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述了传统的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及其相应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以及近几年来用于氨基甲酸酯农药测定的新技术如超临界流体提取、超临界流体色谱、气-质联用及一些非色谱技术如免疫检测、生物传感器及电化学检测等.  相似文献   

2.
刘元 《木材工业》2000,14(5):22-24
1 超临界流体1.1 超临界流体简介超临界流体是指超过物质的气液临界点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 ,但还未达到液态的 ,处于气液中间状态的流体 (如图 1中 ,带斑点部分表示超临界流体域 ) ,其密度、粘度及扩散系数都处于该物质的气态与液态之间 (表 1) ,具有与气体及液体不同的独特性质。近年来 ,超临界流体应用技术的开发 ,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如 70年代后期 ,在欧洲以德国为中心 ,应用超临界流体从咖啡中脱咖啡因和从植物中抽提香料等。 80年代中 ,日本也开展了类似的研究 ,主要利用超临界流体从天然物中抽提香料、色素等高附加价值的物…  相似文献   

3.
天然色素提取和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天然色素的提取和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取新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物理技术辅助提取、分子蒸馏、双水相萃取等;分析新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高速逆流色谱、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质谱联用等。论述了各种新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这些提取、分析新技术在天然色素提取上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流体在林产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简述了超临界流体的特征和应用,着重叙述了超临界流体在林产工业中的应用,包括木材中低分子物质的超临界流体抽提、木材超临界流体脱木素和制浆、木材超临界流体热解和水解、黑液中木素的超临界流体抽提和造纸废水的超临界水氧化等。  相似文献   

5.
植物农药萃取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新型分离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辅助提取、超声技术提取和液膜萃取技术的原理、提取特点以及它们在植物农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简要叙述了其发展前景。作者将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辅助提取和超声技术提取应用于印楝种仁中印楝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CO2)和水蒸气蒸馏法(SD)从川桂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挥发油存在较大差别,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挥发油的产率为1.6%,主要成分是香豆素(32.5%),芳樟醇(19.9%),棕榈酸(10.4%),而水蒸气蒸馏法得到挥发油的产率为0.9%,主要成分是芳樟醇(69.0%)、丁香烯(4.6%)、氧化丁香烯(2.7%).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流体是指高于其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的流体,CO2是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超临界CO2流体干燥法可以有效减少气液界面张力,在有效脱除水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毛细管表面张力导致材料微观结构的改变。文中综述了利用超临界CO2流体干燥木材的工艺,以及超临界CO2流体对木材渗透性和干燥特性的影响;重点综述了近几年来利用超临界CO2干燥木材的机理,包括使用流体动力学模型预测干燥过程以及使用核磁共振观察水分和CO2的传递规律,以期为超临界流体干燥木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超临界CO2流体直接从沙棘果皮中萃取高品质的沙棘黄色素,讨论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压力、温度、CO2循环量等因素对沙棘黄色素提取得率及品质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沙棘黄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为25-30MPa,温度为35-40℃,CO2流量为12kg/h,萃取时间为3h。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及成套装置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它是利用流体在超临界状态具有密度大、粘度小、扩散系数大等优良的传质特性而开发成功的,它具有提取率高、产品纯度好、流程简单、能耗低等优点。该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利用化学工程的高压和低...  相似文献   

10.
活性炭是废水处理中常用的一种有效吸附剂,其再生具有重要意义。对热再生法、生物再生法、湿式氧化再生法等传统的活性炭再生方法进行了回顾,同时对目前新兴的活性炭再生方法,如微波辐射再生法、超临界流体再生法和电化学再生法等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原理、工艺与设备及国内外在热带作物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婧 《热带林业》2010,38(2):29-31
文章介绍了近年来的环境残留农药检测的方法的进展,包括样品的预处理、净化、定性及定量检测方法。同时着重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超声波萃取样等品预处理领域中的等前沿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以天然冰片结晶母液中的冰片残片为原料,采用CO2流体超临界法精制天然冰片。结果表明:在萃取压力11 MPa、温度40℃、CO2流量25 L/h、萃取时间20 min的工艺条件下,天然冰片的纯度和得率都较佳。经气相色谱检测结晶产品的纯度可达96.66%。  相似文献   

14.
姜黄色素的生物活性和提取分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黄色素是植物姜黄的有效成分之一,它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本文论述了姜黄素的抗菌、抗癌、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综述了从姜黄中提取分离姜黄色素的一系列方法,如酶法提取、微波提取、超声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以及大孔树脂分离,以期为开发利用姜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试验分别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和水蒸汽蒸馏技术提取依兰香花挥发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挥发油提取率为3.9%,明显高于水蒸汽蒸馏技术挥发油得率3.0%。采用GC-MS方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两种提取技术所得挥发油组成成分基本一致,确定出依兰香花挥发油成分有β-石竹烯、Germacrene D、苯甲酸苄酯、1,4,7,-Cycloundecatriene,1,5,9,9-tetramethyl-,Z,Z,Z-、以及乙酸薰衣草酯等近20种。试验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更适用于依兰香花挥发油的提取,并且β-石竹烯可以作为衡量依兰香花挥发油品质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正交试验对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法提取银杏叶中黄酮工艺进行研究。正交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超临界流体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1.5h,夹带剂浓度90%。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流体萃取核桃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核桃产量居世界首位,以核桃为原料制油是深加工的主要方向之一,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可以生产出天然活性成分高、品质优良、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核桃油。阐述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核桃油的基本原理、设备流程、技术特点和研究进展,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讨论了超临界CO2流体法萃取流苏花精油的工艺条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精油的化学成分,并对精油的抑菌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流苏花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是:100 g流苏花粉末在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0 h,CO2流量22 kg/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精油的得率为0.409%。从流苏花精油中共分离出60个峰,确定了其中的57种化合物,所鉴定成分占总馏出峰面积的96.18%。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流苏花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菌株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银杏天然功能成分黄酮、内酯的化学结构、性质和药用价值,重点介绍了高速逆流色谱、超临界、微波、超声、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的实验原理、优缺点及其在银杏功能成分提取分离中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各种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银杏功能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及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C02萃取沙棘果渣中β--胡萝卜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沙棘果渣得到橘红色提取物,经试验确定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沙棘果渣的最佳工艺条件。讨论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压力,分离温度,CO2流量,时间等对沙棘果渣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并对沙棘果渣提取物性质做了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