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坤山 《中国茶叶》2006,28(5):28-29
2.苏云金杆菌 苏云金杆菌也可以用培养基进行大量繁殖。半固体发酵(三级培养)方法与真菌(白僵菌)差不多。第一步是用通常的牛肉膏蛋白陈斜面培养基培养出较多的一级种子。第二步是配制5%的黄豆粉水(或10%麸皮浸出液加0.5%蔗糖,或豆腐废水加0.5%蔗糖),倒入500ml的三角烧瓶中,每瓶120-200ml,灭菌。再在一级斜面种子管中加入无菌水3~5ml,用接种环刮下菌苔,摇匀,倒入三角瓶中,每瓶1ml,  相似文献   

2.
苏云金芽孢杆菌(B.t.)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在芽孢形成过程中产生一种伴胞晶体蛋白,被称为δ-内毒素或杀虫晶体蛋白(ICP)。目前所发现的ICP的毒杀范围包括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的昆虫,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杀剂。B.t.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为一种碱溶性蛋白(ICP),典型的ICP由两个部分构成,N端的活性片断和C端的结构片断,活性片断由毒性区与细胞结合区组成。携带结构片断的ICP被称作原  相似文献   

3.
殷坤山 《中国茶叶》2006,28(4):26-27
茶树害虫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是真菌、细菌和病毒,真菌主要有白僵菌、虫草菌、拟青霉、头孢霉和虫霉等;细菌主要有苏云金杆菌及其变种、变形杆菌等;病毒主要有核型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其中研究和应用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是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简称Bt)和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NPV)。利用微生物防治茶树害虫具有很多优点:(1)有较高的选择性,可以保护茶园害虫的天敌;  相似文献   

4.
转Bt基因棉的田间表现①1991年,美国岱字棉公司开始与孟山都公司就已登记注册的基因BolgardTM在美国进行合作,同时就IngardTM基因与澳大利亚进行合作。被合作的基因含苏云金杆菌(Bt)的蛋白密码。其中,Bol-gardTM基因可提供棉株体...  相似文献   

5.
赵健  张勤 《江西棉花》1996,(3):37-37
生物农药BT8010防治棉铃虫技术赵健,张勤(河南柘城县陈青集乡科技文化站476200)苏云金杆菌BT—8010属细菌性农药,对棉铃虫很有特效,害虫食入此药后,30分钟停止取食,12~24小时因患败血症而死亡,该农药对人、畜、植物完全无毒,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6.
《茶叶》1980,(4)
一、陈宗懋编译0031 用苏云金杆菌防治茶树害虫——Ka-riya,A.,JARQ(日本)11(3)173—178(1977)(英文)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可以产生一种能使某些鳞翅目昆虫幼虫致死的毒素。在日本曾试验各种 BT 制剂(由不同的苏云金杆菌菌系制成)对茶树主要鳞翅目害虫幼虫的效果。苏云金杆菌制剂对防治茶卷叶蛾、茶小卷叶蛾、茶细蛾和其他鳞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纳豆芽胞杆菌高抑菌活性的最佳发酵条件,以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为指示菌,采用滤纸片法,分别考察了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基盐度、碳源、氮源及纳豆菌发酵粗提液浓度等因素对两种指示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和粗提液浓度的提高,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先增后减;培养温度为37℃时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抑菌圈最大,42℃时大肠杆菌的抑菌圈最大;盐度为1%时,粗提液对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碳源为牛肉膏时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抑菌圈最大,碳源为乳糖时大肠杆菌的抑菌圈最大;氮源为蛋白胨时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抑菌圈最大,氮源为硫酸铵时大肠杆菌的抑菌圈最大。正交法考察纳豆菌抑菌物质粗提液抑制两株指示菌的最优条件为培养时间36 h,粗提液浓度为100%,培养基盐度为1.5%。  相似文献   

