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森林生态环境始终处于“破坏—重建”的矛盾中,北京市受资源约束、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城市生态林业发展与大都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更为典型。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进程中,城市生态林业是其中重点关注的部分,对于北京市向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通过多次实地调查、文献资料收集和专家定期研讨分析,明确了当前的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北京市城市林业的功能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系统总结归纳了城市林业发展的限制因子;针对北京大都市生态林业发展需求及存在的限制因子给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可以为典型大都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带来较为有效的发展借鉴。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因素与昆虫的个体发育和种群动态密切相关。其中,温度变化直接影响着昆虫的生长发育,温度与其他生态因子相结合间接地影响昆虫的发生发展。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温度对昆虫的影响进一步加剧。本文综述了温度以及和其他生态因子(湿度、光照、杀虫剂、天敌、寄主植物等)的联合作用对昆虫的影响,介绍了其在影响昆虫生长发育、生存、行为、生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输电线路穿越森林公园不可避免。笔者介绍了输电线路在森林公园的影响范围和影响因子,将输电线路对森林公园的景观资源、生物多样性、环境、游憩活动、经营管理及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降低其对森林公园生态主体功能影响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定量监测生态质量变化和揭示背后驱动力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市为例,通过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析了2013—2019年上海市生态质量,结合转移矩阵对上海市生态质量时空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影响上海市生态质量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13—2019年上海市生态质量发生了明显变化,RSEI下降率为17.19%;社会经济、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对RSEI的影响均较强,在单因子探测中,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最大,双因子探测交互作用强于单因子探测作用,研究成果可为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林业发展区划三级分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福建省林业发展区划三级分区的生态区位、森林生产力、地貌地形、气候特征、社会经济、林地环境等主要因子的调查,分析影响全省林地生产力布局的主导因子,对所采集的主导因子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应用系统聚类和有序样本聚类2种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和对比,以此划分福建省林业发展区划三级区,提出各三级区林业发展功能定位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是中国首批改革开放试点地区,其发展经验对全国都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深圳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研究从深圳市的生态弹性力入手,分析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影响因子的变化过程。选取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森林覆盖率和土地垦殖指数等7个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因子相对于生态弹性力的权重。结果表明:(1)此方法所计算的生态弹性力指数,能较好地反映深圳市生态弹性力的变化情况;(2)深圳市1986—2016年生态弹性力指数处于动态的波动状态,在城市化建设初期,影响生态弹性力的因子主要是水资源类指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土地类型因子是影响生态弹性力的关键指标;当城市建设趋于完成以后,生态弹性力主要受气温等环境因子影响。建议在土地利用不发生大变化的情况下,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强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继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调整产业结构,以实现深圳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森林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市森林的研究对象是城市,是以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为中心,研究森林在城市空间结构与布局及其同影响城市发展的生态因子与社会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本文仅从城市森林定义中,探讨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及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春季不同天气类型温室栽培条件下切花月季净光合速率(Pn)及发生影响的生态、生理因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晴天还是多云天气,一天中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即有“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第一个峰值出现在上午9时,第二个峰值出现在15时。对设施切花月季栽培起重要影响的生理生态因子是温度、光照、水分,CO2浓度为制约净光合速率的重要促控因子。因此.增加CO2浓度并结合灌水、通风等措施有助于提高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9.
社会生态意识是对当代人与自然、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的哲学反思,主要包括: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法制观和生态审美观等。社会生态意识一经形成,就可将人们的科学活动限制在一定历史时期生态环境许可的限度之内,从政治、经济和科学家等方面影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科学技术向生态化方向发展等趋势。  相似文献   

10.
影响伐区作业的生态因子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从森林生态和森林采伐的关系入手,分析影响伐区作业的生态因子。这些生态因子包括林地坡度,林分结构、地表植被、采伐方式、采伐强度、集材方式、集材道间距、迹地清理方式,以及更新方式等,而林地坡度、采伐方式、集材方式、迹地清理方式和更新方式等是影响伐区作业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1.
