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了明确结果期水分调控对樱桃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千禧和红玉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40%~50%、60%~70%、80%~90%)下日光温室冬春茬和秋冬茬樱桃番茄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降低,樱桃番茄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 含量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也明显提高;但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以及单果质量、产量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降低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通过熵权法和TOPSIS 法相结合,综合分析樱桃番茄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各项指标,得出樱桃番茄结果期最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50%。  相似文献   

2.
番茄灰霉病抗病资源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离体茎接种法,对26份番茄材料进行灰霉病抗病资源筛选,结果表明:多毛番茄T2-07-316高抗灰霉病,接种6 d后相对茎侵染率及相对茎腐扩展速率均为0;另有7份转基因普通番茄对灰霉病也表现出较好的抗性,相对茎侵染率在15.00 %~38.33 %之间,相对茎腐扩展速率在10.22 %~23.57 %之间,其中以T2-07-337抗性最好。  相似文献   

3.
空气湿度对高温下番茄光合作用及坐果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人工气候室,研究了空气湿度对高温下番茄幼苗光合作用及坐果率的影响。设置3 个空气相对湿度处理,即70% ± 5%(高湿处理)、55% ± 5%(中湿处理)和不加湿的40% ~ 50%的对照(低湿处理)。结果表明:在10:00 至16:00 平均温度为33 ~ 43 ℃的高温条件下,高湿处理显著促进了番茄叶片的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并且减轻或消除了光合“午休”,测定日内9:00 至17:00 的蒸腾累积值和净光合累积值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6% ~ 133%和31% ~ 343%,坐果率显著高于低湿处理,达到48%;中湿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和坐果率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在30 ℃以上的高温条件下,70%的相对湿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增强和坐果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番茄灰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除侵染番茄外,还可侵染茄子、黄瓜。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现将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 病菌侵染途径及方式 (1)病菌从因农事操作或机械操作不当而引起的伤口侵入;(2)基部叶片受肥害后,从叶边缘感染病菌;(3)带菌花粉散落于叶片致使病菌侵入;(4)茎部伤口或病果病叶附着于茎部容易感病;(5)土壤中越冬或残存的病菌从茎基部侵入;(6)灰霉病菌从残留花瓣处侵入:(7)灰霉病菌从未脱落的柱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LED红、蓝光照比例对番茄灰霉病菌丝生长及侵染力的影响,确定抑制灰霉病发展的最佳红蓝光质配比,设置5个不同的红、蓝光谱比例组合照射灰霉病病菌及接种灰霉病的番茄叶片,对灰霉病菌丝生长、病菌侵染、抗氧化保护酶活性、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等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红、蓝光质配比对番茄灰霉病的侵染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C(红、蓝5∶1)处理下病斑抑制率最高。离体番茄叶片中SOD、POD、CAT活性随着红光比例的增加逐渐增强,以C(红、蓝5∶1)活性最强。PAL活性、脯氨酸含量也以C(红、蓝5∶1)处理最高,相比对照差异显著。丙二醛含量在C(红、蓝5∶1)处理的降低,效果最为明显。综上可知,LED红、蓝(5∶1)是对设施番茄灰霉病防治最为有利的光配比。  相似文献   

6.
水分对有机基质栽培番茄生长、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番茄品种齐粉为试材,研究了基质相对含水量为(95±5)%、(80±5)%、(65±5)%和(50±5)%4个处理对有机基质栽培番茄生长、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质相对含水量的升高,有机基质栽培番茄的株高、茎粗、叶面积、节间长和产量均明显增加;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都增大,而水分利用率下降。基质相对含水量为80%的处理与相对含水量为50%和65%的处理相比,番茄长势较好,蒸腾强度、光合强度和产量较高。基质相对含水量为95%的处理与80%的处理相比,产量未有显著增加,且植株有徒长现象,水分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  相似文献   

