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沙化草地春季禁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南部的浑善达克沙化草地进行了春季禁牧试验.从4月中旬到6月中旬的50~70d禁牧期间,对牲畜进行舍饲,对牲畜体重变化和草地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并与传统的自由放牧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春季禁牧有效地保护了植物,植物生长速度和植被盖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禁牧舍饲牛的增重要高于自由放牧的对照,而舍饲羊的增重要小于自由放牧的对照.根据禁牧后饲草收益和家畜表现所做经济分析来看,春季禁牧制度是一项既能有效保护草地生态环境又能保证畜牧业高效生产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2.
沙化草地春季禁牧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南部的浑善达克沙化草地进行了春季禁牧试验。从4月中旬到6月中旬的50-70d禁牧期间,对牧畜进行舍饲,对牲畜体重和草地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并与传统的自由放牧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春季禁牧有效地保护了植物,植物生长速度和植被盖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禁牧舍饲牛的增重要高于自由放牧的对照,而舍饲羊的增重要小于自由放牧的对照。根据禁牧后饲草收益和家畜表现所做经济分析来看,春季禁牧制度是一项既能有效保护草地生态环境又能保证畜牧业高效生产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3.
锡林郭勒放牧草地封育后植被恢复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不同时期(1987、1997、2003年)围封禁牧的草地与自由放牧草地的对比试验,研究了封育后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的恢复过程,结果表明:围封禁牧对草原植被的盖度、地上生物量、净生产力都有显著的影响;随禁牧时间的增加,群落覆盖度及生物量都有明显的增加;随着封育时间的延长,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都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长期封育不利于草地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下温性草原植被特征及品质变化情况,旨在了解禁牧和放牧对草地群落产生的影响和群落变化过程,为合理利用与管理新疆温性草原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禁牧与放牧两种利用方式下的新疆温性草原为研究对象,2018年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整个生长季的草地群落生物量、数量特征、多样性及植被品质进行了动态观测。结果表明:放牧使群落基本数量特征(群落高度、盖度和密度)显著降低(P<0.05),退化指示植物在群落中所占比重增加;与放牧草地相比,禁牧草地的群落优势物种生物量、总生物量均显著提高(P<0.05),优势物种所占比重增加,群落丰富度下降,植物中粗蛋白含量降低,纤维含量显著增加(P<0.05)。本研究发现自由放牧会使草原群落向退化方向演替,长期禁牧会使得群落丰富度下降,在草原利用时要合理的将放牧与禁牧相结合,促进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实施围栏封育是天然草原植被恢复的主要保障措施之一。武威市在天祝县实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完成退牧还草围栏建设34万hm2,占全县草原面积的86.87%。在退牧还草围栏区实施禁牧和休牧,并进行了不同草原类型围栏封育期限及利用模式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山地草甸经过5年的禁牧,植被盖度、高度显著提高,但第5年比第3年增加可食牧草产量、牧草盖度、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禁牧封育3年后,山地草甸草原生产性能及植物群落特征无显著变化,即可解禁利用;温性草原经过5年的禁牧和休牧,产草量、植被盖度、高度均有显著提高,表现为正向性演替。从禁牧和休牧第5年产草量、植被盖度、高度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故温性草原禁牧5年即可解禁利用。  相似文献   

6.
过度放牧及气候变化引起祁连山高寒草原退化,而禁牧可以恢复退化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但长期禁牧会影响高寒草原地上和地下生态系统结构及其功能。本研究以祁连山西段葫芦沟流域典型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2021年秋季利用陷阱法和干漏斗法收集了长期围封禁牧和自由放牧区大型和中型土壤节肢动物样品,确定禁牧对高寒草原大型和中型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禁牧与放牧高寒草原秋季大型和中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明显不同。禁牧与放牧高寒草原相比提高了大型土壤节肢动物的密度、类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其中大型土壤动物活动密度在禁牧高寒草原显著高于放牧高寒草原生境;禁牧与放牧高寒草原相比显著降低了高寒草原中型土壤节肢动物的密度、类群丰富度、多样性指数以及螨类和跳虫密度比值(A/C)。不同土壤节肢动物类群对禁牧和放牧的响应模式不同,禁牧与放牧高寒草原相比显著提高了高寒草原蜈蚣、蜘蛛和甲虫的活动密度,降低了蚂蚁的活动密度和跳虫的密度。总之,高寒草原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及主要类群对禁牧和放牧管理的响应十分敏感,其数量及多样性变化可以用于指示高寒草原的放牧管理。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草原对宁夏国土增绿贡献和草原植被恢复驱动因素,本研究首次结合近20余年遥感数据和40余年降水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估计方法、植被指数残差趋势分析等方法对宁夏草原禁牧封育成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00—2022年,宁夏草原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23年累计增长幅度69.92%;草原植被恢复区域占草原总面积的76.88%,退化区域仅占草原总面积的0.27%;宁夏草原对国土增绿面积的贡献约59%,在各类生态系统中面积贡献比例最大;在禁牧封育政策实施后,宁夏草原植被恢复力强劲,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不断增强;气候因素和政策因素共同主导的草原植被恢复面积占64.34%,政策因素主导的面积占33.94%,气候因素主导的面积仅占1.72%。表明禁牧封育的实施有效促进了草原植被生长,基本上遏制了草原退化,较气候因素更显著促进了草原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8.
