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雪莲果的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雪莲果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是当地印第安人传统的块茎类食物,已有500年历史。继1985年日本琦玉县引种成功后,我国云南、福建、海南、贵州和四川等省先后引种栽培亦取得了成功,目前全国种植面积超过100万hm^2. 相似文献
2.
3.
4.
雪莲果,从南美洲引进,为菊科向日葵属植物,株高2米左右,果实形似红薯,长在地下。春天至初夏栽植,秋季10月前后即可采收,南方可在地里越冬。 相似文献
5.
雪莲果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雪莲果是一种新型生态根茎水果,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当地人称“YACON”,音译“亚贡”(神果之意),属菊科向日葵属,学名:SM ALLANTH US SONOH IFLIUS。其植物形态酷似洋姜,枝杆像苎麻,可生长到2 ̄3米,成熟时株顶先后开出5朵娇艳的葵花,块根似蕃薯,生食熟食皆可。雪莲果是药食两用水果,在欧美市场非常紧俏,在我国极少种植,近年在昆明地区引种成功。因为雪莲果是非常娇贵的品种(戏称娇贵的公主),对种植技术、环境条件有相当严的要求,它惧霜畏寒,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8 ̄25!,中性或微酸性砂壤土,要求土壤肥沃,疏松,爽水,有机质含量在… 相似文献
6.
7.
雪莲果属菊科向日葵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m左右,根为须根,茎圆形中空,叶宽大、对生。雪莲果原产自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在我国南方可开出像小葵花一样的花(3~5朵),在东北地区基本不能开花。雪莲果外形似红薯,属低热量食品,生食熟食均可,适合糖尿病人、减肥者食用。雪莲果含有较高的果寡糖,果寡糖具有甜味,不能被胃和肠道消化吸收,但可以促进大肠有益菌的繁殖,从而调节肠道微生态,减少结石和致癌毒素,清肝解毒,对治疗便秘也有较好的效果,是美容养颜的天然保健果品。 相似文献
8.
菊薯,别称雪莲果、洋姜、洋生姜.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当地俗称“YACON”,意为“神果”,为野生菊科向日葵属。能形成块茎的植物。2007年从云南引进在古田县城东街道试种.亩产达1.5吨左右。 相似文献
9.
雪莲果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2012年在麟游县试种成功,经过3 a种植,作者借鉴他人经验,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生产实践,总结出雪莲果在北方高寒山区栽培技术,以期为雪莲果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特征特性
雪莲果又叫地参果.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为野生菊科向日葵属植物。植株形态似向日葵.株高2米左右.当茎顶开出的5朵鲜艳太阳花凋谢后.表明块茎已成熟,即可采挖。单株产量一般2—10公斤(早春栽产量较高)。雪莲果植株在南方地区可以自然越冬.在北方秋季将块茎挖出后可以像红薯一样存放到来年4月不变质。果实极像红薯.但比红薯脆甜.其肉质晶莹如玉,脆甜多汁,口感无渣。雪莲果全身是宝。根、茎可以作为饲料;花、叶可以制成茶叶:果实虽不是中药却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是目前发现的果寡糖含量较高的植物.且含有20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镁、钙、锌、铁、钾等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正>1.整地与起垄。选择排灌方便的沙壤地,每亩施1100~2250千克的农家肥,如果农家肥不足,也可添加适量的复合肥和磷酸二氢钾。栽植行距0.8米、株距0.7米,每亩定植1100株。定植前要开沟起垄,将雪莲果种块定植在垄背上后覆土 相似文献
13.
雪莲果是菊科葵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茎秆直立生长,植株貌似菊芋,可长到2-3米,雪莲果是根茎类食品,外形像蕃薯,是低热量食品。雪莲果寡糖含量达干物质的60%-70%,是所有植物中最高的,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及钙、镁、铁、锌、钾、硒等微量元素。雪莲果具有一系列功效:促进消化、调理胃肠道;促生肠内有益菌丛、产生双歧因子;调理血液、清除高血脂,控制胆固醇和糖尿病;通便、防治下痢;降火清毒、防治面疱、暗疮;提高免疫力。雪莲果生长期约200天,一般春季或夏初栽植,秋季收获。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孙春胜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4):11
雪莲果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由于果中含有很高的果寡糖和双歧因子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持有相当高的保健与防病作用,况且经济效益可观,近年来各地都争相引种栽植。经过数年的实验栽培,获得了优质高产,并总结出一整套栽培管理经验,为了指导与生产、服务于群众,现将其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雪莲果是一种新型地下水果,因果实中富含多种人体丛需的氨基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保健及食疗作用而被人们重视并接受.随着人们健康理念的增强,为雪莲果开辟了种植前景,现阶段作为开发项目,将会为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雪莲果适应性强、栽培管理技术易于掌握,其种植面积将以现在的项目开发,发展为户均种植,实现供给平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