了3种土壤障碍因子对土壤性质和植物生长的危害,从植物生理和技术措施两个层面阐述了3种土壤障碍因子的应对策略研究进展,分析了土壤障碍因子应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鲁西北黄泛区农田土壤未来合理高效利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鲁西北黄泛区农田土壤的合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植物防护措施对半干旱风沙草原区土壤的改良效应,以查干淖尔盐湖植物防护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试验的方法,测定不同区域土壤理化性质,分析0—30 cm深度土壤含盐量、土壤酸碱度、土壤粒径组成、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查干淖尔盐湖植物防护体系营造建设20年后,在防护带阻挡风蚀物质和植物改善土壤的协同作用下,原有高盐强碱土壤环境出现了显著变化。与干涸湖心相比,植物防护体系内各样地pH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碱蓬防护带内土壤含盐量降低75.34%;碱蓬防护带内土壤粘粒和粉粒含量增幅明显,较干涸湖心分别增加51.60%和22.14%,粗砂含量较干涸湖心降低72.06%;碱蓬防护带内土壤速效钾、速效磷、有机质含量较高,分别是干涸湖心的86%、39%、55%;过渡带白刺灌丛速效氮含量较高,为干涸湖心的28%。总体上各养分含量与粘粒和粉粒呈显著相关(P<0.05)。历经20年的营建,碱蓬防护带内土壤速效钾、速效磷、有机质含量较建设初期明显增长,表明植物防护体系对土壤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研究成果为盐湖植物防护体系防护效应评价提供数据支撑,并为半干旱风沙草原区干涸盐湖风...  相似文献   

13.
刘兵 《新农业》2023,(3):21-22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土壤承受着巨大压力。由于工业三废、农业农药化肥以及矿区尾矿等无序排放,土壤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周边耕田的土壤质量不断下降,已严重影响到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及农产品安全性。土壤污染中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因此,土壤修复日益受到重视。植物修复土壤技术具有绿色、安全、环保等特点,凭借着高效、低廉以及生态平衡的优势不断受到关注。鉴于修复土壤的植物种类繁多,本文根据植物种类简要介绍了其在土壤重金属中的吸附作用和植物修复技术的优点和应用前景,介绍了采用植物修复技术成功实例,提出了植物修复技术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以期为不同重金属污染物及特殊种植功能的植物品种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确定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是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的关键,然而在生态风险评价实际应用中,测定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耗时且高成本,限制了生物有效性评价法的应用.通过对模式植物的文献搜集,总结了影响植物富集土壤砷的7个土壤因子,揭示了土壤砷植物暴露的影响机制.运用SPSS 18.0对文献数据集各个土壤因子进行了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共线性分析.单因子回归分析表明营养盐类对植物富集砷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相关性分析和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因子之间存在多元共线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富集砷浓度主要受土壤质地的物理综合指标以及土壤总砷含量和土壤酸碱度等化学综合指标影响.其中植物富集浓度受土壤中总砷浓度影响最大,受土壤质地中砂粒含量影响其次;土壤粉粒、粘粒、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对富集也有一定影响;而土壤酸碱度对植物富集浓度的影响相对较小.最终通过数学模型解释植物富集砷浓度随土壤性质变化的规律,建立了土壤性质与土壤砷植物暴露的相关关系,为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风险评价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植物凋落物分解是草原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过程,是天然草原土壤碳(carbon, C)、氮(nitrogen, N)固持的重要来源。根系凋落物是植物凋落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分解过程是有机质和养分输入土壤的主要途径之一。从根系凋落物自身特性、非生物因子(温度、降雨与土壤养分)、生物因子(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等三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草原植物根系凋落物分解过程及相关机理。在分析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根系凋落物分解的研究内容、试验方法进展和不足,并对未来草原植物根系凋落物分解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深入理解植物根系凋落物分解的地下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土壤微生物是植物-土壤系统中比较活跃的组成成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代表着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群落结构的演替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植物类型、植物多样性、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植物不同基因型、植物根系分泌物和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探讨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植物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魏婷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378-7379,7383
对安徽淮南大通湿地生态复垦区的土壤含水量、容重、孔隙度和有机质等9项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测试与统计分析,以此对生态区土壤肥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表明,生态区土壤营养元素的缺乏状况比较严重,应对土壤进行增肥,以利于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土壤CdZnPb复合污染对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以潮褐土为供试土壤,用油菜作指示植物,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土壤镉铅锌复合污染对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Cd、Zn、Ph复合污染处理条件下,植物Cd、Zn、Ph吸收的线性方程分别为:YCd=1.26 0.12XCd-1.78XZn,YZn=0.97 0.06XZn和YPb=1.26 0.001XPb分别达到了极显著水准,并发现土壤Cd含量和Zn含量对植物Cd吸收量产生Cd—Zn复合效应,但二者对植物Zn的吸收未产生复合效应,不仅土壤Ph对植物Cd和Zn的吸收量未产生影响,而且土壤Cd含量和Zn含量对植物Ph的吸收量也未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认识和掌握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研究植物营养和作物科学施肥,都需要对土壤进行物理、化学分析。所以,土壤理化分析工作在农业生产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杨曼  王玲 《现代农业科技》2023,(3):159-164+169
本文论述了铜污染土壤中铜元素的不同存在形态以及铜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累积,介绍了铜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降解、植物固定、植物吸收、植物修复强化技术等,以期为铜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策略选择以及技术强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