<正>4月12日,农业部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举办了2017年全国草原春季禁牧休牧与草原防火宣传活动。此次活动标志着我国主要草原地区陆续进入春季草原禁牧休牧期。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出席活动并讲话。  相似文献   

9.
放牧对内蒙古荒漠草原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一个生长季内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植被和土壤养分变化状况。试验设置禁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4个放牧梯度。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减少,且生长旺季(8月),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比禁牧分别降低了7.47%、41.96%和51.75%;草地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变化不显著(P0.05);植被物种丰富度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下降;放牧强度对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无显著影响;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与表层土壤有机质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修复措施组合对荒漠草原群落特征的影响,并对不同修复措施组合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围封、禁牧、施肥和补播的不同修复措施组合,设置5个荒漠草原修复区(T1区:围封+禁牧,T2区:围封+禁牧+施有机肥,T3区:围封+禁牧+施复合肥,T4区:围封+禁牧+施复合肥+施有机肥+补播,T5区:围封+禁牧+施复合肥+补播)。以自由放牧地(T6区)为对照,对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呼勒斯太苏木退化荒漠草原实施修复。不同组合的修复措施在2020年6月同时实施,当年8月下旬对不同修复措施区及对照区的植被群落特征进行调查,计算、分析不同修复组合产生的经济效益。[结果]5个不同修复区的草原植被群落高度增长率、盖度增长率、密度增长率、地上生物量增长率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区;T5区的高度增长率最高,显著(P<0.05)高于T1、T2、T3、T4区;T5区的盖度增长率最高,显著(P<0.05)高于T1、T3区;T4区的密度增长率最高,显著(P<0.05)高于T1、T3区;T5区的地上生物量增长率最高,显著(P<0.05)高于T1区。以自由放牧地为对照(0元/hm2),T3区的当年纯收益最高,可达到9 944元/hm2;T4区最低,为6 601元/hm2。[结论]围封+禁牧+施复合肥+补播组合的生态修复效果最佳,围封+禁牧+施复合肥组合的当年经济效益最高。围封+禁牧是保障退化荒漠草原修复改良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王巧玲  花立民  王贵珍  刘丽 《草地学报》2015,23(5):1068-1072
冬春草地由于放牧时间长和返青期采食等原因,是高寒牧区退化较为严重的区域。本研究在高寒草甸选择4个放牧小区,依次延迟10天开展春季延迟放牧试验,并监测每个延迟区草地的产草量、盖度和牧草繁殖情况等,结果表明:在延迟放牧试验开始时,各试验小区之间的植被高度、盖度、生物量以及主要植物种的重要值无显著性差异,在6,7和8月份时,各小区的植被高度、盖度、生物量随着放牧时间的延迟而依次增加,8月份时,第4区达到最高分别为12.83 cm,100%和348.98 g·m-2;延迟放牧最晚的第4区的开花数显著低于其他3个小区,但结实数以及开花结实总数显著高于其他;4个试验小区早熟禾(Poa sp.)以及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的重要值有所增加,赖草(Leymus secalinu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的重要值有所下降,1,2和3区的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的重要值有所增加,而4区呈下降趋势。试验结果证明延迟放牧对提高草地生产力,改善草地植被盖度和增加牧草繁殖机会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of an irrigated grass/legume pasture was determined using Merino ewes on rotational and continuous grazing systems. The clover content of the pasture declined, while the grass content increased under both systems. The lucerne content of the rotationally‐grazed pastures did not change, but lucerne failed to persist under continuous grazing. Rotational grazing resulted in a lower clover content and, consequently, in a lower production per individual animal at low stocking rates during two seasons, but in a higher pasture production and grazing capacity, than under continuous grazing. At high stocking rates the individual animal production was, however, highest under rotational grazing, resulting in a higher animal production per ha than under continuous grazing.  相似文献   

13.
