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1000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相似文献   

2.
拾撷一片野俗而生动的世界──评《清茗拾趣》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所胡颖峰茶为国饮,它最早是作为一种解毒治病和"神草"出现在悠历史的传说中,这在《神农本草经》中有所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据考证,荼就是指茶。今天的人们尽管阅读了...  相似文献   

3.
《河北农业科技》2009,(2):61-61
春联又叫“对联”、“门联”,源于古代的“桃符”。史书载:“度朔山桃树蔽日,内有神萘、郁垒二神,能食百鬼。”所以古代老百姓就有在除夕时画二神在桃木之上,悬挂于大门之外,用于驱鬼辟邪。当时这种桃木片是没有字的,王安石诗中说的“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指的这种桃符。后来,后蜀国君孟永在除夕时令人作词写在桃符上面,  相似文献   

4.
胡衍铮 《农业考古》2003,(2):282-285
当代许多学者著书立说之时 ,谈到茶诗则往往将其源头归结到我们中华民族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他们认为《诗经》中之“荼”字即为“茶”之始祖 ,故而其中有“荼”之诗句自然而然地成为茶诗了。但又有许多专家对此则持有反对意见 ,甚至乎还搬出了前辈茶人的意见以作论据。如宋代车清臣的《脚气集》中就说到 :“毛诗云 ,谁谓荼苦 ,其甘如荠。注 :荼 ,苦菜也。周礼掌荼 ,以供丧事 ,取其苦也。苏东坡诗云 :‘周诗记荼苦 ,茗饮出近世。’”争论之说 ,议论纷纭之处 ,实是多如河沙。有关茶诗之起源是否是《诗经》 ,这并非由论者之言即可决…  相似文献   

5.
茶的始用及其原产地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皆以《神农本草经》中的传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日遇七十毒,得荼乃解”,《史记,辅三皇本纪》载:“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以作为利用茶叶和作为药料医病开始的唯一根据。依《白虎通义》的内容,从意义来说,所谓神农是指原始社会的初期农业阶段,人民开始食用植物时期的劳动人民总称,因此神农并非具体的一个人,也不是神。“得荼乃解”的荼字,若易以解释为现代茶树的茶叶,那么茶的始用无疑是在原始社会时期。但是“荼”“茶”两字,虽只有一划之差,而争论千年,迄今还未完全解决,得以确论。《说文解字》(汉代许慎)中只有“荼”字,  相似文献   

6.
饮茶考古谈茶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顺超 《农业考古》2003,(4):161-163
茶文化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茶在古代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茗、荼、荼茗、葭、萌等。一般认为,“茶”字在唐以前的文献记载中还未出现过,是唐代人把古“荼”字减去一笔而成“茶”字。“荼”是“茶”的古体字,“茶”是从“荼”字分化出来的。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  相似文献   

7.
“烹荼尽具”和“武都买荼”考辨──兼与周文棠同志商榷苏州市经济协作委员会方健王褒《僮约》是茶文化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其“武都买茶”之说是汉代武阳(治今四川彭山县东)已有茶叶集市的明证,与马王堆汉墓中出土随葬物简册上之(即)字,同为我...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叶科学技术史大事纪要中国农业博物馆舒耕公元前59年(西汉)茶最早作为饮料我国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远古时代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即“茶”)而解之”的传说。饮茶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汉宝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王褒所撰的...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是茉莉花荼的起源地和主产区。本文分析了福建茉莉花茶发展现状,提出了建立绿色茉莉花荼生产基地的人工种植模式以及福建茉莉花荼产业化生产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地,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清香四溢的茶叶为我国人民所喜爱;积习相沿,至今仍盛行不衰。我国的饮茶风尚,不仅普及域中,而且影响海外;在当今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中,茶叶的饮用量远高于咖啡和可可而居于首位。因此,我国荣臻为世界茶叶的故乡。我国茶叶最初名之为“荼”,由于时代的变迁以及地域的不同,又曾有茗、槚蔎、荈、荼果、芳荼、苦荼、葭荼、荼草……等多种名称。但我国饮茶之风究竟起源于何时?众说纷纭,迄无断论。然而《诗经》中有不少诗章已言及“采荼”、“捋荼”、“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堇荼如饴”。又《礼记·地官》中也有“索荼”、“聚荼”的记载。《晏子春秋》亦云:“食脱粟之食,灸三弋五卵茗茶耳”。无  相似文献   

11.
荼薇花是中山市小榄镇种植的珍稀玫瑰品种,主要用于酿酒和制作点心。近年为实行荼薇酒复兴之举及农业生态旅游的开发,荼薇花的种植面积也有所扩大。本文对小榄镇永宁一带荼薇花生产地的土壤进行土化分析测定,并结合荼薇花生长所需矿质元素的测定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荼薇花科学平衡施肥的建议,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单顺仙 《安徽农学通报》2005,11(4):135-135,139
针对安徽省休宁县荼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茶叶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提出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褒《僮约》中“荼”非茶的考证中国茶叶博物馆周文棠王褒《僮约》一文,由于其中有“武阳买荼”,“烹荼尽其”之句,在茶叶历史上曾被认为标志着西汉时代蜀地茶叶已被作为日常生活的内容和有客来饮茶的习惯,并已有一定的茶叶商品市场。有的还认为当时已有专用的茶具。...  相似文献   

14.
中日茶文化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唐代茶文化的繁荣期,通过传播中国文化的僧人们将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结合禅宗和本国文化传统,完成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改造,所以中日荼文化既有共通之处,又各具特色.本文从荼道体验入手,对两种文化的沿革作一个简单的梳理,分析其精神实质,从而使这两种富有丰富内涵的文化更容易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15.
科研仪器设备是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是衡量一个科研单位综合能力强弱的标志之一,提高科研仪器设备的有效利用是科研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体现,做为科研单位在管理荼经将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荼季即将结束,茶树生长逐渐由地上部分转入地下部分,当前是秋季茶园管理的最佳时机,及时深耕施足基肥,让茶树“吃饱”过冬,可提高茶树的耐寒性,增加树体养分积累,促进翌年春茶提前萌发,提高春茶质量,为翌年春荼丰产增收打下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西明寺是唐长安城内一处重要寺院。西明寺石茶碾是迄今所见唐代唯一刻有名称的石茶碾,也是时代最早的茶碾,它是唐代"饼茶"饮用方式最早发现的物证。其上"石荼碾"中的"荼"字,是茶的名称由"荼"到"茶"转变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记录。西明寺石茶碾对研究唐代茶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观光茶业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观光荼业的特征,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特色化、规范化、一体化、消费群体大众化、经营策略系统化等方面提出了发展观光茶业的建议,以期为观光茶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的发展对涉"茶"词语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汉语中不仅有一些表"茶"义的词语,也有一批与茶文化相关的词语。在表"茶"义的单音词中,"荼(茶)"由于是主称词语,在与表别称的"骮"、""及表泛称的"茗"、""的竞争中轻松取胜,成为最重要的表"茶"义单音词。"荼"与"茶"是文字关系,即古今字关系,陆羽《茶经》中将表"茶"义的"荼"省笔为"茶",使"茶"字在表"茶"义上功能相对单一,职责更加集中,其使用频率相较于"荼"字很快便占据压倒优势,成为古今表"茶"义的最主要文字形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诗经》祭祀诗中体现了一种人与神交流的语辞传递方式,即通过巫身份的祝,将人语.呈告诉于神又转述神对人的赐不。此情形在其它先秦典籍中也可见,好象有一个固定的附话框”,人神“对话”多用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