以民族生态文化的视角,从自然与社会、民族文化与生态保护的互动关系入手,综合分析云南藏文化在滇西北地区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文化现象中的积极因素对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保护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易帅 《广东园林》2023,(2):17-20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乡村在生态、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出现衰退,使得乡村景观价值受到减损。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丰富乡村社交活动、加强城乡融合发展、培育乡土文化景观等策略能够提升乡村景观价值。以邓岗村泥浦涌公园更新设计为例,剖析其乡村景观价值衰减现象,并针对其深层影响因素,基于乡村景观价值提升视角,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创建多元化活动空间、串联里水河滨江带、及重塑榕荫空间等具体措施改善景观价值受损状况。  相似文献   

13.
王韧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4):214-218
详细阐述了太姥山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森林资源分布、野生动植物资源等概况。根据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生物多样性保护、应用生态学原理、景观配置等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原则,对太姥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提出保护与抚育改造等措施,并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产力、土壤与水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活力、森林生态系统发挥社会经济效用的能力等方面论述了太姥山森林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太姥山生态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晋西黄土区退耕还林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对晋西黄土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从理论上分析了区域林草植被恢复的前景,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及退耕还林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杨树毛蚜的综合防治作了如下报道:1、异色瓢虫及其变种(变型)和七星瓢虫成熟时开始迁飞到邻近的毛白杨苗园、幼林内。由于瓢虫数量急剧增多、食蚜量大,致使两种毛蚜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夏、秋季节,在毛白杨上作为控制因子的瓢虫却寥寥无几,此时如遇干旱,气温偏高,毛蚜则日渐增多、猖獗成灾。7、8月份多雨。可控制毛蚜的大发生。2、化学防治可采用3%呋喃丹和15%铁灭克根埋施药。经试验两种药剂均为0.5克/株,在施药后第10天即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但后者较3%呋喃丹药效发挥快,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性昆虫的复杂行为一直是动物行为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通过等级分化和劳动分工合作机制,社会性昆虫在自然界进化中占据有利的生态地位.同时其生殖周期短、易于繁殖饲养和生理机制较高等动物简单等特点,使其成为研究社会行为的模式昆虫.然而,社会性昆虫行为的生理与分子机制一直未完全阐明.研究这些行为的内在机制不仅可使人类更好利用蜜蜂等益虫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健康服务,而且可为设计新型行为调控剂防治林业害虫如黑翅土白蚁、家白蚁及红火蚁等提供理论参考.因此,文章就社会性昆虫的行为及其神经传导、内分泌调节及遗传控制的调控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谢五届  钟蕾 《绿色科技》2013,(12):223-226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了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表现,运用心理学知识从意识、社会知觉、旅游团的特殊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旅游者不文明行为是由无意识驱动、人际知觉和自我自觉的不调和导致旅游者对不文明行为的认识偏差,去个体化导致旅游者的破窗原理现象,旅游团队的特殊性为放纵创造条件等。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了内化旅游者优雅品格,完善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增强对有关部门的市场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宏健 《木材工业》2006,20(2):89-92
从产业格局、原料资源、生产水平和规模、产品市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南地区木材工业的现状,提出国家政策扶持、培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品结构、形成科学技术支撑要点以及森林生态环境修建区域经济补偿制度等建议,诠释西南地区木材工业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地位.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经过40年的建设和发展, 已步入了重要的转折时期, 其主要表现为: 森工企业的森林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本文从森林资源的内涵意义入手, 阐述了"两危"的本质特征、表现形式; "两危"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发展前景, 分析了林业经济建设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协调资源、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缓解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两危"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工程移民、生态移民、教育移民等不同移民类型的不同安置模式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其特点。基于黄土高原地区扶贫移民安置模式与其他类型移民安置模式的不同之处,以山西省平陆县为例,总结了黄土高原地区扶贫移民安置模式的类型及其特点,建立模式评估模型,从扶贫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主体效益5个方面对平陆县4种移民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应该改变整村搬迁集中安置的现状、实施分批搬迁、有选择性安置的建议,为黄土高原进一步开展扶贫移民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值得借鉴的安置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