7.
胡永静  叶欣悦  须文 《蔬菜》2022,(11):44-49
摘要:为分析折耳根(蕺菜)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番茄活体接种法(以4叶1心 的番茄幼苗为试验材料)和培养基接种法(体外抑菌试验),分析比较折耳根提取液对灰霉病菌的抑菌 作用。番茄活体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折耳根提取液预处理的叶片发病程度比蒸馏水处理(对照)的轻, 在接种病害3 d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下调至81.5%和3.0左右,灰霉Actin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 照处理,叶片叶绿素a、b含量分别为4.96 (对照的1.25倍)、2.23 mg/L(对照的1.30倍),均显著高于对 照;折耳根提取液预处理和接种灰霉病菌均导致番茄叶片脂氧合酶(LOX)活性上升,接种灰霉菌后, 折耳根提取液处理的叶片LOX活性为13.52 OD/g(FW),显著高于蒸馏水处理(对照)的10.92 OD/g (FW),且两者均显著高于未接种灰霉病菌的预处理。体外抑菌试验表明:折耳根提取液处理后灰霉菌 的长势及扩散程度小于蒸馏水处理的对照,表明其对番茄体外培养的灰霉病菌生长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结果期水分调控对樱桃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千禧和红玉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40%~50%、60%~70%、80%~90%)下日光温室冬春茬和秋冬茬樱桃番茄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降低,樱桃番茄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含量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也明显提高;但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以及单果质量、产量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降低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通过熵权法和TOPSIS法相结合,综合分析樱桃番茄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各项指标,得出樱桃番茄结果期最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50%。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适宜辣椒幼苗贮运的炼苗期基质含水量,研究了炼苗期不同基质相对含水量处理(25%~35%、
40%~50%、55%~65% 和70%~80%)对不同贮藏时间(0、2、4、6 d)下辣椒幼苗主要形态与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及定植
后幼苗生长恢复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短期(2 d)贮藏而言,炼苗期的适宜基质相对含水量幅度较大(40%~80%);
对于中期(4 d)和长期(6 d)贮藏,适宜将炼苗期基质相对含水量控制在70%~80%。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适宜评价贮运期间辣椒幼苗质量的单一指标为叶片健全指数,复合指标为茎粗+2.723 真叶叶绿素含量-1.235 地下部干质量。  相似文献   

10.
VA 菌根真菌对酸枣实生苗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在盆栽条件下, 研究了VA 菌根对酸枣实生苗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0 %、40 %、60 %条件下, VA 菌根能显著增加酸枣实生苗的生长量(株高、叶面积、鲜样质量、干样质量等) , 降低叶片自然饱和亏和脯氨酸含量, 提高植株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合速率, 显著增强了植株的抗旱能力。在土壤相对含水量相同状况下, 接种菌根真菌植株制造1 g 干物质的需水量低于不接种的处理, 节水效果为16. 5 %~29. 8 %。干旱条件对VA 菌根的侵染影响不大。播种时进行控水处理和在播种后40 d 开始控水两个水分试验对菌根的侵染率、植株的生长及水分状况影响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控制浇水量的方法设计土壤(相对含水量为低44.46%±1.22%~52.84%±2.34%)、中(59.75%±3.11%~77.85%±3.47%)、高(75.24%±3.24%~99.27%±5.67%)3个范围,研究土壤含水量对茴香生长与精油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茴香株高、植株节数、根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全株干质量、全碳含量、单株精油产量和叶绿素a/叶绿素b均随之升高,而根冠比、全氮含量、蛋白氮含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之下降;中土壤含水量的植株花序数、精油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低和高土壤含水量的则较低;不同土壤含水量处理茴香植株,其精油共鉴定出22种成分,除α-蒎烯、香桧烯、β-蒎烯、γ-萜品烯、萜品油烯、肉豆蔻醚6种成分相对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余16种成分相对含量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大,精油的第一主要成分反式—茴香脑含量呈升高趋势,低、中、高3个含水量处理的含量依次为41.34%、53.87%和62.97%,第二主要成分柠檬烯含量与反式—茴香脑含量变化相反,其3个含水量处理依次为44.77%、34.77%和22.16%。因此,低土壤含水量处理相对有利于茴香柠檬烯的积累,而高土壤含水量处理相对有利于反式-茴香脑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番茄灰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黄仲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所)番茄灰霉病的致病菌,经鉴定为:灰葡萄孢真菌侵染所致。当温度15℃左右,相对湿度85%以上时病害开始发生,温度20℃左右,湿度90%以上时病情迅速发展。花期是侵染高峰期,病菌多从开败的花侵入,...  相似文献   