8.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与农药混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与几种杀虫剂混用的杀虫效果。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苏云金杆菌(Bt)与EoNPV混用时,表现有一定的颉颃作用,而且Bt浓度越高,往往颉颃作用越强。敌灭灵、喹硫磷与EoNPV混用,虽然有协同作用,但无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研究球孢白僵菌和苏云金芽胞杆菌联合防治玉米螟的效果。研究表明,确定白僵菌与苏云金芽胞杆菌浓度分别为1.0×106孢子/mL、1.0×109孢子/mL条件下,杀虫效果达到最佳,LT90为6.64(±0.07)d,较1.0×109的Bb LT90缩短26.06%。通过助剂悬浮率、乳化效果以及助剂对微生物活性影响等确定1个白僵菌与苏云金芽孢杆菌水悬浮剂剂型配方。田间防治玉米螟结果表明,两种生防菌均在防治过程中起作用,田间玉米受害株数、活虫数均明显低于未施药对照,防治效果优于单一使用白僵菌或苏云金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10.
解淀粉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苏云金芽胞杆菌等是重要的有益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病虫的生物防治。前期分离获得1株芽胞杆菌JK05,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和gyr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将其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植生亚种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ubsp. plantarum。对峙培养实验结果显示,JK05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镰刀菌具有拮抗作用。植物生长促进实验表明,JK05菌株对香蕉和玉米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盆栽实验结果显示,JK05菌株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采用特异引物对JK05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其可扩增到表面活性素(surfactin)、丰原素(fengycin)、伊枯草菌素A(iturin A)等抗生素合成基因。综上,JK05菌株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有望应用于生物农药和微生物肥料。  相似文献   

11.
具有外源抗虫基因的作物,产量与品质常会受到一定影响。孟什都(Monsanto)公司的科学家培育了九个转基因陆地棉品系,它们都具有1-2个苏云金芽孢杆菌(BT)中Kurstaki的毒素基因、cryIA(b)或cryIA(c),这类基因可编码合成对鳞翅目有毒性的毒蛋白。我们从事的本项研究目的是确定这些转基因品系是否具有某些不良的农艺或纤维品质性状。在亚利桑那州(AZ)Maricopa,我们分别于1990、1991、1882年种植了5、4、3个转基因品系,同时在每年试验中都以亲本品种柯字312(Coker312)和当地抗议的、无蜜腺型高纤维强度品系──“Md5lne”作对照。体细胞无性变异,具抗虫蛋白基因以抗虫性的表达总体上并未导致皮棉产量、产量组成与纤维品质性状的下降。转基因品系在所测试的每一项性状上都有所变化。三年平均皮棉产量是转基因系135.4±4.5g/m2;柯字312为115.1±7.7g/m2;MD5lne为141.2±11.4g/m2。九个转基因系中有六个皮棉产量较柯字312显著增产(13-30%)。同是这六个转基因系产量与MD5lne持平(-10%~十7%)。与柯字312相比,九个转基因系中有4个  相似文献   

12.
几种生物农药对茶黑毒蛾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生物农药对茶黑毒蛾的防治效果,试验以苏云金杆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苦参碱为供试药剂,对茶黑毒蛾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分析比较几种药剂对茶黑毒蛾的防效差异和药剂成本,建议生产上交替使用苏云金杆菌350倍液、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400倍液防治茶黑毒蛾3龄前幼虫。  相似文献   