放牧对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及全氮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刘楠  张英俊 《草业科学》2010,27(4):11-14
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Leymus chinensis典型草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及放牧制度下,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含量大体表现为常年放牧地高于混合放牧地,且差异明显。常年放牧地表现为轻牧重牧中牧围封未放牧地,混合放牧地除"轻牧+割草"与"中牧+割草"在20~30 cm土层深度表现出显著差异以外,各个放牧强度间差异均不显著。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2)土壤全氮在不同的放牧梯度间及不同土层深度间的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碳大体相同,趋势表现为轻牧重牧中牧围封未放牧地,而混合放牧地的变化趋势比较复杂,相比较常年放牧地,混合放牧地的全氮含量要低。全氮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研究结果表明重牧下有机碳含量要高于中牧,这可能是由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原植被C4植物增多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放牧制度对五趾跳鼠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学鉴定法鉴定啮齿动物胃内含物,研究对栖息于短花针茅草原连续放牧区和轮牧区内的五趾跳鼠的食性.结果表明:1.五趾跳鼠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啮齿动物,对植物性食物具有较强的择食性,放牧制度对该特性影响不显著;五趾跳鼠在短花针茅草原连续放牧区和轮牧区内的植物性食物组成相似度为0.71~0.88,采食频率最高的三种植物是冷蒿、无芒隐子草和木地肤.2.在植被条件较差时,连续放牧会促使五趾跳鼠更多地刨食植物根系,对草地的危害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不同放牧制度对老芒麦人工草地和羔羊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河北省沽源县苏鲁滩牧场种植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人工草地上,研究划区轮牧、自由放牧对草地和当年公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利用均可降低再生老芒麦植株的高度,放牧时间的长短对于老芒麦再生植株的高度具有不同影响.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老芒麦草地植株密度下降明显,但放牧利用可以促进植株的分蘖和植株密度的提高.老芒麦草地产草量年际间变化较小,放牧利用后再生草产量有限.划区轮牧后羔羊体重均低于自由放牧,而且羔羊增重幅度差异显著(P<0.05).在老芒麦人工草地的放牧利用中难以体现划区轮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建立放牧试验平台,研究秋季、冬季和初春放牧对草地植物返青期土壤温湿环境和植物生长以及生长旺季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草地返青季,秋季放牧草地表层土壤湿度相对于其他处理显著降低,而温度相对升高;土壤表层湿度与草地枯落物总量、立枯量呈显著正相关;秋季和冬季放牧显著降低草地返青期的地上生物量;秋季放牧显著降低优势植物地上生物量;而初春放牧不影响草地返青期的群落生物量。在生长旺季,初春放牧草地群落及其高大优势植物大针茅和羊草的生物量显著增加,而其下层的糙隐子草和杂类草生物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7.
Grazing plays a key role in many ecosystems worldwide and can affect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errestrial plant communities. Nonetheless, how grazing management, especially grazing regime (yearlong continuous and seasonal grazing), aff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zing and vegetation on alpine grasslands has not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Here, we performed a grazing experiment in Gangcha county of Qinghai province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to tes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ocking rates and grazing regimes on grassland biomass and plant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Six stocking rates (ranging from 0 to 5.62 sheep ha? 1) were used for continuous grazing, and three grazing intensities (1.72, 2.87, and 5.62 sheep ha? 1) were used for seasonal grazing (grazed only in the growing season, from June to October) at the study sites. Plant biomass and grass function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were characterized in two different yr (2011 and 2012). Additionally, species richness and plant diversity indexes were estimated to quantify the impacts of grazing on plant community composition.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grazing intensity best explained the plant biomass decrease in low-productivity environments, and different grazing regimes also influenced these results. The shifts in plant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in response to increased grazing intensity differed considerably between continuous grazing and seasonal grazing. Seasonal grazing maintained greater amounts of palatable plant species, and fewer undesirable species in plant communitie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omposition after continuous grazing. Our results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grazing regime in regulating the effects of grazing on plant communiti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seasonal grazing for ecosystem maintenance, especially i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This suggests that periodic resting of grasslands could be a good management strategy to keep palatable species, thereby minimizing undesirable species in the overall species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18.
该项研究试图通过返青期休牧达到快速恢复退化高寒草甸植被的目的,于2015年5-7月在青海省祁连县默勒镇春季草场上进行返青期休牧试验。通过调查3个休牧样地和3个放牧样地,研究草地主要植被的株高、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等植被状况和高原鼠兔有效洞口的数量,从而评估返青期休牧对退化草地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返青期休牧时,草地的牧草高度、群落盖度和地上总生物量相对于放牧草地分别提高了165%,4%和77%,毒草生长明显受到了抑制,且其生物量下降了50%,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数下降了72%。因此,我们认为在高寒草地过牧的关键时期实施返青期休牧可快速恢复退化草地植被,为高寒草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春季休牧对草地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及时掌握呼伦贝尔牧业四旗天然草地春季休牧效果,2005年8月,对春季休牧区和其相应连续放牧区草地进行植物地上生物量、高度、盖度植被组成等方面的监测调查.结果表明:休牧2、3年后草地在生物量、盖度、高度等方面上高于连续放牧的草地;分别有87.5%、93%和86%的监测点显示春季休牧对植被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有正面效应.随着休牧年限增加,植被优势种呈现一定的变化,逐渐以贝加尔针茅、羊草、糙隐子草为主,藜科、菊科植物及杂类草减少,围栏休牧区植被呈现良性恢复趋势.  相似文献   

20.
放牧生态系统中的组织物质循环及其在牧场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景新 《草业学报》1993,2(2):35-41
综述了组织物质循环的理论及其在牧场管理中的应用。放牧过程中牧地草丛内的物流和能流循环是维持放牧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基础,进行牧地草丛中植物组织循环,特别是其生长和萎蔫死亡的动态分析,为草地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文中对于牧地草丛内及刈牧过程中的组织物质循环,连续放牧及间断放牧条件下的组织物质循环进行了重点分析论述。建议在中国各类型草地上应用组织物质循环理论开展放牧管理研究,以推动草地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