13.
以番茄品种L402幼苗为试材,通过外源施钙和缺钙处理,探讨钙对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番茄抗灰霉病的作用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外源MeJA显著诱导番茄抗灰霉病|外源钙离子进一步增强MeJA诱导的抗病程度|而钙螯合剂EGTA和质膜钙通道抑制剂LaCl3则不同程度抑制MeJA诱导番茄的抗病性。(2)MeJA单独处理后2~5 d内PAL、PPO和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外源钙离子进一步增强MeJA诱导的上述防御酶活性,两种缺钙处理则不同程度降低防御酶活性。(3)外源施钙及不同缺钙处理,对MeJA诱导的CAT和SOD活性没有规律性影响。由此认为,钙增强MeJA诱导番茄抗灰霉病的程度,可能与其对MeJA诱导番茄叶片中PAL、PPO和POD等防御酶活性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和叶绿素仪测定4个番茄品种的植株在不同水分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叶绿素含量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番茄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土壤含水量减小而增加;在淹水高土壤含水量情况下,"青苹果"的光合速率最高,"嘉丽一号"的光合速率最低,表明不同品种番茄间耐淹水条件差异较大;顶芽下约第5片叶光合作用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5.
硅酸钠对黄瓜幼苗叶片干旱胁迫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营养钵育苗法,研究了黄瓜幼苗在土壤含水量80%、60%、40%、20%条件下,0.05、0.10mol·L-1硅酸钠溶液处理对幼苗叶片叶绿素、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糖以及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硅酸钠处理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比清水对照处理低,而叶绿素含量比清水对照高。说明采用硅酸钠处理可减轻干旱胁迫对黄瓜幼苗的伤害,研究结果表明硅酸钠参与了植物的代谢或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16.
以番茄、生防菌FC21、番茄灰霉病为试材,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法,研究生防菌FC21不同浓度发酵液对番茄种子发芽率、番茄植株生长、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及对灰霉病的防效,以期为生防菌FC21防治番茄灰霉病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生防菌FC21发酵液100倍稀释液对番茄种子的发芽率、芽长、根长和番茄植株的促进作用最好,发芽率93.18%、芽长2.87 cm、根长5.38 cm、株高21.32 cm、茎粗5.68 mm; 100倍稀释液处理的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最高,分别为3.31、1.34、5.11 mg·g-1;10倍稀释液处理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分别为100.11 U·g-1、128.36 U·g-1·min-1、13.96 U·g-1·min-1,且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逐渐减小;100倍稀释液(1×106 cf...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生态型黄瓜种质资源的耐湿热特性,以3种生态型39个黄瓜品种为试材,进行常温条件下常湿(65%)和高湿(95%)试验;以不同热敏性的3种生态型6个黄瓜品种为试材,进行高湿条件下不同高温试验。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相对于常湿处理,高湿处理主要使黄瓜幼苗叶面积增加,叶绿素含量(SPAD值)降低,且变化幅度相对较大,而对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品种间差异较大,并与生态型有关。高湿条件下,38~40℃高温对不同生态型黄瓜品种幼苗的生长指标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44~46℃高温对大多数品种幼苗的生长指标表现抑制作用,42℃高温处理下幼苗的叶面积、地上部和根干质量能很好地区分黄瓜品种的耐热性。综上,42℃/32℃(昼/夜)+95%(空气相对湿度)可作为黄瓜品种耐湿热性鉴定的温湿度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水肥耦合在设施番茄上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肥料减施的贡献,采用田间试验,设置6个处理,研究了水肥耦合条件下底肥减施20%和40%、灌溉量减少15%的条件下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水中肥(W2F2)处理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产量比高水中肥(W1F2)处理提高2.0%,比常规处理(W1F1)提高4.1%。中水中肥处理番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比常规处理分别提高1.5%、5.8%、6.5%、6.3%、4.5%、10.6%。说明中水中肥处理(80%常规施肥+滴灌至田间持水量的85%,每公顷每次施用51kg大量元素水溶肥随水滴灌4次)不仅能提高设施番茄产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番茄品质和土壤养分含量,是设施番茄肥料减施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9.
生产上番茄病害约有75种,其中重要病害约15种,分别在苗床中、幼苗期、成株期造成严重为害,而病毒病、晚疫病为毁灭性病害,可造成大面积绝收。1发病原因1.1病菌来源(见表1)1.2发病条件①苗床猝倒病:低温高湿、弱光、地温10℃。立枯病: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高温(≥24℃)。沤根:床温及地温低、浇水过量、连阴雨天。②幼苗期灰霉病:密度大、高湿、结露、20~23℃。早疫病:高温高湿、连阴雨、26~28℃。叶霉病:湿度大、光照弱、连阴雨、20~25℃。病毒病:高温、干旱、强光、蚜虫多。③成株期晚疫病…  相似文献   

20.
营养液栽培中添加碘对樱桃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液流水培的营养液中添加1.0~6.0 mg?L-1碘离子作为处理,研究碘对樱桃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碘对樱桃番茄果实的碘含量、VC含量、总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含水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各处理的果实碘含量均显著高于CK,并表现出随着营养液中碘浓度的提高而增加的趋势,两者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947。3.0 mg?L-1碘浓度处理的果实VC含量最高,达201.7 mg?kg-1(FW),比CK高9.7 %,差异显著。低碘浓度处理(1.0~3.0 mg?L-1)对果实的总酸含量无显著影响,最低总酸含量是3.0 mg?L-1碘浓度处理,为0.64 %,高碘浓度处理(4.0~6.0 mg?L-1)果实的总酸含量则显著高于CK。碘处理使樱桃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1.0~5.0 mg?L-1碘浓度处理之间的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3.0 mg?L-1碘浓度处理的果实糖酸比与CK无显著差异。低碘浓度处理(1.0~3.0 mg?L-1)的果实含水量与CK无显著差异,而高碘浓度处理(4.0~6.0 mg?L-1)的果实含水量则显著低于CK和低碘浓度处理。综合以上结果,在樱桃番茄栽培上,以3.0 mg?L-1作为碘离子供给浓度对果实的糖酸比和含水量无显著影响,同时可以获得VC含量高、总酸含量较低、含碘量适中的果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