13.
苏云金芽孢杆菌(B.t.)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在芽孢形成过程中产生一种伴胞晶体蛋白,被称为δ─内毒素或杀虫晶体蛋白(ICP,Insecticidalprotein)。目前所发现的ICP的毒杀范围包括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的昆虫,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杀剂。B.t.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为一种碱溶性蛋白(ICP),典型的ICP由两个部分构成,N端的活性片断和C端的结构片断.活性片断由毒性区与细胞结合区组成。携带结构片断的ICP被称作原毒,它经昆虫中肠道的蛋白酶消化后,可产生有毒性的毒性肽。具体步骤是:原毒素进入昆虫消化道后,先溶解,然后被某些特定的蛋白酶水解,释放出毒性肽。激活后的活化毒性肽的细胞结合区可与昆虫中肠道的纹缘膜上的受体结合。有人认为该受体是细胞膜上的一种糖蛋白。活化毒性肽的毒性区作用于细胞膜,使细胞膜穿孔,破坏了细胞的渗透平衡,并最后引起细胞裂解使昆虫死亡。B.t.毒蛋白能否毒杀某类昆虫取决于两点:(1)B.t.毒蛋白能否在昆虫的消化道深解,不同种类昆虫的消化道环境不同,而类型不同的ICP正常水解所需环境不同;(2)昆虫的消化道细胞膜上是否存在特异性受体、是否能与对应的毒性肽结合。有资料表明:B.t.的毒性与毒性肽和昆虫中肠道细胞的受体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从田间土壤中收集并分离获得野生菌株,进行菌体、伴孢晶体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其对玉米螟及水稻二化螟的室内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该菌株革兰氏染色阳性,产生的伴孢晶体形状多为不规则形。16S rDNA序列与苏云金芽孢杆菌属的BMB 171同源性达99%,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命名为JN002。该菌株对亚洲玉米螟具有较高毒力,对水稻二化螟毒性不及玉米螟,对黏虫几乎无毒力。该菌株是1株对亚洲玉米螟具有较强毒力的苏云金芽孢杆菌新菌株,同时也具备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从解淀粉芽孢杆菌中提取染色体DNA,经过PCR扩增得到Bamase(核酸酶BN)基因,然后克隆到质粒P^GEM-72f(+)的Smal位点上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核酸酶BN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序列相比具有99.7%的同源性,长度为336bp,根据核苷酸序列推断的氨基酸序列则完全一致。该工作为以后利用核酸酶的特异表达来获得雄性不育植物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核酶基因转化番木瓜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酶(Ribozyme,Rib.)基因转化番木瓜(Cwarica papaya L.)探索培育抗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V)品种的新途径。用三亲交配法将切割PRV RNA的Rib,基因的表达载体(P35s/NPⅡ,Rib),转入农杆菌LBA4404,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将Rib,,基因和NPTⅡ基因导入番木瓜细胞的核基因组中。其培养的外植体在含有Kan.10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common scab)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土传病害,由致病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引起。为筛选得到可较好抑制马铃薯疮痂病菌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p.),通过室内平板抑菌试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利用邻接法建立基于gyrB序列的系统发育树进行种类分子鉴定。试验检测了13株芽孢杆菌对S. scabies HP4抑制作用,5株芽孢杆菌菌株BEV2、BAM7、GF3、BPU6和BMO8对S. scabies HP4抑菌圈直径均大于9.0 mm。系统发育树鉴定BEV2和GF3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AM7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BPU6为短小芽孢杆菌(B. pumilus),BMO8为莫海威芽孢杆菌(B. mojavensis)。检测4种芽孢杆菌及其组合对3种致病链霉菌及其组合抑菌活性,其中BEV2+BAM7对致病链霉菌的抑菌圈直径至少达到(29.5±2.7)mm,当多种致病链霉菌同时出现时仍表现出较好抑菌效果,表明BEV2+BAM7对多种马铃薯疮痂病菌有稳定防...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研究了用根癌土壤杆菌转化马铃薯的各种条件,在采用品种东农303的材料和A208、A281两种野生型根癌土壤杆菌的研究中筛选出了各个优化转化条件,建立了优化遗传转化系统.其结果为①外植体:块茎;②根癌土壤杆菌浓度:5×108CFU/ml;③pH值(共培养):5.8;④共培养中加入乙酰丁香酮浓度:40μm;⑤初始共培养时间:2天等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40—1菌防治茶尺蠖和油桐尺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茶树害虫,苏云金杆菌是最有竞争能力的。在国外,苏云金杆菌虽大量生产和应用,但未见防治茶树害虫的报道。1983年以来,从已有和新分离的菌株中,筛选出对茶毛虫和茶尺蠖毒力较高的40—1菌。1985~1986年,在茶园中应用40—1菌进行了防治茶树主要害虫茶尺蠖、油桐尺蠖的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1.材料菌剂:40—1粉剂,含40亿芽孢/克  相似文献   

20.
美国保铃抗虫棉33~B的生育特点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特征特性美国保铃抗虫棉是孟山都公司和岱子棉公司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和生物技术,将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植株内而培育出来的棉花新品种。这是当今世界农业上的一项高新技术。抗虫棉可产生内源毒素,在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危害初期将其杀死,棉花生育期内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